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四

类别:史部 作者:李延寿(唐) 书名:北史

    薛辩 五世孙端 端子胄 端从子浚 端从祖弟湖 湖子聪 聪子孝通 孝通子道衡 聪弟子善 善弟慎 薛寘 薛憕

    薛辩,字允白,河东汾阴人也。曾祖兴,晋尚书右仆射、冀州刺史、安邑公,谥曰:庄。祖涛袭爵,位梁州刺史,谥曰忠惠。京都倾覆,皆以义烈著闻。父强,字威明,幼有大志,怀军国筹略。与北海王猛,同志友善。及桓温入关中,猛以巾褐谒之。温曰:“江东无卿比也,秦国定多奇士,如生辈尚有几人?吾欲与之俱南。”猛曰:“公求可与拨乱济时者,友人薛威明其人也。”温曰:“闻之久矣。”方致朝命。强闻之,自商山来谒,与猛皆署军谋祭酒。强察温有大志而无成功,乃劝猛止。俄而温败。及苻坚立,猛见委任。其平阳公融为书,将以车马聘强。猛以为不可屈,乃止。及坚如河东伐张平,自与数百骑驰至强垒下,求与相见。强使主簿责之。因慷慨宣言曰:“此城终无生降之臣,但有死节之将耳。”坚诸将请攻之,坚曰:“须吾平晋,自当面缚。舍之以劝事君者。”后坚伐晋,军败,强遂总宗室强兵,威振河辅,破慕容永于陈川。姚兴闻而惮之,遣使重加礼命,征拜右光禄大夫、七兵尚书,封冯翊郡公,转左户尚书。年九十八,卒。赠辅国大将军、司徙公,谥曰宣。

    辩幼而俊爽,俶傥多大略,由是豪杰多归慕之。强卒,复袭统其营。仕姚兴,历太子中庶子、河北太守。辩知姚氏运衰,遂弃归家保乡邑。及晋将刘裕平姚泓,即署相国掾。寻除平阳太守,委以北道镇捍。及长安失守。辩遂归魏。仍立功于河际,位平西将军、东雍州刺史,赐爵汾阴侯。其年诣阙,明元深加器重,明年方得旋镇。帝谓之曰:“朕委卿西蕃,志在关右,卿宜克终良算,与朕为长安主人。”辩既还任,务农教战。恆以数千之众,摧抗赫连氏。帝甚褒奖之。又除并州刺史,征授大羽真。泰常七年,卒于官。帝以所图未遂,深悼惜之。赠并、雍二州刺史。

    子谨,字法顺。容貌魁伟,高才博学。随刘裕度江,位府记室参军。辩将归魏,密报谨,谨遂亦来奔。授河东太守,后袭爵汾阴侯。始光三年,与宜都王奚斤共讨赫连昌,禽其东平公乙兜,克蒲坂。遂以新旧百姓并为一郡,除平西将军,复为太守。神蒨三年,除使持节、秦州刺史。山胡白龙凭险作逆,太武诏南阳公奚眷与谨并为都将,讨平之,封涪陵郡公。太延初,征吐没骨,平之。谨自郡迁州,威恩兼被,风化大行。时兵荒之后,儒雅道息,谨命立庠序,教以诗书。三农之暇,悉令受业,躬巡邑里,亲加考试,河汾之地,儒道更兴。真君元年,征授内都坐大官,辅政。深见赏重,每访以政道,车驾临幸者前后数四。后从驾北讨,与中山王辰等后期,见杀。寻赠镇西将军、秦雍二州刺史,谥曰元公。

    长子初古拔,一曰车毂拔,本名洪祚,太武赐名焉。沈毅有器识。弱冠,司徙崔浩见而奇之。真君中,盖吴扰动关右,薛永宗屯据河侧,太武亲讨之。诏拔纠合宗乡,壁于河际,断二寇往来之路。事平,除中散,赐爵永康侯。太武南讨,以拔为都将,从驾临江而还。又共陆真讨反氐仇傉檀、强免生,平之。皇兴三年,除散骑常侍,尚文成女西河长公主,拜驸马都尉。其年,拔族叔徐州刺史安都据城归顺,敕拔诣彭城劳迎,除南豫州刺史。延兴二年,除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进爵平阳公。三年,拔与南兗州刺史游明根、南平太守许含等,以善政征诣京师。献文亲自劳勉,复令还州。太和六年,改爵河东公。卒,赠左光禄大夫,谥曰康。

    长子胤,字宁宗。少有父风。弱冠,拜中散。袭爵镇西大将军、河东公,除悬瓠镇将。寻授持节、义阳道都将。后除立忠将军、河北太守。郡带山河,俗多盗贼。有韩、马两姓各二千余家,恃强凭险,最为狡害,劫掠道路,侵暴乡闾。胤至郡,即收其奸魁二十余人,一时戮之。于是群盗慑气,郡中清肃。卒于郡,谥曰敬。

    子裔,字豫孙,袭爵。性豪爽,盛营园宅,宾客声伎,以恣嬉游。卒于洛州刺史。子孝绅袭爵,位太中大夫。孝绅立行险薄,坐事为河南尹元世俊所劾,死。后赠华州刺史。

    拔弟洪隆,字菩提,驎位河东太守。长子驎驹,好读书,举秀才,除中书博士。齐使至,诏驎驹兼主客郎以接之。卒,赠河东太守,谥曰宣。始拔尚西河主,有赐田在冯翊,驎驹徙居之。遂家于冯翊之夏阳。

    长子庆之,字庆集。颇有学业,闲解几案,位廷尉丞。廷尉寺邻北城,曾夏日寺傍得一狐,庆之与廷尉正博陵崔纂,或以城狐狡害,宜速杀之;或以长育之月,宜待秋分。二卿裴延俊、袁翻,互有同异。虽曰戏谑,词义可观,事传于世。后兼左丞,为并、肆行台,赐爵龙丘子,行沧州刺史。为葛荣攻围,城陷。寻患,卒,赠华州刺史。

    庆之弟英集,性通率。随舅李崇在扬州,以军功累至书侍御史、通直散骑常侍,卒。英集子端。

    端字仁直,本名沙陀。有志操,遭父忧,居丧合礼。与弟裕励精笃学,不交人事。年十七,司空高乾邕辟为参军。赐爵平阴男。端以天下扰乱,遂弃官归乡里。魏孝武西迁,周文令大都督薛崇礼据龙门,引端同行。崇礼寻失守,降东魏。东魏遣行台薛修义督乙干贵西度,据杨氏壁。与宗亲及家僮等先在壁中,修义乃令其兵逼端等东度。方欲济河,会日暮,端密与宗室及家僮等叛之。修义亦遣骑追,端且战且驰,遂入石城栅,得免。栅中先有百家,端与并力固守。贵等数来慰喻,知端无降意,遂拔还河东。东魏又遣其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守杨氏壁。端率其属,并招喻村人,多设奇兵以临之。懿等疑有大军,便东遁,赴船溺死者数千人。端收其器械,复还杨氏壁。周文遣南汾州刺史苏景恕镇之。降书劳问,征端赴阙,以为大丞相府户曹参军。从禽窦泰,复弘农,战沙苑,并有功,进爵为伯。后改封交城县伯,累迁吏部郎中。

    端性强直,每有奏请,不避权贵。周文嘉之,故赐名端,欲令名质相副。自居选曹,先尽贤能,虽贵游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尝升擢之。每启周文云:“设官分职,本康时务,苟非其人,不如旷职。”周文深然之。大统十六年,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乃遣之。转尚书右丞,仍掌选事。

    梁主萧察曾献马瑙钟,周文帝执之顾丞郎曰:“能掷摴蒱头得卢者,便与钟。”已经数人不得。顷至端,乃执摴[HT]蒱头而言曰:“非为此钟可贵,但思露其诚耳。”便掷之,五子皆黑。文帝大悦,即以赐之。

    魏帝废,近臣有劝文帝践极,文帝召端告之。端以为三方未一,遽正名号,示天下以不广。请待龛翦僭伪,然后俯顺乐推。文帝抚端背曰:“成我者卿也。卿心既与我同,身岂与我异。”遂脱所著冠带袍裤并以赐之。进授吏部尚书,赐姓宇文氏。端久处选曹,雅有人伦之鉴,其所擢用,咸得其才。六官建,拜军司马,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侯。

    周孝闵帝践阼,再迁户部中大夫,进爵为公。晋公护将废帝,召群臣议之。端颇具同异,护不悦,出为蔡州刺史。为政宽惠,人吏爱之。转基州刺史。基州地接梁、陈,事藉镇抚,总管史宁遣司马梁荣催令赴任。蔡州父老诉荣,请留端者千余人。至基州未几,卒。遗诫薄葬,府州赠遗,勿有所受。赠本官,加大将军,进封文城郡公,谥曰质。子胄嗣。

    胄字绍玄,少聪明,每览异书,便晓其义。常叹训注者不会圣人深旨,辄以意辩之,诸儒莫不称善。性慷慨,志立功名。周明帝时,袭爵文城郡公。累迁上仪同,寻拜司金大夫,后加开府。

    隋文帝受禅,三迁为兗州刺史。到官,系囚数百。胄剖断旬日便了,囹圄空虚。有陈州人向道力伪作高平郡守,将之官。胄遇诸涂,察其有异,将留诘之。司马王君馥固谏,乃听诣郡。既而悔之,即遣主簿追道力。有部人徐俱罗尝任海陵郡守,先是已为道力伪代之。比至秩满,公私不悟。俱罗遂语君馥曰:“向道力经赐代为郡,使君岂容疑之。”君馥以俱罗所陈,又固请胄。胄呵,君馥乃止。遂收之,道力惧而引伪。其发奸擿伏,皆此类也。时人谓为神明,先是,兗州城东沂、泗二水合而南流,泛滥大泽中。胄遂积石堰之,决令西注,陂泽尽为良田。又通转运,利尽淮海,百姓赖之,号为薛公丰兗渠。

    胄以天下太平,遂遣博士登泰山观古迹,撰封禅图及仪上之。帝谦让不许。转郢州刺史,有惠政。征拜卫尉卿,转大理卿,持法宽平,名为称职。迁刑部尚书。时左仆射高颎稍被疏忌,及王世积诛,颎事与相连,上因此欲成颎罪。胄明雪之,正议其狱。由是忤旨,械系之,久而得免。检校相州事,甚有能名。

    汉王谅作乱并州,遣其将綦良东略地,攻逼慈州。刺史上官政请援于胄,胄畏谅兵锋,不敢拒。良又引兵攻胄,胄欲以计却之,遣亲人鲁世范说良曰:“天下事未可知。胄为人臣,去就须得其所,何遽相攻也?”良乃释去,进围黎阳。及良为史祥所攻,弃军归胄。朝廷以胄怀贰心,锁诣大理。相州吏人素怀其恩,诣阙理胄者百余人。胄竟坐除名,配防岭南,道卒。子筠、献知名。

    端弟裕,字仁友。少以孝悌闻于州里。弱冠,丞相参军事。时京兆韦夐志安放逸,不干世务。裕慕其恬静,数载酒肴侯之,谈宴终日。夐遂以从孙女妻之。裕尝谓亲友曰:“大丈夫当圣明之运,而无灼然文武之用为世所知,虽复栖遑,徙为劳苦耳。至如韦居士,退不丘壑,进不市朝,怡然守道,荣辱弗及,何其乐也。”

    裕曾宿宴于夐之庐,后庭有井,裕夜出户,若有人欲牵其手,裕便却行,遂落井。同坐共出之,因劝裕酒曰:“向虑卿不测夐,幸得无他,宜尽此爵。”裕曰:“坠井盖小小耳,方当逾于此也。”人问其故,裕曰:“近梦,恐有两楹之忧。”寻卒,文章之士诔之者数人。周文伤惜之,追赠洛州刺史。

    胄从祖弟浚,字道赜。父琰,周渭南太守。浚少孤,养母以孝闻。幼好学,有志行。周天和中,袭爵虞城侯,位新丰令。随开皇中,历尚书虞部、考功侍郎。帝闻浚事母孝,以其母老,赐舆服几杖、四时珍味,当世荣之。后其母疾病,浚貌甚忧瘁,亲故弗之识。暨丁母艰,诏鸿胪监护丧事,归葬夏阳。时隆冬极寒,浚衰绖徙跣,冒犯霜雪,自京及乡,五百余里,足冻堕指,创血流离,朝野为之伤痛。州里赗助,一无所受。寻起令视事,上见其毁瘠过甚,为之改容,顾群臣曰:“吾见薛浚哀毁,不觉悲感伤怀。”嗟异久之。浚竟不胜丧,病且卒。其弟谟时为晋王府兵曹参军事,在扬州。浚遗书于谟曰:

    吾以不造,幼丁艰酷,穷游约处,屡绝箪瓢。晚生早孤,不闻《诗礼》。赖奉先人贻厥之训,获禀母氏圣善之规。负笈裹粮,不惮艰远,从师就业,欲罢不能。砥行砺心,困而弥笃,用膺教义,爰至长成。自释耒登朝,于兹二十三年矣。虽官非闻达,而禄喜逮亲,庶保期颐,得终色养。何图精诚无感,祸酷荐臻;兄弟俱被夺情,苦庐靡申哀诉。是用叩心泣血,陨气摧魂者也。既而创钜衅深,不胜荼毒,启手启足,幸及全归。使夫死而有知,得从先人于地下矣,岂非至愿哉?但念尔伶俜孤宦,远在边服,顾此悢悢,如何可言!适已有书,冀得与汝面诀,忍死待汝,已历一旬。汝既未来,便成今古,缅然永别,为恨何言!勉之哉!勉之哉!

    书成而绝。有司以闻,文帝为之屑涕,降使赍册书吊祭。浚性清俭,死日家无遗财。

    浚初为兒时,与宗中兒戏涧滨,见一黄蛇,有角及足。召群童共视,了无见者。以为不祥,归大忧悴。母问之,以实对。时有胡僧诣宅乞食,母以告之。僧曰:“此兒之吉应。且此兒早有名位,然寿不过六七耳。”言终而出,忽然不见。后终于四十二,六七之言验矣。子乾福,武安郡司仓书佐。

    洪隆弟湖,字破胡。少有节操,笃志于学;专精讲习,不干时务;与物无竞,好以德义服人。或有兄弟忿阋,邻里争讼者,恐湖闻之,皆内自改悔。乡闾化其风教,咸以敬让为先。三召州都,再辟主簿,州将倾心致礼,并不获己而应之。为本州中从事、别驾、除河东太守。兄弟并为本郡,当世荣之。复受诏为仇池都将。后罢郡,终于家。有八子,长子聪知名。

    聪字延智。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不妄游处。虽在暗室,终日矜庄,见者莫不懔然加敬。博览坟籍,精力过人,至于前言往行,多所究悉。词辩占对,尤是所长。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友于笃睦,而家教甚严;诸弟虽昏宦,恆不免杖罚,对之肃如也。未弱冠,州辟主簿。

    太和十五年,释褐著作佐郎。于时,孝文留心氏族,正定官品。士大夫解巾,优者不过奉朝请。聪起家便佐著作,时论美之。后迁书侍卸史,凡所弹劾,不避强御;孝文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帝每云:“朕见薛聪,不能不惮,何况诸人也?”自是贵戚敛手。累迁直阁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阁如故。

    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恆带直阁将军。群臣罢朝之后,聪恆陪侍帷幄,言兼昼夜。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而重厚沈密,外莫窥其际。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曰:“卿天爵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荣也。”又除羽林监。

    帝曾与朝臣论海内姓地人物,戏谓聪曰:“世人谓卿诸薛是蜀人,定是蜀人不?”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帝抚掌笑曰:“卿幸可自明非蜀,何乃遂复苦朕。”聪因投戟而出。帝曰:“薛监醉耳。”其见知如此。

    二十三年,从驾南征,兼御史中尉。及宣武即位,除都督、齐州刺史,政存简静。卒于州,吏人追思,留其所坐榻以存遗爱。赠征虏将军、华州刺史,谥曰简懿侯。魏前二年,重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延州刺史。子孝通最知名。

    孝通字士达。博学有俊才。萧宝夤征关中,引参骠骑大将军府事,礼遇甚隆。及宝夤将有异志,孝通悟其萌,托以拜扫求归,乃见许。同寮咸怪,止之;但笑而不答,遽还乡里。宝夤后果逆命。

    北海王元颢入洛,宗人薛永宗、修义等又聚徙作乱,欲以应之。孝通与所亲计曰:“北海乘虚远入,吴兵不能久住,事必无成。今若与永宗等举,灭族道也。”乃率其近亲,与河东太守元袭婴城固守。及宝夤平定,元颢退走,预其事者咸罹祸,唯同孝通者皆免。事宁,入洛,除员外散骑侍郎。尔硃天光镇关右,表为关西大行台郎中,深见任遇。关中平定,预有其力,以功赐爵汾阴侯。庄帝既幽崩,元晔地又疏远,更议主社稷。孝通以广陵王恭,高祖犹子,又在茂亲,夙有令望。不言多载,理必阳瘖。奉以为主,天人允叶。世隆等并以为疑。孝通密赞天光察之。广陵王曰:“天何言哉?”于是定册,即节闵帝也。以首创大议,拜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兼中书舍人,封蓝田县子。孝通求以官赠亡兄景懋,又言己有侯爵,请转授兄息子舒。节闵览启伤感,以侯爵既重,不容转授,乃下诏褒美。特赠景懋抚军、北雍州刺史。孝通寻迁中书郎,深为节闵所知重。

    普泰二年正月乙酉,中书舍人元翙献酒肴,帝因与元翌及孝通等宴,兼奏弦管,命翙吹笛;帝亦亲以和之。因使元翌等嘲,以酒为韵。孝通曰:“既逢尧舜君,愿上万年寿。”帝曰:“平生好玄默,惭为万国首。”帝曰:“卿所谓寿,岂容徙然!”便命酌酒赐孝通,仍命更嘲,不得中绝。孝通即竖忠为韵。帝曰:“卿不忘忠臣之心。”翙曰:“圣主临万机,享世永无穷。”孝通曰:“岂唯被草木,方亦及昆虫。”翌曰:“朝贤既济济,野苗又芃芃。”帝曰:“君臣体鱼水,书轨一华戎。”孝通曰:“微臣信庆渥,何以答华嵩?”于时,孝通内典机密,外参朝政,军国动静,预以谋谟。加以汲引人物,知名之士,多见推荐。

    外兄裴伯茂性豪俊,多所轻忽。唯钦赏孝通,每有著述,共参同异。孝通以裴宏放过甚,每谓之曰:“兄以阮籍、嵇康何如管仲、乐毅?”盖自许经纶,抑裴傲也。裴笑而不答,宏放自若。

    属齐神武起兵河朔,攻陷相州刺史刘诞。尔硃天光自关中讨之。孝通以关中险固,秦汉旧都,须预谋镇遏,以为后计。纵河北失利,犹足据之。节闵深以为然,问谁可任者。孝通与贺拔岳同事天光,又与周文帝有旧;二人并先在关右,因并推荐之。乃超授岳岐、华、秦、雍诸军事,关西大行台,雍州牧。周文帝为左丞,孝通为右丞。赍诏书驰驿入关授岳等,同镇长安。岳深相器重,待以师友之礼。与周文帝结为兄弟,情寄特隆。后天光败于韩陵,节闵遂不得入关,为齐神武幽废。孝武帝即位后,神武方得志,征贺拔岳为冀州刺史。岳惧,欲单马入朝。孝通乃谓岳曰:“高王以数千鲜卑破尔硃百万之众,其锋诚亦难敌。然公两兄太师、领军,宿在其上。侯深、樊子鹄、贾知、斛斯椿、大野胡也杖、吒吕延庆之徒,于尔硃之世,皆其夷等。韩陵之役,此辈前后降附,皆由事势危逼,非其本心。在于高王,曹操之孔融,马懿之葛诞。今或在京师,或据州镇,除之又失人望,留之腹心之疾。虽令孙腾在阙下,娄昭处钩陈,必不能如建安之时,明矣。以今观之,隙难未已。吐万仁虽复退逸,犹在并州,高王之计,先须平殄。今方绥抚群雄,安置内外,何能去其巢穴,与公事关中地也?且六郡良家之子,三辅礼义之人,逾幽、并之骁骑,胜汝、颍之奇士,皆系仰于公,效其智力。据华山以为城雉,因黄河而为池堑;退守不失封泥,进兵同于建水。乃欲束手受制于人,不亦鄙乎?”言未卒,岳执孝通手曰:“君言是也。”乃逊辞为启,而不就征。

    太昌元年,孝通因使入朝,仍被留京师,重除中书侍郎。永熙三年三月,出为常山太守,仍以经节闵任遇故也。及孝武西迁,或称孝通与周文友密,及树置贺拔岳镇关中之计,遂见拘执,将赴晋阳。及引见,咸为之忧。孝通神气从容,辞理切正,齐神武更相钦叹,即日原免。然犹致疑忌,不加位秩,但引为坐客,时访文典大事而已。齐神武让剑履上殿表,犹使为文。曾与诸人同诣晋祠,皆屈膝尽礼。孝通独捧手不拜,顾而言曰:“此乃诸侯之国,去吾何远,恭而非礼,将为神笑。”拜者渐焉。兴和二年,卒于鄴。魏前二年,周文帝追轸旧好,奏赠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青州刺史。齐神武武平初,又赠郑州刺史。文集八十卷,行于时。

    子道衡,字玄卿。六岁而孤,专精好学。年十岁,讲《左传》,见子产相郑之功,作《国侨赞》,颇有词致,见者奇之。其后才名益著。齐司州牧、彭城王浟引为兵曹从事。尚书左仆射杨愔见而嗟赏,授奉朝请。吏部尚书陇西辛术与语,叹曰:“郑公业不亡矣!”河东裴谳目之曰:“鼎迁河朔,吾谓‘关西孔子’,罕遇其人,今复遇薛君矣!”

    武成即位,兼散骑常侍,接对周、陈二使。武平初,诏与诸儒修定五礼,除尚书左外兵郎。陈使傅縡聘齐,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对之。縡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魏收曰:“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待诏文林馆,与范阳卢思道、安平李德林齐名友善。复以本官直中书省,寻拜中书侍郎,仍参太子侍读。齐后主之世,渐见亲用,与侍中斛律孝卿参预政事。道衡具陈备周之策,孝卿不能用。

    及齐亡,周武帝引为御史二命士。后归乡里,自州主簿入为司禄上士,隋文作相,从元帅梁睿击王谦,摄陵州刺史。大定中,授仪同,守邛州刺史。文帝受禅,坐事除名。

    河间王弘北征突厥,召典军书。还,除内史舍人。其年,兼散骑常侍,聘陈使主。道衡因奏曰:“陛下比隆三代,平一九州,岂容区区之陈,久在天网之外?臣今奉使,请责以称蕃。”帝曰:“朕且含养,致之度外,勿以言辞相折。”江东雅好篇什,陈主尤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

    及八年伐陈,拜淮南道行台尚书吏部郎,兼掌文翰。王师临江,高颎夜幕中,谓曰:“今段定克江东以不?君试言之。”道衡答曰:“凡论大事成败,先须以至理断之。《禹贡》所载九州,本是王者封域。郭璞有云:‘江东偏王三百年,还与中国合。’今数将满矣。以运数而言,其必克一也。有德者昌,无德者亡,自古兴灭,皆由此道。主上躬履恭俭,忧劳庶政。叔宝峻宇雕墙,酣酒荒色。其必克二也。为国之体,在于任寄。彼之公卿,备员而已。拔小人施文庆,委以政事;尚书令江总唯事诗酒,本非经略之才;萧摩诃、任蛮奴是其大将,一夫之用耳。其必克三也。我有道而大,彼无德而小。量其甲士,不过十万,西自巫峡,东极沧海,分之则势悬而力弱;聚之则守此而失彼。其必克四也。席卷之势,其在不疑。”颎忻然曰:“君言成败,理甚分明。本以才学相期,不意筹略乃尔。”还除吏部侍郎。

    后坐抽擢人物,有言其党苏威,任人有意故,除名,配防岭表。晋王广时在扬州,阴令人讽道衡,遣从扬州路,将奏留之。道衡不乐王府,用汉王谅之计,遂出江陵道而去。寻诏征还,直内史省。晋王由是衔之。然爱其才,犹颇见礼。后数岁,授内史侍郎,加上仪同三司。道衡每构文,必隐坐空斋,蹋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其沈思如此。帝每曰:“道衡作文书称我意。”然诫之以迂诞。后帝谓杨素、牛弘曰:道衡老矣,驱使勤劳,宜使硃门陈戟。”于是进上开府,赐物百段。道衡辞以无功。帝曰:“尔久劳阶陛,国家大事,皆尔宣行,岂非尔功也?”

    道衡久当枢要,才名益显。太子、诸王争与交好,高颎、杨素雅相推重,声名籍甚,无竞一时。仁寿中,杨素专掌朝政。道衡既与素善,上不欲道衡久知机密,因出检校襄州总管。道衡一旦见出,不胜悲恋,言之哽咽。帝怆然改容曰:“尔光阴晚暮,侍奉诚劳,朕欲令尔将摄。今尔之去,朕如断一臂。”于是赉物三百段,九环金带并时服一袭,马十匹,慰勉遣之。在任清简,吏人怀其惠。

    炀帝嗣位,转潘州刺史。岁余,上表求致仕。帝谓内史侍郎虞世基曰:“道衡将至,当以秘书监待之。”道衡既至,上《高祖文皇帝颂》。帝览之不悦。顾谓苏威曰:“道衡致美先朝,此鱼藻之义也。”于是拜司隶大夫,将置之罪。道衡不悟,司隶刺史房彦谦素与相善,知必及祸,劝之杜绝宾客,卑辞下气,而道衡不能用。会议新令,久不能决,道衡谓朝士曰:“向使高颎不死,令当久行。”有人奏之。帝怒曰:“汝忆颎乎?”付执法者推之。道衡自以非大过,促宪司早解。奏日,冀帝赦之,敕家人具馔以备客来侯者。及奏,帝令自尽。道衡殊不意,未能引诀。宪司重奏,缢而杀之。妻子徙且末。时年七十。天下冤之。有集七十卷,行于世。

    有子五人,收最知名,出后族父孺。

    孺清贞孤介,不交流俗。涉历经史,有才思,虽不为大文,所有诗咏,大致清远。开皇中,为侍御史、扬州总管司功参军。每以方直自处,府寮多不便之。卒于襄城郡掾。所莅官皆有能名。道衡偏相友爱,收初生,即与孺为后。养于孺宅,至于成长,殆不识本生。太常丞胡仲操曾在朝堂就孺借刀子割爪甲。孺以仲操非雅士,竟不与之。其不肯妄交,清介独行,皆此类也。

    道衡兄温,字尼卿。沈敏有器局,博览坟典,尤善隶书。仕周为上黄郡守。周平齐,徙燕郡太守,以简惠称。宣政元年,赐爵齐安县子。卒于郡。子迈嗣。

    迈字弘仁,性寡言,长于词辩。开皇初,袭爵齐安子,改封钟山。历位太子舍人。大业中,为刑部、选部二侍郎。

    道衡从父弟道实,位礼部侍郎、离石郡太守,知名于世。从子德音,有俊才,起家游骑尉。佐魏淡修《魏史》,史成,迁著作佐郎。及越王侗称制东都,王世充之僭号,军书羽檄,皆出其手。世充平,以罪诛。其文笔多行于世。

    聪弟和,南青州刺史。和子善。

    善字仲良。少为司空府参军。再迁盐池都将。孝武西迁,魏改河东为秦州,以善为别驾。善家素富,僮仆数百人。兄元信,杖气豪侈,每食方丈,坐客恆满,弦歌不绝;而善独恭己率素,爱乐闲静。

    大统三年,齐神武败于沙苑,留善族兄崇礼守河东。周文帝遣李弼围之,崇礼固守不下。善密说崇礼,犹持疑不决。会善从弟馥妹夫高子信为防城都督,守城南面,遣馥来诣善,云“意欲应接西军,但恐力所不制。”善即令弟济将门生数十人,与信、馥等斩关引弼军入。时预谋者并赏五等爵。善以背逆归顺,臣子常情,岂容阖门大小俱叨封邑,遂与弟慎并固辞不受。周文嘉之,以善为汾阴令。善干用强明,一郡称最。太守王罴美之,令善兼督六县事。寻为行台郎中。

    时欲广置屯田以供军费,乃除司农少卿,领同州夏阳县二十屯监。又于夏阳诸山置铁冶,复令善为监,每月役八千人,营造军器。善自督课,兼加慰抚,甲兵精利而皆忘其苦焉。迁大丞相府从事中郎。追论屯田功,赐爵龙门县子。迁黄门侍郎,除河东郡守,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姓宇文氏。六官建,拜工部中大夫,进爵博平县公。再迁户部中大夫。

    时晋公护执政,仪同齐轨语善云:“兵马万机,须归天子,何因犹在权门,”善白之,护乃杀轨。以善忠于己,引为中外府司马,迁司会中大夫,副总六府事。加授京兆尹,仍行司会。出为隆州刺史,兼益州总管府长史。征拜武威少府。卒,赠三州刺史。帝以善告齐轨事,谥曰缪公。子褒嗣,官至高阳郡守。

    善弟慎,字伯护。好学,能属文,善草书。与同郡裴叔逸、裴诹之、柳虬、范阳卢柔、陇西李璨并友善。起家丞相府墨曹参军。周文于行台省置学,取丞郎及府佐德行明敏者充生。悉令旦理公务,晚就讲习,先《六经》,后子史。又于诸生中简德行淳懿者侍读书。慎与李璨及陇西李伯良、辛韶、武功苏衡、谯郡夏侯裕、安定梁旷、梁礼、河南长孙璋、河东裴举、薛同、荥阳郑朝等十二人,并应其选。又以慎为学师,以知诸生课业。周文雅好谈论,并简名僧深识玄宗者一百人,于第内讲说。又命慎等十二人兼学佛义,使内外俱通。由是四方竞为大乘学。在学数年,复以慎为宜都公侍读。累迁礼部郎中。六官建,拜膳部下大夫。慎兄善又任工部,并居清显,时人荣之。

    周孝闵帝践阼,除御正下大夫,封淮南县子。历师氏、御伯中大夫。保定初,出为湖州刺史。界既杂蛮夷,恆以劫掠为务。慎乃集诸豪帅,具宣朝旨,仍令首领每月一参,或须言事者,不限时节。慎每见,必殷勤劝诫,及赐酒食。一年之间,翕然从化。诸蛮乃相谓曰:“今日始知刺史真人父母也。”莫不欣悦。自是襁负而至者千余户。蛮俗,婚娶之后,父母虽在,即与别居。慎谓守令曰:“牧守令长是化人者也,岂有其子娶妻,便与父母离析?非唯萌俗之失,亦是牧守之罪。”慎乃亲自诱导,示以孝慈。并遣守令,各喻所部。有数户蛮,别居数年,遂还侍养,及行得果膳,归奉父母。慎以其从善之速,具以状闻,有诏蠲其赋役。于是风化大行,有同华俗。寻为蕃部中大夫。以疾去职,卒于家。有文集,颇为世所传。

    薛寘,河东汾阴人也。祖遵颜,魏河东郡守、安邑侯。父乂,清河、广平二郡守。寘幼览篇籍,好属文,起家奉朝请。从魏孝武西迁,封郃阳县子。废帝元年,领著作佐郎,修国史。寻拜中书侍郎,修起居注。迁中书令。燕公于谨征江陵,以寘为司录,军中谋略,寘并参之。江陵平,进爵为伯。朝廷方改物创制,欲行《周礼》,乃令寘与小宗伯卢辩斟酌古今,共详定之。六官建,授内史下大夫。

    周孝闵帝践阼,进爵为侯,转御正中大夫。时前中书监卢柔,学业优深,文藻华赡,而寘与之方驾,故世号曰卢、薛焉。久之,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出为淅州刺史。卒于位,吏人哀惜之。赠虞州刺史,谥曰理。所著文笔二十余卷,行于世。又撰《西京记》三卷,引据该洽,世称其博闻焉。寘性至孝,虽年齿已衰,职务繁广,至于温清之礼,朝夕无违。当时以此称之。子明嗣。大象末,仪同大将军、清水郡守。

    薛憕,字景猷,河东汾阴人也。曾祖弘敞,逢赫连之乱,率宗人避地襄阳。憕早丧父,家贫。躬耕以养祖母,有暇则览文籍。疏宕不拘,时人未之奇也。江表取人,多以世族。憕世无贵仕,解褐不过侍郎。既羁旅,不被擢用。常叹曰:“岂能五十年戴帻,死一校尉,低头倾首,俯仰而向人也!”常郁郁不得志,每在人间,辄陵架胜达,负才使气,未尝趋世禄之门。左中郎将京兆韦潜度谓曰:“君门地非下,身材不劣,何不{敝衣}裾数参吏部?”憕曰:“‘世胄蹑高位,英俊沈下寮’,古人以为叹息,窃所未能也。”潜度告人曰:“此年少实慷慨,但不遭时耳。”

    孝昌中,杖策还洛阳。先是憕从祖真度与族祖安都拥徐、兗归魏,其子怀俊见憕,甚相亲善。属尔硃荣废立,怔遂还河东,止怀俊家。不交人物,终日读书,手自抄略,将二百卷。唯郡守元袭时相要屈,与之抗礼。怀俊每谓曰:“汝还乡里,不营产业,不肯取妻,岂复欲南乎?”憕亦不介意。普泰中,拜给事中,加伏波将军。

    及齐神武起兵,憕乃东游陈、梁间,谓族人孝通曰:“高欢阻兵陵上,丧乱方始。关中形胜之地,必有霸王据之。”乃与孝通俱游长安。侯莫陈悦闻之,召为行台郎,除镇远将军、步兵校尉。及悦害贺拔岳,军人咸相庆慰。憕独谓所亲曰:“悦才略本寡,辄害良将,败亡之事,其则不远。吾属今即为人所虏,何庆之有乎?”长高以憕言为然,并有忧色。寻而周文平悦,引憕为记室参军。武帝西迁,授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封夏阳县男。文帝即位,拜中书侍郎,加安东将军,进爵为伯。

    大统四年,宣光、清徽殿初成,憕为之颂。文帝又造二欹器:一为二仙人共持一钵,同处一盘,钵盖有山,山有香气,一仙人又持金瓶以临器上,倾水灌山,则出于瓶而注乎器,烟气通发山中,谓之仙人欹器。一为二荷同处一盘,相去盈尺,中有莲,下垂器上,以水注荷,则出于莲而盈乎器,为凫雁蟾以饰之,谓之水芝欹器。二盘各处一床,钵圆而床方,中有人,三才之象也。皆置清徽殿前。形似觥而方,满而平,溢则倾。憕各为颂。

    大统初,仪制多阙。周文令憕与卢辩、檀翥等参定之。以流离世故,不听音乐,虽幽室独处,常有戚容。后坐事死。子舒嗣,官至礼部下大夫、仪同大将军、聘陈使副。

    论曰:薛辩有魏之初,功业早树,门膺人爵,无替荣名。端以谦直见知;胄以公平自命。浚之孝悌,素绪之所得也。道衡雅道弈叶,世擅文宗,令望攸归,岂徒然矣。而运逢季叔,卒蹈诛戮,痛乎!仲良任惟繁剧,弘益流誉;而陷齐谄护,以要权宠,易名为缪,斯岂虚哉!寘、憕并学称该博,文擅雕龙,或挥翰凤池,或著书麟阁,咸居禄位,各逞琳琅。拟彼徐、陈,惭后生之可畏;论其任遇,实当时之良选也。

    译文:

    薛辩字允白,是河东汾阴入。曾祖父薛兴,是晋尚书右仆射、冀州刺史、安邑公,谥号为庄。祖父薛涛继承爵位,担任梁州刺史,谥号为忠惠。西晋京城覆没时,薛氏父子都以忠勇壮烈闻名。薛辩的父亲薛强,字威明,从小就有大志,胸怀军国谟略。和北海人王猛,是志同道合的知己。等到桓温进入关中,王猛以平民身份拜见桓温。桓温说:“江束没有你这等志士,秦国一定有许多奇人,像你这样的人还有多少?我想与他们一起回到江南去。”王猛说:“您找能与您一起拨乱救天下的人,我的朋友薛威明正是这样的豪杰。”桓温说:“我早已听说此人。”于是传达朝廷的任命。薛强听说后,从商山中前来拜见,和王猛一同都被任用为军谋祭酒。薛强观察桓温虽有大志但难成功业,就劝王猛不要追随桓温。不久桓温失败。等苻坚建立前秦,王猛被委以重任。前秦平阳公苻融写信,准备派车马去征用薛强,王猛认为薛强不会屈就,便取消了计划。等到苻坚到河东讨伐张平,苻坚亲自带了数百名骑兵飞奔到了薛强的营下,要求和薛强相见。薛强让主簿责问苻坚,并藉此机会向苻坚慷慨陈辞,公开表示说:“我的这座城里最终也不会有活着投降的臣民,只有为节义而战死的将士。”苻坚手下的大将们请求进攻,苻坚说:“等我平定了晋朝,他自然会双子反绑来投降。现在放过他以便鼓励那些忠于君王的人。”后来苻坚攻晋朝,军队失败,薛强于是总领宗族的强兵,威震河辅,并在陈川打败了慕容永。姚兴感到害怕,派遣使者带重礼任命,征召授为右光禄大夫、七兵尚书,封爵号冯翊郡公,屡经升迁为左户尚书。年九十八岁,去世。赠辅国大将军、司徒公,谥号宣。

    薛辩自小就忠义豪爽,倜傥而有雄才大略,因此四方英雄豪杰慕名而纷纷投奔。薛强死后,他继承父业统率其部下。到姚兴那里做官,历任太子中庶子、河北人守。薛辩知道姚氏的国运衰弱,便弃官回家保卫乡邑。等到晋大将刘裕平定姚泓,立即被任用为相国掾。不久又任命焉平阳太守,将北道镇守捍卫的重任委托给了他。等到长安失守,薛辩便归顺了北魏。还在黄河边建立了功绩,升迁为平西将军、束雍州刺史,赐给爵号汾阴侯。当年他前往朝廷,北魏明元帝非常器重他,直到第二年才回驻地。魏帝对他说:“我委任你守西面,意在取得关右地区,你应该能完成好我的谋划,与我一起做长安的主人。”薛辩回去之后,努力农业和军事训练,常年派遣数千人的军队去攻打赫连氏。魏帝对他多有表彰和奖励。又被任命为并州刺史,征召授予大羽真。北魏泰常七年,在任上去世。魏帝因为和他约定的平定关右的宏图役能实现,戚到十分痛惜。赠为并、雍二州刺史。

    儿子薛谨,字法顺。容貌魁伟,才干出众、学识广博。跟随刘裕渡过长江,任府记室参军。薛辩将要归顺北魏,暗地告诉了薛谨,薛谨也就一同投奔了北魏。授河东太守,后来继承了汾阴侯的爵位。魏始光三年,与宜都王奚斤一起讨伐赫连昌,活捉了赫连昌的束平公乙兜,攻克了蒲圾。便将蒲扳原先的百姓和新归顺的民众合并为一郡,薛谨出任平西将军,又兼任太守。魏神康三年,任使持节、秦州刺史。山胡头领白龙凭借险要作乱,魏太武帝下诏任命南阳公奚眷与薛谨一同为都将,讨伐平定叛乱,封爵号涪陵郡公。魏太延初,征讨吐役骨,平定了该部。薛谨由郡太守升任州刺史,恩威兼施,地方的风气大为改观。当时正是兵荒马乱之后,求学拜师的儒雅作风没有了,薛谨下令设立州学,讲授诗书礼仪,春、夏、秋三季的农闲时,让当地的学生都接受教育,他亲自到乡里巡视,亲自主持考试,黄河、汾水之间的这块地方,教育的风气再次兴起。魏真君元年,征召授予内都坐大官,辅佐朝政。很受赏识器重,经常向他咨询为政之道,皇帝先后多次登门拜访。后来跟随皇帝到北方征讨,与中山王元辰等延误期限,被杀。不久追赠为镇西将军、秦雍二州刺史,谥号为元公。

    大儿子初古拔,又叫车毂拔,原名洪祚,现名是魏太武帝赐给的。初古拔沉着刚毅而有气度见识,二十岁时,司徒崔浩见到他便感到惊奇。魏真君年问,盖昊在关右骚乱,薛永宗屯兵驻扎黄河西侧,魏太武帝亲自征讨。下诏让初古拔聚集本乡宗族,在黄河岸边修筑壁垒,截断两个贼寇之间往来的道路。平定之后,任中散,赐爵号永康侯。魏太武帝征讨南方,任用初古拔为都将,跟随太武帝征讨到长江边而还。又和陆真一起征讨反叛的氐人仇传檀、强免生,平定了叛乱。魏皇兴三年,任散骑常侍,娶文成皇后的生女西河长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这一年,初古拔的族叔徐州刺史安都占据徐州城归顺北魏,魏帝命初古拨到彭城犒劳迎接,任南豫州刺史。魏延兴二年,任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进爵号平阳公。延兴三年,初古拔和南充州刺史游明根、南平太守许含等,因为政绩好进京师。魏献文帝亲自慰劳勉励,又让他们回州。魏太和六年,改爵号河东公。去世,追赠左光禄大夫,谥号康。

    大儿子薛胤,字宁宗。小时有父亲的风度。二十岁,授中散。继承父爵镇西大将军、河东公,任悬瓠镇将。不久调任持节、义阳道都将。后来任立忠将军、河北太守。郡内山岭河流相连,民俗偷盗成风。有韩、马两个大姓各有二千多户人家,依仗他们是大姓强族,依据险要地形,最焉猖獗,抢劫道路,抢掠乡村。薛胤到郡,立即抓捕了头目二十多人,全都杀了。所有的盗贼都被这声势所威慑,郡中清静整肃。在郡中去世,谥号敬。

    儿子薛裔,字豫孙,继承爵位。生性豪爽,大肆营造园宅,宾客歌伎,供自己恣意享乐游玩。在洛州刺史任上去世。儿子孝绅继承爵位,职位太中大夫。孝绅行为举止轻薄妄为,因犯法被河南尹元世俊弹劾,死。后来追赠华州刺史。

    初古拔的弟弟洪隆,字菩提,担任河东太守。大儿子璘驹,喜欢读书,推举为秀才,任命为中书博士。南齐使者到,诏令膦驹兼主客郎迎接。死后,赠河束太守,谥号为宣。当初初古拔娶西河主为妻,有赏赐的田地在冯翊,璘驹迁到那里居住,于是在冯翊的夏阳安了家。

    大儿子庆之,字庆集。很有学问,娴熟公案文书,任廷尉丞。廷尉寺邻近北城,曾经夏天在官署旁抓住了一只狐狸,庆之和廷尉正博陵崔纂,一个认为城中狐狸害人,应该市即杀掉;一个认为正值生长繁育的季节,应该等到秋天再杀。两位廷尉卿裴延俊、袁翻,意见也各有不同。事情虽出于戏谠,但说理文雅,流传于世。后兼任左丞,任并、肆二州行台,赐给爵位龙丘子,代行沧州刺史。被葛柴围攻,州城攻破,不久遇害,死后,赠华州刺史。

    庆之的弟弟英集,性情通达直率。随同舅父李崇在扬州,凭军功逐渐升至书侍御史、通直散骑常侍,去世。英集的儿子薛端。

    薛端字仁直,本来叫沙陁。有志气节操,父亲去世后,服丧符合礼制。和弟弟薛裕都专心于学,不交接人事。十七岁时,司空高干邕征用他为参军,赐给他汾阴男爵位。薛端因为天下战乱不安,便弃官回归故里。北魏孝武帝迁都,周文帝命令大都督薛崇礼据守龙门,带领薛端一同前往。崇礼不久便丢失了龙门,投降了东魏。东魏派遣行台薛修义督领乙干贵西进,据守杨氏壁。薛端与宗族及家僮早先已进驻在杨氏壁中,修义于是命令他手下的士兵逼迫薛端等人束迁。薛端一行人正准备东渡黄河,正好遇到天黑的时候,便与宗族及家僮密谋叛变束魏西归。修义也派遣骑兵追赶,薛端边战边走,最后退入石城栅,得以脱身。栅中原有近百家人,薛端与他们一起坚守。乙干贵等多次前来慰问劝导,知道薛端无意投降,于是带领部队退还河东。束魏又派将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戍守杨氏壁。薛端率领他的部属同时招集村民,多设奇兵迎敌。贺兰懿等疑心有重兵,便向东遁逃,士兵争先上船落水淹死的达数千人。薛端收集敌人丢下的器械,又回到杨氏壁。周文帝派南汾州刺史苏景恕镇守杨氏壁。下韶书慰劳,征召薛端赴朝廷,任用他为大丞相府户曹参军。跟随周文帝活捉卖泰,收复弘农,参加沙苑之战,每次都有战功,进爵号为伯。后来改封为文城县伯,屡经升迁为吏部郎中。

    薛端生性刚强耿直,每次奏请,不回避权贵。周文帝嘉奖他,所以赏赐他名端,想使他名符其实。自从他任吏部郎中以来,首选都是贤德有才能的人,即使是贵游子弟,无才德的人,从未提拔。经常启奏周文帝说:“朝廷设置宫职,原本为有益时务,如果用人不当,不如暂时空缺。”周文帝非常赞同。大统十六年,大军束征,柱国李弼任别道元帅,精选幕僚英才,好多天也确定不了。周文帝对李弼说:“给你考虑选一名长史,没有比薛端更合适的了。”李弼对答说:“是真才。”便派薛端担任此职。改任尚书右丞,仍然掌管选举事。

    梁帝萧詧曾进献玛瑙锺,周文帝拿着对丞郎说:“能够掷骰子先为五子皆黑的,我就将锺赏给他。”已经有好几人试掷过了,都未成功。过一会儿薛端来了,就抓起骰子来说:“我掷骰子不是为了赢玛瑙锺,只是为显示我对主上的忠诚。”说完就掷,五颗骰子都是黑色。周文帝非常高兴,当即将玛瑙锺赐给了他。

    魏帝被废,文帝身边的大臣有的劝周文帝登基,文帝召来薛端告诉他这一情况。薛端认为天下没有统一,匆忙登基称帝号,就向天下显示出了自己的狭窄,请求等到平定四方,剪除了割据一方的僭伪,然后才能使所有的人俯首归顺,心悦诚服地推崇。周文帝拍着薛端的背说:“成就我大业的人是你。你的看法既然与我一样,行动难道会跟我不同?”于是脱下自己的衣帽袍裤一并赐给了薛端。升任吏部尚书,赐姓宇文氏。薛端长期担任选官,很有鉴识人才的才能,经他提拔任用的人,都能人尽其才。等到北周建国时,被任命为军司马,加官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封爵位为侯。

    周孝闵帝登基,两次升官任户部中大夫,进爵位为公。晋公宇文护即将废孝闵帝,召群臣商议此事。薛端发表了许多不同意见,宇文护不高兴,将薛端贬出京去任蔡州刺史。他施政宽厚,百姓官吏都喜爱他。改任基州刺史。基州与梁、陈相连,对外镇守对内安抚的事务繁重,总管史宁派司马梁荣催促薛端赴任。蔡州百姓向梁荣请求留下薛端的,共有一千多人。到基州不久,去世。遣嘱告诫家人要薄葬,府州赠送的财物,都不要接受。赠他原来的官,加大将军,进封爵号为文城郡公,谥号质。儿子薛胄继承爵位。

    薛冑字绍玄,小时聪明,每次阅读异书,一看就能明白书中微意。常常感叹给经传作注解的人不能领会圣人的深刻旨趣,便用自已的意会加以辩析,儒者们没有不说好的。性格慷慨,立志要建立功名。周明帝时,继承爵位为文城郡公。屡经升迁后为上仪同,不久任命为司金大夫,后来又加开府。

    隋文帝受禅让为帝,薛冑三次升迁任为兖州刺史。到任时,官府狱中关押的囚犯有数百人,薛冑判案决狱,十天半月便办完了,监牢裹都空了。有个陈州人向道力假冒高平郡守,即将去上任。薛冑在路上遇到了他,看到他形色有异,准备留下他盘问。薛胄的司马王君馥坚持劝谏,就放过了向道力。不久他对此后悔了,就派主簿去追捕道力。有位军士徐俱罗曾经担任遇海陵郡守,此前已被道力假冒代任郡守。一直到郡守的任期屈满,官府民间都没有人发觉。俱罗于是对君馥说:“向道力由朝廷恩准代任郡职,您怎会疑心这事?”君馥将俱罗所说的话,又问薛胄请求了一遍。薛冑呵斥,君馥这才不再说话。于是逮捕了他,道力因害怕而供认了冒任郡守事。薛冑发现案情和假伪之事,往往就像这样。当时人都称他为神明。原先,兖州城束面沂水、泅水汇合然后南流,泛滥成大湖泊。薛胄于是积了石料堵住水道,开了决口让它向西流行,湖泊沼泽全变成了良田,又开通了水道的转运,有利淮海物资流通,百姓有了依靠,人们称之为薛公丰兖渠。

    薛冑因为天下太平,便派博士登泰山观察古迹,撰写了封禅图和封禅仪呈上朝廷。隋帝谦让不同意。改任郢州刺史,有好政绩。征召任用为卫尉卿,改任为大理卿,执法宽容公平,被称为称职。升任刑部尚书。当时左仆射高颊逐渐被疏远忌恨,等到王世积被杀,高颊又被此事牵连,皇帝想藉机构成高颊的罪状。薛胄为高颓辩明昭雪,公正地判决了这场官司。因此而违逆了皇上的意愿,被戴上刑具关了起来,很久才被释放。检校相州事,很有办事的才能。

    汉王杨谅在并州造反,派手下将领綦良向东抢占地盘,进攻逼近慈州。慈州刺史上官政向薛冑求援,薛胄害怕杨谅的兵强,不敢抵抗。綦良又率军进攻薛胄,薛胄想用计谋退敌。派亲信鲁世范去游说綦良说:“天下大事现在还很难预料。薛胄作为人臣,何去何从应得其所,为什么要这檬急于进攻我呢?”綦良便退兵,进而围攻黎阳。等到綦良被史祥攻打,丢下军队来投奔薛胄。朝廷认为薛冑怀有二心,便把他锁起来送到大理寺。相州的官吏百姓一向感念薛胄的恩德,有一百多人到朝廷去为薛胄伸冤。薛胄最后判罪削除官籍,发配流放岭南,在路上去世。儿子薛筠、薛献知名。

    薛端的弟弟薛裕,字仁友。小时因为孝悌而在地方有名。二十岁,任丞相参军事。当时京兆人韦复志趣淡泊安逸,不问世俗事务。薛裕钦慕他的恬静,多次带了酒菜去看望他,谈笑终日。韦复于是将从孙女嫁给薛裕为妻。

    薛裕曾对亲友说:“大丈夫生活在圣明的时代,而没有显赫的文武大才为世人知名,即使奔波忙碌也徒劳无益。至于说像韦居士这样,退不栖居山林,进不侧身官场,怡然自得,洁身自好,荣辱无动于衷,那是多么快乐啊!”薛裕曾经吃住在韦复家,后庭中有口井,薛裕夜间出门,好像有人要牵着他的手,薛裕就退着走,结果落到了井裹。同坐的一起把他拉上来,并因此劝薛裕酒说:“刚才我们还担心你有不测,幸好现在没事,你应该饮尽此杯。”薛裕说:“掉到井里还是小事,不久将有更大的事。”人们问他缘故,薛裕说:“最近我做梦,似乎有生死之忧。”不久便死去,文人们有好几个为他作了谏文。周文帝感伤痛惜他,追赠他为洛州刺史。

    薛胄的同曾祖的弟弟薛浚,字道迹。父亲薛琰,北周的渭南太守。薛浚从小就丧父,奉养母亲以孝著称。幼年好学,有志气品行。北周天和年问,继承虞城侯爵位,官职新丰令。隋朝开皇年间,历任尚书虞部、考功侍郎。皇帝听说薛浚侍奉母亲非常孝敬,因为他母亲已年老,就赐给她舆服几杖、四季珍贵食品,荣耀当世。后来他母亲病蚕,薛浚忧心如焚、容貌憔悴,以致亲戚朋友认不出他,他母亲去世之后,皇帝诏令鸿胪卿帮助监护丧事,葬于夏阳故里。当时正是隆冬最冷之际,薛浚穿丧服赤脚而行,顶霜冒雪,从京城到故乡,五百多里,他的脚趾都冻掉了,伤口的血流得到处都是,官民都为他伤心痛惜。州府乡里赠送的礼物,他一件也没有接受。服丧未满就上任视事,皇帝见他哀毁憔悴,也焉之感动,对群臣说:“我看到薛浚哀伤憔悴的样子,也不免心中悲伤。”感慨赞叹了很久。薛浚最后经受不住哀伤,重病将死。他的弟弟薛谟当时任晋王府兵曹参军事,在扬州。薛浚写信给他说:

    我因为不幸,幼年便遭父丧,我绝游清约自守,经常食不果腹。出生不久便成孤儿,所以没有接受《诗》《礼》教诲。所幸得到了祖上对后辈教训,获得了母亲垩善的规导。背着书籍带上干粮,不畏路途艰辛遥远,跟随老师去完成学业,欲罢不能,砥砺品行意志,经历困惑而更加执着,对圣贤的教义心驰神往,直至长大成人。自从进入官场以来,到如今已有二十三年了。虽然我未成为达官显贵,但俸禄可以供给亲人,差不多可以保障老幼,都能得到衣食。不料精诚不能感动天地,祸重与饥馑并至,我们兄弟同时遭受丧母之痛,倚庐寝苫的丧礼无法表达我们的哀伤,这实在是捶胸呕血,丧魂落魄的悲哀。不久我又因服丧得病,千辛万苦,幸而活着回来。若能使人死后有知,能在阴间追随先人,是我最大的心愿。只是念你一人在外求仕孤苦伶仃,远在边疆地域,每想到这事就忧伤怅怀,言语也无法表达!不久前已写信,希望能跟你当面诀别,忍死等你到来,已经等了十天时间。你既然没有来,我们兄弟便成隔世之人,只能迁迁永别,这种遣憾又怎能形容!你多自珍重吧!多自珍重吧!书信写完后就气绝了。

    官员们将这事反映上去,隋文帝听了因此落泪,派使臣带了册书前往吊祭。薛浚生性清正节俭,死的时候家里没有余财。

    薛浚当初还是小孩时,与宗族的孩子们在涧水边游玩,看到一条黄蛇,有角和脚。他叫来孩子们一起观看,没有一个孩子看见黄蛇。他认为不吉利,回去后非带忧惧不安。他的母亲问他原因,他如实作了回答。当时有位西方和尚到薛浚家化绿乞食,薛母把这件事告诉了和尚。和尚说:“这是你儿子的吉祥征兆。而且这个孩子会很早就能得到名位,但寿命不过六七而已。”说完就出去了,一会儿已不知去向。后来薛浚在四十二岁时去世,六七的说法应验了。儿子干福,任武安郡司仓书佐。

    洪隆的弟弟薛湖,字破胡。从小就有气节操守,潸心学业,专精讲论学习,不问时务,与世无争,喜欢用德义来感化他人。有些兄弟不和,邻里争闸的人,因为恐怕薛湖听到,都内心自思悔改。他所在的乡村都受到他的感化,人人争着互相敬让。他三次被州府征召,两次被任用为主簿,州官们尽心诚意对他以礼相待,每次他都是迫不得已才应召。任本州岛中从事、别驾,升任为河东太守。他的兄弟几个都在本州岛做官,当世人认为很荣耀。又被朝廷任命为仇池都将。后罢职回本郡,在家中去世。有八个儿子,大儿子薛聪有名。

    薛聪字延智。品行方正有义理识度,善于标置,不随便与人交往。即使在人看不见的房间,也整天矜持端庄,见到他的人没有不肃然起敬的。博览群书,精力过人,以至于前人的言行,也多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词藻辩驳与应对,更属他所擅长。父亲去世,在墓旁修房舍守孝,哭泣的声音,酸楚感动路人。兄弟的情谊和睦深厚,但家教特别严,弟弟们即使成家做官,常常也免不了要受棍棒的惩罚,对他肃然起敬。不到二十岁,州府征用为主簿。

    太和十五年,正式入仕任著作佐郎。当时,魏孝文帝留心于厘清氏族,审定官秩品级,士大夫入仕做官。优等的人才也只能为奉朝请,薛聪一开始就是著作佐郎,当时人很羡慕他。后来升任书侍御史,所有他弹劾的人,即使是强横也不回避,孝文帝有时想宽恕的人,薛聪就据理争辩。孝文帝常说:“我看到薛聪,不能不感到害怕,何况是其它人呢?”从此权贵外戚都不敢妄动。屡经升迁至直合将军,兼任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依然担任直合之职。

    薛聪很受孝文帝的信任,对外把他看作德才兼备的能臣,对内把他视为可靠的心腹。亲信禁卫之兵,都委任薛聪为总管,所以整个太和年问,薛聪一直担任直合将军。群臣散朝以后,他总是陪伴侍卫在皇帝身边,谈话直到夜深人静。时政得失,他都参预谋划,时常劝谏皇帝的过失,所进谏的事多被皇帝采纳,稳重沉着细密,外人无法窥探形迹。孝文帝想要提升他的名爵地位,他就坚持推让不接受。孝文帝也很理解他的意思,对他说:“你的天爵已经很高,本来就不是用人爵可以使你感到荣耀的。”又任命他为羽林监。

    孝文帝曾和朝臣议论天下姓氏的地望和人物,对薛聪开玩笑说:“世人都说你们薛氏是蜀人,肯定是蜀人吗?”薛聪回答说:“我薛氏的速祖广德,世世代代在汉朝为官,当时人称之为汉人。我的九世祖薛永,随刘备入蜀,当时人称之为蜀人。我现在侍奉陛下,祇能算臣虏而不能算蜀人。”孝文帝拍手笑着说:“你自己说明不是蜀人就行了,何必还要挖苦我呢?”薛聪因此扔了手中的戟而出去了。孝文帝说:“薛羽林喝醉了。”他被皇帝知遇到了这种程度。

    二十三年,跟随皇帝到南方征战,兼任御史中尉。等到宣武帝登基,任命为都督、齐州刺史,执政简约平静。在齐州去世,官民都怀念他,留下他的坐榻用来保留过去的恩情。赠为征虏将军、华州刺史,谥号简懿侯。魏前二年,追赠他马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延州刺史。儿子孝通最有名。

    孝通字士达。博学有俊方,萧宝夤征讨关中,引他为参议骠骑大将军府事,接待他的礼节非常隆重。等到萧宝夤将要图谋不轨,孝通悟到了事情的端倪,借口扫墓而请求回故里,这才被批准。同事们都感到奇怪,劝阻他,他笑而不答,很快就回到了故乡。宝夤后来果然反叛。

    北海王元颢进入洛阳,族人薛永宗、修义等又聚徒叛乱,准备响应萧宝夤。孝通和亲近的人商议说:“元颢趁虚长途跋涉赶来,昊兵在北方待不久,事情一定不会成功。现在如果和永宗等人一起反叛,是要诛灭九族的。”于是带领近亲,与河东太守元袭一起紧闭城门坚守。等到宝夤的叛乱平定,元颢大军撤走,参预叛乱的人都遭了杀身之祸,跟随孝通的人都幸免于难。事件平息后,孝通进了洛阳,任命为员外散骑侍郎。余朱天光镇守关西,上表任用孝通为关西大行台郎中,深受信任赏识。关中平定,又参预其事出过力,因为功绩赐爵位汾阴侯。魏庄帝已经幽禁而死,元晔的出身血缘又离皇室疏远,所以要重新讨论继承皇位的人选。孝通认为“广陵王元恭,是高祖的侄子,又属于近亲,一向有很好的声望。不开口讲话的事例史书上多有记载,按情理一定是装哑。推奉广陵王为帝,天人都会和谐”。世隆等人都心存疑问,孝通暗中赞助天光去考察元恭。广陵王说:“苍天岂能说话?”因此决定册封广陵王焉帝,造就是节闵帝。因为首先提议元恭为帝,任命为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兼中书舍人,封爵号蓝田县子。孝通请求把官职赠给死去的哥哥景懋,又说自己已有侯爵,请求将爵位转授给哥哥的儿子子舒。节闵帝看了他的上奏很伤感,认为侯爵重要,不应允许转授,就下诏书表扬赞美了他的行为。破格赠景懋抚军、北雍州刺史。孝通不久就改任中书郎,很受节闵帝的信任器重。

    普泰二年正月乙酉,申书舍人元翩进献来酒菜,节闵帝借机和元翌以及孝通等人宴饮,同时演奏管弦音乐,命令元翩吹笛子,节闵帝亲自和乐。又让元翌等人作韵取乐,用酒字的音作为韵。孝通说:“既逢尧舜君,愿上万年寿。”节闳帝说:“平生好玄默,惭为万国首。”节闳帝说:“你所说的寿,难道只是空话!”便让人酌酒赐给孝通,又命群臣重新联句取乐,不能中断。孝通就拈出一个忠字为韵。节闵帝说:“你有不忘忠臣之心。”元翩说:“圣主临万机,享世永无穷。”孝通说:“岂惟被草木,方亦及昆虫。”元翌说:“朝贤既济济,野苗又苋艽。”节闵帝说:“君臣体鱼水,书轨一华戎。”孝通说:“微臣信庆渥,何以答华嵩?”当时,孝通内廷管掌机密,廷外参预朝政,军国大事上的一举一动,他都参加了谋划。加上他吸纳推荐人才,那些有名的人士,很多都被他推荐。

    表兄裴伯茂性格豪爽,很多人他都瞧不起,只钦佩欣赏孝通,每次他写了文章,都要和孝通一起讨论。孝通因为伯茂太旷达奔放,经常对他说:“表兄你认为阮籍、嵇康与管仲、乐毅比较起来怎么样?”意在表明自己的经世才干,而贬抑伯茂的傲诞。裴伯茂笑而不答,仍旧旷达奔放。

    正遇上齐神武从河朔发兵,攻下了相州刺史刘诞。余朱天光从关中前往讨伐。孝通认为关中地方险要,是秦、漠雨朝的旧都,必须预先谋划镇守,以此作为退路。即使是黄河以北的形势失利,还足够作为根据地。节闵帝非常赞同他的话,问什么人可以担任镇守关中的任务。孝通同贺拔岳一起事奉天光,又和周文帝有老交情,两人都在关西,因而同时推荐他们俩。于是破格授予贺拔岳岐州、华州、秦州、雍州诸军事,关西大行台,雍州牧;周文帝为左丞,孝通为右丞。派人带诏书乘快马飞奔入关授予贺拔岳等人官职,让他们一同镇守长安。贺拔岳对孝通非常器重,和他以师友的礼节相待。孝通和周文帝结交为兄弟,情谊特别深厚。后来天光在韩陵战败,节闵帝终究未能入关,被齐神武幽禁废黜。孝武帝继承皇位后,齐神武这才得志,征召贺拔岳任冀州刺史。贺拔岳害怕,准借只身进洛阳受任。孝通就对贺拔岳说:“高欢用几千名鲜卑兵打败了余朱天光的百万大军,他的锐气确实难以抵抗。但您兄弟俩任太师、领军,位置一向在他之上。侯深、樊子鹄、贾智、斛斯椿、大野胡也杖、咤吕延庆一类人,在余朱朝,都是余朱的臣属。韩陵之战,这帮人先后投降归附,都是因为形势的逼迫,并不是出于本意。他们对高欢而言,就好比曹操手下的孔融,司马懿手下的诸葛诞。如今他们有的在京城,有的占据州郡,高欢除掉他们会失去人心,留下他们又是心腹之患。即使是孙腾出现在他的朝中,娄昭坐在他身边为他谋划,也一定难以和建安时的曹操相比,这一点是很明白的了。从现在的情形来看,矛盾灾祸还没有完结。吐万仁虽然败逃,还在并州,高欢考虑的,一定是先消灭这股割据势力。现在他要安抚各路豪强,安置好朝廷内外,怎磨能离开他的巢穴,和您到关中争地盘呢?况且关中地区的良家子弟,秦雍礼义人士,远胜于幽、并的武夫,汝、颖的谋士,他们都仰仗着您,准备为您贡献他们的智能勇力。您依据华山作为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退守不会失去封地诸侯的地位,进军则可建国为王。却想自己捆住手脚受他人控制,这种想法不是太差劲了吗?”话还役说完,贺拔岳抓住孝通的手说:“你说得对。”便用谦逊的语调写了一封书信,而不去接受任用。

    太昌元年,孝通由于奉使命入朝,被扣留在京城,两次任命焉中书侍郎。永熙三年三月,出京任常山太守,还是因为曾受到节闵帝信任知遇的缘故。等到孝武帝西迁,有人说孝通与周文帝关系亲密,又设计了贺拔岳镇守关中的计策,于是被拘禁起来,将要押赴晋阳。等到被引见,都为他的生命担忧。孝通却神气从容,言辞流畅恳切,齐神武也变得对他叹服起来,当天就免了他的罪。但仍对他存有疑心,不给官级,只是作为清客,经常问问文章典籍方面的事情罢了。齐神武上表辞让带剑上殿,就让他写那篇奏表。曾经和几个人一起到晋祠去,大家都下跪礼拜,孝通屈了一下手腕而并不跪拜,回顾谎:“这儿是诸侯之国,离值得我跪拜的位置还远,太恭敬反不合礼仪,将被神耻笑。”跪拜的人很惭愧。兴和二年,在邺去世。魏前二年,周文帝追封早先的好友,奏请追赠他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青州刺史。齐武平初,又追赠他郑州刺史。他共有文集八十卷,流行于当时。

    儿子道衡,字玄卿。六岁就成了孤儿,专心好学。十岁时,讲习《左传》,看到子产在郑作相国的功勋,写了篇《国侨赞》,很有文辞之美,读到的人都觉得奇异。他有才华的名声更大。北齐司州牧、彭城王高澈引用他为兵曹从事。尚书左仆射杨倍见到他加以赞赏,授奉朝请。吏部尚书陇西人辛术同他说话,感叹说:“郑公业没有死!”河东人裴漱鉴赏他说:“国家的政权西迁以来,我以为关西孔子这样的人是很难遇到了,今天没想到还能见到薛君这样的人物!”

    武成继承了齐的帝位后,兼任散骑常侍,接待应对北周、陈两国的使臣。武平初年,诏命他和各位儒士修定五礼,任命为尚书左外兵郎。陈使者傅绰出使北齐,让道衡以兼主客郎的身份接待对答。傅纬赠诗五十韵,道衡写了和诗,南北雨方的人们都称颂赞美。魏收说:“造就是傅纤所说的用蚯蚓钓鱼。”待诏于文林馆,与范阳人卢思道、安平人李德林名声相同并相互友好。又以原有官位到中书省值班,不久任命为中书侍郎,兼任太子侍读。北齐后主的时候,逐渐被亲近信任,和侍中斛律孝卿一起参预政事。道衡详捆呈述了防备北周的策略,孝卿不采用。

    等到北齐灭亡,周武帝引用他为御史二命士。后来回到故乡,从州主簿入朝任司禄上士。隋文帝作宰相时,跟随元帅梁睿攻打王谦,代理陵州刺史。大定年问,授予仪同,留任邛州刺史。隋文帝接受禅让,道衡因事判罪被削除名籍。

    河间王杨弘北征突厥,召用他掌管军事文书。还朝,任命为内史舍人。这一年,兼任散骑常侍,与陈国通好的正使。道衡因而上奏章说:“陛下的国运如三代一样兴隆,统一了九州岛,怎能容忍小小的陈国,长期在陛下的统治之外?我这次出使,请求责令陈国为大隋的藩属。”塞童说:“我肖且能容忍它生存,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你一定不要用强硬的言辞使他们折服。”江束人很爱好文章,陈主更是喜欢雕饰词藻,道衡每次有文章出来,南人都吟咏传诵。

    等到八年进攻陈,任命为淮南道行台尚书吏部郎,兼掌文书。大军来到江边,高颊夜晚坐在军帐中,对他说:“这次是否一定能攻下江束呢?你给我说说看。”道衡说:“凡是讨论大事的成败,必须先用至理名言来判断。《禹贡》上所记载的九州岛,本来都是诸王的封域。郭璞曾说:‘江束偏安为王三百年之后,还会与中原统一。’现在这个年数已满了。按运敷来说,攻克江南是无疑的了,这是其一。有德的人兴盛,无德的人衰亡,所有人都逃不脱这一规律。国君应该带头恭谨勤俭,勤于政事;叔宾只知大兴土木,沉迷酒色。这是一定能攻克江南的第二条理由。治理国家的要领,在于任用寄托大事的人要合适。江东的公卿,都是充数而已。提拔小人施文庆,委任他治理政务,尚书令江总专事赋诗饮酒,原本就不是治国的人才,萧摩诃、任蛮奴是江束的大将,但仅是一介武夫而已。这是一定能攻克江南的第三条理由。我方有道而且强大,对方无德而且弱小。总计他们全部的军队,不超过十万人,西起巫峡,束到大海,分散兵力就会形成孤军远隔的局势而力量弱小;聚集一处则顾此失彼。这是一定会攻克江南的第四条理由。我方席卷而下之势,可以说已不容置疑。”高颓兴奋地说:“你所说的胜败形势,条理非常清晰。原本是希望运用你的才学,没想到你的谋略也会如此高明。”回去被任命为吏部侍郎。

    后来因为提拔人员犯罪,有人说他与苏威结党营私,任人偏私亲故,被判罪削除名籍,发配到岭南守边。晋王杨广当时在扬州,暗中让人暗示道衡,遣送时从扬州路过,将会奏请留用他。道衡不愿在藩王府中任职,就采用汉王杨谅的计谋,结果从江陵道而去。不久朝廷下诏将他召回,在内史省值班。晋王因此对他怨恨。但爱他的才学,还是对他很礼貌。几年后,任命为内史侍郎,加上仪同三司。道衡每次构思文章,一定要房内寂静无人,在壁前卧榻上躺着,听到门外有入声就发怒,他深思的情形就是这样。皇帝常说:“道衡写的文章合我的心意。”但也因其行为迂怪而劝诫他。后来皇帝对杨素、牛弘说:“道衡年老了,再受差遣太辛劳了,应该使他家的大红门前摆上戟。”因此给他进升上开府,赐给他织物百匹。道衡用没有立功的话推辞。皇帝说:“你长期在我阶前劳累,国家的大事,都靠你宣传发布,难道没有功劳?”

    道衡艮期任中枢机要职务,文才名声更加显着。太子、诸侯王争着和他结交友好,高颊、杨素对他很推重,所以名声非常之大,当时无人能比。仁寿年间,杨素独掌朝政。道衡既然一向跟杨素关系密切,皇帝不愿道衡继续执掌机要,因而派他出任检校襄州总管。道衡一下子出京外任,非常悲伤留恋,说话都要落泪。皇帝伤心得要哭,说:“你年岁已大,侍奉我确实太劳苦,我想要你代管州事。如今你离开我,我就像断了一条臂膀。”因此带上织物三百匹,九环金带和时服一件,马十匹,慰劳勉送他。他在任上清静简约,吏民都怀念他的恩惠。

    炀帝继位,改任潘州刺史。一年多,上奏表请求退休。炀帝对内史侍郎虞世基说:“道衡将要回京,应该用秘书监的官位来待他。”道衡回京后,呈上《高祖文皇帝颂》。炀帝看后不高兴,对苏威说:“道衡赞美前朝,这正是以《诗经,鱼藻》篇的喻意讥讽我。”因此任命为司隶大夫,将要把他送去治罪。道衡没有醒悟,司隶刺史房彦谦向来与道衡关系友好,知道大难临头,劝他闭门谢客,低声下气,但道衡不能采用他的建议。正遇上讨论新的法令,久拖不决,道衡对朝士说:“如果高愿不死,法令早就定下来了。”有人将他的话上奏。炀帝发怒说:“你怀念高愿吗?”交给执法的人问罪。道衡自认为不是大罪遇,催促司法官早点审理清楚。上朝之日,希望炀帝赦免他,吩咐家人准备饮食以备客人来问候时使用。等到奏章呈上,炀帝命令他自杀。道衡根本没有想到,不能自杀。司法人员再向炀帝奏明,将化勒死。妻儿迁徙且末。当时他七十岁。天下人都认为他冤枉。有文集七十卷,流传于世。

    道衡有五个儿子,薛收最有名,出继给族父薛孺。

    薛孺清正孤傲而耿介,不与普通人物交往。涉猎经学史籍,有丬.学文思,虽然不写宏大之作,所作的诗赋,却大体清新雅致。开皇年间,任侍御史、扬州总管司功参军。总是以刚正不阿为准则,同事大多不和他随便往来。死于襄城郡掾任上。凡是他担任的官职都表现出才能。道衡对他特别友爱,薛收刚出生,就给薛孺做了后代。在薛孺家养育,一直到长大成人,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太常丞胡仲操曾在朝堂向薛孺借JJ子剪指甲,薛孺认为仲操不是雅士,最终也没有借给他。他不肯随便与人交往,清静耿介、独往独来,往往就像这样。

    道衡的哥哥薛温,字尼卿。深沉勤敏而有器识才干,广泛阅读经书,尤其擅长隶书。在北周做官任上黄太守。北周平定北齐,改任燕郡太守,以简约仁惠著称。宣政元年,赐给爵位齐安县子。在郡任上去世。儿子薛遭继承爵位。

    薛迈字弘仁。性格沉默寡言,但擅长辞藻。开皇初年,继承爵位齐安子,改封钟山。历任太子舍人。隋大业年间,任刑部、选部两个部的侍郎。

    道衡的堂弟道实,职位礼部侍郎、离石郡太守,当时有名。道衡的侄儿德音,有俊才,从游骑尉之职踏入仕途。辅助魏澹修《魏史》,书成后,井任着作佐郎。等到越王杨侗在束都称帝,王世充自立为王,所有军国的文书,都是他所作。王世充被讨平,他也因罪被杀。他的文章大多在社会上流行。

    薛聪的弟弟薛和,是南青州刺史。薛和的儿子薛善。

    薛善字仲良。少年时即任司空府参军,两次升官任盐池都将。孝武帝政权西移,魏将河东改为秦州,任用薛善为别驾。薛善家里一向富有,僮仆都有好几百人。哥哥元信,仗势奢侈,每顿饭都大摆阔气,食客满屋,弦歌之声不断;而薛善则独自恭谨俭约,爱好闲静。

    大统三年,齐神武帝高欢在沙苑战败,留下薛善的同宗兄长崇礼守卫河东。周文帝派李弼围攻河东,崇礼坚守而攻不下。薛善暗中游说崇礼,崇礼还是犹豫不决。正好薛善的堂弟薛馥的礼,崇礼还是犹豫不决。正好薛善的堂弟薛馥的来找到薛善,说:”心想接应西边的军队,但担心力量不够。”薛善当即让他的弟弟薛济带领几十名门生,和薛馥、高子信等斩杀守关士兵,带领李弼的军队入城。当时参预这一密谋的都被赏赐五等爵位。薛善认为背叛逆贼而归顺王师,是做臣民的常理,怎么能一家大小全受封邑。于是和弟弟薛慎一同坚决推辞不受封爵。周文帝赞扬了他们,任命薛善焉汾阴令。薛善才能突出而精明,全郡中算最好的。太守王罢赞赏他,让他同时督理六个县的事务。不久就任行台郎中。

    当时准备乡实行屯田制来供应军队费用,便任命他为司农少卿,领同州夏阳县二十屯监。又在夏阳各山设铁冶,又任命薛善为监,每个月征调八干人服劳役,打造军用器械。薛善亲自督促检查,同时对工匠加以抚慰,制造出的镗甲兵器精良锋利,而人们都忘记了辛苦。改任大丞相府从事中郎。追记屯田的功绩,赐给他爵位龙门县子。升任黄门侍郎,任命焉河东郡守,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姓宇文氏。六官改设,任为工部中大夫,晋升爵位博平县公。两次升官任户部中大夫。

    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政,仪同齐轨对薛善说:“军国大权,应该归皇帝掌握,为什么还操在权臣手中?”薛善将这话告诉了宇文护,宇文护杀了齐轨。因为薛善忠于自己,引用他为中外府司马,改任司会中大夫,副总六府事。加官授予京兆尹,仍然行使司会职权。外调任隆州刺史,兼益州总管府长史。征召任用为武威少府。去世,赠三个州刺史的官位。皇帝因为薛善告密齐轨的事,谥号缪公。他的儿子薛褒继承父爵,官位至高阳郡太守。

    薛善的弟弟薛慎,字伯护。好学,能写文章,擅长草书。和同郡的裴叔逸、裴讯之、柳恤、范阳人卢柔、陇西人孪璨都是亲密朋友。入仕时任丞相府墨曹参军。周文帝在行台省设置学校,选丞郎和丞相府的府佐中德行清明敏捷的充当生员。让这些人早晨处理公务,晚上相聚一起讲论学习,先学《六经》,后讲子书史书。又从这些人中选道德品行纯正优良的为侍读。薛慎与李璨及陇西人李伯良、辛韶、武功人苏衡、谯郡人夏侯裕、安定人梁旷、梁礼、河南人长孙璋、河东人裴举、薛同、荣阳人郑朝等十二人,冈时选中。又以薛慎为学师,让他了解诸人的课业情况。周文帝很喜欢谈论,同时挑选了深通玄理的名僧一百人,在宅内讲论,又命令薛慎等十二人兼学佛教教义,让他们精通内外典籍。因此天下争着学习大乘佛学。在学校多年,又用薛慎为宜都公的侍读。历经升迁任礼部郎中。六官改制,任命为膳部下大夫。薛慎的哥哥薛善又担任工部官职,两人同时任清流显要的职位,当时认为很荣耀。

    北周孝闵帝登基,任命为御正下大夫,封爵号淮南县子。历任师氏、御伯中大夫。保定初年,外任湖州刺史。湖州地界杂居着蛮族,长期以来专门抢劫骚扰。薛慎便召集了蛮族豪帅,向他们详细宣传朝廷旨意,还让蛮族头人们每个月来参见一次,如果有人有事要桌报,则随时可以求见。薛慎每次接见他们,一定要殷勤地劝导训诫他们,又赐给酒食。一年之内,蛮族很快归顺王化。各寨蛮族人相互说:“现在知道了刺史真是民众的父母。”个个欢欣鼓舞。因此扶老携幼而到的有一千多户。蛮人风俗,子女结婚之后,即使父母还在,也就开始分家生活。薛慎对当地的太守和县令说:“刺史、太守、县令之类的官吏,是教化百姓的,怎能儿子娶了媳妇,就和父母分家别居?这不仅仅会导致风俗的败坏,也是我们地方官的罪遇。”薛慎艇是亲白对这些蛮人加以引导启发,给他们讲明子孝父慈之道,并派遣太守、县令到各自的管辖地去晓谕百姓。有几家蛮人,父子分家多年,现在又回到一起生活奉养父母,以致外出得到果品膳食,也拿回去奉养父母。薛慎因为他们从善的速度很快,详细地把他们的情况向朝廷报告,朝廷下诏书免除他们的赋税徭役。因此民风有了很大改观,风俗和华夏差不多了。不久任蕃部中大夫。因为疾病离职,在家去世。有文集,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薛真,是河东汾阴人。祖父遵颜,魏河东郡太守、安邑侯。父亲薛火,是清河、广平两郡的太守。薛寞小时就广泛阅读诗文著作,喜好写文章,从奉朝请开始进入仕途。跟随魏孝武帝西迁,封爵号合阳县子。废帝元年,任著作佐郎,修国史。不久任命为中书侍郎,修起居注。升任中书令。燕公于谨征讨江陵,任用薛真焉司录,军中的谋划策略,薛真都参预了讨论。江陵平定后,爵位晋升为伯。朝廷正在改制,准备实行《周礼》,就让薛寞和小宗伯卢辩一同比较研究古今礼制的异同,详细地撰定礼制。六官改制,授予内史下大夫之职。

    北周孝闵帝登基,进爵位为侯,改任御正中大夫。当时前任中书监卢柔,学业优秀深厚,文章词藻华丽,而薛真和他齐名,所以世人号称他们为卢、薛。过了很久,职位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外任淅州刺史。在任上去世,官吏百姓都感到悲伤痛惜。赠虞州刺史,谥号理。所写的文章诗赋二十多卷,在社会上流传。又撰有《西京记》三卷,引用的史料详细广泛,世人都称他见闻广博。薛寞性格特别孝顺,即使到了晚年,职务繁多,但对老人间寒问暖的礼数,早晚都没有少过。当时的人因此而称赞他。儿子薛明继承其业。大象末年,任仪同大将军、清水郡守。

    薛懂字景猷,是诃东汾阴人。曾祖父弘敞,遇到赫连氏之乱,带领同族人避乱到了襄阳。薛橙早年丧父,家庭贫困,亲自耕种以奉养祖母,有空闲则阅读书籍。性格疏放不拘小节,当时人并没有特别注意他。江南选用人才,大多用世族成员。薛灯祖上没有人是富贵大官,入仕祗不过任侍郎。长期滞留仕途,不被提拔任用。经常感叹说:“难道我要一辈子戴着布头巾,老死也只做一名校尉,低头垂脑,一举一动都要看人家的脸色行事!”常郁郁不得志,总是在聚人之中,傲视那些达官显贵,负才任性,不曾趋奉富贵高官的家门。左中郎将京兆人韦洛度对他说:“你的门第并不低,自己的才能也不差,为什么不屈身到吏部多求求人情?”薛灯说:“‘世冑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古人都对此叹息,我就更不能改变这种局面了。”潸度告诉别人说:“这位年轻人慷慨有志气,但却生不逢时。”

    孝昌年问,步行回到洛阳。先前薛恺的从祖父真度和族祖安都带着徐州、兖州的地盘投归了北魏,他的儿子怀俊见到薛灯,对薛恺非常亲密友善。正遇上余朱荣废旧君另立新君,薛‘瞪于是回到河东故里,住在怀俊家。不和他人交往,整天读书,用手抄写书籍,总共约有二百卷。仅有郡太守元袭当时屈驾邀请,与他友好。怀俊常对他说:“你回到故乡,不关心产业,不肯娶妻,难道你还想回南方去?”薛懂也不把这些话放在心上。普泰年问,被任命为给事中,加伏波将军。

    等到齐神武帝起兵,薛懂往东去陈、梁一带游历,对族人孝通说:“高欢阻挡大军、欺凌皇上,国家的丧乱将要开始了。关中是形势险要的地方,一定会有霸王占据那里。”便和孝通一起去游长安。侯莫陈悦听说后,招聘他为行台郎,任命为镇远将军、步兵校尉。等到侯莫陈悦杀害了贺拔岳,军中的人都互相庆贺魉慰。惟有薛灯对军司傅长高说:“侯莫陈悦才能谋略本来不多,却又杀害了良将,败亡之事,恐怕不太远了。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人俘虏,有什磨可庆贺的呢?”长高认为薛灯说得对,两人都有忧色。不久周文帝平定侯莫陈悦,用薛懂为记室参军。武帝迁都长安,授予他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封爵位夏阳县男。文帝继承皇位,任命为中书侍郎,加安束将军,进爵号为伯。

    大统四年,宣光殿、清徽殿刚刚建成,薛灯为二殿写了颂。周文帝又造了两件奇器:一件是两个仙人共同持一个钵,同在一个盘中,钵盖上有山,山上有香气,一个仙人又拿着一个金瓶子在奇器上,歪着瓶子向山上倒水,水从瓶子里出来而流进奇器,烟气从山中冒出,人们称这个奇器是仙人奇器;另一个奇器是两枝荷花同在一个盘中,相互间距离一尺多远,中间还有莲蓬,向下掉到盘上,用水注进莲蓬,水从莲蓬上出来而流满奇器,周围装饰着野鸭野鹅和蟾蜍,可以称这件奇器为水芝奇器。两个盘子各放在一几案上,钵子圆而几案却是方形,中间还设计了人,象征着天、地、人三才。这些都放在清徽殿前面。奇器的形状像大酒杯却是方形的,水满了就是平的,漫出时就倾斜。薛懂为这两件奇器各写了一篇颂。

    大统初年,国家的礼仪制度存在许多不完备的地方,周文帝命令薛懂和卢辩、檀翥等人参预审定。因为在社会流离失所的缘故,他从来不听音乐,即使是在幽静的地方一个人待着,也总是面带忧戚的脸色。后来因事犯罪被处死。儿子薛舒继嗣,官职升至礼部下大夫、仪同大将军、聘陈副使。

    论曰:薛辩在北魏初期,早就建立了功勋,家人继承爵位,每代都能继续荣耀的名声。薛端因为谦和正直而有名;薛胄自称为公正清平。薛浚的孝敬父母慈爱兄弟,也是家族向来传统陶冶的结果。道衡以儒雅之道显赫一代,几朝都能独占文坛领袖的位置,美好的名誉地位都归到他的名下,这难道是没有缘故的吗?但他遭遇到末代乱世,最后还是被杀了,可惜啊!薛善职任极其繁重,因给国家大大增加了军资而获得了很大的荣誉。但他靠叛变攻陷北齐的河东郡而用告密来谄媚宇文护,藉这些来获得权位和宠幸,死后被改名为缪,这难道不是名符其实吗?薛寞、薛橙两人同时都被称为学问广博,写文章擅长雕饰辞藻,一个在中书省供职,一个在秘书省掌管文书,同时都居于禄位,各自贡献出自己的锦锈文章。如果与徐、陈二人比较起来,他们当然会惭愧后生可畏;但如果就他们所处的时代而言,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的优秀人才。


如果你对北史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北史》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