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之一百四十二  造作恶语,谗毁平人

类别:子部 作者:佚名 书名:太上感应篇

    造作恶语,谗毁平人。

    【解释】

    编造了坏话,捏作了恶事,任意的谗毁好人。

    【分析】

    别人纵然有了过失,也应当想办法为他掩护;若是一个人平白无辜,却编造了流言,捏作了恶事,去谗毁他;这种的恶毒,比刀斧虎狼还要厉害啊!因为一个人本来没有罪,却被一位小人谗言攻击,其他不明事理的人,也就跟随著毁谤,听到谗言的人,也实在很难以分辨出谁是谁非;导致了贤人和小人混淆不清,官位的降级和升迁,也都会因此而颠倒了,这就是君子所深恶痛绝的啊!佛说:‘恶口的罪业,死后当堕入刀兵拔舌地狱;而在生的时候,则容易受到杀害,以及受到形体残废的果报。’

    【嘉言】

    古诗说:‘谗言慎莫听,听之祸殃结。君听臣当诛,父听子当决;夫妻听之离,兄弟听之别;朋友听之疏,骨肉听之绝;堂堂七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谗毁之害,是如此的厉害;听到谗言的人,还能不谨慎分辨吗?

    故事:

    明朝陈良谟先生说:‘我从前因公到公安县巡察的时候,有一位姓白的教谕,到京城去参加会试;他的妻子喜欢做好事,曾经用他的名字题写在疏文上,还布施给道姑一两的银子;并且还用麻丝一丈,把疏文绣在旗旛上面。刚好白教谕同事的妻子来访,见到了旗旛疏文大为惊骇,就说道:‘教书的儒官跟道姑往来,恐怕会影响官途不小啊!’白教谕的妻子听了之后,就信以为真,以为丈夫的官途从此就完了!心中因此闷闷不乐;等到白教谕京中会试落榜归来,就拿了这块麻料来做衣服,并且又剪坏了旗旛,妻子更是感到难过,因此就上吊自杀了。我刚好听到了这件事情,就去问知县,知县就把详情说了出来;我因而可怜白教谕的遭遇,更是替他的妻子感到悲哀!后来抚院林二山正在研究讨论儒官的贤否册,他竟跟我说:‘是白教谕和同僚的妻子发生不正常的关系,因此他的妻子很不高兴,就时常对他有不满的言词,白教谕一怒之下,就威逼妻子上吊自杀;这种的罪过,简直就是天地不容啊!’于是我就将我所知道有关白教谕的事情,告诉了抚院,林公听了倍感疑惑,正在沉思迟疑不决之时,我就再跟他说:‘不知有关白教谕的事情,您是听谁说的?如果这个人是位正人君子,那么他所讲的或许可以相信;如果不是一位正人君子的话,那么就请您再详细的查访。’林公听了于是恍然大悟,拍著桌子说道:‘你说的对!你说的对!’立刻就拿起笔来,涂掉刚才所写有关白教谕的资料。后来白教谕升任国子监的助教,而我调到福建担任按察使,主管福建的司法业务;在莆田见到了林公,林公就指著隔壁的邻家跟我说:‘这家的主人姓吴,曾经担任过公安县的训导,就是他谗毁白教谕;平素他就心术不正,我是因为听了你的话而顿然觉悟。后来吴训导升迁担任江西萍乡的教谕,也被其他的同事谗毁,而被罢了官;他在返回家乡,经过鄱阳湖的时候,船翻了,差点就淹死在湖里,现在已是十分的落魄潦倒啊!’

    【再析】

    俗话说:‘喜欢谈论闺门男女之事,以及谈论别人种种短处的人,必定会触怒鬼神;不是遭逢到奇祸,就必定是穷得一蹋糊涂!’何况吴训导所谗毁玷污的是一位清白之人呢?那么他的果报就应当不止如此了啊!然而听别人进言的方法,主要是在观察跟您进言的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品;这样就不会被他误导了啊!


如果你对太上感应篇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太上感应篇》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