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心篇 一三三、形体虽死精神犹存

类别:子部 作者:颜之推(南北朝) 书名:颜氏家训

    释五曰:形体虽死,精神犹存。人生在世,望于后身①似不相属;及其

    殁后,则与前身似犹老少朝夕耳。世有魂神,示现梦想,或降童妾,或感妻

    孥,求索饮食,征须福,亦为不少矣。今人贫贱疾苦,莫不怨尤前世不修功

    业;

    以此而论,安可不为之作地②乎?夫有子孙,自是天地间一苍生耳,何

    预身事?而乃爱护,遗其基址,况于已之神爽③,顿欲弃之哉?凡夫蒙蔽,

    不见未来,故言彼生与今非一体耳:若有天眼④,鉴其念念⑤随灭,生生⑥

    不断,岂可不怖畏邪?又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治家者欲一

    家之庆,治国者越一国之良,仆妾臣民,与身竟何亲也,而为勤苦修德乎?

    亦是尧、舜、周、孔虚失愉乐耳。一人修道,济度几许苍生?免脱几身

    罪累?幸熟思之!汝曹若观俗计,树立门户,不弃妻子,未能出家;

    但当兼修戒行,留心诵读,以为来世津梁,人生难得,无虚过也。

    【译文】

    第五,人的形体虽然死去,精神仍旧存在。人生活在世上时,觉得自己

    与来世似乎没有什么关系,等到他死了以后,才发现自己与前身的关系就好

    像老人与小孩、清晨与傍晚的关系。世界上有死人的魂灵向亲人托梦的事,

    或托梦于他的童仆侍妾,或托梦于他的妻子儿女,向他们索要饮食,求取福,

    这类事是不少的。现在的人若是处在贫贱疾苦的境地,没有不怨恨前世不修

    功业的,就这一点来说,怎么可以不早修功业,以便为来世留有余地呢?一

    个人有儿子、孙子,他与儿子、孙子各自都是天地间的黎民百姓,相互间有

    什么关系?而这个人尚且知道爱护他的儿孙们,把自己的房产基业留传给他

    们,何况对于自己本人的魂灵,怎可弃置不顾呢?一般人的眼睛却被蒙蔽,

    看不见未来之事,所以他们说来生、前生与今生不是同一个人。如果有一双

    天眼,让这些人通过它照见自己的生命在一瞬间由延生到消亡,又由消亡到

    诞生,这样生死轮回,连绵不断,他难道不感到畏惧吗?再说,君子生活在

    这个世界上,贵在能够克制私欲,谨守礼仪,匡时救世,有益于人。作为管

    理家庭的人,就希望家庭幸福,作为治理国家的人,就希望国家昌盛,这些

    人与自己的仆人、侍妾、臣属、民众有什么亲密关系,值得这样卖力地为他

    们辛苦操持呢?也不过是像尧、舜、周公、孔子那样,是为了别人的幸福而

    牺牲个人的欢乐罢人。一个人修身求道,可以救济多少苍生?免掉多少人的

    罪累呢?希望你们仔细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你们若是顾及世俗的责任,要建

    立家庭,不抛弃妻子儿女,不能出家为僧,也应当修养品性,恪守戒律,留

    心于佛经的诵读,把这些作为通往来世的桥梁。人生是宝贵的,可不要虚度

    啊。

    【注释】

    ①后身:佛教认为人死要转生,故有前身、后身之说。

    ②为之作地:为他(后身)留余地。

    ③神爽:神魂,心神。

    ④天眼:佛教所说五眼这一。即天趣之眼,能透神六道、远近、上下、

    前后、内外及未来等。

    ⑤梵语刹那,译为念。念念:指极短的时间。此句是说生命在极短的时

    间内不断产生又不断消亡。

    ⑥生生:佛教转轮回。

    【评语】

    来世也许虚无,但岂能因此而施纵自身;佛也许过于虚幻,但岂可因此

    而背弃佛的劝诫。一人修身可以救济多少苍生,一人自律,可以带来多少祥

    和。多做善事,于人于己功不可没。


如果你对颜氏家训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颜氏家训》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