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周文 【召公谏厉王止谤】(周语上《国语》)

类别:集部 作者:吴乘权、吴大职选编 书名:古文观止

    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1) 。召公(2) 告曰:“民不堪命矣(3)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4) ,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5) 。”召公曰:“是障之也(6)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 。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8)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9)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10),瞽献典(11),史献书(12),师箴(13),瞍赋(14),朦诵(15),百工 谏(16),庶人传语(17),近臣尽规(18),亲戚补察(19),瞽、史教诲,耆艾修之(20),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21)。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22)。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23),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24)。夫民虑之于心, 而宣之于口, 成而行之, 胡可壅也(25)? 若壅其口, 其与能几何(26)?”

    王弗听(27) ,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28) 。

    注释:

    (1) 厉王,周厉王,名胡,夷王之子,公元前878年即位,在位37年,被国人流放,是西周后期最凶暴的君主之一。虐:残暴。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有参政的权利和服军役、纳军赋的义务。谤:议论指责他人的过失。

    (2) 召公:即召穆公,名虎,是周王朝的卿士。

    (3) 不堪:受不了。命:政令。

    (4) 卫巫:卫国的巫者。巫:以降神事鬼为职业的人。监:监视。

    (5) 弭谤:阻止别人的指责。弭:阻止,消除。乃:这里是“终于”的意思。

    (6) 障:阻挡。

    (7) 川:河流。

    (8) 壅:堵塞。溃:水冲 破堤坝。如之:像这样。之,指代“壅而溃”。

    (9) 是故:因此。为川者:治水的人。决:引水。导:疏导使水流通。为民者:统治人民的人。宣:开导。

    (10) 听政:指处理政务。公卿:周王朝有三公九卿等国家高级官员。 列士,指上士、中士,下士。献诗,指把采自民间的诗歌献给天子,用以考察民情和政治得失。

    (11) 瞽:盲人,这里指乐官。古代的乐官由盲人担任。

    (12) 史:史官。书:指历史典籍。

    (13) 师箴:少师进献规劝的言辞。师,少师,一种乐官。箴:劝戒之辞。

    (14) 瞍赋: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讽谏之诗。瞍,没有眸子的盲人。赋,吟咏,诵读。

    (15) 朦诵,有眸子的盲人诵读劝诫的之辞。朦,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

    (16) 百工谏:从事各种工艺的人。

    (17) 庶人:平民百姓。

    (18) 近臣:指天子左右的人。尽:同“进”。规:规劝的话。

    (19) 补:弥补天子的过失。察:监察天子的行为。

    (20) 耆艾:指年老的人。古时*1岁的人称耆,51 岁的人称艾。修:整治。

    (21) 是以:因此。悖:背,违背。

    (22) 其:指土地。原:宽阔平坦的土地。隰:低下潮湿的土地。衍:低下平坦的土地。沃:有河流灌溉的土地。

    (23) 善败:指国家政事的好坏。兴:发。

    (24) 备:防范,防止。所以:用来。阜:增多。

    (25) 成:思虑成熟。行:这里有自然流露的意思。胡:何,怎么。壅:堵塞。

    (26) 若:假如,如果。其:那。与:赞助的人。几何:多少。

    (27) 弗听:不听。

    (28) 三年:指过了< 年。流:放逐,流放。彘: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

    译文:

    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厉王就杀掉他们。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碰见,只彼此用眼睛示意。

    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 “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的后果更严重。河水被堵塞就会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像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直言不讳。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朦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会违背事理。百姓有口,好像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像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衣足食的基础。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塞呢?如果堵塞百姓的口,统治还能维持多久?”

    厉王不听,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赏析:

    文章记述周厉王施行暴政,导致民怨沸腾,不但不听召公的劝告改过自新,反而以暴虐的手段来残酷地压制人民的议论和批评,结果激起民愤,被流放到边远地区。由此说明统治者必须重视和倾听人民的意见,注意实现人民的利益,否则就好像周厉王那样难逃被人民推翻的下场。


如果你对古文观止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古文观止》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