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下略 (二二)释远谋近 佚而有终

类别:子部 作者:黄石公 书名:三略

    释近谋远者④,劳而无功。释远谋近者,佚而有终②。佚政多忠臣,劳政多怨民⑧。故日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④。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⑤。残灭之政,累世受患。造作过制⑥,虽成必败。

    [注释]

    ①释近谋远者:舍近求远的人,这里指放弃当前的事业而去追求长远谋划的人,与下句"释远谋近者"相对。释,放开,舍去。

    ②佚而有终:在安乐中取得成功。佚,通"逸",安乐。

    ③佚政多忠臣,劳政多怨民:休养生息的政治就会拥有一批忠诚的臣子,劳民伤财的政治就会产生众多怨恨的人民。佚与劳意思相对,佚指安逸,劳指劳苦。

    ④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致力于扩张领土的,内政就会荒废;致力于广施恩德的,国家就会强盛。务,致力,从事。广,扩大。荒,荒废,废弛。

    ⑤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能拥有自己所应当拥有的,国家就能获得安宁;贪图别人所拥有的,国家就会遭到毁灭。有,前一个"有"字用做动词,指拥有、占有,后两个"有"与"者"组成偏正词组指所应拥有的东西。残,毁灭。

    ⑥造作过制:所作所为超越了常规。造作,指所作所为。过,超越,越过。制,制度,常规。

    [译文]

    舍近而求远的人,会辛劳而且没有功效。舍远而求近的人,会安逸而且拥有成效。休养生息的政治能拥有一批忠诚的臣子,劳民伤财的政治会产生众多怨恨的人民。所以说致力于扩大领土的政务就会荒废,致力于广施恩德的国家就会强盛。能拥有自己所应当拥有的国家就能安宁,贪图别人所拥有的国家就会毁灭。导致国家灭亡的政治,世世代代都要遭受祸害。所作所为超过了常规的限制,即使一时取得了成功最终也一定会遭到失败。

    [解析]

    本节提出了"释远谋近"的战略策略。"释远"就是放弃劳民伤财的对外征伐;"谋近"就是治理国内。与此相反的做法就是"释近谋远"。前者造成的后果是安逸而且有成,忠臣众多,国家强大,人民安定。后者造成的后果是辛劳而且无功,怨民众多,国家空虚,生灵涂炭。最后强调残灭之政,世世代代都要遭受祸患;所作所为超过限度,即使取得一时的成功,但最终也必将失败。

    "释远谋近"则取得成功,"释近谋远"则劳而无功,从越王勾践灭吴一例上可以看得出来。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为争夺霸权,在公元前506年至公元前473年间发生过多次战争。在公元前494年的一次战争中,越军大败,越王勾践不得不派人与吴国讲和。越国投降后,勾践将治理国家的大权交给文种,自己和大夫范蠡一道去吴国给夫差当奴仆,越国的王后也做了吴王的女奴。由于勾践能卑事吴王,同时又贿赂吴国太宰伯豁,最后终于取得吴王的信任,三年后被释放回国。

    勾践回国后,对吴王夫差恨入骨髓,时刻不忘报仇雪耻,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的发展国内经济的政策。首先,他下诏检讨自己与吴国结仇,致使许多百姓在战场上送命的失误。同时抚恤民众,卧薪尝胆,时刻激励自己。还亲自参加耕作,在生活上节俭治国。针对越国人口减少、财力耗尽的情况,勾践制订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恢复国家的元气。由于改革内政,发展经济,网罗人才,减轻刑罚,降低赋税,提倡开荒种地,越国在十年中没有向百姓征收重税,因此百姓每家都有三年的粮食储备,百姓爱戴勾践像父母一般。勾践在改革内政的同时,还对吴王夫差进行麻痹腐蚀,经常送去优厚的礼物,表示忠心臣服。以便消除吴王对越国的戒备。还破坏吴国的经济,用高价收买吴国的粮食,造成吴国粮食困难。又用离间之计使吴王对伯豁偏听偏信,对伍子胥更加疏远,挑起其内部争斗。这些措施的实行,壮大了自己,削弱了敌人,为伺机灭吴奠定了基础。再说,吴王夫差战胜越国后,疏于内部管理,逐渐志得意骄起来,图谋称霸中原。公元前489年,吴王夫差听说齐景公已死,大臣们忙于争权夺利,新君暗于治国,便兴师北伐齐国,取得了暂时的胜利。公元前487年,吴王夫差又北上伐鲁,与鲁结盟而归。公元前485年,吴王夫差再次北伐齐国,伍子胥劝谏说:"越国才是心腹大患,即使吴军在齐国取胜获地,也像石田一样不可耕种,这样会使吴国败亡啊!"但吴王已听不进去,他想乘齐悼公被杀的混乱之机战胜齐国,结果却被齐军打败。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又北上伐齐,与诸侯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图谋称霸中原之地。结果越王勾践听从范蠡的计策,趁吴国国内空虚之机,突发奇兵,攻破吴都,俘获了吴国太子,缴获了大批物资而回。从此,越国的军力大增,屡屡侵袭吴国,终于在公元前473年灭掉了吴国,迫使吴王夫差自杀身亡。

    "释远谋近"不仅是一种具有战略眼光的政治谋略,而且也是一种常用的军事策略手段。战国时期,秦国历史上智谋深远的名相范睢,跻身秦廷后,便向秦昭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时势应变策略。在一次晋见秦昭王的交谈中,范睢说:"臣下听说穰侯准备越过韩、魏而去攻打齐国,这是个荒谬的计策。齐离秦国甚远,中间融着韩、魏两国,秦国出兵少就不足打败齐国,出兵多又会使秦国受害。假如伐齐不胜,就会成为秦国的耻辱,即使伐齐取胜,也只是使韩、魏两国从中渔利,对秦国有什么好处呢?远交则可以离间他国之间的关系,近攻则可以扩大我国领地。自近而远,如蚕食叶,倘若兼并了韩、魏,齐和楚还能存在多久呢?"这是范睢对秦国的杰出贡献,为秦国逐个兼并六国,最后统一中国奠定了战略基础。

    "释远谋近"不仅可以运用在政治上、军事上,而且也可以作为个人学习攻关的应变方略。江苏省金坛县茅山东麓,有一个专门研究人工合成昆虫、植物激素的研究所,该所所长朱平仇在科研上的成果,与他的"释远谋近"攻关术有很大关系。这就是他对自己不懂得的、一时无法攻取的知识和课题,暂时先放在一边;而以自己的知识水平为根据地,一步步地扩大知识面,使自己的"根据地"不断巩固和发展,波浪式前进。他是学化学专业的,研究昆虫激素是一个新领域。他先从昆虫学人手,学习昆虫的名称、分类、习性,进而翻阅大量的国内外有关昆虫方面的资料和专著。一门学科掌握了,接着再掌握与之相近的的另一门,就这样一门一门地掌握,直到攻下有关知识为止。他所在的研究所,从1978年起,已经人工合成了四十多种昆虫激素,供全国上千个农林生产部门和科研单位使用。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多次获重大科技成果奖,并得到了国家科委的表彰。

    "释远谋近"还可以运用于商业竞争中。我国大企业家刘鸿生,在20世纪初与外商开展的水泥战中,就运用这一策略取得了胜利。1920年,刘鸿生邀集几位朋友,在上海创立"上海水泥公司",生产象牌水泥,投产后很快打开了销路。但时隔不久,便遇到唐山启新水泥厂的马牌水泥和日本人小野田在大连生产的龙牌水泥的激烈竞争,三足鼎立,各不相让,彼此降价竞销,致使上海水泥公司陷入困境。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势,刘鸿生在竞争中采取了"联华制夷"的手段,与启新厂签订联营合同,达成分区销售、稳定价格的协定,使象牌水泥占据上海及华南市场。从此,象牌水泥迅速扭亏为盈,次年即盈利12万元。


如果你对三略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三略》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