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越绝吴内传第四

类别:史部 作者:不详 书名:越绝书

    吴何以称人乎?夷狄之也。忧中邦奈何乎?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庐。阖庐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庐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年,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 ”阖庐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君舍君室,大夫舍大夫室,盖有妻楚王母者。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吴师何以称人?吴者,夷狄也,而救中邦,称人,贱之也。

    越王句践欲伐吴王阖庐,范蠡谏曰:“不可。臣闻之,天贵持盈,持盈者,言不失阴阳、日月、星辰之纲纪。地贵定倾,定倾者,言地之长生,丘陵平均,无不得宜。故曰地贵定倾。人贵节事,节事者,言王者已下,公卿大夫,当调阴阳,和顺天下。事来应之,物来知之,天下莫不尽其忠信,从其政教,谓之节事。节事者,至事之要也。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者,言天生万物,以养天下。蠉飞蠕动,各得其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失其常。故曰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者也。地道施而不德,劳而不矜其功者也,言地生长五谷,持养万物,功盈德博,是所施而不德,劳而不矜其功者矣。言天地之施,大而不有功者也。人道不逆四时者,言王者以下,至于庶人,皆当和阴阳四时之变,顺之者有福,逆之者有殃。故曰人道不逆四时之谓也。因惛视动者,言存亡吉凶之应,善恶之叙,必有渐也。天道未作,不先为客者。”

    范蠡值吴伍子胥教化,天下从之,未有死亡之失,故以天道未作,不先为客。言客者,去其国,入人国。地兆未发,不先动众,言王者以下,至于庶人,非暮春中夏之时,不可以种五谷、兴土利,国家不见死亡之失,不可伐也。故地兆未发,不先动众,此之谓也。

    吴人败于就李,吴之战地。败者,言越之伐吴,未战,吴阖庐卒,败而去也。卒者,阖庐死也。天子称崩,诸侯称薨,大夫称卒,士称不禄。阖庐,诸侯也,不称薨而称卒者,何也?当此之时,上无明天子,下无贤方伯,诸侯力政,疆者为君。南夷与北狄交争,中国不绝如线矣。臣弑君,子弑父,天下莫能禁止。于是孔子作春秋,方据鲁以王。故诸侯死皆称卒,不称薨,避鲁之谥也。

    晋公子重耳之时,天子微弱,诸侯力政,疆者为君。文公为所侵暴,失邦,奔于翟。三月得反国政,敬贤明法,率诸侯朝天子,于是诸侯皆从,天子乃尊。此所谓晋公子重耳反国定天下。

    齐公子小白,亦反齐国而匡天下者。齐大夫无知,弑其君诸儿。其子二人出奔。公子纠奔鲁。鲁者,公子纠母之邦。小白奔莒,莒者,小白母之邦也。齐大臣鲍叔牙为报仇,杀无知,故兴师之鲁,聘公子纠以为君。鲁庄公不与。庄公,鲁君也,曰:“使齐以国事鲁,我与汝君。不以国事鲁,我不与汝君。”于是鲍叔牙还师之莒,取小白,立为齐君。小白反国,用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故为桓公。此之谓也。

    尧有不慈之名。尧太子丹朱倨骄,怀禽兽之心,尧知不可用,退丹朱而以天下传舜。此之谓尧有不慈之名。

    舜有不孝之行。舜亲父假母,母常杀舜。舜去,耕历山。三年大熟,身自外养,父母皆饥。舜父顽,母嚚,兄狂,弟敖。舜求为变心易志。舜为瞽瞍子也,瞽瞍欲杀舜,未尝可得。呼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此舜有不孝之行。舜用其仇而王天下者,言舜父瞽瞍,用其后妻,常欲杀舜,舜不为失孝行,天下称之。尧闻其贤,遂以天下传之。此为王天下。仇者,舜后母也。

    桓公召其贼而霸诸侯者,管仲臣于桓公兄公子纠,纠与桓争国,管仲张弓射桓公,中其带钩,桓公受之,赦其大罪,立为齐相。天下莫不向服慕义。是谓召其贼霸诸侯也。

    夏启献牺于益。启者,禹之子。益与禹臣于舜,舜传之禹,荐益而封之百里。禹崩,启立,晓知王事,达于君臣之义。益死之后,启岁善牺牲以祠之。经曰: “夏启善牺于益。”此之谓也。

    汤献牛荆之伯。之伯者,荆州之君也。汤行仁义,敬鬼神,天下皆一心归之。当是时,荆伯未从也,汤于是乃饰牺牛以事。荆伯乃媿然曰:“失事圣人礼。” 乃委其诚心。此谓汤献牛荆之伯也。

    越王句践反国六年,皆得士民之众,而欲伐吴。于是乃使之维甲。维甲者,治甲系断。修内矛赤鸡稽繇者也,越人谓“人铩”也。方舟航买仪尘者,越人往如江也。治须虑者,越人谓船为“须虑”。亟怒纷纷者,怒貌也,怒至。士击高文者,跃勇士也。习之于夷。夷,海也。宿之于莱。莱,野也。致之于单。单者,堵也。

    舜之时,鲧不从令。尧遭帝喾之后乱,洪水滔天,尧使鲧治之,九年弗能治。尧七十年而得舜,舜明知人情,审于地形,知鲧不能治,数谏不去,尧殛之羽山。此之谓舜之时,鲧不从令也。

    殷汤遭夏桀无道,残贼天下,于是汤用伊尹,行至圣之心。见桀无道虐行,故伐夏放桀,而王道兴跃。革乱补弊,移风易俗,改制作新,海内毕贡,天下承风。汤以文圣,此之谓也。

    文王以务争者,纣为天下,残贼奢佚,不顾邦政。文王百里,见纣无道,诛杀无刑,赏赐不当,文王以圣事纣,天下皆尽诚知其贤圣,从之。此谓文王以务争也。纣以恶刑争,文王行至圣,以仁义争,此之谓也。

    武王以礼信。文王死九年,天下八百诸侯,皆一旦会于孟津之上。不言同辞,不呼自来,尽知武王忠信,欲从武王,与之伐纣。当是时,比干、箕子、微子尚在,武王贤之,未敢伐也,还诸侯。归二年,纣贼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刳妊妇,残朝涉。武王见贤臣已亡,乃朝天下,兴师伐纣,杀之。武王未下车,封比干之墓,发太仓之粟,以赡天下,封微子于宋。此武王以礼信也。

    周公以盛德。武王封周公,使傅相成王。成王少,周公臣事之。当是之时,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加于无罪。天下家给人足,禾麦茂美。使人以时,说之以礼。上顺天地,泽及夷狄。于是管叔、蔡叔不知周公而谗之成王。周公乃辞位,出,巡狩于边一年。天暴风雨,日夜不休,五谷不生,树木尽偃。成王大恐,乃发金縢之柜,察周公之册,知周公有盛德。王乃夜迎周公,流涕而行。周公反国,天应之福。五谷皆生,树木皆起,天下皆实。此周公之盛德也。

    译文:

    吴为什么要特别地称作人?那是把吴人当作夷狄来看待。

    吴人又是怎样为中原的事情担忧的呢?伍子胥的父亲被楚国杀害了,伍子胥就手持武器,亲自去求见阖庐。

    阖庐赞扬道:“真是太有才智了,太刚勇了。”准备马上为他报仇。

    但伍子胥却说:“不行,诸侯国君不可以替一个平民百姓去报仇。

    我听说事奉国君就好像侍奉父亲一样,损害国君的形象,来为父亲报仇,这是不应该的。”于是,阖庐就把这件事暂时搁下了。

    蔡昭公到南方去朝见楚王,昭公身披皮袍,楚相囊瓦想要这件皮袍,昭公没有给他,于是,囊瓦就将昭公扣留在南郢,过了数年才释放。

    昭公离楚回国,到了河边,发誓说:“天下有谁能为我讨伐楚国吗?我愿意替他冲杀在最前面!”楚国听到这件事,就派囊瓦率领军队攻打蔡国。

    蔡昭公知道伍子胥在吴国,就向吴国求救。

    于是,伍子胥报告阖庐说:“蔡昭公到南方去朝拜,身披皮袍,囊瓦索要,昭公不给,就把昭公扣压在楚国,数年后才释放。

    蔡公在河边发誓:‘天下有谁能为我讨伐楚国吗?我愿意替他冲杀在最前面。’楚国知道后,就派囊瓦率兵攻打蔡国。

    蔡国并没有罪过,是楚国无道。

    君王假如有为中原的事情操劳之心,时机到了。”阖庐于是派遣伍子胥率领军队,去救蔡伐楚。

    楚平王已死,伍子胥率领六千士兵,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坟墓,说:“从前我父亲无罪,你杀了他,现在我就这样做来向你报仇!”吴国国君住进了楚王的宫殿,吴国大夫止宿在楚国大夫的家里,甚至有人娶楚王之母为妻。

    囊瓦是什么人?是楚国的国相。

    郢是什么地方?是楚国的都城。

    吴国军队为什么要特别地称作人?吴国,是夷狄之邦,却要拯救中原,称之为人,是表示轻视的意思。

    越王勾践想讨伐吴王阖庐,范蠡谏劝说:“不可以。

    我听说,天最推重保持盈满;保持盈满,是说不违背阴阳、日月、星辰的法度。

    地最推重扶危安定;扶危安定,是说地上生长的东西,不论在低丘还是在高陵,都长得齐一均衡,无不得宜,所以称地最推重扶助倾危,使之安定。

    人最推重节制事情;节制事情,是说从君王以下,公卿大夫,都应该懂得协调阴阳,使天下和平顺从,事情一发生就能应付处理,现象一出现就能知道掌握,这样,天下人没有不竭尽忠信,顺从国家的政令教化,这就叫做节制事情。

    节制事情,是治理国家大事的关键。

    天道盈满却不外溢,盛大却不骄纵,这是说天生万物,用来养育天下;昆虫的飞翔和爬行,各得其性;春天发芽夏天成长,秋天收获冬天贮藏,不违背常道,因此说天道盈满却不外溢,盛大却不骄纵。

    地道善施却不求利,辛勤却不居功自负,这是说地上生长五谷,保护滋养万物,功高德厚,这就是所说的地道善施却不求利,辛勤却不居功自负。

    这都是说天地施恩,博大却不占有其功。

    人道也不能违背四时而行事,这是说从君王以下,一直到老百姓,都应当应和阴阳四时的变化,顺从变化的人得福,抗拒变化的人遭殃,所以说人道不能违背四时而行事。

    神智不清的人去观察阴阳四时的变化,去谈论存亡吉凶的应验和善恶的分别,必定会铸成大错的。

    天道还未有所作为,是决不会让当客卿的人先天而动的。”范蠡讲这些话的时候,正值吴国伍子胥施行教化,天下都顺应服从,还没有显露出趋于衰亡的过失,所以说天道还未有所作为,是决不会让当客卿的人先天而动的。

    称客卿,是指离开了自己的故国,而来到别的国家做官。

    地兆没有显现,不先惊动众人,这是说从君王以下,一直到老百姓,不是暮春时候初夏季五月,就不能够播种五谷,作物也就得不到生长;国家不出现走向灭亡的过错,就不可以讨伐。

    所以,地兆没有显现,不先惊动众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吴人在就李失利,就李是吴国的战地。

    称“败”,是说越军进攻吴军,还没有交战,吴王阖庐就死了,吴军失败而撤退。

    称“卒”,是说阖庐死了。

    周天子死称为“崩”,诸侯死称为“薨”,大夫死称为“卒”,士死称为“不禄”。

    阖庐,是诸侯,他死为什么不称“薨”而称“卒”呢?这是因为在那个时代,上面没有圣明的天子,下面没有贤能的诸侯之长,诸侯各国用武力互相征讨,强者成为霸主。

    南夷与北狄也参与相争,中原的命运岌岌可危。

    臣杀君,子杀父,天下没有人能加以制止。

    于是,孔子编撰《春秋》,才依据鲁国的典章来恢复王者的制度,所以,此后诸侯死都称为“卒”,不称“薨”,以回避鲁国的谥法。

    晋公子重耳的时候,周天子的统治已经变得十分微弱,诸侯间用武力互相征伐,强者成为霸主。

    晋文公也受到侵犯欺凌,失去了国君的地位,出奔到翟地。

    三个月以后他才返回晋国重新执政,他敬重贤人,修明法令,率领诸侯各国去朝见周天子,于是,诸侯纷纷归附顺从,周天子的地位才得以尊崇。

    这就是所说的晋公子重耳返国安定天下。

    齐公子小白,也是返回齐国因而匡定天下的人。

    齐大夫无知杀害了齐国的国君诸儿,诸儿的两个儿子就逃奔他国。

    公子纠逃至鲁国,鲁是公子纠母亲的故国;公子小白出奔莒国,莒是公子小白母亲的故国。

    齐国大臣鲍叔牙为国报仇,杀了无知,起兵来到鲁国,迎接公子纠返齐当国君。

    但鲁庄公不肯把公子纠交给鲍叔牙;庄公是鲁国的国君,他说:“假如齐国能事奉鲁国,我就交回你们的国君;如果齐国不肯事奉鲁国,我也决不交出你们的国君。”于是,鲍叔牙率军回到莒国,迎取公子小白,扶立小白为齐国国君。

    小白返国以后,任用管仲治理国家,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的秩序纳入正规,因而成为霸主桓公。

    这说的就是他返回齐国而能匡定天下。

    尧有不爱子女的名声。

    尧的太子丹朱骄傲自大,胸怀禽兽之心,尧知道不能任用他来治理天下,于是罢黜丹朱,把天下交给了舜。

    这说的就是尧有不爱子女的名声。

    舜有不孝顺父母的品行。

    舜有亲父继母,继母一直想害死舜,于是舜就离开了家,到历山去耕种。

    舜在历山连续多年大丰收,自己一个人在外享用,他的父母却在家里挨饿。

    舜的父亲愚钝不明事理,继母专好说人坏话,哥哥狂妄不拘,弟弟骄傲自大,但舜还是想尽办法使他们改恶从善。

    舜是瞽瞍的儿子,瞽瞍想杀害舜,从来也没有找到过机会;瞽瞍每次呼唤指使舜去做事,舜从来也没有不在父亲身边马上答应的。

    这就是说舜有不孝顺父母的品行。

    舜能够治服自己的仇人,以德君临天下,这说的是舜的父亲瞽瞍听从后妻的话,一直想害死舜,但是,舜却能始终不违背孝道,因此赢得天下人的称赞。

    尧听说了舜的贤明,于是就把天下传给了舜,这就是以德君临天下的意思。

    仇人,是指舜的继母。

    齐桓公招用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因而能称霸于诸侯,这是说管仲臣事齐桓公之兄公子纠,公子纠与齐桓公争夺国君之位,管仲张弓箭射齐桓公,射中了桓公衣带上的钩子,但桓公后来却接纳了管仲,赦免了他的大罪,任命他力国相,于是,天下诸侯没有不敬仰佩服、思慕正道的。

    这就叫做招用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而称霸于诸侯。

    夏启献牺牲给益。

    启是禹的儿子;益与禹一起臣事舜,舜将天子之位传绐禹,同时也推举益,分封给益百里之地。

    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他通晓国事,精于君臣相处的道理。

    益死之后,启每年都要用最好的牺牲去祭祀他。

    《经》说:“夏启献牺牲给益。”说的就是这件事。

    成汤献牺牛给荆之伯。

    之伯是荆州的君主。

    成汤推行仁义之道,敬事鬼神,天下都一心归附他。

    在那时候,只有荆伯不顺从,于是,成汤就整饬牺牛献给荆伯。

    荆伯惭愧地说:“我有失事奉圣人之礼。”就倾其诚心归顺成汤。

    这就叫成汤献牺牛给荆之伯。

    越王勾践返国后六年,得到士民众人的一致拥护,他就想讨伐吴国。

    于是就派人编结甲衣;编结甲衣,是指整治战衣,把断裂的地方连结起来。

    又修治矛戟、羽饰、仪仗等器物,以及越人称为“人铩”的兵器。

    并船去买仪尘,是说越人都到江边去了。

    整治“须虑”,越人称船为“须虑”。

    同仇敌忾,是形容愤怒的样子,越人愤怒到了极点。

    士官擂击高鼓,是训练勇士踊跃杀敌。

    在“夷”演习,“夷”就是海。

    在“莱”露宿,“莱”是指野外。

    致力于攻“单”,“单”就是城墙。

    舜执政的时候,鲧不按命令办事。

    尧在位时遭逢帝喾之后的大动乱,当时洪水滔天。

    尧派遣鲧去治理洪水,但是,鲧治了许多年还是没能治理好。

    尧七十岁时才得到了舜,舜明察人情,精通地理,知道鲧没有能力治理洪水,屡次进谏,但鲧还是不肯离去,于是,尧就在羽山把鲧杀了。

    这说的就是舜执政时鲧不服从命令。

    成汤生当夏桀的时代,夏桀暴虐无道,残害天下百姓。

    于是,成汤任用伊尹为相,推行大圣人的抱负。

    他看到夏桀无道虐行,所以就讨伐夏桀,把夏桀流放到南巢去,因而王道兴盛。

    他理乱除弊,移风易俗,修改旧制,建设新制,整个天下都贡奉归顺,接受他的教化。

    成汤依靠文德称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周文王依靠踏踏实实的办事成绩来争夺天下。

    商纣王治理天下,只知道残害百姓,骄奢淫佚,根本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

    文王只有百里之地,尽管他看到了商纣无道,诛杀不合法典,赏赐也不适当,但是,他还是很英明地事奉纣王,天下诸侯都从心里非常清楚地了解到他的贤能圣睿,因此都归顺他。

    这就叫做文王依靠实事来争夺天下。

    商纣王是借助残酷的杀戮来竞争的,而周文王却推行大圣人的治国之道,凭借仁义来竞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周武王依靠礼赢得了天下的信赖。

    周文王死后九年,天下八百诸侯,都一下子不期而会于孟津。

    事先并没有互相约定,八百诸侯却异日同声;事先也没有露q他们来,但他们都不请自来,这是表示他们都深知武王忠诚,值得信赖,都怨跟随武王一起去讨伐商纣。

    在那时候,比干、箕子、微子都还在朝廷里辅佐纣王,武王很尊重他们几个人,所以不敢讨代商纣,就让各国诸侯回去了。

    过了两年,纣王杀害了比干,把箕子关入监牢,微子也被迫离开了朝廷,纣王还将孕妇的肚子剖开,残害朝涉。

    周武王看到纣王身边的贤臣都已散尽,于是就会合天下诸侯,起兵讨伐纣王,把纣王杀了。

    战争一结束,武王还未来得及下车,就马上去为比干越绝书全译的坟墓加土;又打开殷都的粮仓,赈救天下的百姓;还封微子为诸侯,居于宋。

    这说的就是周武王依靠礼来赢得天下的信赖。

    周公旦依靠大德为天下所拥戴。

    武王封周公于鲁,还让他辅佐成王。

    成王年小,周公事奉他。

    在那时候,赏赐不会颁发给无功的人,刑罚也不会判处给无罪人;天下家家富裕,人人丰足,庄稼长得非常茂盛;按照一定的季节来命令百姓服役,用礼来开导他们;上面顺应天地的法度,其恩泽甚至普及到夷狄之人。

    但是,管叔、蔡叔当时却不了解周公,在成王面前谗毁周公。

    于是,周公就辞去辅相之位离开都城,到边境去巡察了一年。

    就在这一年中,国内狂风暴雨,日夜不停,五谷不生,树木都倒伏了。

    成王非常恐惧,就打开金柜,看到了周公从前的书简,才知道周公有如此的大德。

    于是,成王连夜将周公迎接回来,他一边哭着一边赶路。

    周公一回到都城,上天马上显示出福兆,五谷茂盛,树木也都竖直起来,天下又家给人足了。

    这说的就是周公依靠大德为天下所拥戴。


如果你对越绝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越绝书》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