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十 晋语四

类别:史部 作者:不详 书名:国语

    重耳自狄适齐      

    〔原文〕      文公在狄十二年①,狐偃曰②:“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 事也。吾曰: ‘奔而易达,困而有资,休以择利,可以戾也。’今戾久矣, 戾久将底。底著滞淫,谁能兴之?盍速行乎!吾不适齐、楚,避其远也。蓄 力一纪③,可以远矣。齐侯长矣④,而欲亲晋。管仲殁矣,多谗在侧。谋而 无正,衷而思始。夫必追择前言,求善以终,餍迩逐远,远人入服,不为邮 矣。会其季年可也,兹可以亲。”皆以为然。      乃行,过五鹿⑤,乞食于野人。野人举块以与之,公子怒,将鞭之。子 犯曰:“天赐也。民以土服,又何求焉!无事必象,十有二年,必获此土。 二三子志之。岁在寿星及鹑尾⑥,其有此土乎!天以命矣,复于寿星,必获 诸侯。天之道也,由是始之。有此,其以戊申乎⑦!所以申土也。”再拜稽 首,受而载之。遂适齐。      

    〔注释〕      ①文公:晋文公名重耳,晋献公庶子。公元前636至前628在位,献公宠姬骊姬杀太子申生, 立幼子为嗣,重耳自晋国出奔在外。狄:此指邻近晋国的一个少数民族邦国。②狐偃:字子犯,重耳 的舅父,故又称舅犯。③一纪:古人以十二年为一纪。这种计年方法与岁星纪年有关,参本篇注⑥。 ④齐侯:指齐桓公。⑤五鹿:卫国封邑,在今河南濮阳南。⑥岁:岁星,即木星。木星每年出现在黄 道带中的某一部位,依次运行,每十二年绕天一周,古代曾据以纪年。句中提到的寿星、鹑尾,就是 这十二个部位中的两个。⑦戊申:记日的干支。      

    〔译文〕      晋公子重耳在狄住了十二年。狐偃说:“当初我们到这儿来,不是因为 狄地安乐,而是可以成就大事。我曾说过: ‘狄地出走时容易到达,窘迫中 能得到资助,通过休整可以选择有利的时机,因此才居留下来。’现在已经 居住很久了,住久了便会停止不前,停止不前再加苟且荒废,谁还能振作有 为?为什么不赶快走呢!当初我们不到齐、楚两国去,是怕路途太远。如今 养精蓄锐了十二年,可以远行了。齐桓公年纪大了,想亲近晋国。管仲去世 后,桓公身边尽是些谗谄小人,谋划没有人来匡正,心里就会怀念当初的盛 况。因此他必定会重新考虑采纳管仲的忠告,希望求得一个好结果。齐国与 邻国既已相安无事,就会谋求和远方的诸侯搞好关系,我们远方的人去投 奔,就不会有什么过错。现在正值桓公的暮年,正是可以亲近他的好时机。” 大家都觉得狐偃说得很对。      于是重耳一行便出发了。他们路过五鹿时,向田野里的农夫讨饭吃,农 夫却把地里的泥土给他们,重耳很生气,想要鞭打他。狐偃说:“这是上天 的赏赐啊。民众献土表示顺服,对此我们还别有什么可求的呢?上天要成事 必定先有某种征兆,再过十二年,我们一定会获得这片土地。你们诸位记住, 当岁星运行到寿星和鹑尾时,这片土地将归属我国。天象已经这样预示了, 岁星再次行经寿星时,我们一定能获得诸侯的拥戴,天道十二年一转,征兆 就是由此开始的。获得这块土地,应当是在戊申这一天吧!因为戊属土,申 是推广的意思。”于是重耳再拜叩头,把泥土收下装在车上。然后,他们一 行人便往齐国去了。

    齐姜劝重耳勿怀安      

    〔原文〕      齐侯妻之,甚善焉。有马二十乘①,将死于齐而已矣。曰:“民生安乐, 谁知其他?”      桓公卒,孝公即位②。诸侯叛齐。子犯知齐之不可以动,而知文公之安 齐而有终焉之志也,欲行,而患之,与从者谋于桑下。蚕妾在焉,莫知其在 也。妾告姜氏③,姜氏杀之,而言于公子曰:“从者将以子行,其闻之者吾 以除之矣。子必从之,不可以贰,贰无成命。《诗》云④:‘上帝临女,无 贰尔心。’先王其知之矣,贰将可乎?子去晋难而极于此。自子之行,晋无 宁岁,民无成君。天未丧晋,无异公子,有晋国者,非子而谁?子其勉之! 上帝临子,贰必有咎。”      公子曰:“吾不动矣,必死于此。”姜曰:“不然。《周诗》曰⑤:‘莘 莘征夫,每怀靡及。’夙夜征行,不遑启处,犹惧无及。况其顺身纵欲怀安, 将何及矣!人不求及,其能及乎?日月不处,人谁获安?西方之书有之曰:  ‘怀与安,实疚大事。’《郑诗》云⑥:‘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昔管敬仲育言⑦,小妾闻之,曰: ‘畏威知疾,民之上也。从怀如流,民之 下也。见怀思威,民之中也。畏威如疾,乃能威民。威在民上,弗畏有刑。 从怀如流,去威远矣,故谓之下。其在辟也,吾从中也。 《郑诗》之言,吾 其从之。’此大夫管仲之所以纪纲齐国,裨辅先君而成霸者也。子而弃之, 不亦难乎?齐国之政败矣,晋之无道久矣,从者之谋忠矣,时日及矣,公子 几矣。君国可以济百姓,而释之者,非人也。败不可处,时不可失,忠不可 弃,怀不可从,子必速行。吾闻晋之始封也,岁在大火⑧,阏伯之星也⑨, 实纪商人。商之飨国三十一王。瞽史之纪曰⑩:‘唐叔之世(11),将如商数。’ 今未半也。乱不长世,公子唯子,子必有晋。若何怀安?”公子弗听。      

    〔注释〕      ①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②孝公:齐孝公,名昭,齐桓公之子,公元前642至前633年在 位。③姜氏:齐桓公女儿,嫁给重耳,因齐姓姜,故称姜氏。④ 《诗》:指《诗经•大雅•大明》。 ⑤ 《周诗》:指《诗经•小雅•皇皇者华》。⑥《郑诗》:指《诗经•郑风•将仲子》。⑦管敬仲: 即管仲,字仲,谥敬。⑧大火:星名,即心宿,十二星次之一。⑨阏伯:传说是陶唐氏 (尧)时的火 正官,居商丘,主管祭祀大火星的职务。⑩瞽史:瞽,指以盲人充任的乐师,能背诵史诗,所以与专 门记事的史并称纪史之官。(11)唐叔:周代普国的始祖。周武王之子,周成王的弟弟,名虞,字子于。 封于唐,又称唐叔虞。      

    〔译文〕      齐桓公把女儿嫁给重耳为妻,待重耳很好。重耳有马八十匹,便打算老 死在齐国了。他说:“人生就是为了享乐,谁还去管别的什么呢?” 齐桓公死后,孝公即位。这时,诸侯都纷纷背叛齐国。狐偃知道齐国不 可能帮助重耳返国执政,也晓得重耳已安于留在齐国,并准备老死在此的想 法,打算离开齐国,又担心重耳不肯走,于是就和随从重耳一起逃亡的人在 桑树下商量这件事。齐国宫中一个养蚕的小妾正好在树上采桑叶,但谁也没 有发觉她。小妾报告了姜氏,姜氏怕泄露消息,便把她杀了,然后对公子重 耳说:“你的随从想要同你一起离开齐国,那个偷听到这事的人我已经杀掉 了。你一定要听他们的,不能犹豫不决,遇事犹豫不决,就不能成就天命。  《诗》上说:‘上帝暗中保佑着你,你心里千万不能迟疑不决。’武王知道 天命,因此能成大事,犹豫不决怎么能行呢?你因晋国有危难而来到这里。 自从你离开以后,晋国没有安宁的岁月,百姓也没有一个稳定的国君。上天 还没有要晋国灭亡,晋献公也再没有其他的公子了。能得到晋国的,不是你 还有谁?希望你好好努力!上天在保佑你,迟疑不决一定会惹祸遭殃。”      公子说:“我是不会被人说动的了,一定要老死在这里。”姜氏说:“这 样不对。《周诗》上说:‘那些风尘仆仆的行人,时常惦念着自己要办的事, 唯恐来不及把事情办好。’昼夜奔忙在道路上,连一会儿安坐休息的工夫也 没有,这样尚且还怕来不及。更何况那些随意放纵嗜欲、贪恋安逸的人,将 怎么来得及呢?一个人不追求及时完成大业,又怎么能达到目的呢?日月如 梭,时光不停,一个人哪能只想获得安逸呢?周书上有句话说: ‘贪图享乐 和安逸,是要败坏大事的。’《郑诗》上说:‘仲子令我思念,外人的闲话 也可畏啊。’以前管仲说的话,小妾也曾听到过。他说: ‘如果一个人像害 怕疾病一样地敬畏天威,是人中的最上者。只知道眷恋私欲随大流,是人中 的最下者。看到可眷恋的事物,就想起天威的可畏,是中等人。只有敬畏天 威如害怕疾病一样,才能树立权威,统治人民。有声威才能居于民上,对天 威无所畏惧,则将受到惩罚。只知贪恋私欲随大流,那离建立声威就很远了, 因此说是人中的最下者。照以上引喻的话来看,我是愿做中等人的。《郑诗》 上所说的话,我是愿意遵从的。’这就是大夫管仲所以能够治理齐国,辅佐 先君成就霸业的原因。现在你要丢弃它,不是太难于成大事了吗?齐国的政 治已经衰败了,晋君的无道已经很久了,你随从的谋虑够忠心的了,时候到 了,公子得晋国的日子近了。你去当晋国的国君,可以解救百姓,如果放弃 这事业,那简直不算人了。齐国的政治败坏不宜久居,有利的时机不可错过, 你的追随者的一片忠诚不可丢弃,眼前的安逸不可贪恋,你一定要赶快离开 齐国。我听说,晋国最初受封的时候,那年岁星正在大火星的位置,也就是 阏伯的星辰,实际上记录着商朝的命运。商代享有天下,一共传了三十一位 国君。乐师和史官的记载说:‘唐叔的后裔享有晋国,将同商代国君的数目 一样。’现在还不到一半。晋国纷乱的局面不会长久下去,公子中只有你还 在,你肯定能得到晋国。为什么还要贪恋眼前的安逸呢?”但是,公子重耳 仍然不听这些劝告。

    齐姜与子犯谋遣重耳      

    〔原文〕      姜与子犯谋①,醉而载之以行。醒,以戈逐子犯,曰:“若无所济,吾 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舅犯走②,且对曰:“若无所济,余未知死所, 谁能与豺狼争食?若克有成,公子无亦晋之柔嘉,是以甘食。偃之肉腥臊, 将焉用之?”遂行。      

    〔注释〕      ①姜:指重耳的妻子姜氏。②舅犯:即子犯。      

    〔译文〕      姜氏与子犯商量。把重耳灌醉了,用车送走。重耳酒醒后,拿起一把戈 就追打子犯,说:“假如事业不成功,我就是吃了你舅舅的肉,也不能满足 啊!”子犯一边逃一边回答说:“假如事业不成功,我还不知道死在哪里, 谁又能与豺狼争着吃我的肉呢?假如事业成功的话,那么公子不也就有了晋 国最柔脆嘉美的食品,都是你爱吃的。我狐偃的肉腥臊难闻,又怎么吃呢?” 于是,他们一行就启程上路了。

    卫文公不礼重耳      

    〔原文〕      过卫,卫文公有邢、狄之虞①,不能礼焉。宁庄子言于公曰②:“夫礼, 国之纪也;亲,民之结也;善,德之建也。国无纪不可以终,民无结不可以 固,德无建不可以立。此三者,君之所慎也。今君弃之,无乃不可乎!晋公 子善人也,而卫亲也,君不礼焉,弃三德矣。臣故云君其图之。康叔③,文 之昭也④。康叔,武之穆也。周之大功在武,天祚将在武族。苟姬未绝周室, 而俾守天聚者,必武族也。武族唯晋实昌,晋胤公子实德。晋仍无道,天祚 有德,晋之守祀,必公子也。若复而修其德,镇抚其民,必获诸侯,以讨无 礼。君弗蚤图,卫而在讨。小人是惧,敢不尽心。”公弗听。      

    〔注释〕      ①卫文公:卫国国君,名辟疆,后改名燬,公元前660至前635年在位。邢、狄:卫国旁边的 两个小国。②宁庄子:卫国正卿,名速。③康叔:周代卫国的始祖。周武王的弟弟,名封。初封于康  (今河南禹县西北),故称康叔。④昭:古代宗法制度,宗庙辈次的排列,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依 次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父为昭,子即为穆。下文提到的“穆”,也即此意。      

    〔译文〕      重耳经过卫国,卫文公因邢人、狄人联合入侵,不能以礼相接待。宁庄 子对卫文公说:“礼是国家的纲纪,亲是人民团结的纽带,善是立德的基础。 国家没有纲纪不可能长存,人民不团结就不可能坚固,不善也不可能立德。 这三者,是国君应当谨慎的。如今君王抛弃它,恐怕不行吧!晋公子重耳是 个贤人,又是卫国的亲属,君主不以礼相待,就是抛弃了以上所说的三种美 德。小臣因此说要请君王认真地考虑考虑。卫国的祖先康叔,是周文王的儿 子。晋国的祖先唐叔,是周武王的儿子。为周朝统一天下建立大功的是周武 王,上天将保佑周武王的后代子孙。只要姬姓的周朝永世不绝,那么守着上 天所聚集的财富和民众的,一定是周武王的后代。周武王的后代中,只有晋 国繁衍昌盛,晋国的后代中,公子重耳最有德行。现在晋国的政治仍然无道, 上天保佑有德的人,晋国能守住祭祀的人,一定是公子重耳了。如果重耳能 够返国复位,修其德行,安抚百姓,必然获得诸侯的拥护,讨伐以前对他无 礼的国家。君王如果不早作打算,那卫国就不免要遭到讨伐了。小人因此感 到害怕,怎敢不尽心而言呢。”但是,卫文公听不进宁庄子的话。

    曹共公不礼重耳而观其骿肋      

    〔原文〕      自卫过曹,曹共公亦不礼焉①,闻其骿肋,欲观其状,止其舍,谍其将 浴,设微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言于负羁曰②:“吾观晋公子贤人也,其从 者皆国相也,以相一人,必得晋国。得晋国而讨无礼,曹其首诛也。子盍蚤 自贰焉?”僖负羁馈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负羁言于曹伯曰:“夫晋公子在此,君之匹也,不亦礼焉?”曹伯曰:  “诸侯之亡公子其多矣,谁不过此!亡者皆无礼者也,余焉能尽礼焉!”对 曰:“臣闻之:爱亲明贤,政之干也。礼宾矜穷,礼之宗也。礼以纪政,国 之常也。失常不立,君所知也。国君无亲,以国为亲。先君叔振③,出自文 王,晋祖唐叔,出自武王,文、武之功,实建诸姬。故二王之嗣,世不废亲。 今君弃之,不爱亲也。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从之,可谓贤矣,而 君蔑之,是不明贤也。谓晋公子之亡,不可不怜也。比之宾客,不可不礼也。 失此二者,是不礼宾,不怜穷也。守天之聚,将施于宜。宜而不施,聚必有 阙。玉帛酒食,犹粪土也,爱粪土以毁三常,失位而阙聚,是之不难,无乃 不可乎?君其图之。”公弗听。      

    〔注释〕      ①曹共公:曹国国君,名襄,公元前652至前618年在位。②僖负羁:曹国大夫。③叔振:周 代曹国的始祖曹叔振铎,周文王的第六子,封在曹。      

    〔译文〕      重耳一行自卫国经过曹国,曹共公也不以礼相待,听说重耳的肋骨生得 连成一片,因此就很想看看是什么样子,便将重耳等安排在旅舍里,打听到 重耳将要洗澡,张了很薄的帐幕偷偷观看。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她丈夫 说:“我看晋公子是个贤人,他的随从都是国相的人才,辅佐晋公子一人, 将来必定能回到晋国即位,得到晋国讨伐无礼的国家,那么曹国就是他首先 开刀的了。你为什么不早一点表示自己的不同态度呢?”僖负羁便馈赠了一 盘食品给重耳,盘底还放着一块璧。重耳接受了食品,退回了璧。      僖负羁对曹共公说:“晋公子现在经过此地,和君王的地位相当,难道 不应当以礼相待吗?”曹共公回答说:“诸侯各国在外逃亡的公子多了,谁 不经过此地呢?逃亡的人都没有什么礼节可言,我怎么能一一都以礼相待 呢?”僖负羁回答说:“我听说,爱护亲属,尊重贤人,是政事的主干。以 礼待客,同情穷困,是礼仪的根本。用礼来治理国政,是国家的常道。失去 了常道,就不能自立,这是君主所了解的道理。对国君来说没有私亲,只是 以国为亲。我们的祖先叔振,是周文王的儿子,晋国的祖先唐叔,是周武王 的儿子,周文王、武王的功劳,在于建立了许多姬姓的封国。所以二王的后 代,世代都不抛弃相亲相爱的关系。如今国君丢弃了这一传统,是不爱亲属。 晋公子十七岁流亡国外,三个具有卿相之才的人追随他,可称得上是贤人 了,而君王轻视他,是不尊重贤人。说起晋公子出逃流亡,不可以不加怜悯。 即使将他比作宾客,也不可不以礼相待。如果失去了这两者,那就是不以礼 待客,不怜悯穷困了。守着上天所聚集的财富,应当施行于符合道义的事。 符合道义的事而不能舍施,那么聚敛一定会缺失。玉帛和酒食,如同粪土一 般,爱重粪土而毁弃三种立国的常道,那就会失去君位,丢掉聚集起来的财 富,这样做是不难的,但恐怕不可以吧?希望国君好好想一想。”曹共公不 听从僖负羁的劝告。

    宋襄公赠重耳以马二十乘      

    〔原文〕      公子过宋,与司马公孙固相善①,公孙固言于襄公曰②:“晋公子亡, 长幼矣,而好善不厌,父事狐偃,师事赵衰③,而长事贾佗④。狐偃其舅也, 而惠以有谋。赵衰其先君之戎御,赵夙之弟也⑤,而文以忠贞。贾佗公族也, 而多识以恭敬。此三人者,实左右之。公子居则下之,动则谘焉,成幼而不 倦,殆有礼矣。树于有礼,必有艾。《商颂》曰⑥:‘汤降不迟,圣敬日跻。’ 降,有礼之谓也。君其图之。”襄公从之,赠以马二十乘。      

    〔注释〕      ①公孙固:宋庄公之孙,任宋国大司马。②襄公:宋襄公,宋国国君,名兹父,公元前650至 前637年在位。③赵衰:即赵成子,字子余,也称成季、孟子余。随从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并帮助 重耳回国即位,成就霸业。④贾佗:狐偃的儿子,名射姑,字季佗,食邑在贾。⑤赵夙:赵衰的哥哥。 ⑥ 《商颂》:指《诗经•商颂•长发》。    

    〔译文〕      公子重耳经过宋国,与宋国司马公孙固关系很好。公孙固对宋襄公说:  “晋公子流亡在外十几年,已经由孩子长大成人了,喜欢做好事而不自满, 像对待父亲一样事奉狐偃,像对待老师一样事奉赵衰,像对待兄长一样事奉 贾佗。狐偃是他的舅舅,仁慈而又足智多谋。赵衰是为他先君驾御战车的赵 夙的弟弟,富于文彩而为人忠贞。贾佗是晋国的公族,见多识广而谦恭有礼。 这三个人在左右辅助他。公子平时对他们谦下恭敬,每逢有事都要咨询他们 的意见,从年幼到长大成人始终如此,不稍懈怠,可以说有礼了。在礼的方 面有所建树,一定会得到善报。《商颂》上说:‘商汤急于尊贤下士,圣德 天天向上升高。’尊贤下士,就是有礼的表现。请君王好好地考虑考虑。” 宋襄公听从了他的意见,送给重耳八十匹马。

    郑文公不礼重耳      

    〔原文〕      公子过郑,郑文公亦不礼焉①。叔詹谏曰②:“臣闻之:亲有天,用前 训,礼兄弟,资穷困,天所福也。今晋公子有三祚焉,天将启之。同姓不婚, 恶不殖也。狐氏出自唐叔③。狐姬,伯行之子也④,实生重耳。成而隽才, 离违而得所,久约而无衅,一也。同出九人,唯重耳在,离外之患,而晋国 不靖,二也。晋侯日载其怨,外内弃之;重耳日载其德,狐、赵谋之,三也。 在《周颂》曰⑤:‘天作高山,大王荒之⑥。’荒,大之也。大天所作,可 谓亲有天矣。晋、郑兄弟也,吾先君武公与晋文侯戮力一心⑦,股肱周室, 夹辅平王⑧,平王劳而德之,而赐之盟质,曰: ‘世相起也。’若亲有天, 获三祚者,可谓大天。若用前训,文侯之功,武公之业,可谓前训。若礼兄 弟,晋、郑之亲,王之遗命,可谓兄弟。若资穷困,亡在长幼,还轸诸侯, 可谓穷困。弃此四者,以徼天祸,无乃不可乎?君其图之。”弗听。      叔詹曰:“若不礼焉,则请杀之。谚曰:‘黍稷无成,不能为荣。黍不 为黍,不能蕃庑。稷不为稷,不能蕃殖。所生不疑,唯德之基。’”公弗听。      

    〔注释〕      ①郑文公:郑国国君,名捷,公元前672至前628年在位。②叔詹:郑国大夫。③狐氏:重耳 的外祖父。④伯行:狐氏的字。⑤ 《周颂》:指《诗经•周颂•天作》。⑥大王:指周文王的祖父古 公亶父。⑦武公:郑武公,郑国国君,名滑突,公元前770至前744年在位。晋文侯:晋国国君,名 仇,公元前780至前746年在位。⑧平王:周平王。      

    〔译文〕      重耳经过郑国,郑文公也不加礼遇。叔詹劝谏说:“我听说,亲近上天, 遵循先君的教诲,对兄弟以礼相待,资助穷困的人,上天是会保佑他的。如 今晋公子有三种天意的吉兆,该是上天要赞助他吧。同姓的男女不结婚,怕 的是子孙不会昌盛。狐氏是唐叔的后代,狐姬是伯行的女儿,生了重耳。重 耳长大成人,才能出众,虽然逃难离国,但举动得体,长久处于穷困而没有 什么毛病,这是一。同生的九个兄弟中,现在只有重耳还活着,虽然遭到陷 害而流亡在外,而晋国国内却一直不安定,这是二。百姓对晋侯怨声载道, 日甚一日,国内外都抛弃了他;重耳则天天注重提高品德,有狐偃、赵衰等 为他出谋划策,这是三。《周颂》上说:‘上天生成了岐山,太王大大拓展 了它。’荒,就是扩大的意思。扩大上天所生成的,可以称得上是亲近上天 了。晋、郑两国是兄弟之国,我国的先王郑武公和晋文侯曾同心协力,捍卫 周王室,辅佐周平王,平王感激他们,赐给他们盟信,说: ‘世世代代互相 扶持。’如果说亲近上天的话,获得三种吉兆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得天助了。 如果说遵循先王的训诲,晋文侯的功劳,郑武公的业绩,可称得上是前训。 如果说对兄弟要以礼相待,晋、郑两国同姓相亲,又有周平王的遗命,可称 得上是兄弟。如果说要资助贫困,公子从小到大流亡在外,乘车周历各诸侯 国,可称得上穷困。抛弃了这四种美德,会招致天祸,恐怕不行吧!请君王 好好地想一想。”郑文公没有听从这番劝告。      叔詹又说:“君王如果不能以礼相待,那么就请杀了他。有一句谚语说:  ‘黍稷如果不长,就不能开花。黍不能长成黍,就不能茂盛。稷不能长成稷, 就不能繁育。种什么得什么,这是没有疑问的,只有立德才是它的根基。’” 郑文公还是不听。

    楚成王以周礼享重耳      

    〔原文〕      遂如楚,楚成王以周礼享之①,九献②,庭实旅百③。公子欲辞,子犯 曰:“天命也,君其飨之。亡人而国荐之,非敌而君设之,非天,谁启之心!” 既飨,楚子问于公子曰④:“子若克复晋国,何以报我?”公子再拜稽首对 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旄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 余也,又何以报?”王曰:“虽然,不穀愿闻之⑤。”对曰:“若以君之灵, 得复晋国,晋、楚治兵,会于中原,其避君三舍⑥。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 右属櫜鞬⑦,以与君周旋。”      令尹子玉曰⑧:“请杀晋公子。弗杀,而反晋国,必惧楚师。”王曰:  “不可。楚师之惧,我不修也。我之不德,杀之何为!天之祚楚,谁能惧之? 楚不可祚,冀州之土⑨,其无令君乎?且晋公子敏而有文,约而不谄,三材 待之,天祚之矣。天之所兴,谁能废之?”子玉曰:“然则请止狐偃。”王 曰:“不可。《曹诗》曰⑩:‘彼己之子,不遂其媾。’邮之也。夫邮而效 之,邮又甚焉。郊邮,非礼也。”于是怀公自秦逃归(11)。秦伯召公子于楚 (12),楚子厚币以送公子于秦。      

    〔注释〕      ①楚成王:楚国国君,名熊頵,公元前671至前626年在位。②九献:帝王宴请上公的礼节, 献酒共九次。③庭实:把礼物陈列在庭中,是诸侯间互相访问的一种礼节。④楚子:即楚成王。⑤不 穀:古代君主的一种谦称,有如寡人。⑥三舍:九十里。古代行军三十里后驻扎,称一舍。⑦弭:没 有缘饰的弓。櫜鞬:櫜是箭囊,鞬是盛弓的弓袋。全句是表示拿起武器的婉词。⑧令尹:楚国的官名, 为楚国的最高官职,掌军政大权。子玉:名成得臣,是楚国若敖的曾孙。⑨冀州:晋所在之地域名, 古代九州之一,包括今山西、河北一带。⑩ 《曹诗》:指《诗经•曹风•候人》。(11)怀公:晋怀公。 (12)秦伯:指秦穆公。      

    〔译文〕      重耳一行到楚国去,楚成王用周王室待诸侯的礼节款待他,宴会上献酒 九次,院子里陈列的酒肴礼器数以百计。公子重耳想要推辞,子犯说:“这 是上天的意志,您还是接受吧。一个逃亡在外的人,竟用国君的礼节来进献, 身份地位不相等,却像对待国君那样陈设礼物,若不是上天有灵,谁会使楚 成王有这样的想法呢?”宴会之后,楚成王问公子重耳说:“您如果能够回 到晋国当国君,用什么来报答我呢?”公子重耳跪拜叩头说:“美女、宝石 和丝帛,您有的是。鸟羽、旄牛尾、象牙和犀皮革,贵国的土地上都生产。 那些流传到晋国的,已经是君王剩下来的,又叫我用什么来报答您呢?”楚 成王说:“虽然这样,我还是想听听您怎样报答我。”重耳回答说:“要是 托您的福,我能够回到晋国,将来万一晋、楚两国交战,在中原相遇,我愿 避开君王后退九十里。要是这样还得不到您的谅解,那么我只好左手拿着鞭 子和弓,右边挂上弓囊箭袋,奉陪您君王较量一番。”      令尹子玉说:“请杀掉晋公子重耳。不杀的话,一旦他回到晋国,必然 会对楚军造成忧患。”楚成王说:“不行。楚军有忧惧,那是我们自己不修 德的缘故。我们自己不修德,杀了他又有什么用?如果上天保佑楚国的话, 谁又能对楚国造成忧患呢?如果上天不能保佑楚国,那么晋国的土地上,难 道就不会出现其他贤明的国君吗?而且晋公子为人通达又富于文辞,处在穷 困之中,却不肯逢迎谄谀,又有三位卿相之材侍奉他,这是上天在保佑他啊。 天意要叫他复兴,谁能够毁掉他呢?”子玉说:“那么就请把狐偃扣留起来。” 楚成王说:“不行。《曹诗》上说:‘那个人呀,不能久享优厚的待遇。’ 这是指责一个人的过失。如果明知是错的再去仿效,那就错上加错了。仿效 错的,这不符合礼啊。”正在这时晋怀公从秦国逃回了晋国。秦穆公派人到 楚国来召请公子重耳,楚成王便用厚礼把重耳送到了秦国。

    重耳婚媾怀嬴      

    〔原文〕      秦伯归女五人,怀嬴与焉①。公子使奉匜沃盥②,既而挥之。嬴怒曰:  “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囚命。秦伯见公子曰:“寡人之 适,此为才。子圉之辱,备嫔嫱焉③,欲以成婚,而惧离其恶名。非此,则 无敌。不敢以礼致之,欢之故也。公子有辱,寡人之罪也。唯命是听。”      公子欲辞,司空季子曰④:“同姓为兄弟。黄帝之子二十五人⑤,其同 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阳与夷鼓皆为己姓⑥。青阳,方雷氏之甥也⑦。夷鼓, 彤鱼氏之甥也⑧。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凡黄帝之子,二 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 姞、儇、依是也。唯青阳与苍林氏同于黄帝,故皆为姬姓。同德之难也如是。 昔少典娶于有氏⑨,生黄帝、炎帝⑩。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 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异姓则 异德,异德则异类。异类虽近,男女相及,以生民也,同姓则同德,同德则 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虽远,男女不相及,畏黩敬也。黩则生怨,怨乱毓 灾,灾毓灭姓。是故娶妻避其同姓,畏乱灾也。故异德合姓,同德合义。义 以导利,利以阜姓。姓利相更,成而不迁,乃能摄固,保其土房。今子于子 圉,道路之人也,取其所弃,以济大事,不亦可乎?”      公子谓子犯曰:“何如?”对曰:“将夺其国,何有于妻,唯秦所命从 也。”谓子余曰(11):“何如?”对曰:“《礼志》有之曰:‘将有请于人, 必先有入焉。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欲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无德于 人,而求用于人,罪也。’今将婚媾以从秦,受好以爱之,听从以德之,惧 其未可也,又何疑焉?”乃归女而纳币(12),且逆之。      

    〔注释〕      ①怀嬴:秦穆公的女儿,姓嬴。晋公子圉入秦为质时,穆公把她嫁给他。后子圉逃归晋国,立 为晋怀公,所以称她怀嬴。②匜:古代一种形制如瓢的盥洗用具。③嫔嫱:宫廷中的两种女官名。④ 司空:官名,六卿之一,负责掌管工程,器物制造,管理工匠。季子:即胥臣臼季,晋国大夫。⑤黄 帝:传说中中华民族的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⑥青阳:黄帝之子,传说中古代东夷族的首 领少皞,号金天氏。夷鼓:黄帝之子。⑦方雷:黄帝时西陵氏的姓。⑧彤鱼:黄帝时国名。⑨少典: 相传是黄帝、炎帝的父亲。有氏:黄帝、炎帝的母亲。⑩炎帝: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的首领,号烈 山氏,一作厉山氏。(11)子余:赵衰的字。(12)纳币: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男女双方缔结婚约之 后,男家把聘礼送往女家。      

    〔译文〕      秦穆公把五个女子嫁给重耳,怀嬴也是其中之一。有一次,公子重耳叫 怀嬴捧着倒水的匜给他浇水洗手,洗完了,便挥手叫她走开。怀嬴生气说:  “秦、晋两国是同等的国家,你为什么如此轻视我?”重耳为这件事感到害 怕,便解去衣冠,将自己囚禁起来,听候处理。秦穆公会见重耳时,说:“寡 人将女子嫁给你,怀嬴是其中最有才能的。以前公子圉在秦国作人质时,她 任宫中的女官。现在想叫她和公子成婚,恐怕因为她曾是公子圉的妻子,从 而遭受不好的名声。除此之外,那就没有其他什么不妥了。我不敢用正式的 婚礼把她归于你,是因为喜欢她的缘故。公子这次解衣受辱,是寡人的罪过。 如何处置她,完全听凭公子的意见。”      重耳想推辞不要,司空季子说:“同姓同德的才是兄弟。黄帝的儿子有 二十五人,其中同姓同德的只有二个人罢了,只有青阳与夷鼓都姓己。青阳 是方雷氏的外甥,夷鼓是彤鱼氏的外甥。其他同父所生而异姓的,四个母亲 的儿子分别为十二个姓氏。凡是黄帝的儿子,有二十五宗。其中得姓的有十 四人,分为十二姓,那就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 和依。只有青阳与苍林氏的道德及得上黄帝,因此都姓姬。德行相同竟这样 难。以前少典娶了有氏,生了黄帝和炎帝。黄帝依姬水而成长,炎帝依姜 水而成长,长大以后两人的德行不同,因此黄帝姓姬,炎帝姓姜,两帝动用 武力互相残杀,就是因为德行不同的缘故。姓不同德行就不同,德行不同就 不同类。不同类虽然关系接近,男女可以嫁娶成婚,为的是生育儿女。姓相 同德行就相同,德行相同心就相同,心相同志向就相同。志向相同虽然关系 远,男女不可嫁娶成婚,是怕亵渎了恭敬之情。亵渎就会产生怨恨,怨恨就 会产生灾祸,灾祸产生就会消灭同姓。因此娶妻要避开同姓,是害怕祸乱灾 难。因此德行不同可以合姓成婚,德行相同可以以义结合。以义结合可以生 利,利又可以使同姓相厚。姓和利相互联续,相成而不离散,就能保持稳固, 守住土地和住房。现在你和子圉的关系,如同道路上的陌生人那样,取他所 抛弃的人,以成就返国的大事,不是也可以吗?”      公子重耳对子犯说:“你看如何?”子犯回答说:“你将要夺取他的国 家,娶他的妻子又有什么呢,只管听从秦的命令吧。”重耳又问赵衰:“你 看如何?”赵衰回答说:“礼书上说:‘将要向别人请求,一定要先接受别 人的请求。想要别人爱自己,一定要先爱别人。想要别人听从自己,一定要 先听从别人。对别人没有恩德,却想有求于人,这是罪过。’现在你要跟秦 国联姻以服从他们,接受他们的好意以与他们相亲爱,听从他们以使他们对 你施恩德。只怕不能这样,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于是重耳就向秦国纳聘 礼,缔结婚约,并且亲自迎怀嬴成亲。

    秦伯享重耳以国君之礼      

    〔原文〕    他日,秦伯将享公子,公子使子犯从。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①, 请使衰从。”乃使子余从。秦伯享公子如享国君之礼,子余相如宾。卒事, 秦伯谓其大夫曰:“为礼而不终,耻也。中不胜貌,耻也。华而不实,耻也。 不度而施,耻也。施而不济,耻也。耻门不闭,不可以封。非此,用师则无 所矣。二三子敬乎!”      明日宴,秦伯赋《采菽》②,子余使公子降拜。秦伯降辞。子余曰:“君 以天子之命服命重耳③,重耳敢有安志,敢不降拜?”成拜卒登,子余使公 子赋《黍苗》④。子余曰:“重耳之仰君也,若黍苗之仰阴雨也。若君实庇 ■膏泽之,使能成嘉谷,荐在宗庙,君之力也。君若昭先君之荣,东行济河 ⑤,整师以复强周室,重耳之望也。重耳若获集德而归载,使主晋民,成封 国,其何实不从。君若恣志以用重耳,四方诸侯,其谁不惕惕以从命!”秦 伯叹曰:“是子将有焉,岂专在寡人乎!”秦伯赋《鸠飞》⑥,公子赋《河 水》⑦。秦伯赋《六月》⑧子余使公子降拜。秦伯降辞。子余曰:“君称所 以佐天子匡王国者以命重耳,重耳敢有惰心,敢不从德?”      

    〔注释〕      ①衰:赵衰,字子余。② 《采菽》:指《诗经•小雅•采菽》,是周天子赐诸侯命服时奏的乐 歌。③命服:古代不同爵位等级者所穿的不同礼服,此指相应的身分待遇。④ 《黍苗》:指《诗经•小 雅•黍苗》。⑤河:黄河。⑥《鸠飞》:指《诗经•小雅•小宛》之首章。⑦《河水》:“河”为“沔” 之误,指《诗经•小雅•沔水》。⑧《六月》:指《诗经•小雅•六月》。      

    〔译文〕      有一天,秦穆公将设宴款待公子重耳,重耳叫子犯随从。子犯说:“我 不如赵衰那样善于辞令,请让赵衰跟您同去吧。”于是,重耳便叫赵衰随从 前往。秦穆公用款待国君的礼节来招待重耳,赵衰做宾相,完全按照宾礼进 行。宴会结束后,秦穆公对大夫们说:“举行礼仪而不能够善始善终,是耻 辱。内在的思想感情和外貌不一致,是耻辱。形式华丽而没有实际内容,是 耻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而施恩德,是耻辱。施德于人而不能助人成功,是 耻辱。不关闭这些羞耻之门,不足以立国。不这样,对外用兵就会一无所成。 你们在这方面必须恭敬谨慎从事啊!”      在第二天举行的宴会上,秦穆公朗诵了《采菽》这首诗,赵衰让重耳下 堂拜谢。秦穆公也下堂辞谢。赵衰说:“国君用天子接待诸侯的待遇来接待 重耳,重耳怎敢有苟安的想法,又怎敢不下堂拜谢呢?”拜谢完毕后又登堂, 赵衰让公子朗诵 《黍苗》这首诗。赵衰说:“重耳仰望国君,就像久旱的黍 苗仰望上天下雨一样。如果承蒙国君庇护滋润,使他能成长为嘉谷,奉献给 宗庙,那是依靠国君的力量啊。国君如果能发扬光大先君襄公的荣耀,东渡 黄河,整顿军队使周王室再度强大起来,这是重耳所盼望的。重耳如果能得 到国君的这些恩惠而归祀宗庙,成为晋国百姓的君主,得到封国,那他一定 是会相从的。国君如果能放心大胆地任用重耳,四方的诸侯,谁还敢不小心 翼翼地听从您的命令呢?”秦穆公叹息道:“这个人将会获得这些,哪里是 单靠我呢!”秦穆公朗诵了《鸠飞》这首诗,重耳也朗诵了《沔水》这首诗。 秦穆公又朗诵《六月》这首诗,赵衰让公子重耳下堂拜谢。秦穆公也下堂辞 谢。赵衰说:“国君把辅助周天子、匡正诸侯国的使命交付给重耳,重耳怎 敢有怠惰之心,怎敢不遵从有德者的命令呢?”

    重耳亲筮得晋国      

    〔原文〕      公子亲筮之①,曰:“尚有晋国。”得贞《屯》悔《豫》②,皆八也。 筮史占之③,皆曰:“不吉。闭而不通,爻无为也④。”司空季子曰⑤:“吉。 是在《周易》⑥,皆利建侯。不有晋国,以辅王室,安能建侯?我命筮曰‘尚 有晋国’,筮告我曰 ‘利建侯’,得国之务也,吉孰大焉!《震》⑦,车也。  《坎》⑧,水也。《坤》⑨,土也。《屯》,厚也。《豫》,乐也。车班外 内,顺以训之,泉原以资之,土厚而乐其实。不有晋国,何以当之?《震》, 雷也,车也。《坎》,劳也,水也,众也。主雷与车,而尚水与众。车有震, 武也。众而顺,文也。文武具,厚之至也。故曰《屯》。其繇曰⑩:‘元亨 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主震雷,长也,故曰元。众而顺,嘉也,故 曰亨。内有震雷,故曰利贞。车上水下,必伯。小事不济,壅也。故曰勿用 有攸往,一夫之行也。众顺而有武威,故曰‘利建侯’。《坤》,母也。《震》, 长男也。母老子强,故曰《豫》。其繇曰:‘利建侯行师。’居乐、出威之 谓也。是二者,得国之卦也。”      

    〔注释〕      ①筮:用蓍草占卦。②贞: 《易》卦的下体,即下三乂。贞为内卦。《屯》:六十四卦之一, 震下坎上。悔:《易卦》的上体,即上三乂。悔为外卦。《豫》:六十四卦之一,坤下震上。③筮史: 专门为国君占卦的官。④爻:构成《易》卦的基本符号。“—”是阳爻,“—”是阴爻;每三爻合成 一卦,可得八卦。两卦(六爻)相重可得六十四卦。⑤季子:胥臣臼季,晋国大夫。⑥《周易》:也 称《易经》,儒家经典之一。⑦《震》:八卦之一,象征雷震。⑧《坎》:八卦之一,象征水。⑨《坤》: 八卦之一,象征地。⑩繇:占卜的卦辞。      

    〔译文〕      公子重耳亲自占卜问卦,起卦说:“上有晋国。”内卦得震下坎上的《屯》 卦,外卦得坤下震上的《豫》卦,其中两个阴乂的数字都是八。筮史据此推 断,都说:“不吉利。闭塞不通,卦象不发生变化。”司空季子推断说:“吉 利。这在《周易》上,二卦都称‘利于建立侯国’。得不到晋国来辅助周王 室,怎么能立为诸侯?我们起卦说 ‘上有晋国’,卦辞告诉我们说‘利于建 立侯国’,是得到国家的意思,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吉利的呢!《震》卦,象 征隆隆如雷的车声。《坎》卦,象征水。《坤》卦,象征土地。《屯》卦, 象征富厚。豫卦,象征喜乐。内卦外卦都有车声,《坤》卦表示顺利的意思,  《坎》卦有源泉的资助,土地富厚而有收获的喜乐。如果不能得到晋国,怎 么能应合这些卦象呢?《震》卦,代表雷震和车声。《坎》卦,有劳、水和 众多的意思。它们主持雷震和车声,还崇尚水和众。车声隆隆如雷震,是威 武的象征。众人归顺,是文德的象征。文武都具备,这是最富厚的了。所以 称为 《屯》卦。它的卦辞说:‘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震》 卦主雷震,是成长的意思,所以说是 ‘元’。众人归顺,是服善,所以说是  ‘亨’。内卦有雷震,所以说是‘利贞’。《震》卦在上是有威,《坎》卦 在下是顺从,象征着必定能称霸。小人的事不能成功,是因为堵塞不通,所 以说‘勿用有攸往’,是指一个人的行动。众人归顺而且有武威,所以说‘利 建侯’。《坤》卦,指母亲。《震》卦,指长男。母亲年老,儿子强健,所 以说《豫》卦安乐。它的卦辞说:‘利建侯行师。’就是指平时安乐,出兵 威武的意思。这两卦,都是得国的卦象啊。”

    秦伯纳重耳于晋      

    〔原文〕      十月①,惠公卒②。十二月,秦伯纳公子。及河,子犯授公子载璧③, 曰:“臣从君还轸,巡于天下,怨其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不忍其死, 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河水。”沈璧以质。      董因迎公于河④,公问焉,曰:“吾其济乎?”对曰:“岁在大梁⑤, 将集天行。元年始受⑥,实沈之星也⑦。实沈之墟,晋人是居。所以兴也。 今君当之,无不济矣。君之行也,岁在大火。大火,阏伯之星也,是谓大辰 ⑧辰以成善,后稷⑨是相,唐叔以封。瞽史记曰:嗣续其祖,如谷之滋。必 有晋国。臣筮之,得《泰》之八⑩。曰:是谓天地配亨,小往大来,今及之 矣,何不济之有?且以辰出而以参入(11),皆晋祥也,而天之大纪也。济且 秉成,必霸诸侯。子孙赖之,君无惧矣。”      公子济河,召令狐、臼衰、桑泉(12),皆降。晋人惧,怀公奔高梁(13)。 吕甥、冀芮帅师(14),甲午,军于庐柳(15)。秦伯使公子絷如师(16),师退, 次于郇(17)。辛丑,狐偃及秦、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入于晋师。甲辰, 秦伯还。丙午,入于曲沃(18)。丁未,入绛(19),即位于武宫(20),戊申, 刺怀公于高梁。      

    〔注释〕      ①十月:这年是公元前637年。②惠公:晋惠公。③载璧:祭祀用的璧。④董因:晋国大夫。 ⑤大梁:十二星次之一。⑥元年:指晋文公即位的第一年。⑦实沈:十二星次之一。又,实沉传说是 高辛氏的季子。墟,指实沈所居的故地。⑧大辰:即大火星。⑨后稷:传说中古代周族的始祖,名弃。 ⑩ 《泰》: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坤上。(11)辰:辰星,即水星。参:参星。(12)令狐:晋邑名,在今 山西临猗西。臼衰:晋邑名,在今山西解县西北。桑泉:晋邑名,在今山西临晋东北。(13)高梁:晋 邑名,在今山西临汾东北。(14)吕甥:晋国大夫,名饴甥,封于阴,故又称阴饴甥。冀芮:即郤芮, 晋国大夫,封于冀,故又称冀芮。(15)庐柳:晋邑名,在今山西临猗北。(16)公子絷:秦国大夫。(17) 郇:晋邑名,在今山西临猗西南。(18)曲沃:晋邑名,在今山西闻喜东北。(19)绛:晋国都城,在今 山西翼城东。(20)武宫:重耳祖父晋武公庙。      

    〔译文〕      十月,晋惠公死。十二月,秦穆公把公子重耳送回晋国。到了黄河边上, 子犯把祭祀用的璧交给重耳,说:“我跟随您乘车周转,在天下巡行,臣的 罪过已经太多了。我自己尚且知道,何况您呢?我不忍心因此而死,请公子 就此允许臣离开吧。”重耳说:“假如我不跟舅舅同心同德,我愿以黄河水 赌咒为誓!”说着就把那块璧扔进了黄河里,来表明自己的诚信。      董因在黄河边上迎接重耳,重耳问道:“我这次回来能成功吗?”董因 回答说:“现在太岁星出现在大梁区域,这象征您将要成就大事。您即位的 第一年,是在实沈星的位置。实沈的故城,正是晋人居住的地方。晋国因此 才兴盛起来的。如今正好应合在您身上,没有不成功的。您出逃的时候,岁 星在大火星的位置。大火星,就是阏伯星,也称为大辰星。辰星代表农事吉 祥,周的祖先后稷据此以成就农事,晋的始祖唐叔也是岁星在辰的那年受封 的。瞽史的记载说:子孙后代继承先祖,如同谷物蕃育滋长。因此必定能得 到晋国。我占筮,得到《泰》卦阴爻的数字是八。说:这是指天地亨通,小 的去大的来。现在到时候了,怎么会不成功呢?而且您是岁星在辰时出走 的,又于岁星在参时回国,这些都是晋国吉祥的征兆,是上天大的历数。成 功稳握在手,必定能称霸诸侯。子孙后代都仰赖它,您不必害怕。      重耳渡过了黄河,召集令狐、臼衰、桑泉三个地方的长官,他们都投降 了。晋国人感到害怕,晋怀公逃亡到了高梁。吕甥、冀芮率领着军队,甲午 那天,驻扎在庐柳。秦穆公派公子絷到晋军去交涉,结果晋军退走,驻扎在 郇城。辛丑日,狐偃与秦、晋两国的大夫在郇城会盟订约。壬寅那天,重耳 到达晋军中。甲辰日,秦穆公返回秦国。丙午日,重耳进入曲沃。丁未日, 进入首都绛城,在晋武公庙即位。戊申日,在高梁刺杀了晋怀公。

    寺人勃鞮求见文公      

    〔原文〕      初,献公使寺人勃鞮伐公于蒲城①,文公逾垣,勃鞮斩其袪。及入,勃 鞮求见,公辞焉,曰:“骊姬之谗,尔射余于屏内,困余于蒲城,斩余衣袪。 又为惠公从余于渭滨②,命曰三日,若宿而至。若干二命,以求杀余。余于 伯楚屡困③,何旧怨也?退而思之,异日见我。”对曰:“吾以君为已知之 矣,故入;犹未知之也,又将出矣。事君不贰是谓臣,好恶不易是谓君。君 君臣臣,是谓明训。明训能终,民之主也。二君之世,蒲人、狄人,余何有 焉?除君之恶,唯力所及,何贰之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伊尹放太 甲而卒以为明王④,管仲贼桓公而卒以为侯伯⑤。乾时之役⑥,申孙之矢集 于桓钩⑦,钩近于袪,而无怨言,佐相以终,克成令名。今君之德宇,何不 宽裕也?恶其所好,其能久矣?君实不能明训,而弃民主。余,罪戾之人也, 又何患焉?且不见我,君其无悔乎!”      于是吕甥、冀芮畏偪,悔纳文公,谋作乱,将以己丑焚公宫,公出救火 而遂杀之。伯楚知之,故求见公。公遽出见之,曰:“岂不如女言,然是吾 恶心也,吾请去之。”伯楚以吕、郤之谋告公⑧。公惧,乘驲自下⑨,脱会 秦伯于王城⑩,告之乱故。及己丑,公宫火,二子求公不获,遂如河上,秦 伯诱而杀之。      

    〔注释〕      ①献公:晋献公。寺人:宫内的侍卫小臣,即后世的宦官。勃鞮:又称寺人披。蒲城:晋邑名, 在今山西隰县西北。②惠公:晋惠公。渭:渭水,位于陕西中部。③伯楚:勃鞮的字。④伊尹:商初 大臣。太甲:商代国王,商汤的孙子。即位后不理国政,被伊尹放逐。三年后太甲悔过,又被接回复 位。⑤桓公:齐桓公。此句指管仲曾为公子纠射中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衣带钩的事。⑥乾时:齐 地名,在今山东临淄西南。乾时之役指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为争夺君位在乾时的战役。⑦申孙:一种箭 的名称。⑧吕、郤:吕甥和郤芮。⑨驲:古代驿站的专用车。⑩秦伯:指秦穆公。王城:秦邑名,在 今陕西大荔东。      

    〔译文〕      起先,晋献公派寺人勃鞮到蒲城去行刺公子重耳,重耳跳墙逃走,被勃 鞮砍断了他的衣袖。到重耳返国即位,勃鞮来求见,晋文公拒绝接见他,说:  “以前骊姬进谗言陷害我的时候,你在屏门内向我射箭,还到蒲城围困我, 砍断了我的衣袖。又为晋惠公追踪我到渭水岸边来谋杀我,惠公命令你三天 到达,可是你隔一夜就来了。你二次受献公、惠公的命令,想要杀我。我屡 次遭到你的逼迫,我和你又有什么旧怨呢?你回去好好想想,改日再来见 我。”勃鞮回答说:“我以为您已经懂得君臣之道,因此才返回晋国,原来 您到现在还不懂得,那么又将出走了。事奉君主忠心不二,才是人臣;不因 私人好恶而改变态度,才算君主。君要像君,臣要像臣,这是历来明确的教 诲。能始终守住这一教诲,才可成为百姓的君主。在献公、惠公的时候,你 只是蒲人和狄人,跟我有什么关系呢?铲除国君所痛恨的人,尽全力去完 成,怎么能说是怀有二心呢?如今君主即位以后,难道说就没有蒲人、狄人 了吗?商代的伊尹流放了太甲,终于让他成为贤明的君王。齐国的管仲射伤 过齐桓公,最终使桓公称霸于诸侯。在乾时战役中,管仲用申孙之箭射中了 桓公的衣带钩,衣带钩比衣袖口更接近要害,而桓公却没有怨言,任他为国 相,一直到死,终于成就美名。如今您的德量气度,为什么不能宽大些呢? 憎恶您应该喜爱的忠臣,您的君位还能保持长久吗?您实在是不能恪守住前 人的教诲,抛弃了做君主的道理。我只是一个有罪的阉人,又有什么可担心 的呢?您不接见我的话,难道就不会后悔吗!”      这时吕甥、冀芮害怕受到文公的迫害,后悔当初接纳文公,因此阴谋作 乱,打算在己丑那天焚烧文公的宫殿,乘文公出来救火的时候加以杀害。勃 鞮知道这一阴谋,因此来求见晋文公。文公马上出来接见,说:“难道不是 像你所说的那样么,但确实是因我怨恨在心,我请从此改过。”勃鞮就将吕 甥、冀芮的阴谋告诉了文公。文公很害怕,乘着驿车走小道,脱身跑到王城 会见了秦穆公,告诉了穆公吕、冀作乱的阴谋。等到己丑那天,文公的宫殿 果然起火,吕甥、冀芮两人没有捉到文公,于是跑到黄河边上,秦穆公把他 们诱骗来杀了。

    文公遽见竖头须      

    〔原文〕      文公之出也,竖头须①,守藏者也,不从。公入,乃求见,公辞焉以沐。 谓谒者曰②:“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从者为羁绁之仆, 居者为社稷之守,何必罪居者!国君而雠匹夫,惧者众矣。”谒者以告,公 遽见之。      

    〔注释〕      ①竖头须:晋文公的小臣,又叫里凫须。在重耳逃出晋国时,他偷了财物潜逃,后用这些钱财 设法让文公回国。②谒者:为国君掌管传达、通报的人。      

    〔译文〕      晋文公出逃的时候,侍臣竖头须是负责管理钱财的,没有跟从流亡。文 公回国后,他请求进见,文公推托说正在洗头而拒绝接见。竖头须对传达的 人说:“洗头的时候心就会倒过来,心倒过来所想的就会反过来,无怪我不 能被接见了。跟从流亡的是牵马缰绳效劳的仆人,留在国内的是国家的守 卫,何必要怪罪留在国内的人呢!身为国君而跟一个普通人为仇,那害怕的 人就多了。”传达的人把这番话转告给文公,文公赶紧接见了他。

    文公修内政纳襄王      

    〔原文〕      元年春①,公及夫人嬴氏至自王城②。秦伯纳卫三千人,实纪纲之仆。 公属百官,赋职任功。弃责薄敛,施舍分寡。救乏振滞,匡困资无。轻关易 道,通商宽农。懋穑劝分,省用足财。利器明德,以厚民性。举善援能,官 方定物,正名育类。昭旧族,爱亲戚,明贤良,尊贵宠,赏功劳,事耈老, 礼宾旅,友故旧。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实掌 近官。诸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公食贡③,大夫食邑, 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④,官宰食加⑤。政平民阜,财用 不匮。      冬,襄王避昭叔之难⑥,居于郑地汜⑦。使来告难,亦使告于秦。子犯 曰:“民亲而未知义也,君盍纳王以教之义。若不纳,秦将纳之,则失周矣, 何以求诸侯?不能修身而又不能宗人,人将焉依?继文之业⑧,定武之功 ⑨,启土安疆,于此乎在矣,君其务之。”公说,乃行赂于革中之戎与丽土 之狄⑩,以启东道。      

    〔注释〕      ①元年:晋文公在位第一年,即公元前636年。②嬴氏:即晋文公夫人文嬴。③贡:贡赋。④ 皂隶:奴隶。⑤官宰:家臣。加:大夫的加田。⑥襄王:周襄王。昭叔:周襄王的弟弟太叔带,曾封 为甘昭公,故称昭叔。昭叔之难指昭叔和周襄王的王后狄隗私通,襄王废狄后隗氏,狄人攻打周,襄 王逃到郑国避难。⑦汜:郑邑名,在今河南襄城南。⑧文:指晋文侯。⑨武:指晋武公。⑩革中之戎: 指晋国东边的一个少数民族邦国。丽土之狄:也是晋国东边的一个少数民族邦国。      

    〔译文〕      晋文公元年春天,文公和夫人嬴氏从王城前来,秦穆公派卫士三千人护 送,都是得力的仆从。文公会见百官,授与官职,任用功臣。废除旧的债务, 减免赋税,布施恩惠,舍弃禁令,分财给寡少的人,救济贫困,起用有才德 而长期没升迁的人,资助没有财产的人。减轻关税,修治道路,便利通商, 宽免农民的劳役。鼓励发展农业,提倡互相帮助,节省费用来使资财充足。 利器便民,宣扬德教,以培养百姓的纯朴德性。推举贤良,任用有才能的人, 制定官员规章,按法办事,确立名分,培育美德。昭显有功勋的旧族,惠爱 亲戚,荣耀贤良,尊宠贵臣,奖赏有功劳的人,敬事老人,礼待宾客,亲近 旧日的友人。胥、籍、狐、箕、栾、郤、桓、先、羊舌、董、韩等十一族, 都担任朝廷近官。姬姓中贤良的人,担任朝廷内务官。异姓中有才能的人, 担任边远地方的官。王公享用贡赋,大夫收取采邑的租税,士受禄田,一般 平民自食其力,工商之官领受官廪,皂隶按其职务领取口粮,家臣的食用取 自大夫的加田。于是政治清明,民生丰安,财用充足。 冬天,周襄王为躲避昭叔之难,住到郑国的汜地,派人到晋国告急,又 派人到秦国求援。子犯说:“百姓亲近君王,但还不知道道义,您何不送周 襄王回国,以此来教导百姓懂得道义呢?如果您不送,秦国就会送襄王回 国,那就会失去事奉周天子的机会,还凭什么来求得诸侯盟主的地位呢?如 果不能修养品德,又不能尊奉周天子,别人怎么会依附呢?继承晋文侯的业 绩,建立晋武公的功德,开拓国土,安定疆界,就在于这次了,请您努力做 好这件事。”文公听了很高兴,于是就送钱财给革中之戎和丽土之狄,打开 东进的道路。

    文公出阳人      

    〔原文〕      二年春①,公以二军下,次于阳樊②。右师取昭叔于温③,杀之于隰城 ④。左师迎王于郑。王入于成周⑤,遂定之于郏⑥。王飨礼,命公胙侑⑦。 公请隧⑧,弗许。曰:“王章也,不可以二王,无若政何。”赐公南阳阳樊、 温、原、州、陉、、组、攒茅之田⑨。阳人不服,公围之,将残其民,仓 葛呼曰⑩:“君补王阙,以顺礼也。阳人未狎君德,而未敢承命。君将残之, 无乃非礼乎!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师旅,樊仲之官守焉(11),其 非官守,则皆王之父兄甥舅也。君定王室而残其姻族,民将焉放?敢私布于 吏,唯君图之!”公曰:“是君子之言也。”乃出阳人。      

    〔注释〕      ①二年:晋文公在位的第二年,公元前635年。②阳樊:周邑名在今河南济源东南。③温:周 邑名,在今河南温县。④隰城:周邑名,在今河南武涉县境。⑤成周:周朝的东都,即今河南洛阳市。 ⑥郊:周的王城,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⑦胙:赐给祭肉。侑:侑币。⑧隧:隧地,指墓地。天子在 远郊有六隧之地,诸侯仅有三隧。⑨南阳:周地名,在今河南北部沁阳一带。因在黄河之北,太行山 之南,故称南阳。原:在今河南济源北。州:在今河南沁阳东南。陉:在今河南沁阳西北。:在今 河南沁阳西南。组:在今河南滑县东。攒茅:在今河南修武西北。⑩仓葛:阳樊人。(11)樊仲:即仲 山甫,周宣王的大臣。封于樊,故称樊仲或樊穆仲。      

    〔译文〕      晋文公二年的春天,文公派左、右二军东下,驻扎在阳樊。右军在温地 俘虏了昭叔,把他杀死在隰城。左军去郑国迎接周襄王。襄王返回了周的东 都,在郏城定居下来。襄王特设甜酒款待,赐给文公祭肉、币帛。文公请求 死后用隧道墓葬,襄王没有允许,说:“这是天子所用的葬礼,国家不可以 有两个天子,否则无法实施政令。”赐给文公南阳地区所属的阳樊、温、原、 州、陉、、组、攒茅等八邑的田地。阳樊人不愿归服。文公派军队包围了 它,准备屠杀阳樊的百姓。仓葛大喊说:“你帮助周襄王恢复王位,是为了 遵循周礼呀。阳樊人由于不熟悉你的德教,而不接受你的命令。你就要屠杀 他们,这不是又违反了周礼吗?阳樊人有夏、商的后代和遗留下来的法典, 有周王室的军队和民众,有仲山甫一样的守官,即使不是官员,也都是王室 的父兄甥舅。你安定周王室却屠杀周的亲族,百姓怎么会依附呢?我私下斗 胆向军吏陈说此情,请您仔细地考虑考虑!”晋文公说:“这是君子所说的 话啊。”于是就下令放阳樊的百姓出城。

    文公伐原      

    〔原文〕      文公伐原①,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  “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 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乃去之,及孟门②,而原请降。      

    〔注释〕      ①原:姬姓小国,在今河南济源北。②孟门:原国地名,在原城附近。      

    〔译文〕      晋文公出兵讨伐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到了三天,原国还不投降, 文公就下令晋军撤退。这时探子出城来报告说:“原国最多再能支持一二天 了!”军吏将这一情况汇报给晋文公,文公说:“得到原国而失去信义,那 又依靠什么来使唤人民呢?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不可失信。” 于是晋军便撤离了原国,到了附近的孟门地方,原国便宣布投降了。

    文公救宋败楚于城濮      

    〔原文〕      文公立四年,楚成王伐宋①,公率齐、秦伐曹、卫以救宋。宋人使门尹 班告急于晋②,公告大夫曰:“宋人告急,舍之则宋绝,告楚则不许我。我 欲击楚,齐、秦不欲,其若之何?”先轸曰③:“不若使齐、秦主楚怨。” 公曰:“可乎?”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分曹、卫 之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齐、秦。齐、秦不得其请,必属怨焉, 然后用之,蔑不欲矣。”公说,是故以曹田、卫田赐宋人。      令尹子玉使宛春来告曰④:“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舅犯 愠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必击之。”先轸曰:“子与之。我 不许曹、卫之请,是不许释宋也。宋众无乃强乎!是楚一言而有三施,子一 言而有三怨。怨已多矣,难以击人。不若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 楚,既战而后图之。”公说,是故拘宛春于卫。      子玉释宋围,从晋师。楚既陈,晋师退舍,军吏请曰:“以君避臣,辱 也。且楚师老矣,必败。何故退?”子犯曰:“二三子忘在楚乎?偃也闻之: 战斗,直为壮,曲为老。未报楚惠而抗宋,我曲楚直,其众莫不生气,不可 谓老。若我以君避臣,而不去,彼亦曲矣。”退三舍避楚。楚众欲止,子玉 不肯,至于城濮⑤,果战,楚众大败。君子曰:“善以德劝。”      

    〔注释〕      ①楚成王:楚国国君,名熊頵,公元前671至前626年在位。②门尹班:宋国大夫。③先轸: 晋国的中军主将,因封于原,故又称原轸。④令尹:官名,楚国所设置的最高官职,掌军政大权。子 玉:楚国的令尹,名成得臣,子玉是他的字。宛春:楚国大夫。⑤城濮:卫地名,在今山东甄城西南。 一说在今河南开封县陈留附近。      

    〔译文〕      晋文公即位第四年,楚成王出兵攻打宋国。文公率领齐、秦两国的军队 征伐曹、卫两国,以解救宋都之围。宋国派门尹班到晋国告急,晋文公对大 夫们说:“宋国来告急,如果丢下宋国不管,那么宋国就会与我国断交。如 果请求楚国退兵解围,楚国也不会答应。我想攻打楚国,齐、秦两国又不愿 意,你们看怎么办?”先轸说:“不如让齐、秦两国都去怨恨楚国。”文公 说:“那行吗?”先轸回答说:“让宋国舍弃我国,而去向齐国和秦国送财 物,通过齐、秦去请求楚国退兵。我国将获得的曹、卫二国土地赐给宋国。 楚国喜欢曹国和卫国,必定不答应齐国和秦国的请求。齐、秦两国请求不成, 必然因此而怨恨楚国,然后我国再叫齐、秦两国参战,两国就不会不愿意 了。”晋文公听了很高兴,因此将曹、卫两国的田地赐给了宋国。   楚国的令尹子玉派宛春来传话,说:“请你们恢复卫侯的君位,把土地 退还曹国,我们也解除对宋国的包围。”子犯发怒说:“子玉真无礼啊!晋 君只得到一项好处,而子玉却得到两项好处,一定要攻打他。”先轸说:“你 应该允许他的请求。我们不答应曹、卫两国的请求,等于不允许解除对宋国 的包围,宋国投降了楚国,楚国的兵力不是更强大了吗?这样,楚国一句话 对三个国家施了恩,而我们一句话却招了三个国家的怨。怨恨已经多了,战 争难以打下去。不如私下允许恢复曹、卫两国,以离间他们,然后逮捕宛春 来激怒楚国,等战争打起来之后再作打算。”晋文公很高兴,于是把宛春囚 禁在卫国。      子玉解除了对宋国的包围,转而追逐晋军。楚军摆开战阵之后,晋文公 下令退却三十里,军吏请求说:“作为国君却避开敌国的臣子,是一种耻辱。 而且楚军已经疲劳,必然战败,我军为什么要撤退呢?”子犯说:“你们都 忘记了以前晋文公在流亡楚国时所作的诺言了吗?我狐偃听说过,用兵作 战,理直才会气壮,理曲士气就会低落。我们尚未报答以前楚国对晋文公的 恩惠,而来救宋国,这是我方理曲而楚国理直,楚军士气就旺盛,不可认为 他们已经疲劳不堪。如果我方做到以国君避开臣子,而楚军还不撤退,那对 方也就理曲了。”于是晋军就撤退九十里,避开楚军。楚军将士都主张停止 战事,子玉不肯。到了城濮,果然发生了战争,结果楚军被打得大败。君子 评论说:“这是善于以德义来进行勉励。”

    郑叔詹据鼎耳而疾号      

    〔原文〕      文公诛观状以伐郑①,反其陴②。郑人以名宝行成,公弗许,曰:“予 我詹而师还③。”詹请往,郑伯弗许④,詹固请曰:“一臣可以赦百姓而定 社稷,君何爱于巨也?”郑人以詹予晋,晋人将烹之。詹曰:“臣愿获尽辞 而死,固所愿也。”公听其辞。詹曰:“天降郑祸,使淫观状,弃礼违亲。 臣曰: ‘不可。夫晋公子贤阴,其左右皆卿才,若复其国,而得志于诸侯, 祸无赦矣。’今祸及矣。尊明胜患,智也。杀身赎国,忠也。”乃就烹,据 鼎耳而疾号曰:“自今以往,知忠以事君者,与詹同。”乃命弗杀,厚为之 礼而归之。郑人以詹伯为将军。      

    〔注释〕      ①观状:指重耳流亡到曹国时,曹共公偷看骿胁一事。②陴:城上作为防御工事的矮墙。③詹: 叔詹,郑国的卿。④郑伯:郑文公。      

    〔译文〕      晋文公因讨伐偷看他肋骨的曹共公,随后又攻打郑国,摧毁城上的矮 墙。郑国用名贵的宝物来乞和,晋文公不答应,说:“你们把叔詹交出来, 我就退兵。”叔詹请求前往,郑文公不答应,叔詹再三请求说:“用我一个 人可以救百姓,安国家,君主何必对小臣如此爱惜呢?”郑国将叔詹交给了 晋国,晋人将要烹煮叔詹。叔詹说:“我希望把话说完而死,那是我的心愿。” 晋文公听他陈辞。叔詹说:“上天把灾祸降给郑国,如同曹共公偷看肋骨的 事那样,抛弃了礼仪,违背了宗亲关系。我劝阻说: ‘不可以这样。晋公子 十分贤明,他的左右随从都具有做卿的才干,如果一旦返国即位,必然得志 成为诸侯的盟主,那末郑国的大祸将无法解除。’今天大祸果然到来了。我 当初尊重公子的贤明,预先觉察到祸患而加以遏制,这是聪明。现在不避个 人的牺牲,挽救国家,这是忠贞。”说罢便去就刑,用手抓住鼎耳大声呼喊:  “从今以后,忠心耿耿事奉君主的人,都要落得和我叔詹一样的下场。”晋 文公于是下令不杀叔詹,待以厚礼,将他送还了郑国。郑文公因此任命叔詹 为将军。

    箕郑对文公问      

    〔原文〕      晋饥,公问于箕郑曰①:“救饥何以?”对曰:“信。”公曰:“安信?” 对曰:“信于君心,信于名,信于令,信于事。”公曰:“然则若何?”对 曰:“信于君心,则美恶不逾。信于名,则上下不干。信于令,则时无废功。 信于事,则民从事有业。于是乎民知君心,贫而不惧,藏出如入,何匮之有?” 公使为箕②。及清原之蒐③,使佐新上军。      

    〔注释〕      ①箕郑:即箕郑父,晋国大夫。②箕:晋地名,在今山西太谷东。③清原:晋地名,在今山西 稷山东南。蒐检阅军队。      

    〔译文〕      晋国闹饥荒,文公问箕郑说:“用什么来救饥荒?”箕郑回答说:“要 守信用。”文公问:“怎样才能守信用?”箕郑回答说:“国君之心要讲信 用,尊卑名分上要讲信用,实施政令要讲信用,安排民事要讲信用。”文公 说:“讲了信用又会怎样?”回答说:“国君之心讲信用,那善恶就不会混 淆。尊卑名分上讲信用,那上下就不会侵犯。实施政令讲信用,那就不会误 时废功,安排民事讲信用,那百姓从业就各得其所。这样一来,百姓了解国 君的心,即使贫困也不害怕,富裕的拿出收藏的财物用来赈济,如同往自己 家里送一样,那又怎么会穷困匮乏呢?”文公便任箕郑为箕地大夫。等到清 原阅兵的时候,让他担任新上军的副将。

    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      

    〔原文〕      文公问元帅于赵衰①,对曰:“郤縠可②,行年五十矣,守学弥惇。夫 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夫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惇笃者,不忘百姓也。 请使郤縠。”公从之。公使赵衰为卿,辞曰:“栾枝贞慎③,先轸有谋,胥 臣多闻④,皆可以为辅佐,臣弗若也。”乃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取五 鹿,先轸之谋也。郤縠卒,使先轸代之。胥臣佐下军。公使原季为卿⑤,辞 曰:“夫三德者,偃之出也。以德纪民,其章大矣,不可废也。”使狐偃为 卿,辞曰:“毛之智⑥,贤于臣,其齿又长。毛也不在位,不敢闻命。”乃 使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狐毛卒,使赵衰代之,辞曰:“城濮之役,先且 居之佐军也善⑦,军伐有赏,善君有赏,能其官有赏。且居有三赏,不可废 也。且臣之伦,箕郑、胥婴、先都在⑧。”乃使先且居将上军。公曰:“赵 衰三让。其所让,皆社稷之卫也。废让,是废德也。”以赵衰之故,蒐于清 原,作五军⑨。使赵衰将新上军,箕郑佐之;胥婴将新下军,先都佐之。子 犯卒,蒲城伯请佐⑩,公曰:“夫赵衰三让不失义。让,推贤也。义,广德 也。德广贤至,又何患矣。请令衰也从子。”乃使赵衰佐新上军。      

    〔注释〕      ①元帅:军队的统帅,职位是上卿。赵衰:晋国的卿,字子余。②郤縠:晋国大夫。③栾枝: 晋国大夫,谥贞子,栾共子的儿子。④胥臣:晋国大夫,又名臼季、司空季子。⑤原季:即赵衰。⑥ 毛:狐毛,狐偃的哥哥,晋国大夫。⑦先且居:先轸的儿子。⑧胥婴、先都:都是晋国大夫。⑨五军: 晋国原有中军、上军、下军三军。清原阅兵时,又增新上军、新下军二军,共为五军。⑩蒲城伯:即 先且居。      

    〔译文〕      晋文公问赵衰谁可担任元帅,赵衰回答说:“郤縠可以。他已经五十岁 了,还坚持学习,而且更加重视。先王制定的法规典籍,是道德信义的宝库。 道德和信义,是人民的根本。能够重视的人,是不会忘记者百姓的。请让郤 縠担任此项职务。”文公采纳了赵衰的建议。文公又任命赵衰为卿,赵衰推 辞说:“栾枝这个人忠贞谨慎,先轸足智多谋,胥臣见闻很广,都可以担任 辅佐,小臣不如他们。”于是文公任命栾枝统帅下军,由先轸为副将辅助他。 后来攻取五鹿,便是出于先轸的计谋。郤縠死后,又派先轸接替他任中军统 帅。由胥臣担任下军副将。文公又让赵衰任下卿,赵衰推辞说:“三桩有功 德的事情,都是狐偃出的计谋。用德行来治理人民,成效十分显著,不可不 任用他。”文公便任命狐偃为下卿,狐偃推辞说:“狐毛的智慧超过小臣, 他的年龄又比我大。狐毛如果不在其位,小臣不敢接受此项任命。”文公于 是派狐毛统帅上军,由狐偃为副将辅助他。狐毛死后,文公派赵衰代替他任 上军统帅,赵衰又推辞说:“在城濮之战中,先且居辅佐治军干得很好,有 军功的应当得到奖赏,以正道帮助君王的应当得到奖赏,能完成自己职责的 应当得到奖赏。先且居有这样三种应当得到的奖赏,不可不加重用。而且像 我这样的人,箕郑、胥婴、先都等都还在。”文公于是派先且居统帅上军。 文公说:“赵衰三次辞让,他所推让的,都是些国家得力的捍卫者。废除辞 让,便是废除德行。”因为赵衰的缘故,文公在清原地方举行阅兵,把原来 的三军扩充为五军。任命赵衰担任新上军的统帅,由箕郑为副将辅助他;胥 婴担任新下军的统帅,由先都为副将辅助他。狐偃死后,蒲城伯先且居请求 委派副将,文公说:“赵衰三次推让,都不失礼义。谦让是为了推荐贤人, 礼义是为了推广道德。推广道德,贤才就来了,那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请 让赵衰随从你做副将。”于是,晋文公便派赵衰担任上军的副将。

    文公学读书于臼季      

    〔原文〕      文公学读书于臼季①,三日,曰:“吾不能行也咫,闻则多矣。”对曰:  “然而多闻以待能者,不犹愈也?”      

    〔注释〕      ①臼季:即胥臣,晋国大夫。      

    〔译文〕      晋文公向臼季学习读书,学了三天,说:“书上所说的我一点点也做不 到,但听到的道理倒很多了。”臼季回答说:“那么,多知道些道理,以等 待有才能的人来实行,岂不比不学习好吗?”

    郭偃论治国之难易      

    〔原文〕      文公问于郭偃曰①:“始也,吾以治国为易,今也难。”对曰:“君以 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      

    〔注释〕      ①郭偃:晋国大夫,掌管占卜,也称卜偃。      

    〔译文〕      晋文公对郭偃说:“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治理国家很容易,现在才知道 是很困难的。”郭偃回答说:“您以为容易,那么困难就要来了。您以为艰 难,那么容易也就快来了。”

    胥臣论教诲之力      

    〔原文〕      文公问于胥臣曰:“我欲使阳处父傅欢也而教诲之①,其能善之乎?” 对曰:“是在欢也。蘧蒢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僬侥不可使举,侏儒不 可使援,蒙瞍不可使视,矇瞍不可使言,聋聩不可使听,童昏不可使谋。质 将善而贤良赞之,则济可竢。若有违质,教将不入,其何善之为!臣闻昔者 大任娠文王不变②,少溲于豕牢,而得文王不加疾焉。文王在母不忧,在傅 弗勤,处师弗烦,事王不怒③,孝友二虢④,而惠慈二蔡⑤,刑于大姒⑥, 比于诸弟。《诗》云⑦:‘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于是乎用 四方之贤良。及其即位也,询于八虞⑧,而谘于二虢,度于闳夭而谋于南宫 ⑨,诹于蔡、原而访于辛、尹⑩,重之以周、邵、毕、荣(11),亿宁百神, 而柔和万民。故《诗》云:“‘惠于宗公,神罔时恫。’若是,则文王非专 教诲之力也。”公曰:“然则教无益乎?”对曰:“胡为文,益其质。故人 生而学,非学不入。”公曰:“奈夫八疾何!”对曰:“官师之所材也,戚 施直镈(12),蘧蒢蒙璆(13),侏儒扶卢(14),蒙瞍修声,聋聩司火。童昏、 嚚瘖、僬侥,官师之所不材也,以实裔土。夫教者,因体能质而利之者也。 若川然有原,以卬浦而后大。”      

    〔注释〕      ①阳处父:晋国大夫,也称阳子。欢:晋文公的儿子,即后来的晋襄公。②大任:周文王的母 亲。文王:周文王。③王:指周文王的父亲王季。④二虢:指周文王的弟弟虢仲和虢叔。⑤二蔡:周 文王的两个儿子。⑥大姒:周文王的妻子。⑦《诗》:指《诗经•大雅•思齐》。⑧八虞:指周代八 位掌管山泽的官员,即伯达、伯括、仲实、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⑨闳夭:周初大臣。南 宫:南宫括,周初大臣。⑩蔡:蔡公。原:原公,辛:辛甲。尹:尹佚。都是同代的太史。(11)周: 周文公。邵:邵康公。毕:毕公。荣:荣公。都是周代的大臣。(12)镈:古代一种青铜制的乐器,形 状似钟。(13)璆:玉磬。(14)扶卢:古代的一种杂技,以攀缘矛戟为戏。      

    〔译文〕      晋文公问胥臣说:“我想叫阳处父做欢的老师来教育他,能教育好吗?” 胥臣回答说:“这主要取决于欢。直胸的残疾人不能让他俯身,驼背不能让 他仰头,小种人不能让他举重物,矮子不能让他攀高,瞎子不能让他看东西, 哑巴不能让他说话,聋子不能让他听音,糊涂人不能让他出主意。本质好而 又有贤良的人教导,就可以期待他有所成就。如果本质邪恶,教育他也听不 进去,怎么能使他为善呢!我听说,以前周文王的母亲怀孕时身体没有变化, 小便的时候在厕所里生下文王,没有添加任何痛苦。文王不让母亲增添忧 虑,无需保傅多操心思,未让师长感到烦扰,事奉父王不让他生气,对两个 弟弟虢仲和虢叔很友爱,对两个儿子大蔡和小蔡很慈惠,为自己的妻子大姒 做出榜样,与同宗的兄弟也很亲近。诗上说:“为自己的妻子做出表率,进 而及于兄弟,以此来治理家庭和国家。”这样就能任用天下的贤良之士。到 他即位之后,有事咨询掌管山泽的八虞,与虢仲、虢叔两兄弟商量,听取闳 夭、南宫括的意见,咨访蔡公、原公、辛甲、尹佚四位太史,再加上有周文 公、邵康公、毕公和荣公的帮助,从而让百神安宁,使万民安乐。因此诗上 说: ‘孝敬祖庙里的先公,神灵都没有怨恨。’像这样的话,那么周文王就 不单单是教诲的作用了。”晋文公说:“这样说来,那教育就没有用了吗?” 胥臣回答说:“要文采干什么呢,就是为了使本质更加美好。所以人生下来 就要学习,不学习就不能进入正道。”文公说:“那对先前所说的八种残疾 人怎么办呢?”胥臣回答说:“这就要看官长因材而用了,驼背的让他俯身 敲钟,直胸的让他戴上玉磬,矮子让他表演杂技,瞎子让他演奏音乐,聋子 让他掌管烧火。糊涂的、哑巴和小种人,官长认为难以因材而用的,就让他 们去充实边远的地区。教育,就是根据他内在的性能、本质加以因势利导, 就像河川有它的源头,迎它到江河里然后让它汇成大流。”

    文公称霸      

    〔原文〕      文公即位二年,欲用其民,子犯曰:“民未知义,盍纳天子以示之义?” 乃纳襄王于周①。公曰:“可矣乎?”对曰:“民未知信,盍伐原以示之信?” 乃伐原。曰:“可矣乎?”对曰:“民未知礼,盍大蒐,备师尚礼以示之。” 乃大蒐于被庐②,作三军。使郤縠将中军,以为大政。郤溱佐之③。子犯曰:  “可矣。”遂伐曹、卫,出谷戍④,释宋围,败楚师于城濮,于是乎遂伯。      

    〔注释〕      ①襄王:周襄王。②被庐:晋地名,今所在地不详。③郤溱:晋中军副将。④谷:齐邑名,在 今山东东阿,原被楚国占领,派兵戍守。      

    〔译文〕      晋文公即位的第二年,就想使用他的人民进行征战,子犯说:“人民还 不懂得大义,何不把周天子护送回去,以此显示大义呢?”于是文公就派军 护送周襄王返回周都。文公又问:“现在可以了吧?”子犯回答说:“人民 还不懂得信用,何不攻打原国,以此显示信用呢?”于是文公就出兵征伐原 国,示信于民。文公又问:“现在可以了吧?”子犯回答说:“人民还不懂 得礼仪,何不举行一次大规模的阅兵,整顿军队,崇礼尚武,来显示礼仪 呢?”于是文公便在被庐举行大规模的阅兵,建立了上、中、下三军。任命 郤縠统帅中军,执掌国家大政,由郤溱辅佐他。子犯这时才说:“现在可以 兴兵征伐了。”于是文公便发兵攻打曹、卫两国,赶走戍守谷地的楚军,解 救宋国之围,在城濮之战中打败了楚国军队,因此而称霸诸侯。


如果你对国语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国语》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