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接识

类别:子部 作者:(魏)刘劭 书名:人物志

    原文:

    夫人初甚难知,而士无众寡,皆自以为知人。故以己观人,则以为可知也;观人之察

    人,则以为不识也。夫何哉?是故,能识同体之善,而或失异量之美。

    何以论其然?

    夫清节之人,以正直为度,故其历众材也,能识性行之常,而或疑法术之诡。

    法制之人,以分数为度,故能识较方直之量,而不贵变化之术。

    术谋之人,以思谟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而不识遵法之良。

    器能之人,以辨护为度,故能识方略之规,而不知制度之原。

    智意之人,以原意为度,故能识韬谞之权,而不贵法教之常。

    伎俩之人,以邀功为度,故能识进趣之功,而不通道德之化。

    臧否之人,以伺察为度,故能识诃砭之明,而不畅倜傥之异。

    言语之人,以辨析为度,故能识捷给之惠,而不知含章之美。

    译文:

    人最初很难相互了解,而读书人无论才能多少,都自以为知人。因此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别人,就以为可以了解。看到别人在观察人,就以为别人不会识别。为什么呢?因为能识别同类型人的长处,有时却不能了解不同类型人的优点。为什么这么说?

    清廉节俭的人,以正直作为法度,因此他选择人材时,能识别性格品行恒定的人,而不能理解谋略的诡诈多变。

    制定法度的人以规矩道理作为准则,所以能识别考较器量方直的人材,而不注重善于变化的权术。

    讲求权术计谋的人一思考谋划为标准,所以赞成策略奇谲的确人材,而不赏识规行矩步的良民。

    才能之士以监治强干为尺度,所以能识别方计策略的谋划,而不了解制度法规的重要。

    智慧明识之人,以推测揣摩旨意为依据,所以能识别韬略计谋的权变,而不重视法制教化的常规。

    重于技能的人以立功成名为宗旨,所以赏识热衷进趋的功业,而不通晓道德教化的作为。

    褒贬善恶的人以监督考察为规则,所以能识别讦直规谏的人材,而不喜欢洒脱不拘的作派。

    能说会道的人以辩文析理为矩镬,所以能识别言语敏捷的长处,而不知含美于内的高妙。

    原文:

    是以互相非驳,莫肯相是。取同体也,则接论而相得;取异体也,虽历久而不知。

    凡此之类,皆谓一流之材也。若二至已上,亦随其所兼,以及异数。故一流之人,能

    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尽有诸流,则亦能兼达众材。故兼材之人,与国

    体同。欲观其一隅,则终朝足以识之;将究其详,则三日而后足。何谓三日而后足?夫国

    体之人,兼有三材,故谈不三日,不足以尽之:一以论道德,二以论法制,三以论策术,

    然后乃能竭其所长,而举之不疑。

    然则,何以知其兼偏,而与之言乎?其为人也,务以流数,杼人之所长,而为之名目

    ,如是兼也;如陈以美,欲人称之,不欲知人之所有,如是者偏也。

    不欲知人,则言无不疑。是故,以深说浅,益深益异;异则相返,反则相非。是故,

    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静听不言,则以为虚空;抗为高谈,则以为不逊;逊让不尽,则

    以为浅陋;言称一善,则以为不博;历发众奇,则以为多端;先意而言,则以为分美;因

    失难之,则以为不喻;说以对反,则以为较己;博以异杂,则以为无要。论以同体,然后

    乃悦;于是乎有亲爱之情、称举之誉。此偏材之常失。

    译文:

    所以不同材能的人相互辩驳,否定对方,不能承认对方的优点。遇到与自己类型相同的人,就言语投机,相互吹捧。接触与自己不同类型的人,虽然长久相处,还是互不了解。凡是这写类型,都叫作只有一种素质的人材,如果具有两种素质以上,也就随着他所兼备的才能,达至不同方面。所以,具备一种素质的人,只能识别一种类别的好处,具备两种素质的人,能够识别两种类别兼备的优点。各种类别全部兼备的人,也就能兼备众多的材能和识别各种人材。因此兼材的人与国体相同。

    要观察某一方面,只要一天的工夫就足以认识它,而要探究更详细的部分,就须三天的时间才足够。为什么说三天以后才足够呢?国体这种人兼有三种材能,所以谈论这种人不足三日无法将他说清楚。一用以讨论道德;二用以讨论法制;三用以讨论策术,然后才能竭尽他的长处,从而举荐他,无须怀疑。

    原文:

    然则,何以知其兼偏,而与之言乎?其为人也,务以流数,杼人之所长,而为之名目

    ,如是兼也;如陈以美,欲人称之,不欲知人之所有,如是者偏也。

    不欲知人,则言无不疑。是故,以深说浅,益深益异;异则相返,反则相非。是故,

    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静听不言,则以为虚空;抗为高谈,则以为不逊;逊让不尽,则

    以为浅陋;言称一善,则以为不博;历发众奇,则以为多端;先意而言,则以为分美;因

    失难之,则以为不喻;说以对反,则以为较己;博以异杂,则以为无要。论以同体,然后

    乃悦;于是乎有亲爱之情、称举之誉。此偏材之常失。

    译文:

    然而怎样才知道他是兼材还是偏材,而与他交谈呢?有这么一种人,致力于以不同类别谈论各家各派的长处,并加以品评推荐,这样的人就是兼材。如果陈说个人的长处,希望别人的称赞,自己却不想了解别人的优点,这样的人只是偏材。

    不想了解别人,对别人的话就无不表示怀疑。因此,和见识不深的人谈论深奥的道理,谈的越深,分歧越大,就相互对立,以至相互非难。因此见人多方陈说处世正直,就以为了解到别人的长处;见人静听不语,就以为对方内心空洞无物;高谈阔论,就以为不够谦虚;谦恭礼让,就以为卑下浅陋;谈话只显示某一专长,就以为不够广博;旁征博引而语惊四座,就一别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别人发现错误而提出疑问,就以为别人不理解。别人看法不同于己,就以为与自己较量;广博而不同芜杂,就以为不得要领。谈论与自己类型相同,然后才高兴。于是就有亲近、偏爱的感情和称道、举荐的赞誉。这是偏材常有的偏失。


如果你对人物志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人物志》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