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三十八章

类别:集部 作者:姚雪垠 书名:李自成

    第三十八章

    刚刚一更过后,监狱的院子里就显得十分寂静,只有两个值更的禁卒提着小小

    的白纸灯笼,每隔一阵在院中各处走走,用木梆打更。但是今晚的寂静同往日大不

    一样。黄昏前监狱中就来了十几名捕快,有的挂着腰刀,有的拿着木棍,坐在监狱

    大门里边的小耳房里,有时也有人在前后院中走走,向各地察看察看。这些人不断

    地交头接耳,小声地咕哝几句,神态异常。平日,有些常来送晚饭的犯人家属因为

    同禁卒熟了,都可以放进来站在院中,有的还可以直走到监号的铁窗外边。但是今

    晚,送饭的人,不论大人小孩,一律被挡在大门外边,对他们递进来的食物还都要

    检查一下。所有这些情况,已经引起犯人们的奇怪,何况从街道上时常传来催促各

    家丁壮赶快上城的呼喊声,还有不断地从城墙上传过来守城军民的吆呼声。乱世年

    头,老百姓本来是夜夜被里甲督催守城,但今晚不是像平日一样叫居民轮番上城,

    而是敲锣呼喊说:“县尊太爷传谕,无论绅衿之家,庶民百姓,凡是丁壮男子,一

    律携带灯笼武器,即速上城,不许迟误。倘敢故违,定行严究不贷!”这略带嘶哑

    的传谕声自远而近,又自近而远,一遍一遍地越过监狱的高墙,穿透糊着麻纸的铁

    窗,字字敲在囚犯们的心上,都听出来定然出现了紧急情况。昏暗的号子里十分拥

    挤,犯人们多得连翻转身也不方便。平日在这时候,人们被虱子和跳蚤咬,被尿桶

    的臊气熏,被鞭答的疮痛所苦,被痒得钻心的疥疮折磨,因不同的遭遇和前途绞心,

    各有各的忧愁。现在虽然这一切情况都依然如故,但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暂时顾不得

    这些痛苦,倾听着监狱高墙内外的各种动静。他们不时地用肘弯你碰碰我,我碰碰

    你,也不管对方能否看见,忍不住交换眼色。有少数人的家境略好,事情不大,出

    狱有望,不希望天下大乱,担心破城后玉石俱焚。但是多数人积愤满怀,深感到这

    世道暗无天日,在紧张的沉默中谛听、猜想、盼望,巴不得赶快听到攻城的炮声和

    呐喊声。

    在后院一个单独的号子里,小油灯因灯草结了彩,十分昏暗,借助铁窗棂糊的

    麻纸上透过的月光,可以看出来屋中有一张小床、一张小桌、一只凳子,还有一个

    放在地上的木炭火盆。床上和衣靠着一个人,毫无声音,好像是睡着了。过了一阵,

    只听沉重的脚镣哗啦一声,这个人从床上忽然坐起,愤慨地叹口气,从牙齿缝中迸

    出来一句话:“真没想到,我李信竟有今日!”这突然迸出来的话声很低,只能使

    他自己听见。他跳下床沿,用拨灯棍儿拨掉灯花,把灯草拨长。小屋中亮得多了。

    他又拿铁筷子把盆中的灰堆拨一拨,露出红的木炭,然后加上几块黑炭在红炭下边,

    重新堆好。火盆中露出红火,四室里也有点暖意了。他在斗室中踱了几步。每动一

    步,那脚镣就哗啦地响一下。他不愿听见自己的脚镣声,于是在小椅上坐下去,向

    监狱的高墙外侧耳倾听片刻,又重新陷入纷乱的思想狂潮之中。

    将近半个月来,李信就一个人住在这个安装有铁窗棂的斗室中,由于他是宦门

    公子、举人,又加上家中不惜在衙门中使用银子,才给他特别优待,单独关押,还

    有火盆、床铺、一桌、一凳。可是他是个煽动“民变”和私通“反贼”红娘子的重

    要案犯,所以脚拖重镣,手戴铁铐。在他下狱之后,他的弟弟李侔曾来过两次,对

    他说已派人去省城托亲朋在抚台衙门和布、按①两大人面前说话。弟弟劝他在狱中

    宽心等候,并说宁拼上把家产花光也要将官司打赢,弄个清清白白。自从七八天以

    前,李侔就不再来监狱了。据每天来送饭的家人对他说,大奶奶叫二公子亲自往省

    城去了,不日就可回来。李信想着,开封虽然有几家颇有门第的亲戚、世交和朋友,

    也有商号中会办事的伙计,但是这次案情十分严重,几个仇家也有钱有势,在省城

    神通广大,必欲将他置之死地而后快,而知县又站在仇家一边,大奶奶叫二弟亲自

    去开封托人也是应该的。只是他不放心的是,李侔毕竟年轻,性情倔强,又不惯俯

    首下人,万一托人不顺利,急躁起来,也许会把事情弄得更糟。他非常想知道李侔

    在开封奔走的结果,可是今晚家人来送饭竟然也被挡在监狱大门外边。不准他的家

    人进监狱,还是破题儿第一遭。这时他想着下午李老九背着人对他说的那些话,心

    中十分焦躁,愈焦躁愈奇怪李侔的没有消息。

    ①布、按——布政使,按察使。前者地位略等于省长,后者是一省的司法长官。

    今天下午,看监的头目李玉亭趁着放风之后,来屋中同他聊天。这个五十岁的

    瘦老头子是杞县的老街蠢①,三教九流,人缘很熟。他在叔伯弟兄中排行第九,所

    以生疏的人们多称他李老板或九老板,这老板是人们对衙役头目的尊称,并非他开

    过什么店铺。市井年轻人和那些小偷小摸、青皮无赖,捕、快、皂三班后进,都亲

    热地尊称他九爷。那些有点身份的人,例如青持士子、地主富商,都叫他老九,既

    不失自己身份,也使他感到亲切。他一向认识李信兄弟,同李府管家也熟。平素他

    找李信兄弟打秋风,总是满意而回。李老九今天悄悄地对李信说出了两个消息,都

    使他感到吃惊。第一个消息是,知县原来不想把他置于死地,在给抚台、藩台、桌

    台②和开封府上的呈文中都用的活口气,可是前天与李信为仇的两家乡绅富豪对知

    县又是压又是买,许给他万把两银子,非要将李信打成死罪不可。知县这才黑了心,

    第二次给开封各“上宪”③送上详文④,诬称“现经多方查明,李信的系⑤存心谋

    逆,操纵饥民滋事,意欲煽起民变,一哄破城”。又说绳妓红娘子造反是李信唆使

    的,上月红娘子意图进袭开封,也是他的主谋。第二个消息是,李信的仇家想着李

    府并非一般庶民百姓之家,在省城中也有一些有名望的亲戚、世交,所以抚院和藩、

    桌两衙门未必会一致同意将李信定为死罪;即令拿银子将三大衙门上下买通,将李

    信定为死罪,像这样案子按照《大明律》也只能定为秋决⑥,不会定为立决。因为

    李信是宦门公子,又是举人,抚、按各衙门在表面上还必须按律办事,以遮饰他们

    受贿枉法之罪。抚、按衙门既要做得能够遮人耳目,也要考虑李府必然上诉刑部和

    都察院,他们在给李信定罪之后还必须上呈刑部。即令刑部批复,定为秋决,也要

    到明年冬至行刑,还有一年光景。何况,刑部和都察院也有将案子发回复审的可能。

    总之,李信的仇家担心夜长梦多,万一李信出狱,好像猛虎出笼,后患可虑,所以

    他们近两三天曾打算多花千把两银子,在狱中将李信暗害,报成暴病身亡。只是李

    信不是泛泛小民,知县和典史都不敢点头,至于下边看监的人们,一则没有这个天

    胆,二则也因为李老九和几个管事的禁卒头儿决不做这样谋害李公子的事,仇家这

    一条毒计才没有行通。

    ①衙蠹——明未老百姓对于衙门书史和街役的称呼,含有痛恨他们的意思。

    ②藩台、臬台——藩台是对布政使的俗称,臬台是对按察使的俗称。

    ③上宪——指上级衙门,上级长官。

    ④详文——简称“详”,呈文的一种。

    ⑤的系——同“确系”,明、清人习用词。

    ⑥秋决——冬至处决犯人叫做秋决。方即处决叫做“方决”。

    听了李老九说出这两个机密消息,李信觉得心头一凉,直透脊背。原来他对知

    县还抱有幻想,总想着他虽是受那几家有钱有势的乡绅利用,但不会将他置于死地。

    当他见到知县前一次给“上宪”报的呈文底子时,看见其中最吃紧地方用字都很活,

    留着回旋余地,就证实了他的想法。他完全没料到,事到如今,这个狗官完全倒向

    他的仇家那边。今天,他真是度日如年。平常一日三次前来送饭的仆人,今晚竟然

    不能进来,更增加他的无穷疑虑。

    李信被囚禁的单人房间是在监狱的后院,接连着的两间房子住着看监的人。他

    不像住在前院大班房中的囚犯们消息灵通,因而今晚所有给犯人送饭的人都被挡在

    大门外,他不知道;监狱中增添了十几个挂刀执杖的捕快,他不知道;街巷中和城

    墙上有传呼守城的声音,他虽然听到了,但不很重视,只认为是常有的一般匪警,

    所以他的心思都用在他自己赶快向“上宪”辩诬申冤的问题上。

    突然,从高墙外的街巷中传来紧急锣声,跟着传呼知县严谕:“贼人离西门只

    有五里,守城十万火急。各家了男,立刻全数上城,不得迟误!各家门前悬挂灯笼,

    严防奸细!街上不许闲人走动,不许开门张望!有胆敢纵火抢劫,扰乱治安者,格

    杀勿论!有留住生人,隐瞒不报者,立即拿问!”这一次敲锣传谕的声音开始引起

    李信的注意,暂时把自身的大事放在一边。他心中纳闷:“什么人前来攻城,竟来

    得这么突然?”他知道临颇有个一条龙①,手下有几千人,一个月前曾经来攻过一

    次城,受挫而去,大概不会是他再来攻城。毫州一带有个袁老山,手下有一两万人,

    但这人一向不往西来,也不会来攻杞县。算来算去,他想不出究竟是谁,心中暗自

    问道:

    ①一条龙——姓韦,崇祯十三年九月率饥民造反,次年麦熟后众散,被灭。

    “难道是李自成已到豫东,要攻杞县?”

    在他人狱之前,杞县一带就听到不少传言,说李闯王在陕西什么地方打了败仗,

    突围出来,只剩下五十个骑兵跟随他从浙川县境内来到河南,在南阳府一带打富济

    贫,号召饥民,不到半个月光景就有了好几万人,声势大震。又传说李闯王的人马

    不骚扰百姓,平买平卖,对读书人不许无故杀害。李信是一个留心时务的人,对李

    自成的名宇早就知道,并且知道他在崇须九年高迎样死之前原称闯将,后来才被推

    为闯王,在相传十三家七十二营中数他的一支部队最为精强,纪律最为严整。去年

    九月,宋献策为营救牛金星,曾对他谈过李闯王。听过宋献策的谈话和牛金星曾投

    闯王一事,从去年冬天起,他对李自成就十分重视。可是这一年多来,他只听说牛

    金星已经减为流刑,“靠保养病”在家,却没有再听到李自成的确实消息,甚至还

    一度传闻他已经害病死了。直到他人狱的前几天,关于李闯王在南阳一带声势大震

    的种种传言才突然哄动起来。

    他在心中自言自语:“为什么近几天来没有听说他来到豫东的消息?这岂不是

    ‘自天而降’?”随即摇摇头,又说:“尽管他的人马一贯是行踪飘忽,但既然事

    前毫无消息,忽然来到杞县城外,决无此理!”

    他一转念,想着这必是什么土寇前来骚扰,意欲攻城。他想,杞县城虽然无山

    河之险,但是因为它自古是从东南方防守开封的重要门户,所以城墙高厚,城上箭

    楼和雉堞完整,滚木镭石齐全,抵御土寇可以万无一失。过去一年就曾有两次土寇

    来攻,都是徒然损兵折将而去。李信认为既然不会是李自成来到豫东,其他也就不

    须多想了。

    他把心思掉转过来,重新盘算他将如何赶快设法替自己辩冤,忽然听见门上的

    铁锁响了。随即李老九推门进来神色有点慌张。李信忙问:

    “老九,弄到手了么?”

    老九低声说:“弄到手了。”他一面从袖子里掏出一张公文稿子,递给李信,

    一面接着说:“刑房的几位师爷真是狠起初硬不肯卖出这张底子,一口咬定说县尊

    大老爷已有口谕,不许外抄。后来我找到刑房掌案谢师爷,说了许多妇话,他才答

    应帮忙。这张底子可真贵,非要二两银子不可。后来勉强减到一两八钱,才把底子

    给我。”他又从怀里取出一些散碎银子,递给李信说:“大公子,你老下午给我的

    是一锭二两,这是找回的二钱碎银子,还给你。”

    李信只顾看知县给河南巡抚和布、按二司的详文底子,没有抬头,随便说:

    “别给我,你留在身边用吧。”老九停着手,望着李信,嘻嘻笑着说:“那,那,

    这可沾光啦。”便将碎银子放回怀中。李信看着详文中尽是颠倒黑白、捏词栽诬的

    话,怒不可遏。当时官府的呈文和判牍喜欢用骄散兼行的文体,以显示才学。在这

    份呈文中有这样令人肉麻的对仗句子:“李信暗以红娘为爱妾,权将戎幕作金屋;

    红娘明戴李信为魁首,已从鞍马订山盟。”看到这里,李信将底子投到地上,不禁

    叫道:

    “哼!他们竟如此无中生有,血口喷人,必欲置我李信于死地。苍天在上,我

    李信死不瞑目!”

    老九俯身拾起公文底子,还给李信,小声说:“大公子请你老把这件事暂且放

    下。现在出了一件天大的事,可不得了!”

    李信一惊:“什么大事?你说的可是有土寇前来攻城的事?”

    “唉,要是一般土寇倒没啥不得了。”

    “难道是李闯王的人马来到豫东?”

    “李闯王现在豫西,远隔千里。大公子,你老再猜。”

    “我猜不出,也不想操这号闲心。反正与我无干,用不着我杞人忧天!”

    “不,大公子,今晚有人来攻杞县城,声言是为你而来。”

    李信大惊失色,瞪大眼睛直望着老九的脸孔,“啊”了一声,问道:“真的?

    真的?如何会有此事?这不是硬将我推人绝路,促我快死么?……老九,到底是哪

    个前来攻城?谁?谁呀?”

    老九嘘了声,探头向门外听听,低声说:“莫高声。是红娘子来攻打县城!”

    “啊!红娘子?”

    “是红娘子!黄昏以前,她的人马突然到了韩岗①附近打尖。城里听说,赶快

    关城门,查户口,兵勇上城。城外人纷纷往城里逃。刚才听说,红娘子的大队人马

    已经到了五里铺,前哨骑兵到了西关。百姓哄传着她是因为你的事情而来的。城中

    人心浮动,谣言很多。”

    ①韩岗——在杞县和陈留之间,通往开封的大道上。

    “奇怪!红娘子不是在砀山以东,离咱这儿有几百里么?”

    “刚才据出城的探子回来说:红娘子听说公子下狱,率领人马杀奔杞县,一路

    马不停蹄,人不歇脚,遇城不攻,过镇不留,所以来的十分神速,出人意料。眼下

    城中谣言很盛,说红娘子今晚要攻破县城,打开监狱,救出李公子,只杀官,不杀

    百姓。大公子,你老如今可是,可是,可是祸上加祸!咱杞县城内,光兵勇就有一

    两千,加上家家丁壮上城,周围城头上站满了人,火药矢石全不缺乏。听说红娘子

    只有一千多人,这城池能够是吹口气就吹开的?她攻不开城,你大公子可是罪上加

    罪;万一攻破了城,杀了朝廷命官,你大公子也脱不了灭门之罪。说得再坏一点,

    别人趁着城上城下交战,兵慌马乱,先把你杀害,也是会的。这红娘子虽然很讲义

    气,诚心前来救你,可是她到底是个女流之辈,心眼儿窄,虑事不周,又无多谋善

    断的军师替她出好主意,她万不会想到,她来救你反而是坑害了你!”

    李信连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出现红娘子来攻打杞县的事,正在发愣,忽听院中一

    连声地传呼:“大老爷请李公子去衙门说话!请李公子!请李公子!”老九脸色一

    寒,赶快将那张公文底子从李信的手中抢过来,塞进自己袖中,悄声说:“我替你

    藏起来,明天给你。”随即扭头向院中大声回答:“李公子马上就到!”他的话刚

    刚落音,一个衙役推门进来,望着李信说:

    “大公子,大老爷有请!”

    李信回答了一声“走吧”,同老九交换了一个眼色,提着绑在脚镣中间的细麻

    绳,抱着豁出去的想法,态度镇静地走出囚室。老九将跟在李信背后的衙役的袖子

    拉了一下,附耳叮嘱:

    “大公子为劝赈救灾,身受不白之冤,你也清楚。今晚叫进衙门,吉凶莫卜。

    如有好歹,务必多多关照。”

    院中响着脚镣声、打更声,已经是二更以后了。

    李信走出监狱大门,首先看见两边耳房中坐满了手执兵器的衙役,随后看见有

    一乘青布小轿放在地上,也有十几个手执刀剑的衙役站在轿的周围。刚才进到监狱

    里边的那个衙役掀开轿帘,说声“请!”李信弯身坐进轿里。轿子飞快地往县衙门

    抬去,衙役们紧紧地围随着轿子的前后左右。李信虽然因轿帘落下,看不见街上情

    形,但是分明地感觉到街上出奇的寂静,只有一小队巡逻的士兵迎面走过,另外有

    十几个人抬着东西往西门走去,脚步急促而沉重。率领巡逻兵的头目小声问:“抬

    的是火药么?”一个喘着气的声音回答:“几大篓火药,一篓铁子儿跟铁钉子。”

    片刻工夫,轿子已经抬进县衙,直抬进二门,在大堂前边的阶下落地。等衙役将轿

    帘打开,李信才不慌不忙地弯身出轿,看见大堂上空无一人,不像是对他审讯。他

    正在打量周围动静,那个他平日认识的知县的贴身仆人陶诚提着一盏有红字官衔的

    纱灯笼,在他的旁边出现,像往日一样有礼貌,躬身低声说:

    “大老爷在签押房等候,请公子进去叙话。”

    李信随着陶诚走进幽暗的大堂,绕过黑漆屏风,来到第三进院子,向西一转,

    便到了签押房门外的台阶下边。陶诚向前快走几步,掀开半旧的镶黑边紫绸绵帘,

    躬身说:“禀老爷,李公子请到。”只听里边轻声说了个“请”字,陶诚立即转过

    身子,对站在阶下的李信躬身说:“请!”李信哗啦哗啦走上三层石阶,看见知县

    已经走出签押房,在门口笑脸相迎。李信躬身说:

    “犯人镣铐在身,不便行礼,请老父台海涵!”

    知县故作大出意外的神气,望着李信抱歉地说:“嗨,嗨,下边人真是混蛋!

    学生一再吩咐,对老先生务从优待,不料竟然连手铐也用上了。真是胡闹!”他转

    向陶诚:“来人,快把李公子的手铐取去!”陶诚向外一声传呼,立即有一个事先

    准备好在大堂屏风后黑影中侍候的衙役答应一声,快步进来,先向县官下一跪,然

    后将李信的手铐打开拿走。按照一般规矩,犯人这时应该跪下磕头,感谢县官的

    “格外恩典”,但是李信没有做声,更不下跪,面带冷静的微笑,看着这一场小戏

    演完,下一步还有什么上演。知县见他并无感谢之意,又赔笑说:

    “因学生一时疏忽,致老先生在狱中多受委屈,十分抱歉。请,请!”他拱一

    拱手,将李信向签押房让。

    李信拱手还礼,提着脚镣上的麻绳,迈过门槛,哗啦哗啦地进了签押房。知县

    让他在客位坐下,自己也在平日批阅文书的太师椅上落座。等陶诚献茶以后,知县

    满脸堆笑,轻拈胡须,谦逊地说:

    “在这签押房中,学生历年来聆教多矣。目今老先生身系囹圄,实非学生本意。

    学生已详禀上宪,百计为老先生开脱。耿耿之心,惟有天知。今夜特请大驾光临,

    有重要急事相商。望老先生一如平日,不吝赐教。”

    李信笑道:“信昔为座上客,今为阶下囚。铁窗待罪,前途莫卜,岂敢像平日

    一样,在老父台面前不顾利害,妄陈管见。不知道老父台叫犯人前来,垂询何事?”

    “伯言兄,眼下贼情紧急,学生就开门见山地说出来吧。”知县离开大师椅,

    顺手拉一把轻便靠椅在李信的对面坐下,接着说:“红娘子今晚前来攻城,适才已

    抵城外,西、北两门已被包围,声言要救足下出狱。城中蜚语流言,也是如此。学

    生为兄台着想,窃以为此事对兄台极为不利。杞县城高池深,官绅军民齐心,火药

    器械充足,岂红娘子区区千余人所能攻破?攻不破城,红娘子要救足下者适足以害

    足下。即令退一万步说,”知县冷笑一下,“县城可以攻破,你李公于可以救出,

    朝廷岂能宽容?恐老先生灭门之祸,即旋踵而至。红娘子不过一绳妓贱妇耳,纵然

    凌迟处死,何足挂齿!老先生世受国恩,门第炳耀,原非草木小民。况且老先生弱

    冠中举,如今才三十出头年纪,风华正茂,鹏程万里,受此污名,连累伏诛,上贻

    祖宗之羞,下负成友之望,更永为儒林之耻,清流之玷。无论识与不识,均将为老

    先生扼腕痛惜,抚几长叹。老先生今日对此事可曾三思?”

    知县的这几句含着露骨威胁和恐吓的言语不惟不能使李信害怕,反而激起他满

    腔怒火。他用一种不屑申辩的高傲神气望着这位老官僚的奸诈面孔,淡然一笑,回

    答说:

    “天下事出李信意料者十常八九,确实值得抚几长叹。不但今日红娘子扬言为

    救李信来攻杞县出犯人意料,即李信出粮出钱,赈济饥民,别人必欲置李信于死地

    而后快,同样出犯人意料。至于红娘子究竟为何来攻杞县,犯人一概不知,纵然李

    信害怕连累,害怕灭门之祸,然而身在囹圄,有何办法可想?三思何益?”

    “你有办法,有办法。”

    “办法从何而来?”

    “办法现成,并不费事。如肯采纳,学生倒愿为老先生借着一筹。”

    “请老父台明教。”

    “今夜此时,既是老先生身家祸福关头,也是老先生立功赎罪良机。倘足下能

    亲笔与红娘子写封书子,内言兄台虽在狱中,实受优待,经各方疏解,案子日内即

    可顺利了结。要透彻言明红娘子贸然前来,意在救你,而实则害你。要言明县城防

    守严固,决无攻破之理,且陈副将永福驻军省城,朝发可以夕至;杞县城中已连夜

    派人飞报上宪,请兵前来,明日大军即可到达。你要劝她千万替你着想,火速撤离

    杞县,即使为她本人着想,也以速走为佳。不然,不惟害了你,并且她红娘子屯兵

    于坚城之下,明天大军一到,内外夹击,必将覆没无疑。总之,老先生要在手书中

    责之以大义,动之以利害,务必使其立即撤离杞县,勿贻后悔。以学生看来,红娘

    子一见兄台手札,定然遵命离去。只要此事成功,学生即当飞禀上宪,并上奏朝廷,

    陈明老先生手书退贼之功,老先生岂不转祸为福?即令杞县绅民中有欲置老先生于

    死地者,因见老先生作书谕贼,拯救桑梓,亦将心感激而口无言矣。这,这,这,

    学生这几句话,完全是为老先生生死祸福代筹。碌碌之见,尊意以为如何?”

    李信报以微笑,欠一欠身子说:“承蒙老父台如此关怀,代谋良策,实在感铭

    五内。只是这写书子的事,犯人万难从命。”

    “何故?”

    “道理甚明。红娘子前来攻城,声言救我,她必有一番打算,岂能看见犯人一

    纸书札即便退兵?况且,鄙人因赈济饥民而招忌恨,人们竟然颠倒黑白,捏造罪款,

    必欲置李信于死地而后快。倘我写出这样书信,人们岂不更要坐以‘勾贼攻城’之

    罪?”

    “不然,不然!足下几次于红娘子困厄之中仗义相助,故红娘子视足下为恩人。

    只要见到足下手书一封,红娘子必然退兵无疑。至于说他人再想借此陷害,学生愿

    一身担保,务请放心。”

    李信断然回答:“不论如何,犯人连一字也不能写。”

    “兄台平日急公好义,难道眼下就不肯为拯救一城百姓着想?”

    “犯人是泥菩萨过河,自身尚且不保,安论拯救一城百姓!”

    知县已经面露温色,但仍勉强含笑,摇晃着脑袋说:“老先生虽不像学生有守

    土之责,但亦非事外之人,岂能作壁上观乎?”

    李信笑了一下,回答说:“犯人铁窗待罪,欲作壁上观而不可得。况且只要今

    夜城池万无一失,明日陈副将大军一到,红娘子即可剿灭,老父台命李信写书谕贼,

    实无必要。”

    “虽杞县万无一失,但学生不能不替兄台着想。”

    “老父台如此眷爱,使犯人感愧良深。但李信违命之处,亦请老父台鉴而谅之。”

    知县拈着胡须,沉吟片刻,冷笑说:“怕言公子,机不可失。你既然不听学生

    一言,将来后悔无及。请问你,德齐二公子现在何处?”

    “舍弟李侔因一则恐仇家陷害,二则替鄙人申冤,已于数日前往开封去了。”

    知县冷冷一笑:“可是他如今不在开封。”

    李信心中一惊,回答说:“如其不在省城,定系往别处托亲戚朋友去了。”

    知县又沉吟片刻,忽然喷了一声,露出温和颜色,低声说:“伯言兄,自从我

    承乏贵县,得接风采,对足下的学问人品,甚为景仰。今日足下一时受到委屈,身

    入囹圄,学生在暗中也想尽一切办法为足下开脱。区区此心,敢指天日。不管别人

    如何说法,弟深信足下不会勾引红娘子前来攻城。这是我的一句私语,只可秘密相

    告,不足为外人道也。”

    李信在乍然间弄不清知县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敷衍说:“听到老父台如

    此坦率相告,犯人实在五衷铭感,不知所云。”

    知县又说:“伯言兄,我虽然深信红娘子来攻城的事你事前毫无所知,但不能

    不担心令弟德齐公子脱不了这个勾贼攻城的……”

    李信不等知县说完,立刻叫道:“决无此事!决无此事!”

    知县拈须一笑,说:“你我密谈,请小声说话,不要使别人听见。你怎么知道

    令弟与此事无干?”

    李信反问:“此系灭门之罪,老父台如此说话,有何凭据?何人敢作见证?”

    知县声音平和地笑着说:“足下误矣!学生提到此事,完全是为令昆仲及贵府

    良贱百口着想。倘有一丝相害之意,何必说出口来?”

    李信犹豫一下,低声说:“既然老父台出自一片好心,实不知何以竟疑心舍弟

    与红娘子来攻城一事会有牵涉。”

    “学生倒不是凭空生疑。德齐因系名门公子,在省城每日一举一动,都瞒不住

    杞县人的耳目,何况杞县几家乡绅在省城耳目十分灵通!”

    “舍弟在省城有何不可告人的行事?难道只许他们诬陷李信,就不许舍弟在省

    城为李信上诉申辩?”

    “话不是这么说。只因前几天令弟忽然离开开封,不知去向,而今日红娘子来

    攻杞县,声言救你李大公子。请足下想一想,蛛丝马迹,岂不显然?”

    李信忍着心中怒气,冷笑说:“我明白了!这是仇家欲借红娘子来攻杞县的事,

    凭空栽诬,好将我兄弟一网打尽!”

    “伯言兄,这话可未必是凭空栽诬。数日来二公子不知去向,而红娘子突然来

    到杞县,即令学生不生疑心,如何能使众人不纷纷议论?况且,足下身在狱中二公

    子的事你如何能够尽知?”

    “不然!老父台倘无铁证,请勿轻信谣言。舍弟虽然年轻不懂事,但究竟是宦

    门公子,读书明理,决不会出此下策,陷我于万死之罪,使全家遭灭门之祸!请老

    父台明镜高悬,洞察是非,不使舍弟受此诬枉之冤!”

    “伯言兄,今日事已至此,足下实在百口莫辩。依我看,只要足下能使红娘子

    立刻退兵,妃县城平安无事,则一天云雾自散。我的话只能说到这里,请足下三思。”

    李信斩钉截铁地说:“方今世界,直道湮没;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李信已将

    生死置之度外,其他概不愿想!”

    知县的脸色一沉,手摸茶杯①,轻声说:“请!”

    ①手摸茶杯——明、清官场习气,主人端茶杯说声“请”,是送客的意思。

    李信起身告辞,提着脚镣上系的细麻绳,哗啦哗啦地走出签押房。当即有两个

    衙役带着他穿过大堂,上了小轿,在戒备森严中被送回监狱。老九立刻来到他的号

    子里,打听知县叫他去谈些什么话。当李信把大体经过对他说了之后,这老头子想

    了片刻,说:

    “以后的事情且不去管,只是今夜,要小心他们会在兵荒马乱中下你毒手,事

    后说你是乘乱越狱,当场格杀毙命。”

    李信说:“红娘子做这件事确实十分冒失,但是事已至此,我已经将生死置之

    度外,故刚才见了知县,任其威胁劝诱,我都不为所动。如今不知舍弟德齐身在何

    处,是否仍在开封。只要德齐活着,我料他们即便把我杀害,也不会高枕无忧。”

    “是的,如今二公子在外边倒好。前几天二公子常来监狱看你,我心里老是嘀

    咕,二公子跟红娘子也认识,万一被他们捏个罪名,下到狱里,那他们就会毫无顾

    虑,为所欲为啦。”

    监狱里和街巷中正打三更。李信很需要冷静地把眼前的事情通盘想想,为可能

    出现的危险作个打算。他打个哈欠,说:“老九,已经夜深啦。管他天塌下来,我

    要睡觉了,你也去休息吧。万一有紧急动静,快来说一声。”老九退出,回头悄声

    嘱咐一句:“大公子,你老可千万警醒一点啊!”随即关上门,把门锁上。李信现

    在最担心的是,黄昏时那些派驻监狱的衙役可能受了知县的密谕或受了仇家的收买,

    趁着红娘子攻城之际将他杀害,事后宣称他“乘机越狱,当场格杀毙命”。他环顾

    斗室,苦于连一根可以做武器使用的棍棒也没有,而火筷子又轻又小,完全无用。

    他后悔刚才没有暗中托老九给他送一件什么武器,他不惜多给银子。他在心中叹口

    气,埋怨自己说:

    “唉,我竟然如此临事思虑不周!”

    然而他感到幸运的是,他的手铐已经取掉了,这使他在危急时有施展武艺自卫

    的可能,也增添了他的胆量。他的目光落到那只惟一的木凳子上,仿佛看见了一件

    十分重要的武器。他立刻打定主意:如果那些衙役们前来杀他,他就用这只木凳子

    首先打倒第一个冲进来的家伙,趁跟在后边的衙役们惊骇迟疑的刹那之间,夺过来

    一件兵器。他相信只要他夺到一把刀或剑,纵然他脚拖重镣,有十个八个衙役一齐

    扑上来也不会将他奈何。当然,他也想到,倘若城池不能迅速被攻破(他不敢作此

    希望!),知县和仇家必然使众多的衙役向他围攻,直到将他杀死。但是,他深信

    在他死之前,他会看见街役们在他的狱室门口纷纷倒地,死伤一片。想到一场凶猛

    厮杀和战死,他没有任何恐惧,心中反而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情绪。

    忽然,从西门外传来了一声炮响,震得窗纸索索作声。紧接着,一片呐喊攻城

    的声音和连续的大炮声、小锐声,震天动地。李信几乎忘记了脚上铁镣,从床上一

    跃而下,抓起木凳,隔着门缝倾听,屏息等待着那些准备杀害他的衙役们向他的囚

    室奔来。他怀着十分紧张的心情谛听着城上和城外的铣炮声和呐喊声,也谛听着院

    中的脚步声。过了片刻,他忽见门缝一亮,随即又看见火光照亮了四室的窗纸。火

    光起后,他听见从城中几个地方传过来成群人的喊叫:

    “红娘子破城啦!破城啦……”

    他猛然感到欣慰,但同时也想到衙役们可能在这混乱的时候前来杀他。他紧握

    木凳,摆好迎战架势,由于县城已破而使他的勇气增添十倍,不自觉地吐出来一句

    话:

    “好,来吧,来吧!”

    城中突然显得奇怪的紧张和寂静。城头上没有厮杀,街巷中没有战斗,因而听

    不见喊杀声和哭叫声,也不再听见铣炮声。只是听见监狱附近的街巷中有纷乱奔跑

    的脚步声、马蹄声,夹杂着紧张而短促的说话声:“出东门!出东门!快跑!”这

    一阵人马刚刚过去,随即有一阵马蹄声自西奔来,同时有人在马上高声传呼:

    “全城父老兄弟姐妹听知!我们是红娘子的人马,进城来只杀官,只杀兵,不

    杀百姓。全城百姓不要惊慌!要紧闭大门,不许乱跑,不许窝藏官兵!”

    这传呼声到十字街口分开,有的向南,有的向北,有的继续向东,于是城中几

    处街道上都有这内容相同的传呼。李信不觉高兴地说:

    “好,全城都占了!”

    他的这句话刚出口,一阵脚步声奔进了监狱后院。李信听见有许多人从他的囚

    室前边奔过,爬上房坡,用绳子跳进监狱后的僻静小巷中逃走。正在这纷乱当儿,

    忽然听见有人在开他的四室的铁锁。他大声喝问:

    “谁!?”

    一个颤抖的、熟悉的声音回答一个“我”字,随即将囚室的门打开了。李信看

    见老九将囚室门推开后来不及说话,回头就跑;跑了十来步,从地上拾起一把大刀,

    跑过来向李信的面前一扔,转身又跑。李信赶快丢掉木凳,握刀在手,当门而立,

    等待着红娘子的人马进来。他的心中奇怪:怎么城破得这样容易?

    前院大牢里的铁镣走动声,砸铁镣和砸铁锁声,响成一片。李信突然听见有一

    群人冲进监狱大门,进人前院,同时有几个声音喊着:“快往后院,救大公子!救

    大公子!”随即有一群人来到后院,直向他的囚室奔来。他猛地看清,那跑在最前

    边的是李侔,身穿箭袖短袄,腰束战带,手握宝剑,背有劲弓,腰有箭囊,头缠红

    绫,代替了文人方巾。跟在李侔背后的是四五十个家丁、仆人,他们的后边还有一

    大群人。李作到了他的面前,大声说:

    “哥!大家来救你出狱!”

    李信没料到李佯果然参与此事,而且是同红娘子一起来了。兄弟活着重见,使

    他的心中摹然一喜,但同时一种世家公子的本能使他又惊又急,带着责备的口气说:

    “你你你……”

    李佯向左右人吩咐说:“快把大爷的脚镣砸开!”

    李信终于从口里冲出一句话:“德齐,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你跟红娘于一起破城!”

    “不破城救不了哥,只好走这一着棋。”

    “唉唉,你年轻,做事太鲁莽了!”

    家丁中有人带着锤子,请李信坐在地上,很快将脚镣砸开,又扶着他站起来。

    李信望着李作问:

    “红娘子现在何处?”

    “她正在寻找狗官。”

    “二弟!事已至此,我不再抱怨你们。你快去告诉红娘子,听我三句话:一,

    不要杀朝廷命官!二,不要伤害百姓!三,要赶快打开仓库赈济饥民!”

    “红娘子全都明白。她马上就来见你。”李侔转向一个家人说:“快扶着大爷

    到外边上马!”

    李信挥手说:“我的腿脚很好,不用扶我。”他向一个在身旁侍候的家丁问:

    “有好的宝剑没有?”

    另外一个仆人立刻抢前一步,双手捧上一柄宝剑,说:“这是大爷常用的那柄

    鱼肠剑①,我们替大爷带来啦。”李信将刀交给仆人,将剑鞘系在束腰的丝绦上,

    然后拔出闪着寒光的鱼肠剑,说声“走吧”,就在一大群年轻强悍的仆人、家奴和

    家丁的簇拥中向前院走去。这时监狱的后院和前院中乱纷纷地到处是人,还有人陆

    续走进监狱大门,不断地有声音问:“李公子在哪里?出来了么?”一群百姓挡住

    了通往前院的路,争着要看看李信。李作仗剑在前开路,一边推开众人,一边大声

    说:

    ①鱼肠剑——古名剑的一种,又名蟠钢剑、松文剑。古人制剑,不用纯钢。大

    概由于钢铁化学成分的作用,制成的这种宝剑上现出来自然的黯色花纹,类似鱼肠,

    故名鱼肠剑。

    “乡亲们,多谢大家相助,破了县城,救出了家兄。请乡亲们让开路,让家兄

    到外边赶快上马!”

    人们一听到李侔的说话,明白那被簇拥在中间的就是李信,立刻从四面八方涌

    了过来,把李信兄弟和他们的随从团团围住,纷纷叫着:“李公子!李公子!”李

    信早已心中奇怪:这些人并不是红娘子的人,而全是庄稼人和市井贫民小贩打扮,

    拿的武器形形色色,有根子,有扁担,有粪叉,有菜刀和杀猪刀,只有少数人拿着

    真正的刀、枪、剑、戟和钢鞭。现在这些人如此热情,围得他水泄不通,不能前进

    一步,使他深受感动,问李侔:

    “这些乡亲们是从哪里来的?”

    李侔回答说:“这都是城里城外的饥民。他们一听说红娘子要破城救你,都暗

    中串连,里应外合,所以不用吹灰之力就把城破了。”

    挤在近处的人群中有一个人大声说:“李公子!你为赈济我们饥民坐牢,被害

    得好苦。不是你的赈济,我们早饿死了!”

    另一个声音说:“李公子,造反吧!事到如今,你老①不造反也不行啦。”

    ①你老——河南人对第一二人称不用“您”字表示尊敬,而用“你老”。

    第三个声音说:“我们大伙儿既然替红帅的义军做了内应,开了城门,又打开

    班房救出你老,就不打算再做朝廷百姓。我们都要跟着红帅造反了。你老造反吧,

    造反吧!不造反,你老在杞县休想活命。反吧!反吧!直反到北京城去!”

    周围拥挤的百姓越来越多,一片声地劝他造反。他明白众人都是出自好心,怕

    他再落入官府之手,与李作白送性命。平日李信连做梦也没有梦到这样场面,心中

    十分激动,满眶热泪,两颊上的肌肉阵阵痉挛,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他虽然明白,

    目前由于李作和红娘子一起破城劫狱,已经使他处于骑虎难下的局面,非反不可,

    但是他马上下不了这个决心。他的父亲虽然曾经犯了向魏忠贤称颂功德的罪,但毕

    竟是明朝大臣,祖父也做过朝廷官吏,祖母和母亲都受过朝廷浩封,他自己又是举

    人,不管朝廷如何无道,他的家庭都是“世受国恩”,只能尽忠朝廷,不能作朝廷

    叛臣。几千年顽固统治着士大夫思想的忠孝二字,直到此刻,还在继续像无形的枷

    和绳索一样套在他身上。纵然他可以抛掉祖宗家产,但是他不愿做父母和祖宗的不

    孝逆子,不愿做朝廷的“反贼”。他虽然口里不说出来,实际上在心中没有放弃一

    个幻想,想着只要红娘子不杀死知县等朝廷命官,并且在破城之后不伤害百姓,他

    还可以不走上完全造反的道路,想各种办法使事情逐渐平息。他怀着又感动又矛盾

    的心清,环顾周围百姓,向群众拱拱手,大声说:

    “各位父老兄弟,李信无德无才,错蒙大家爱戴,实在惭愧万分。目今朝廷无

    道,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到处纷纷起义。我李信无辜受诬,几乎丧生。承各位

    相救,才能重见天日。我李信本应询各位所请,仗剑起义,无须犹豫,但李信世受

    国恩,非一般庶民百姓可比。上不忍抛弃祖宗坟墓;下不忍连累宗族亲友。这是一

    件大事,请让我出城休息休息,再作商议。”

    群众中有一个人带着焦急和不满的口气说:“嗨,到底是宦门公子,又是举人

    老爷!人家一心想要你的命,你还说‘世受国恩’。眼看会遭到抄家灭门之祸,你

    还死死地留恋你的祖宗坟墓,想着宗族呀,亲戚呀,朋友呀,挂牵这,挂牵那,难

    割难舍!”

    另一个声音接着说:“还是咱们穷光蛋无牵无挂,说反就反!”

    李信向百姓劝说:“目前虽是朝廷无道,可是各位多有父母妻子牵累,也都有

    祖宗坟墓,造反并非一个好办法。”

    一个嗓门洪亮的人在他的背后说:“大公子!如今百姓们走投无路,只有起来

    造反才是办法!反到究底,就会反出个清平世界!”

    另一个声音从左边的人群中说:“假如没有红娘子造反,二公子接引红帅前来,

    城中百姓造反内应,你大公子此刻怎能出狱?岂不要白死在贪官劣绅手中?”

    右边一个半哑的声音说:“我们不造反是死路一条,只有造反才有活路。反!

    反!大爷,你老虽是宦门公子,事到如今,不想反能行么?”

    李信听在心中,无话可说,在仆人、家奴和家丁的簇拥中出了监狱大门。那里

    也有许多百姓在等着看他,但被红娘子的一百多骑兵阻止在街道一旁,不准他们拥

    进监狱。一个仆人立刻牵过来一匹李信平日心爱的枣野战马,把鞭子递到他的手里。

    李信先上马,紧跟着,李侔、仆人、家奴和家丁也都纷纷上马。他们正要向城外出

    发,忽见一支队伍大约有两三百人,步骑都有,打着灯笼火把,向监狱这边急急走

    来,前边的一个骑马的农民大汉打着一面白绸大旗,上边用朱笔写成一个斗大的

    “李”字。李信大惊,忙向李作询问:

    “这是哪里来的人马?”

    李侔也正在惊疑,一个家奴回答说:“禀大爷,这是咱们寨里来的!”

    这一队人马到了李信和李侔面前,黑压压站了一片,把监狱前的小巷子挤满了。

    这个叫一声“大公子”,那个叫一声“大爷”,也有叫“大叔”、“大哥”的,声

    音十分亲切,好像很久都不曾看见他了。李信看清楚这支队伍中全是李家寨寨内寨

    外的贫苦农民,也有一部分是本族的破落寒门子弟,为首的人是他的远房兄弟,名

    叫李俊。李信向李作问道:

    “是你叫他们来的?”

    李作转向李俊问:“子英,是谁叫你们来的?”

    李俊在马上回答说:“大哥,二哥,不是什么人叫大家来的,是大家自己来的。

    黄昏前有人听说二哥同红娘子到了城外,要攻破城池救出大哥,也知道二哥派人秘

    密地叫走了一部分学过武艺的家丁、奴仆,全寨子弟都暗中轰动起来了。大家纷纷

    议论,说着说着都齐集到祠堂门前啦。大家找不到领头的,看见我也带着一群子弟

    到了祠堂前边,就推举我领着大家前来攻城。没想到等我们赶到城外,城已经破了。

    我们惦念着大哥,一进城就往监狱跑来。”

    李信脸色严厉地问:“老七!你带着大家来攻城,大奶奶可知道么?”他指的

    是他的妻子汤夫人。“你对她说了么?”

    “大奶奶听说大家要跟着我来攻城,命仆人把我叫去,对我说:‘子英兄弟,

    这可是灭族的事情呀,你不能这么办!’我说:‘救出大哥要紧。乱世年头,无理

    无法,宁为凶手,不为苦主。不救出大哥,大哥就活不成。救出大哥,我们一族未

    必就受灭门之祸。目前只能走一步说一步,救出来大哥要紧!’大奶奶没有话说,

    大哭起来。”

    李信又严厉地望着大旗,责问李俊:“是谁叫你搞这面大旗?谁叫你没有我的

    吩咐就独断专行?难道你存心想叫咱们李家寨招来灭族之祸么?快快替我卷起!”

    一个中年农民抢前一步代李俊回答说:“大公子,这事情不能怪七爷。常言道:

    旗往哪指,兵往哪杀。凡是兴师动众,行军打仗,怎能没有旗帜?没有一杆大旗,

    你叫人们跟着啥子进退?望着啥子集合?这面大旗是俺们大伙儿要求做的,与七爷

    无关。请大公子不要生七爷的气!”

    李俊接着说:“大哥,请你不要害怕。这大旗上只写了一个‘李’字,并没写

    大哥的名字。只要大哥能平安出狱,小弟愿承担树旗造反的罪名,天塌啦有我李俊

    一人顶着!我不是举人,也不是黉门秀才,虽是李氏一族,却是三代清贫。又加之

    我父母双亡,身无牵挂。小弟一不做,二不休,不仅来救大哥,还要杀死狗官,以

    泄万民之愤。反是我造的,祸是我闯的。官兵如要来打,我就同官兵对打,不一定

    谁胜谁败。万一打败,天大罪名,小弟一身承担,决不连累大哥一家,说不上灭绝

    咱们李氏一族。小弟今晚来攻城救大哥,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砍头不过是碗大疤

    痢,凌迟也只挨三千六百刀。这大旗决不能收!”

    李信听李俊慷慨陈词,心中自觉不如,所以明知道话中带刺,也不生气。他又

    望一眼那写着斗大“李”字的白绸大旗,却不好再叫把大旗卷起。他对眼前的事情

    只好抱着听其自然,走一步说一步的想法,挥一下手,策马向大街走去。一到十字

    街口,他就看见县衙门已经是一片大火,监狱方面也冒起了一股浓烟和红色火光。

    两处火光照着他面前的大旗闪亮,那朱红色的“李”字特别鲜明。街上秩序很好,

    到处有红娘子的小队人马巡逻。家家关门闭户,并没有乱民和红娘子的部下砸门抢

    劫事情。他驻马十字路口,观看全城情景,心中盘算着一个问题:反还是不反?

    忽然,一队骑兵从东门奔来,奔在前头的一个高大骑兵的手里举着一面上有银

    枪自缨的红绸大旗,旗心绣着一个金黄大宇“红”。因为马跑得快,又有轻微的西

    北风,这大旗随风展开,“红”字十分清楚。转眼之间,这一队人马来到跟前停住,

    从大旗后闪出一员青年女将,骑在高大的白马上,用清脆而慷慨的声音向李信说道:

    “大公子,知县我已经杀啦,衙门也放火烧啦,刚才又追出东门去把那个防守

    杞县的守备老爷跟他的官兵都送上西天啦。县太爷的尊头,我已经命人挂在县衙门

    前的旗杆上啦。事已至此,咱们快去城外商议大事要紧。我以为他们已经护送你出

    城了呢,没想到你现在还站在这十字街口!”

    李信带着无可奈何的口气说:“唉,你们大家硬要把我逼上梁山了。”

    红娘子冷笑说:“难道梁山不是人上的?并不是我们大伙儿逼你上梁山,是朝

    廷逼咱们大家上梁山,官府逼咱们大家上梁山,还有这暗无天日的世道逼咱们大家

    上梁山!大公子要是在半月前听从我的劝告,树起大旗起义,何至于锒铛①入狱,

    险些儿丢了性命。如今公子不上梁山,还有哪里可去?走吧,赶快去商议大事要紧!”

    ①锒铛——铁链子。被铁链子锁着下入监狱,古人常说成“锒铛入狱”。

    红娘子的话刚说完,又一起人马赶来,将十来颗人头扔在李信的马蹄前边。李

    信看见这一队人马中也有自己的奴仆和家丁在内。不等他问,一个手执大刀的家奴

    跪下禀道:

    “这都是陷害大爷的仇人,我们去把他们杀了。遵照二爷的吩咐,只杀他们本

    人,没杀他们家里的人。可惜那些豪绅巨宦,真正的大仇人,有的住在开封,有的

    住在寨子里,都没住在城里,都没除掉,留下后患无穷。”

    李信望望红娘子和李侔问:“城内外饥民甚众,开仓放赈的事你们如何安排?”

    李侔回答说:“在破城之前,我已同红娘子商议妥帖,一进城就分兵看守县仓

    和各富户粮仓,不许乱动。只等天明,就可分一半赈济饥民,运走一半供应军粮。

    今夜四门都有队伍把守,饥民不许进城,免得城中秩序大乱。城中骡马咱们十分需

    要,也等天明收集。城中住户,今夜任何人不得出城,更不许将骡马藏匿。”

    李信点点头,对李作和红娘子的周到措施感到满意。他还想看一看城中动静,

    红娘子催促说:

    “大公子,咱们赶快出城去商议大事吧。你还要站在这儿迟疑什么?”

    李信叹口气说:“事已至此,只好听从你们!走,到城外商议去!”

    他吩咐李俊留在城内,协助红娘子的人马维持城内秩序,又派两个得力家奴飞

    马回家,告诉汤夫人他已经平安出狱,清汤夫人赶快作好跟随起义部队离开李家寨

    的准备,不可迟误。当他同红娘子和李侔策马出城的时候,他想着很难捉摸的前途,

    又想着汤夫人未必肯随他起义,在心中暗暗思考着一连串难题,不禁自问:

    “下一步将往何处?……”


如果你对李自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李自成》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