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八   三嗣主传 孙亮传

类别:史部 作者:陈寿(晋) 书名:三国志

    孙亮字子明,权少子也。权春秋高,而亮最少,故尤留意。姊全公主常谮太子和子母,心自不安。因倚权意,欲豫自结,数称述全尚女,劝为亮纳。赤乌十三年,和废,权遂立亮为太子,以全氏为妃。

    太元元年夏,亮母潘氏立为皇后。冬,权寝疾,征大将军诸葛恪为太子太傅,会稽太守滕胤为太常,并受诏辅太子。明年四月,权薨,太子即尊号。大赦,改元。是岁,于魏嘉平四年也。

    闰月,以恪为帝太傅,胤为卫将军领尚书事,上大将军吕岱为大司马,诸文武在位皆近爵班赏,冗官加等。冬十月,太傅恪率军遏巢湖,城东兴。使将军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东城。十二月朔丙申,大风雷电,魏使将军诸葛诞、胡遵等步骑七万围东兴。将军王昶攻南郡,毋丘俭向武昌。甲寅,恪以大兵赴敌。戊午,兵及东兴,交战,大破魏军,杀将军韩综、桓嘉等。是月,雷雨,天灾武昌端门。改作端门,又灾内殿。

    二年春正月丙寅,立皇后全氏,大赦。庚午,王昶等皆退。二月,军还自东兴,大行封赏。三月,恪率军伐魏。夏四月,围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秋八月,恪引军还。冬十月,大飨。武卫将军孙峻伏兵杀恪于殿堂。大赦,以峻为丞相,封富春侯。十一月,有大鸟五见于春申,(明年改)元。

    五凤元年夏,大水。秋,吴侯英谋杀峻,觉,英自杀。冬十一月,星茀于斗牛。

    二年春正月,魏镇东大将军毋丘俭、前将军文钦以淮南之众西入,战于乐嘉。闰月壬辰,峻及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率兵袭寿春,军及东兴,闻钦等败。壬寅,兵进于橐皋,钦诣峻降,淮南余众数万口来奔。魏诸葛诞入寿春,峻引军还。二月,及魏将军曹珍遇于高亭,交战,珍败绩。留赞为诞别将蒋班所败于菰陂,赞及将军孙楞、蒋脩等皆遇害。三月,使镇南将军朱异袭安丰,不克。秋七月,将军孙仪、张怡、林恂等谋杀峻,发觉,仪自杀,恂等伏辜。阳羡离里山大石自立。使卫尉冯朝城广陵,拜将军吴穰为广陵太守,留略为东海太守。是岁大旱。十二月,作太庙,以冯朝为监军使者,督徐州诸军事。民饥,军士怨畔。

    太平元年春二月朔,建业火。峻用征北大将军文钦计,将征魏。八月,先遣钦及骠骑吕据、车骑刘纂、镇南朱异、前将军唐咨军自江都入淮、泗。九月丁亥,峻卒,以从弟偏将军綝为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召还据等。闻綝代峻,大怒。己丑,大司马吕岱卒。壬辰,太白犯南斗,据、钦、咨等表荐卫将军膝胤为丞相,綝不听。癸卯,更以胤为大司马,代吕岱驻武昌。据引兵还,欲讨綝。綝遣使以诏书告喻钦、咨等,使取据。冬十月丁未,遣孙宪及丁奉、施宽等以舟兵逆据于江都。遣将军刘丞督步骑攻胤。胤兵败夷灭。己酉,大赦,改年。辛亥,获吕据于新州。十一月,以綝为大将军、假节,封(永康侯)。孙宪与将军王惇谋杀綝。事觉,綝杀惇,迫宪令自杀。十二月,使五官中郎将刁玄告乱于蜀。

    二年春二月甲寅,大雨,震电。乙卯,雪,大寒。以长沙东部为湘东郡,西部为衡阳郡,会稽东部为临海郡,豫章东部为临川郡。夏四月,亮临正殿,大赦,始亲政事。綝所表奏,多见难问,又科兵子弟年十八已下十五已上,得三千余人,选大将子弟年少有勇力者为之将帅。亮曰:"吾立此军,欲与之俱长。"日于苑中习焉。

    五月,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以淮南之众保寿春城,遣将军朱成称臣上疏,又遣子靓、长史吴纲诸牙门子弟为质。六月,使文钦、唐咨、全端等步骑三万救诞。朱异自虎林率众袭夏口,夏口督孙壹奔魏。秋七月,綝率众救寿春,次于镬里。朱异至自夏口,綝使异为前部督,与丁奉等将介士五万解围。八月,会稽南部反,杀都尉。鄱阳、新都民为乱,廷尉丁密、步兵校尉郑胄、将军钟离牧率军讨之。朱异以军士乏食引还,綝大怒,九月朔己巳,杀异于镬里。辛未,綝自镬里还建业。甲申,大赦。十一月,全绪子祎、仪以其母奔魏。十二月,全端、怿等自寿春城诣司马文王。

    三年春正月,诸葛诞杀文钦。三月,司马文王克寿春,诞左右战死,将吏已下皆降。秋七月,封故齐王奋为章安候。诏州郡伐宫材。自八月沈阴不雨四十余日。亮以綝专恣与太常全尚,将军刘丞谋诛綝。九月戊午,綝以兵取尚,遣弟恩攻杀丞于苍龙门外。召大臣会宫门,黜亮为会稽王,时年十六。

    【译文】

    孙亮,字子明,孙权的小儿子。孙权年岁已高,而孙亮是最小的儿子,故此对他特别关心。孙亮的姐姐全公主,曾经诬陷太子孙和及其母亲,心中一直不安,因此想依赖孙权爱孙亮的心意,多次称赞全尚的女儿,劝孙权给孙亮纳娶此女。赤乌十三年(250),太子孙和被废,孙权于是立孙亮为太子,以全尚的女儿为太子妃。

    太元元年(251)夏,孙亮的母亲潘氏被册立为皇后。当年冬天,孙权重病卧床,征召大将军诸葛恪为太子太傅,会稽太守滕胤为太常,一道受诏辅佐太子。次年四月,孙权去世,太子孙亮继位登基,大赦全国,更改年号。这一年,是魏国的嘉平四年(252)。

    建兴元年(252)闰月,任命诸葛恪为皇帝太傅,滕胤为卫将军兼职尚书事,上大将军吕岱为大司马,各在位的文武官员都晋爵加赏,闲散官员加升一级。是年冬十月,太傅诸葛恪率军堵拦巢湖湖水,修筑东兴城,派将军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东城。十二月初,大风雷电,魏国派遣将军诸葛诞、胡遵等率领步、骑兵七万人围攻东兴城,将军王昶攻打南郡,毋丘俭进军武昌。十日,诸葛恪派大军迎击敌兵。十四日,大军抵达东兴,与魏军交战,大败魏军,斩杀魏将韩综、桓嘉等。此月,雷雨,武昌端门遭雷击起火,改建端门,内殿又遭雷电火灾。

    建兴二年(253)春正月二日,册立全氏为皇后,大赦。六日,魏将王昶等都撤兵退还。二月,吴国大军从东兴撤回,孙亮大加封赏。

    三月,诸葛恪率军伐魏。夏四月,吴军围攻新城,瘟疫流行,兵卒死亡过半。秋八月,诸葛恪率军退还。冬十月,祭祀祖庙。武卫将军孙峻设置伏兵在殿堂内杀死诸葛恪。大赦全国。任命孙峻为丞相,封爵富春侯。十一月,有五只大鸟出现在春申,次年,改年号为五凤。

    五凤元年(254)夏,洪水。秋天,吴侯英谋划刺杀孙峻,被孙峻发觉,吴侯英自杀。冬十一月,有流星填插斗宿、牛宿之间。

    五凤二年(255)春正月,魏国镇东大将军毋丘俭、前将军文钦率领淮南的军队从西面进攻,双方交战于乐嘉。闰月九日,孙峻及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率军袭击寿春,部队到达东兴时,听说文钦等人已败走。十九日,吴军挺进贵皋,文钦前至孙峻处投降,淮南地区所剩的数万人都来投奔。魏将诸葛诞进人寿春,孙峻领兵退还。二月,吴军在高亭与魏国将军曹珍的部队遭遇,双方交战,曹珍败走。留赞在孤破被诸葛诞的别将蒋班所击败,留赞及将军孙楞、蒋等都被杀害。三月,派镇南将军朱异袭击安丰,未能得胜。秋七月,将军孙仪、张怡、林询等谋杀孙峻,被发觉,孙仪自杀,林询等人被处斩。阳羡县离里山的大石头自己直立起来。派遣卫尉冯朝建修广陵城,任命将军吴穰为广陵太守,留略为东海太守。当年大旱。十二月,建太庙。派冯朝为监军使者,督察徐州各项军务,百姓饥荒,士兵怨逃。

    太平元年(256)春二月初一,建业发生大火灾。孙峻采纳征北大将军文钦的计谋,准备北征魏国。八月,先派遣文钦及骠骑将军吕据、车骑将军刘纂、镇南将军朱异、前将军唐咨诸路军队从江都进人淮、泅之地。九月十四日,孙峻去世。他的堂弟孙綝被任命为侍中、武卫将军,兼管朝廷中外各项军务,吕据等人被召还。吕据听说以孙綝接替孙峻,十分愤怒。十六日,大司马吕岱去世。十九日,太白星掠过南斗星轨道。吕据、文钦、唐咨等上表举荐卫将军滕胤为丞相,孙綝没有听从。三十日,改任滕胤为大司马,替代吕岱驻守武昌。吕据领兵返还,准备讨伐孙朴。孙綝派遣使者持皇帝诏书告喻文钦、唐咨等,让他们擒获吕据。冬十月四日,孙綝派遣孙宪及丁奉、施宽等率领水军前赴江都迎击吕据,派遣将军刘承督率步、骑兵攻击滕胤。滕胤兵败被夷灭三族。六日,大赦全国,更改年号。八日,在新州擒获吕据。十一月,孙亮任命孙綝为大将军,假节,封爵永宁侯。孙宪与将军王谋杀孙綝,事情被发觉,孙綝杀死王,迫令孙宪自杀。十二月,派五官中郎将刁玄到蜀国告知吴国内乱情形。

    太平二年(257)春二月二十三日,大雨雷震电闪。十四日,雪,天大寒。分长沙郡东部为湘东郡,西部为衡阳郡,会稽郡东部为临海郡,豫章郡东部为临川郡。夏四月,孙亮登临正殿,大赦,开始亲自处理政务。孙綝所上奏的事情,常常受到孙亮的责间谙难。孙亮又征召兵家子弟十八岁以下、十五岁以上者,得三千余人,拔选大将的子弟年轻有勇力者作这些人的将帅。孙亮说:“我建立这支军队,是要与他们一起成长。”天天在皇苑里操习。

    是年五月,魏国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动用淮南的军队保卫寿春城,派遣将军朱成前来吴国称臣上疏,又派儿子诸葛靓、长史吴纲各位牙门子弟为人质。六月,孙亮派文钦、唐咨、全端等率领步、骑兵三万救援诸葛诞。朱异从虎林率兵袭击夏口,夏口督孙壹投奔魏国。秋七月,孙綝率军救援寿春,进抵镬里,朱异自夏口赶来,孙綝派他为前部督,与丁奉等统领甲兵五万解寿春之围。八月,会稽南部反叛,斩杀都尉。鄱阳、新都的百姓暴乱,廷尉丁密、步兵校尉郑胃、将军钟离牧率军征讨。朱异因为军士缺粮而引兵撤退,孙綝大怒,九月初一日,在镬里斩杀朱异。三日,孙綝叭镬里撤回建业。十六日,孙亮大赦全国。十一月,全绪儿子全、全仪带着母亲投奔魏国。十二月,全端、全怪等从寿春城投拜司马昭。

    太平三年(258)春正月,诸葛诞杀死文钦。三月,司马昭攻克寿春城,诸葛诞及手下人全都战死,将吏以下人员全部投降。秋七月,孙亮封原来的齐王孙奋为章安侯。下诏州郡砍伐建造宫殿的木材。自八月以来天气阴沉不雨四十多天。孙亮因为孙綝专横跋启,与太常全尚、将军刘承设计诛杀孙綝。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带兵捉拿全尚,派弟弟孙恩攻杀刘承于苍龙门外,召集大臣们会齐宫门,将孙亮废黜为会稽王,当时孙亮十六岁。


如果你对三国志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三国志》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