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穀梁传》)

类别:集部 作者:吴乘权、吴大职选编 书名:古文观止

    原文: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②。

    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③。段失子、弟之道矣④,贱段而甚郑伯也⑤。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⑥,成于杀也⑦。于鄢⑧,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⑨,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⑩,亲亲之道也。

    注释:

    ① 《榖梁传》亦称《春秋榖梁传》、《榖梁春秋》,为儒家经典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榖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春秋榖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榖梁传疏》,清朝钟文烝所撰《榖梁补注》为清代学者注解《榖梁传》的较好注本。《榖梁传》着重宣扬儒家思想:重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它是我们研究秦汉间及西汉初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②段:共叔段,郑庄公的弟弟。

    ③世子:天子、诸侯的长子。母弟:同母弟弟。目:称。目君:凡是杀世子和同母弟的,《春秋》经文上都按国君的称号。以其目君知其为弟:因为称他为郑伯,所以知道被杀的段是他的弟弟。

    ④段失子、弟之道:共叔段恃宠骄横,贪得无厌,失去了做子弟的本分规矩。

    ⑤贱段而甚郑伯:贱视共叔段也是加重郑伯的罪责。

    ⑥处心积虑:存心而又蓄意很久。这句是说段的不义,都是由于郑伯平日处心积虑造成的。

    ⑦成于杀:犹言致于死地。

    ⑧鄢:郑国地名,在今河南鄢陵县。

    ⑨其母:指武姜。这句是说郑伯所以要杀共叔段,是恨武姜爱共叔段而厌恶自己,所以虽然共叔段逃奔到了鄢地,仍然是象从母亲怀抱中拖出来杀掉一样。

    ⑩缓追:不要穷追。逸贼:放掉作乱的人(指共叔段)

    译文:

    克是什么意思?就是能够的意思。有什么能够的呢?能够杀人。为什么不说是杀呢?因为要表示出追随共叔段的人很多。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怎么知道他是弟弟的呢?因为假如国君杀了嫡亲的长子,或者同母所生的弟弟,便用国君的爵号称呼他,现在文中既然已经称呼郑伯,那么也就知道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了。共叔段既然是国君的弟弟,却不称他为弟弟;共叔段应当是公子,也不称他为公子,这是对他的贬斥,因为共叔段已经丧失了一个公子和弟弟所应有的道德以为。所以《春秋》鄙视共叔段的程度超过了对郑伯的批评。在什么地方超过了对郑伯的批评?因为经文并未对郑伯想尽一切方式,想要杀掉弟弟的意愿提出批评。但经文说在鄢这个地方打败段的,表明共叔段已经跑到远离郑国都城的地方了,就好比说是从母亲的怀中夺过婴儿杀掉,这有事郑伯做的过分的地方。既然这样,那么对郑伯来说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不要急着追杀已经逃远了的乱臣,而应该遵循兄弟之间相亲相敬的道德。

    赏析:

    郑伯克段于鄢可称得上是《春秋》中首年(即鲁隐公元年)记录的列国中的第一大事。鲁隐公元年即鲁国隐公的第一年。隐公元年没有写隐公即位(其他各年基本都写即位),原因是隐公仅仅是摄政而已,将来他会把王位交给其同父异母兄弟桓公。这年发生的事情不多主要是国家间的结盟、惠公去世后的遗留问题和国君间相会等等。其中唯一一件战争的事情就是这个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就是郑庄公,而这个段就是他的弟弟共叔段。庄公姑息养奸,纵容其弟,其弟骄纵欲夺王位,后庄公伺机打败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并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又重归于好。古文观止收录了《左传》版本并加附表题为多行不义必自毙,标题取自于文中庄公之语也。后《史记》在郑亦记录了《春秋》中的这个事件。


如果你对古文观止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古文观止》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