话说宣王自东郊游猎,遇了杜伯左儒阴魂索命,得疾回宫,合眼便见杜伯左儒,自知不起,不肯服药。三日之后,病势愈甚。其时周公久已告老,仲山甫已卒。乃召老臣尹吉甫召虎托孤。二臣直至榻前,稽首问安。宣王命内侍扶起。靠于绣褥之上,谓二臣曰:“朕赖诸卿之力,在位四十六年,南征北伐,四海安宁。不料一病不起!太子宫涅,年虽已长,性颇暗昧,卿等竭力辅佐,勿替世业!”
    二臣稽首受命。方出宫门,遇太史伯阳父。召虎私谓伯阳父曰:“前童谣之语,吾曾说过恐有弓矢之变。今王亲见厉鬼操朱弓赤矢射之,以致病笃。其兆已应,王必不起。”
    伯阳父曰:“吾夜观乾象,妖星隐伏于紫微之垣,国家更有他变,王身未足以当之。”
    尹吉甫曰:“‘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诸君但言天道而废人事,置三公六卿于何地乎?”言罢各散。
    不隔一时,各官复集宫门候问,闻御体沈重,不敢回家了。是夜王崩。姜后懿旨,召顾命老臣尹吉甫召虎,率领百官,扶太子官涅行举哀礼,即位于枢前。是为幽王。诏以明年为元年,立申伯之女为王后,于宜日为太子,进后父申伯为申侯。史臣有诗赞宣王中兴之美云:于赫宣王,令德茂世。
    威震穷荒,变消鼎雉。
    外仲内姜,克襄隆治。
    干父之蛊,中兴立帜。
    却说姜后因悲恸太过,未几亦薨。
    幽王为人,暴戾寡恩,动静无常。方谅阴之时,押昵群小,饮酒食肉,全无哀戚之心。自姜后去世,益无忌惮,耽于声色,不理朝政。申侯屡谏不听,退归申国去了。也是西周气数将尽,尹吉甫召虎一班老臣,相继而亡。幽王另用虢公祭公与尹吉甫之子尹球,并列三公。三人皆谗诌面谀之人,贪位慕禄之辈,惟王所欲,逢迎不暇。
    其时只有司徒郑伯友,是个正人,幽王不加信用。
    一日幽王视朝,歧山守臣申奏:“泾、河、洛三川,同日地震。”
    幽王笑曰:“山崩地震,此乃常事,何必告朕。”遂退朝还宫。
    太史伯阳父执大夫赵叔带手叹曰:“三川发原于歧山,胡可震也!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三川皆震,川源将塞,川既塞竭,其山必崩。夫歧山乃大王发迹之地,此山一崩,西周能无恙乎?”
    赵叔带曰:“若国家有变,当在何时?”
    伯阳父屈指曰:“不出十年之内。”
    叔带曰:“何以知之?”
    伯阳父曰:“善盈而后福,恶盈而后祸。十者,数之盈也。”
    叔带曰:“天子不恤国政,任用佞臣,我职居言路,必尽臣节以谏之。”
    伯阳父曰:“但恐言而无益。”
    二人私语多时,早有人报知虢公石父。石父恐叔带进谏,说破他好佞;直入深宫,都将伯阳父与赵叔带私相议论之语,述与幽王,说他谤毁朝廷,妖言惑众。幽王曰:“愚人妄说国政,如野田泄气,何足听哉!”
    却说赵叔带怀著一股忠义之心,屡欲进谏,未得其便。过了数日,歧山守臣又有表章申奏说:“三川俱竭,歧山复崩,压坏民居无数。”
    幽王全不畏惧;方命左右访求美色,以充后宫。
    赵叔带乃上表谏曰:“山崩川竭,其象为脂血俱枯,高危下坠,乃国家不样之兆。况歧山王业所基,一旦崩颓,事非小故。及今勤政恤民,求贤辅政,尚可望消弭天变。奈何不访贤才而访美女乎?”
    虢石父奏曰:“国朝定都丰镐,千秋万岁!那歧山如已弃之屣,有何关系?叔带久有慢君之心,借端谤讪,望吾王详察。”
    幽王曰:“石父之言是也。”遂将叔带免官,逐归田野。
    叔带叹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吾不忍坐见西周有‘麦秀’之歌。”于是携家竟往晋国。——是为晋国大夫赵氏之祖,赵衰赵盾即其后裔也。后来赵氏与韩氏三分晋国,列为诸侯。此是后话。
    后人有诗叹曰:忠臣避乱先归北,世运凌夷渐欲东。
    自古老臣当爱惜,仁贤一去国虚空。
    却说大夫褒晌,自褒城来,闻赵叔带被逐,急忙入朝进谏:“吾王不畏天变,黜逐贤臣,恐国家空虚,社稷不保。”幽玉大怒,命囚晌于狱中。自此谏净路绝,贤豪解体。
    话分两头。却说卖桑木弓箕草袋的男子,怀抱妖女,逃奔褒地,欲行抚养,因乏乳食,恰好有个姒大的妻子,生女不育,就送些布匹之类,转乞此女过门。抚养成人,取名褒拟。
    论年纪虽刚一十四岁,身材长成,倒象十六七岁及笄的模样。更兼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一来姒大住居乡僻,二来褒姒年纪幼小,所以虽有绝色,无人聘定。
    却说褒响之子洪德,偶因收敛,来到乡问。凑巧褒似门外汲水,虽然村妆野束,不掩国色天姿。洪德大惊:“如此穷乡,乃有此等丽色!”因私汁:“父亲囚于镐京狱中,三年尚未释放。若得此女贡献天子,可以赎父罪矣。”
    遂于邻舍访问姓名的实,归家告母曰:“吾父以直谏忤主,非犯不赦之辟。今天子荒淫无道,购四方美色,以充后之宫。有姒大之女,非常绝色。若多将金帛买来献上,求宽父狱,此散宜生救文王出狱之计也。”
    其母曰:“此汁如果可行,何惜财帛。汝当速往。”
    洪德遂亲至拟家,与似大讲就布帛三百匹,买得褒姒回家。香汤沐浴,食以膏粱之味,饰以文绣之衣,教以礼数,携至镐京。先用金银打通虢公关节,求其转奏,言:“臣晌自知罪当万死。晌子洪德,痛父死者不可复生,特访求美人,名曰褒姒,进上以赎父罪。万望吾王赦宥!”
    幽王闻奏,即宣褒拟上殿,拜舞已毕。幽王抬头观看;姿容态度,目所未睹,流盼之际,光艳照人。龙颜大喜。——四方虽贡献有人,不及褒姒万分之一。——遂不通申后得知,留褒拟于别宫,降旨赦褒晌出狱,复其官爵。
    是夜幽王与褒姒同寝,鱼水之乐,所不必言。自此坐则叠股,立则井肩,饮则交杯,食则同器。一连十日不朝。群臣伺候朝门者,皆不得望见颜色,莫不叹息而去。此乃幽王四年之事。有诗为证:折得名花字国香,布荆一旦荐匡床。
    风流天子浑闲事,不过龙漦已伏殃。
    幽王自从得了褒拟,迷恋其色,居之琼台,约有三月,更不进申后之宫,早有人报知申后,如此如此。申后不胜其愤,忽一日引著宫娥,径到琼台。正遇幽工与褒姒联膝而坐,并不起身迎接。申后忍气不过,便骂:“何方贱婢,到此浊乱宫阑!”
    幽王恐申后动手,将身蔽于褒拟之前,代答曰:“此朕新取美人,未定位次,所以未曾朝见。不必发怒。”
    申后骂了一场,恨恨而去。褒姒问曰:适来者何人?“
    幽工曰:“此王后也。汝明日可往谒之。”
    褒拟嘿然无言。至明日,仍不往朝正宫。
    再说申后在官中忧闷不已。太子宜臼跪而问曰:“吾母贵为六宫之主,有何不乐?”
    申后曰:“汝父宠幸褒拟,全不顾嫡妾之分。将来此婢得志,我母子无置足之处矣!”遂将褒姒不来朝见,及不起身迎接之事,备细诉与太子,不觉泪下。
    太子曰:“此事不难。明日乃朔日,父王必然视朝。吾母可著宫人往琼台采摘花朵,引那贱婢出台观看,待孩儿将他毒打一顿,以出吾母之气。便父王嗔怪,罪责在我,与母无干也。”
    申后曰:“吾儿不可造次,还须从容再商。”太子怀忿出宫,又过了一晚。
    次早,幽王果然出朝,群臣贺朔。太子故意遣数十宫人,往琼台之下,不问情由,将花乱摘。台中走出一群宫人拦住道:“此花乃万岁栽种与褒娘娘不时赏玩,休得毁坏,得罪不小!”
    这边官人道:“吾等奉东宫令旨,要采花供奉正宫娘娘,谁敢拦阻!”彼此两下争嚷起来。惊动褒妃,亲自出外观看,怒从心起,正要发作:不期太子突然而至,褒妃全不堤防。那太子仇人相见,分外眼睁,赶上一步,掀住乌云宝髻,大骂:“贱婢!你是何等之人?无名无位,也要妄称娘娘,眼底无人!今日也教你认得我!”捻著拳便打。才打得儿拳,众宫娥惧幽王见罪,一齐跪下叩首,高叫:“千岁,求饶!万事须看王爷面上!”
    太子亦恐伤命,即时住手。褒妃含羞忍痛,回入台中,——已知是太子替母亲出气,——双行流泪。宫娥劝解曰:“娘娘不须悲泣,自有王爷做主。”
    说声未毕,幽王退朝,直入琼台。看见褒拟两鬓蓬松,眼流珠泪,问道:“爱卿何故今日还不梳妆?”  褒姒扯住幽王袍袖,放声大哭,诉称:“太子引著寓人在台下摘花,贱妾又未曾得罪,太子一见贱妾,便加打骂,若非宫娥苦劝,性命难存。望乞我王做主!”说罢,呜呜咽咽,痛哭不已。
    那幽王心下倒也明白,谓褒似曰:“汝不朝其母,以致如此。此乃王后所遣,非出太子之意,休得错怪了人。”
    褒姒曰:“太子为母报怨,其意不杀妾不止。妾一身死不足借,但自蒙爱幸,身怀六甲,已两月矣。妾之一命,即二命也。求王放妾出宫,保全母子二命。”
    幽主曰:“爱卿请将息,朕自有处分。”
    即日传旨道:“太子宜臼,好勇无礼,不能将顺,权发去申国,听申侯教训。东宫太傅少傅等官,辅导无状,并行削职!”太子欲人宫诉明。幽王吩咐宫门,不许通报。只得驾车自往申国去讫。申后久不见太子进宫,著宫人询问,方知已贬去申国。孤掌难鸣,终日怨夫思子,含泪过日。
    却说褒姒怀孕十月满足,生下一千。幽王爱如珍宝,名曰伯服。遂有废嫡立庶之意。奈事无其因,难于启齿。
    虢石父揣知王意,遂与尹球商议,暗通褒姒说:“太子既逐去外家,合当伯服为嗣。内有娘娘枕边之言,外有我二人协力相扶,何愁事不成就?”
    褒姒大喜,答言:“全仗二卿用心维持。若得怕服嗣位,天下当与二卿共之。”褒姒自此密遣心腹左右,日夜伺申后之短。宫门内外,俱置耳目,风吹草动,无不悉知。
    再说申后独居无侣,终日流泪。有一年长官人,知其心事,跪而奏曰:“娘娘既思想殿下,何不修书一封,密寄申国,使殿下上表谢罪?若得感动万岁,召还东官,母子相聚,岂不美哉!”
    申后曰:“此言固好,但恨无人传寄。”
    宫人曰:“妾母温媪,颇知医术,娘娘诈称有病,召媪入宫看脉,令带出此信,使妾兄送去,万元一失。”
    申后依允,遂修起书信一通,内中大略言:“天子无道,宠信妖婢,使我母子分离。今妖婢生子,其宠愈固。汝可上表佯认己罪:”今已悔悟自新,愿父王宽赦!,若天赐还朝,母子重逢,别作计较。“修书已毕,假称有病卧床,召温媪看脉。
    早有人报知褒妃。褒妃曰:“此必有传递消息之事。候温媪出宫,搜检其身,便知端的。”
    却说温媪来到正宫,宫人先已说知如此如此。申后佯为诊脉,遂于枕边,取出书信,嘱咐:“星夜送至申国,不可迟误!”当下赐彩缯二端。
    温媪将那书信怀揣,手捧彩缯,洋洋出宫。被守门宫监盘住,问:“此缯从何而得?”
    媪曰:“老妾诊视后脉,此乃王后所赐也。
    内监曰:“别有夹带否?”
    曰:“没有。”方欲放去。
    又有一人曰:“不搜检,何以知其有无乎?”遂牵媪手转来。媪东遮西闪,似有慌张之色。
    宫监心疑,越要搜检。一齐上前,扯裂衣襟,那书角便露将出来。早被宫监搜出申后这封书,即时连人押至琼台,来见褒妃。褒妃拆书观看,心中大怒。命将温温锁禁空房,不许走漏消息。却将彩绪二匹,手自剪扯,裂为寸寸。幽王进宫,见破缯满案,问其来历。褒拟含泪面对曰:“妾不幸身入深宫,谬蒙宠爱,以致正宫妒忌。又不幸生子,取忌益深。今正宫寄书太子,书尾云:”别作计较‘,必有谋妾母子性命之事,愿王为妾做主!“
    说罢,将书呈与幽王观看。幽王认得申后笔迹,问其通书之人。褒妃曰:“现有温媪在此。”幽王即命牵出,不由分说,拔剑挥为两段。髯翁有诗曰:未寄深宫信一封,先将冤血溅霜锋。
    他年若问安储事,温媪应居第一功。
    是夜,褒妃又在幽王前撤娇撒痴说:“贱妾母子性命,悬于太子之手。”
    幽王曰:“有朕做主,太子何能为也?”
    褒姒曰:“吾王千秋万岁之后,少不得太子为君。今王后日夜在宫怨望咒诅,万一他母子当权,妾与伯服,死无葬身之地矣!”言罢,鸣呜咽咽,又啼哭起来。
    幽王曰:“吾欲废王后太子,立汝为正宫,伯服为东宫。只恐群臣不从,如之奈何?”
    褒妃曰:“臣听君,顺也。君听臣,逆也。吾王将此意晓谕大臣,只看公议如何?”
    幽王曰:“卿言是也。”
    是夜,褒妃先遣心腹传言与虢尹二人,来朝预办登答。
    次日,早朝礼毕,幽王宣公卿上殿,开言问曰:“王后嫉妒怨望,咒诅朕躬,难为天下之母,可以拘来问罪乎?”
    虢石父奏曰:“王后六宫之主,虽然有罪,不可拘问。如果德不称位,但当传旨废之;另择贤德,母仪天下,实为万世之福。”
    尹球奏曰:“臣闻褒妃德性贞静,堪主中宫。”
    幽王曰:“太子在申,若废申后,如太子何?”
    虢石父奏曰:“臣闻母以子贵,子以母贵。今太子避罪居申,温清之礼久废。况既废其母,焉用其子?臣等愿扶伯服为东宫。社稷有幸!”
    幽王大喜,传旨将申后退入冷官、废太子宜臼为庶人,立褒妃为后,伯服为太子。如有进谏者,即系宜臼之党,治以重辟。——此乃幽王九年之事。
    两班文武,心怀不平,知幽王主意已决,徒取杀身之祸,无益于事,尽皆缄口。太史伯阳父叹曰:“三纲已绝,周亡可立而待矣!”即日告老去位。群臣弃职归田者甚众。朝中惟尹球、虢石父、祭公易一班佞臣在侧。幽王朝夕与褒妃在宫作乐。
    褒妃虽篡位正宫,有专席之宠,从未开颜一笑。幽王欲取其欢,召乐工呜钟击鼓,品竹弹丝,宫人歌舞进临,褒妃全无悦色。幽王问曰:“爱卿恶闻音乐,所好何事?”
    褒妃曰:“妾无好也。曾记昔日手裂彩缯,其声爽然可听。”
    幽王曰:“既喜闻裂缯之声,何不早言?”即命司库日进彩缯百匹,使宫娥有力者裂之,以悦褒妃。可怪褒妃虽好裂缯,依旧不见笑脸。
    幽王问曰:“卿何故不笑?”
    褒妃答曰:“妾生平不笑。”
    幽王曰:“朕必欲卿一开笑口。”遂出令:“不拘宫内宫外,有能致褒后一笑者,赏赐千金。”
    虢石父献计曰:“先王昔年因西戎强盛,恐彼入寇,乃于俪山之下,置烟墩二十余所,又置大鼓数十架,但有贼寇,放起狼烟,直冲霄汉,附近诸侯,发兵相救,又呜起大鼓,催趱前来。今数年以来,天下太平,烽火皆熄。吾主若要王后启齿,必须同后游玩俪山,夜举烽烟,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矣。”
    幽王曰:“此计甚善!”乃同褒后并驾往骊山游玩,至晚设宴俪宫,传令举烽。
    时郑伯友正在朝中,以司徒为前导,闻命大惊,急趋至驱宫奏曰:“烟墩者,先王所设以备缓急,所以取信于诸侯。今无故举烽,是戏诸侯也。异日倘有不虞,即使举烽,诸侯必不信矣。将何物征兵以救急哉?”
    幽玉怒曰:“今天下太平,何事征兵!朕今与王后出游俪官,无可消遣,聊与诸侯为戏。他日有事,与卿无与!”遂不听郑伯之谏。
    大举烽火,复擂起大鼓。鼓声如雷,火炮烛天。畿内诸侯,疑镐京有变,一个个即时领兵点将,连夜赶至俪山,但闻楼阁管箭之音。幽王与褒妃饮酒作乐,使人谢诸侯曰:“幸无外寇,不劳跋涉。”诸侯面面相觑,卷旗而回。褒妃在楼上,凭栏望见诸侯忙去忙回,并无一事,不觉抚掌大笑。幽王曰:“爱卿一笑,百媚俱生,此虢石父之力也!”遂以千金赏之。至今俗语相传“千金买笑”,盖本于此。
    髯翁有诗,单咏“烽火戏诸侯”之事。诗曰: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
    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
    却说申侯闻知幽王废申后立褒妃,上疏谏曰:“昔桀宠妹喜以亡夏,纣宠旭己以亡商。王今宠信褒妃,废嫡立庶,既乖夫妇之义,又伤父子之情。桀纣之事,复见于今,夏商之祸,不在异日。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
    幽王览奏,拍案大怒曰:“此贼何敢乱言!”
    虢石父奏曰:“申侯见太子被逐。久怀怨望。今闻后与太子俱废,意在谋叛,故敢暴王之过。”
    幽王曰:“如此何以处之?”
    石父奏曰:“申侯本无他功,因后进爵。今后与太子俱废,申侯亦宜贬爵,仍旧为伯。发兵讨罪,庶无后患。”幽王准奏,下令削去申侯之爵。命右父为将,简兵搜乘,欲举伐申之师。
    毕竟胜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译文:
    话说宣王到东郊游猎,遇到了杜伯左儒的鬼魂索命,得病回到宫里,一 
    合上眼就看见杜伯左儒,自己心里明白这病是好不了的了,也就不愿意再吃 
    药。三天以后,病情越来越厉害。那时周公早已告老退休,仲山甫也已魂归 
    故里。于是就把尹吉甫、召虎两位老臣叫来托孤。二位一直走到宣王的床前, 
    跪下磕头问安。宣王让内侍把他们扶起来。宣王靠在绣花的被褥上,对两位 
    老臣说:“我依靠着众位爱卿的力量,在位四十六年,南征北伐,四海安宁。 
    没想到这次一病就起不来了。太子宫涅,年纪虽然不小了,可是生性很愚钝, 
    希望你们全力辅佐他,不要坏了祖宗的基业!”两位老臣跪下接受了宣王的 
    委托。刚出宫门,就碰上了太史伯阳父。召虎悄悄对伯阳父说:“以前听了 
    童谣说的那几句话,我就说过恐怕要有弓箭引起的灾难。如今大王亲眼看见 
    恶鬼拿着朱红色的弓箭射他,以至病得这么重。这个预兆已然应验,大王怕 
    是好不了。”伯阳父说:“我夜里观看天象,有颗妖星隐藏在紫微星光环里, 
    国家怕是还有别的灾变,大王的身体未必能承担的了。”尹吉甫说:“常言 
    说 ‘天定胜人,人定也能胜天’。你们只强调天道而忽视人的作为,把文武 
    百官放在什么地位了?”说完不欢而散。不一会儿,官员们又都聚集在宫门 
    口等着宣王的消息,听说宣王病体沉重,都不敢回家了。这天夜里周宣王病 
    故。姜后传旨,召尹吉甫、召虎率领文武百官,帮助太子宫涅为宣王举行葬 
    礼,并在灵柩前正式继承天子的称号,这就是周幽王。幽王下诏书以第二年 
    作为新王即位的元年,并立申伯的女儿为王后,立儿子宜臼为太子,把王后 
    的父亲申伯升为申侯。史官有首诗赞美宣王的中兴盛世: 
    于赫宣王,令德茂世。威震穷荒,变消鼎雉。外仲内姜,克襄隆治。 
    干父之蛊,中兴立帜。 
    再说姜后因悲痛过度,没过多久也去世了。幽王的为人,粗暴残酷,喜 
    怒无常。还在为宣王守丧的时候,就和手下人打闹嬉笑,喝酒吃肉,没有一 
    点儿悲哀的意思。姜后去世后,就更加肆无忌惮,每天沉湎于声色,不理朝 
    政。申侯三番五次地劝说他也不听,气得老头儿一跺脚回他的申国去了。也 
    是西周的气数要完,尹吉甫、召虎一班老臣也都相继去世。幽王就另外重用 
    虢公、祭公和尹吉甫的儿子尹球,把他们并列为三公。这三个人都是吹牛拍 
    马、贪图名利的家伙,只要是幽王想干的事,他们就忙不迭地赶紧去办。那 
    时候只有司徒郑伯友是个正人君子,可是幽王既不信任他,也没重用他。一 
    天幽王临朝,镇守岐山的官员派人送来书面报告,说:“泾河、黄河、洛河 
    三条大河,同一天发生地震。”幽王笑着说:“山崩地震,这都是些平常的 
    事,何必告诉我。”于是退朝回宫。太史伯阳父拉着大夫赵叔带的手长叹一 
    声说:“这三条大河都发源于岐山,怎么能发生地震呢!当年伊洛河干枯夏 
    朝就灭亡了,黄河干枯商朝就灭亡了。如今三条大河都发生了地震,大河的 
    源头将要被堵塞,既然大河被堵塞了,那山就一定会崩裂。这岐山乃是我们 
    周朝的发祥之地,这座山一崩,那我们周朝还能安稳呢?”赵叔带说:“假 
    如国家有灾难,你看大概发生在什么时候?”伯阳父扳着手指头算了算说: 
    “不出十年。”叔带问:“你怎么知道?”伯阳父说:“善事做得多了就会 
    带来福气,恶事做得多了就会带来灾祸。十,是表示最多的一个数字。”叔 
    带说:“天子不把国政当回事,任用花言巧语爱拍马屁的人,我做的是向天 
    子进言的官,一定尽臣子的节操规劝他。”伯阳父说:“只恐怕说了也不管 
    用。”两个人说了半天悄悄话,早有人报告给虢公石父。石父恐怕赵叔带真 
    给幽王提意见,把他干的那些事给说破了,就来个恶人先告状,一直进了宫, 
    把伯阳父与赵叔带私下议论的话,讲给幽王听,说他俩妖言惑众,诽谤朝廷。 
    幽王说:“傻瓜胡说国政,就像在野地里放了个屁,有什么值得听的!” 
    再说赵叔带怀着一腔忠义,屡次想规劝幽王,都没找到机会。过了几天, 
    驻守岐山的大臣又写了表章报告说:“三条大河都已枯竭,岐山也崩裂了, 
    压坏了好多民房。”幽王一点儿也不害怕,正忙着叫手下人到处寻找美女, 
    为他充实后宫。赵叔带就借这个机会向幽王呈文规劝说:“山崩水竭,象征 
    着油和血都已干枯,人正从高楼上往下坠落,是国家的不祥之兆。何况岐山 
    是先王事业的基础,一旦崩塌,可不是小事。到现在大王如果能够勤于政事 
    体贴百姓,寻求贤才辅佐朝政,还有希望消除灾祸。怎么能不去寻求贤才反 
    去寻求美女呢?”石父对幽王说:“我朝已经定都在丰镐,肯定能传他一千 
    年一万年!那岐山好比已经被扔掉的破鞋,有什么关系?赵叔带老早就有轻 
    视大王的念头,借这个碴儿说您的坏话,请大王详察。”幽王说:“石父的 
    话说得不错。”于是就把赵叔带罢了官,赶回乡下去了。叔带叹了口气,说: 
    “有危险的国家不能进入,有战乱的国家不能居住,我不忍心看着周朝灭 
    亡!”于是带着妻儿老小到晋国去了。——他就是晋国大夫赵氏的祖先,赵 
    衰赵盾就是他的后代。后人写诗叹惜说: 
    忠臣避乱先归北,世运凌夷渐欲东。 
    自古老臣当爱惜,仁贤一去国虚空。 
    再说大夫褒珦,从褒城来到京城,听说赵叔带被赶走,急忙进宫对幽王 
    说:“大王不把上天降灾当回事,罢免赶走贤臣,恐怕国家就要空虚,江山 
    就要不保。”幽王大怒,下令把他关进牢房。从此,群臣直劝幽王改正错误 
    的路就被堵死了,贤才豪杰也就纷纷散去。 
    再说那个卖桑弓箕袋的男子,怀里抱着妖女,逃奔到褒城,想抚养这女 
    婴,可又没有奶水。恰好有个名叫姒大的人,他老婆生了个女儿没活下来, 
    于是就送他些布匹什么的,恳求把这女婴收养在他们家。长大了以后,取了 
    个名字叫褒姒。论年纪虽然才十四岁,可是身材长得倒像十六七岁可以出嫁 
    的模样。再加上眉清目秀,唇红齿白,把头发挽起来就像一片乌云,手指头 
    像并排削出来的白玉,真有如花似月、倾国倾城的容貌。只因为一来姒大住 
    在穷乡僻壤,二来褒姒年纪还小,所以虽然长得那么好,也还没订下婆家。 
    再说褒珦的儿子洪德,偶然因为收取田租来到乡下,凑巧碰上褒姒在门 
    外井边上打水。虽然是一副村姑的打扮,仍掩盖不住她那绝顶的美丽。洪德 
    见了大吃一惊:“像这样的穷地方,想不到竟会有这样的绝色美女!”心里 
    边偷偷合计开了:“我爹被关在镐京的监狱里,三年还没被释放。要是得到 
    这个女孩献给天子,准能替父亲把罪赎了。”于是到邻居家打听了这女孩的 
    名字,回家对母亲说:“我爹不过是以直言劝告冒犯了天子,并没犯不能赦 
    免的大罪。现在天子荒淫无道,到处购买美女扩充后宫。有个叫姒大的人, 
    他的女儿长得非常美丽。如果多用黄金丝绸把她买来献给天子请求宽恕,父 
    亲出狱就有希望了。这可是当年散宜生救父王出狱的计策啊。”他母亲说: 
    “这计策如果行得通,不在乎黄金丝绸。你马上去办吧。”洪德于是亲自来 
    到姒大家,与姒大谈妥用棉布丝绸三百匹,把褒姒买回家。用兑上香料的水 
    洗了澡,吃的是鸡鸭鱼肉,美馔佳肴,穿的是绣花的衣服,又教给她见天子 
    的礼节,然后把她带到了镐京。先用钱买通了虢公,求他转告幽王,说:“臣 
    褒珦自知罪该万死。我的儿子洪德怕我死了再也见不到了,特地寻找一个美 
    女,名叫褒姒,献给大王替我赎罪。希望大王千万要宽恕我!”幽王听了虢 
    公的转告,马上宣褒姒上殿。待行礼之后,幽王抬头一看,只见这女子的容 
    貌态度,见所未见,流盼之际,光艳照人,乐得嘴都合不上了。——这几年 
    别的地方也有敬献美女的,可是连褒姒的万分之一都比不上。——于是跟申 
    后都没打招呼,就把褒姒留在了别宫,并传旨赦免褒珦,官复原职。当天晚 
    上幽王就和褒姒睡在一起,像鱼和水那样亲密,就不必多说了。打这时起, 
    俩人坐着大腿挨大腿,站着肩膀靠肩膀,喝酒时杯子交换着喝,吃饭时用一 
    个碗。一连十天不上朝,在宫门口伺候的群臣连幽王的面也见不着,都叹着 
    气走了。这是幽王四年的事。有一首诗可以作证: 
    折得名花字国香,布荆一旦荐匡床。 
    风流天子浑闲事,不道龙漦已伏殃。 
    幽王自从得了褒姒,迷恋她的美貌,住在琼台,一晃快三个月了,再也 
    没到申后的宫里去过。早有人把这些情况报告给了申后,申后听了非常气愤, 
    忽然有一天带着宫女们一直闯到琼台,正碰上幽王和褒姒膝盖对膝盖地坐 
    着,也不站起来迎接。申后这口气再也忍不住了,骂道:“哪来的贱人,到 
    这儿来扰乱内宫!”幽王怕申后动手,用身子挡在褒姒前面,替她回答说: 
    “这是我新选的美人,还没定下名位,所以没去拜见你。你也不必发火。” 
    申后骂了一场,咬着牙根走了。褒姒问:“刚才来的是什么人?”幽王说: 
    “这就是王后。你明天可以去拜见她。”褒姒没说话。第二天,仍然没去拜 
    见王后。 
    再说申后在宫里闷闷不乐。太子宜臼跪着问道:“母亲贵为六宫之主, 
    有什么让您不痛快的事?”申后说:“你父亲宠爱褒姒,全不顾妻妾的分别。 
    将来要是这女人得了势,咱们娘儿俩怕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了!”于是就把 
    褒姒不来朝见和不起身迎接的事,详详细细地告诉了太子,说着说着眼泪都 
    掉下来了。太子说:“这事不难。明儿个是初一,父王必然上朝。您可以让 
    宫女到琼台去采花,引那个贱人出来观看,等孩儿把她痛打一顿,为母亲出 
    气。就是父王生气,责任也全在我身上,和您没关系。”申后说:“儿子你 
    可不能乱来,咱们还得好好商量商量。”太子怀恨出了宫,又过了一夜。第 
    二天早上,幽王果然上了朝,大臣们都来祝贺初一。太子故意派几十名宫女 
    到琼台底下,不问情由,乱摘花朵。从琼台里边走出一群宫女拦住说:“这 
    些花是万岁栽种给褒娘娘随时观赏的,不得毁坏,否则罪过可不小!”这边 
    的宫女说:“我们奉了东宫太子的命令,要采花供奉给正宫娘娘,谁敢阻拦!” 
    两下争吵起来,惊动了褒姒,亲自走出来一看,马上就火儿了,正要发作, 
    没想到太子突然来到,褒姒一点儿防备也没有。那太子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赶上一步,揪住褒姒的头发,大声骂道:“贱货!你是什么样的人?没有名 
    分没有地位,也敢称娘娘,真是目中无人!今天也叫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 
    攥着拳头就打。才打了几拳,宫女们害怕幽王怪罪,一齐跪下磕头,大声喊 
    着:“千岁,饶了她吧!什么事都要看在王爷的面上!”太子也怕伤了她的 
    性命,也就就坡下驴住了手。褒姒含羞忍痛,回到琼台里面,——已然明白 
    这是太子在替母亲出气,——止不住流下了两行眼泪。宫女们劝释说:“娘 
    娘别哭了,王爷自然会给您作主!”话音没落,幽王退朝,径直走进琼台。 
    看见褒姒头发也乱了,眼泪一串串儿的,就问:“你这是怎么了?”褒姒一 
    把拉住幽王的袖子,放声大哭,说:“太子带着宫女在台下摘花,我又没得 
    罪他,可他一看见我就连打带骂,要不是宫女们苦苦劝阻,我的小命早就完 
    了。请大王替我做主!”说完了,呜呜咽咽地哭个没完。幽王心里倒也明白, 
    就对褒姒说:“你不去拜见他的母亲,才招来这事。这全是王后派人干的, 
    并不是太子出的主意,你可别错怪了人。”褒姒说:“太子为给母亲出气, 
    不杀了我他就不会罢休。我一个人死了没什么可惜的,可是蒙您宠爱,我已 
    经怀了孩子,都两个月了。现在我这一条命就是两条命。求大王放我出宫, 
    好保全我们母子这两条命。”幽王说:“你先好好休息休息,我心里有数儿。” 
    当天就传旨说:“太子宜臼,爱逞威风不懂礼仪,暂且送往申国,听从申侯 
    教训。太子的老师教导无方,一起免去官职!”太子想要进宫申辩,幽王吩 
    咐守宫门的人不许替他通报,太子只好自己驾着车到申国去报到。申后好长 
    时间看不见太子进宫,差宫女去打听,才知道已经被送到申国去了,剩下一 
    个人孤掌难鸣,每天报怨丈夫想念儿子,含着眼泪过日子。 
    再说褒姒怀孕满十个月,生下一个儿子。幽王爱如掌上明珠,起名叫伯 
    服。慢慢就有了废掉大老婆申后生的宜臼,重立小老婆褒姒生的伯服为太子 
    的念头。可惜老找不到借口,不好开口。虢公石父揣摩到幽王的心里,就和 
    尹球商量,暗地里对褒姒说:“宜臼已经被赶到姥姥家,该着伯服当太子。 
    里边有您吹的枕头风,外边有我们哥俩儿帮着,还怕事情办不成?”褒姒非 
    常高兴,回答说:“全仗二位爱卿尽心扶助,要是伯服真的继承了太子的位 
    置,我保证和二位共同管理天下。”褒姒打这时起就派心腹手下人,日夜伺 
    机寻找申后的短处。宫里宫外,都安插了耳目,有个风吹草动,没有不知道 
    的。 
    再说申后一个人住着,连个伴儿也没有,一天到晚流眼泪。有个岁数大 
    点儿的宫女,明白她的心事,跪下说:“娘娘既然想念殿下,为何不写封信 
    偷偷送到申国,让殿下给万岁写封悔过书承认错误?要是感动了万岁,把他 
    召回来让你们母子团聚,这不是个美事吗?”申后说:“你这话好是好,就 
    怕找不着人替我送信。”宫女说:“我母亲温老太太,懂得不少医道,娘娘 
    假装说有病,召老太太进宫看病,叫她把这封信带出宫,让我哥哥给送去, 
    管保万无一失。”申后答应了,就写了封信,大意是:“天子无道,宠信妖 
    女,让我们母子分离。如今妖女生了个儿子,更得宠了。你可以给你父亲写 
    个悔过书,假装承认自己的过错: ‘我已悔悟,愿意自新,请父王宽恕!’ 
    如果真放你回来,咱们母子重逢,再作打算。”信写完了,就假装有病躺在 
    床上,派人召温老太太看病。早有人报告给褒姒。褒姒说:“这里边肯定有 
    传递消息的事。等温老太太一出宫,你们就搜她的身上,就知道事情的底细 
    了。”再说温老太太来到正宫,女儿早就告诉她是怎么回事了。申后假装让 
    她号脉,就从枕头边取出信来,嘱咐说:“你连夜把信送到申国,可别耽误 
    了!”当时赏给她两匹彩缎。温老太太怀里揣着信,手里捧着彩缎,得意洋 
    洋地走出来。刚到宫门,就被守门官拦住了,问她:“你这缎子是从哪儿来 
    的?”老太太说:“我来给王后看病,这是王后赏的。”又问:“还藏着什 
    么东西没有?”回答说:“没有。”正要放她过去,又有一个人说:“不搜 
    搜她身上,怎么能知道有没有?”说着又把老太太拉了回来。老太太东躲西 
    闪,有点惊慌。守门官起了疑心,非要搜她,把其衣襟扯破,信角一下子露 
    了出来。守门官搜出申后写的这封信,当时就连信带人一起押到琼台来见褒 
    姒。褒姒拆开信一看,气得柳眉倒竖,杏眼圆睁,让人把温老太太关起来, 
    不许走漏消息。又把两匹彩缎,亲手剪成一片一片的。幽王走进宫来,只见 
    满桌子都是破缎子,忙问这缎子是从哪儿来的。褒姒含着眼泪回答说:“我 
    不幸进了这深宫,错得了您的宠爱,以致受到正宫娘娘的嫉妒。又不幸生了 
    儿子,得到的嫉妒就更深了。如今娘娘写信给太子,信尾说:‘再作打算。’ 
    肯定藏着谋害我们母子性命的事,请大王为我做主!”说完,把信拿给幽王 
    看。幽王认识申后的笔迹,又问谁是送信的人。褒姒说:“现在那个温老太 
    太就在这儿。”幽王立刻命令把她拉出来,不由分说,拔出宝剑一下就把她 
    砍成两段。有人作诗评论这件事说: 
    未寄深宫信一封,先将冤血溅霜锋。 
    他年若问安储事,温媪应居第一功。 
    当天夜里,褒姒又在幽王面前撒娇说:“我们母子俩的性命,可都挂在 
    太子的手上。”幽王说:“有我做主,他能怎么着?”褒姒说:“大王您千 
    秋万岁之后,少不得太子要当天子。如今王后整天在宫里抱怨诅咒,万一他 
    们母子掌了权,我和伯服,恐怕死无葬身之地了!”说完,又吭吭叽叽哭起 
    来。幽王说:“我打算把王后太子都给废了,立你当正宫娘娘,立伯服当东 
    宫太子。就怕大臣们不同意,这可怎么办?”褒姒说:“臣子听君王的话就 
    是顺,君王听臣子的话就是逆。大王把刚才说的意思讲给大臣们听,全凭大 
    家议论的结果行事怎么样?”幽王说:“你说得有理。”当天晚上,褒姒先 
    派心腹给虢公和尹球俩人传话,让他们预先想好上朝时的答话。第二天,早 
    朝的礼仪完毕,幽王宣大臣们上殿,开口就问:“王后因为嫉妒怨恨而诅咒 
    我,难以作为国母,能不能把她提来问罪?”虢公石父说:“王后是六宫之 
    主,虽然犯了法,也不能够拘捕审问。如果她的德行不配当王后,只要传旨 
    把她废掉就行了,您再挑一个贤德的王后作为天下母亲的楷模,实在是我朝 
    子孙万代的福气。”尹球紧接着话茬儿说:“臣下听说褒妃的德行就好极了, 
    可以当东宫娘娘。”幽王说:“太子现在申国,如果废掉了申后,那太子又 
    怎么办呢?”虢公石父说:“臣听说母亲依靠儿子的富贵而富贵,儿子依靠 
    母亲的富贵而富贵。如今太子因犯罪住在申国,温凊之礼早就荒疏了。况且 
    既然已经废了他的母亲,怎么还能用她的儿子?我们都愿意扶持伯服当东宫 
    太子,如果您同意,那真是国家的幸运!”幽王非常高兴,传旨把申后打入 
    冷宫,把宜臼的太子名位废掉,降为平民百姓。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 
    如果有提意见的,就是宜臼的死党,按重罪惩处。——这是幽王九年的事。 
    两旁的文臣武将,心里都替这娘儿俩抱不平,可是知道幽王的主意已定,多 
    说也没用,只会招来杀身之祸,皆闭嘴不语。太史伯阳父长叹一声说:“君 
    臣、父子、夫妻之间的道德规范都让他们给糟塌完了,看来周朝没几天奔头 
    儿了!”当天就告老还乡了。大臣们辞职回家的也不少。朝里边就剩下尹球、 
    虢石父、祭公易一帮奸臣小人。幽王从早到晚和褒姒在宫里边寻欢作乐。 
    褒姒虽然篡位当了正宫娘娘,受到幽王的专宠,可是从来也没露过笑脸。 
    幽王想讨她高兴,就叫来乐师敲鼓撞钟,吹拉弹唱,吃饭的时候还叫宫女唱 
    歌跳舞,可褒姒一点儿高兴的意思也没有。幽王问:“你既然讨厌听音乐, 
    那你喜欢什么事呢?”褒姒说:“我没什么喜好。只记得从前有一次用手撕 
    破彩绸,那声音还怪好听的。”幽王说:“你既然喜欢撕绸子的声音,怎么 
    不早说呢?”当下命令司库送来一百匹彩绸,叫那些有力气的宫女撕着玩, 
    好让褒姒喜欢。奇怪的是,褒姒虽然喜欢撕绸子,可照旧没个笑脸。幽王问: 
    “你为什么老不笑呢?”褒姒说:“我从生下来就没笑过。”幽王都快急了, 
    说:“无论如何,我也要叫你笑一次。”于是就四处张贴告示说:“不管宫 
    里宫外,有谁能让王后笑一次的,就赏他千金。”虢石父出了个主意说:“先 
    王当年因为西方的部族日益强盛,唯恐他们进犯,就在骊山那块儿造了二十 
    多座烽火台,又架上几十面大鼓,一有敌人,就点起狼烟,直冲云天。附近 
    的诸侯见了,马上就会派兵来救援,然后又敲起大鼓,一个劲儿地催他们。 
    这么多年来,天下一直太平无事,烽火狼烟也始终没再点过。您要是想叫王 
    后开口一笑,必须和她一道去游骊山,然后半夜里点起烽火,诸侯派的援兵 
    必然赶到。到了之后又找不到敌寇,王后必笑无疑。”幽王说:“这主意可 
    真不错!”于是就和褒姒一块坐车到骊山去玩儿,晚上在骊宫里摆下酒宴, 
    传令点起烽火。这时郑伯友正好让司徒领着路前往都城朝拜幽王,听见这事 
    大吃一惊,急忙赶到骊山对幽王说:“烽火台是先王防备敌人进犯建立的, 
    所以诸侯都相信它。今天您无缘无故点起火来,就是在戏弄诸侯。以后真要 
    有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您就是点起烽火,诸侯再也不会相信了,到那时你 
    拿什么招集兵马来救急呢?”幽王气呼呼地说:“现在天下太平,有什么事 
    用得着招集兵马!我和王后这次出游骊宫,没什么可玩儿的,不过略微和诸 
    侯们开个玩笑。以后有事,与你没有什么关系!”死活不听郑伯友的劝阻。 
    等烽火都点上了,又让敲起大鼓,鼓声像打雷一样,火光烧红了天空。邻近 
    诸侯怀疑镐京有战事,一个个马上领兵点将,连夜赶到骊山,可是只听见楼 
    阁里有笙管笛箫的声音。幽王正和褒姒饮酒行乐,让人去对诸侯们说:“幸 
    运的是没有外敌来犯,让你们白跑了一趟。”诸侯们面面相觑,收起旗子灰 
    头土脸地走了。褒姒在楼上,靠着栏杆看着诸侯们忙去忙回,没事找事,忍 
    不住拍着巴掌大声笑起来。幽王一看,说,“你这一笑真是太好看了,这都 
    是虢石父的功劳!”于是真的赏给虢石父千金。到现在人们常说的成语“千 
    金买笑”,就是从这儿来的。后来有人写了首诗,专门说这件“烽火戏诸侯” 
    的事儿: 
    良夜骊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 
    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 
    再说申侯知道幽王废申后立褒姒的事以后,就写信劝告幽王说:“当年 
    桀因宠信妹喜而把夏给亡了,纣因宠信妲己而把商给亡了。大王现在宠信褒 
    姒,废正妻而立小妾,既违背夫妻的礼义,又伤了父子的感情。桀纣的事, 
    正发生在现在,夏朝商朝那样的祸事重演也用不了多久了。恳求大王收回不 
    公正的命令,或许还能避免亡国的大祸。”幽王看完了,气得直拍桌子:“这 
    老家伙怎么敢胡说八道!”虢石父说:“申侯见太子被赶走,早就对您不满 
    意。这回听说您把王后和太子都给废了,存心想造反,所以才敢揭您的短儿。” 
    幽王说:“那该怎么办呢?”虢石父说:“申侯本来就没什么功劳,靠王后 
    才当的官。如今王后和太子都已经废了,申侯也应该降级,仍旧当他的申伯。 
    以后再发兵把他收拾掉了,大概就没什么后患了。”幽王同意其奏,就下令 
    削去申侯的爵位。又命虢石父为大将,搜罗兵马车辆,发兵去打申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