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土篇 一百四十六卷·无住禅师

类别:子部 作者:洪应明 书名:仙佛奇踪

    心具戒定慧,神闻有无声

    禅师的佛法是从无相大师那里学来的。禅师居住在南阳崖山,专心静修。

    他传给后人的教诲虽然包罗很广,但唯以无念的佛理为本。唐朝的相国杜鸿

    渐听说禅师的名声,很想有机会瞻仰礼拜,于是派人前来恭敬地邀请。禅师

    到了杜鸿渐那里,相国问道:“弟子听说禅师讲过无忆、无念、莫妄这三句

    佛理,是这样吗?”禅师说:“是的。”相国说:“这三句佛理,究竟是第

    一句更重要呢,还是第三句更重要呢?”禅师说:“无忆说的是戒,也就是

    防禁身心之过;无念说的是定,也就是身心安闲静止,正而无邪;莫妄说的

    是慧,也就是洞悉真理,永脱沉沦。真正修习佛法的人,对这三方面都要具

    备,并不存在孰先孰后孰轻孰重的问题。”相国又说:“后面一句中的妄字,

    莫非是从心的那个忘字吗?”禅师说:“不是,是从女的妄字。”相国说:

    “对此你有根据吗?”禅师说:“佛经上说,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

    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相国心里的疑念都被禅师解释明白了。这时院子

    里树上有乌鸦在叫,相国问禅师听见没有,禅师说:“我听见乌鸦飞走了。”

    相国又问禅师:“还能听见吗?”禅师说:“还能听见。”相国说:“乌鸦

    飞走并无什么声音,你怎么还说能听见呢?”禅师于是对在场所有的人说:

    “听见或者没听见,这都与听的本质无关。犹如本来没有生,也就无所谓灭。

    有声音的时候,这声音自然生出,无声音的时候,这声音自然灭去。但是听

    的性质并不随着声音的生而生,不随声音的灭而灭。你们如果明白了这种听

    的性质,就可以避免被声音所左右,知道听的能力是无所谓生灭有无的。”

    相国与众人听了以后,都很受启发,施礼而退下。禅师一生度化了很多信徒

    弟子,后来居住在保唐寺并且在那里逝世。

    【原文】

    师得法于无相大师。居南阳,曰崖山,专务冥寂。垂诲虽广,而唯以无

    念为宗。唐相国杜鸿渐闻师名。思一瞻礼,乃遣使敬诣。师至,公问曰:“弟

    子闻师说无忆、无念、莫妄三句法门,是否?”曰:“然。”公曰:“此三

    否是一是三?”曰:“无忆名戒,无念名定,莫妄名慧。一心不生,具戒定

    慧。非一非三也。”公曰:“后句妄字,莫是从心之忘乎?”曰:“从女者

    是也。”公曰:“有据否?”曰:“经云: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能

    心不妄,精进无有涯。”公疑释然。于时庭树鸦呜,公问师闻否,曰:“闻

    鸦去。”又问师闻否,曰:“闻。”公曰:“鸦去无声,云何言闻?”师乃

    普告大众曰:“闻无闻有,非关闻性。本来不生,何自有灭?有声之时,是

    声尘自生。无声之时,是声尘自灭。而此闻性不随声生,不随声灭。悟此闻

    性,则免声尘所转。自知闻无生灭,闻无去来。”公与大众作礼而退。师度

    化无量,后居保唐寺寿终。


如果你对仙佛奇踪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仙佛奇踪》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