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韩非子•亡征第十五

类别:子部 作者:韩非子 书名:韩非子

    【原文】凡人主之国小而家大,权轻而臣重者,可亡也。简1法禁而务谋虑,荒封内而恃交援者,可亡也。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2仗3者,可亡也。好宫室台榭陂池,事车服器玩,好罢4露5百姓,煎6靡7货财者,可亡也。用时日,事鬼神,信卜筮而好祭祀者,可亡也。听以爵不待参验,用一人为门户者,可亡也。官职可以重求,爵禄可以货得者,可亡也。缓心而无成,柔茹8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所定立者,可亡也。饕9贪而无餍10,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喜淫辞而不周于法,好辩说而不求其用,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浅薄而易见,漏泄而无藏,不能周密而通群臣之语者,可亡也。很11刚而不和,愎谏而好胜,不顾社稷而轻为自信者,可亡也。恃交援而简近邻,怙12强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国者,可亡也。羁13旅侨士,重帑在外,上间14谋计,下与民事者,可亡也。民信其相,下不能15其上,主爱信之而弗能废者,可亡也。境内之杰不事,而求封外之士,不以功伐课试,而好以名问举错16,羁旅起贵以陵故常者,可亡也。轻其適17正,庶子称衡18,太子未定而主即世者,可亡也。大心而无悔,国乱而自多,不料境内之资而易其邻敌者,可亡也。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太子已置,而娶于强敌以为后妻,则太子危,如是,则群臣易虑;群臣易虑者,可亡也。怯慑而弱守,蚤见而心柔懦,知有谓可,断而弗敢行者,可亡也。出君在外而国更置,质太子未反而君易子,如是则国携19;国携者,可亡也。挫辱大臣而狎其身,形戮小民而逆其使,怀怒思耻而专习,则贼生;贼生者,可亡也。大臣两重,父兄众强,内党外援以争事势者,可亡也。婢妾之言听,爱玩之智用,外内悲惋而数行不法者,可亡也。简侮大臣,无礼父兄,劳苦百姓,杀戮不辜者,可亡也。好以智矫法,时以行杂公,法禁变易,号令数下者,可亡也。无地固,城郭恶,无畜积,财物寡,无守战之备而轻攻伐者,可亡也。种类不寿,主数即世,婴儿为君,大臣专制,树羁旅以为党,数割地以待交者,可亡也。太子尊显,徒属众强,多大国之交,而威势蚤具者,可亡也。变20褊21而心急,轻疾而易动发,心悁22忿而不訾23前后者,可亡也。主多怒而好用兵,简本教而轻战攻者,可亡也。贵臣相妒,大臣隆盛,外藉敌国、内困百姓以攻怨雠,而人主弗诛者,可亡也。君不肖而侧室贤,太子轻而庶子伉24,官吏弱而人民桀25,如此,则国躁;国躁者,可亡也。藏怨而弗发,悬罪而弗诛,使群臣阴憎而愈忧惧,而久未可知者,可亡也。出军命将太重,边地任守太尊,专制擅令,径为而无所请者,可亡也。后妻淫乱,主母畜秽,外内混通,男女无别,是谓两主;两主者,可亡也。后妻贱而婢妾贵,太子卑而庶子尊,相室轻而典谒重,如此,则内外乖26;内外乖者,可亡也。大臣甚贵,偏党众强,壅塞主断而重擅国者,可亡也。私门之官用,马府之世绌27,乡曲之善举,官职之劳28废,贵私行而贱公功者,可亡也。公室虚而大臣实,正户贫而寄寓富,耕战之士困,末作之民利者,可亡也。见大利而不趋,闻祸端而不备,浅薄于争守之事,而务以仁义自饰者,可亡也。不为人主之孝,而慕匹夫之孝,不顾社稷之利,而听主母之令,女子用国,刑余用事者,可亡也。辞辩而不法,心智而无术,主多能而不以法度从事者,可亡也。亲臣进而故人退,不肖用事而贤良伏,无功贵而劳贱苦,如是,则下怨;下怨者,可亡也。父兄大臣禄秩过功,章服侵等,宫室供养大侈,而人主弗禁,则臣心无穷;臣心无穷者,可亡也。公婿公孙与民同门,暴傲其邻者,可亡也。

    【注释】1.简:《诗•邶风•简兮》:“简兮简兮,方将万舞。”《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孟子•离娄下》:“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驩也。”《孟子•尽心下》:“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士狂简。’”《荀子•非十二子》:“其冠絻,其缨禁缓,其容简连。”《荀子•议兵》:“简礼贱义者,其国乱。”这里用为怠慢之意。

    2.右:古文祐、右实同字。《诗•小雅•裳裳者华》:“右之右之,君子有之。”《诗•小雅•彤弓》:“钟鼓既设,一朝右之。”《诗•大雅•大明》:“保右命尔,爕伐大商。”《诗•大雅•緜》:“迺慰迺止,迺左迺右。”《诗•周颂•我将》:“维天其右之。”《老子•三十一章》:“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左传•襄公十年》:“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汉书•翟义传》:“是天反复右我汉国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今据许书,凡助为右、为佑,神助则为祐。”这里用为保佑之意。

    3.仗:《史记•春申君传》:“仗兵革之彊。”《广韵》:“仗,凭仗。”这里用为依靠、依赖之意。

    4.罢:《国语•吴语》:“我既执诸侯之柄,以岁之不获也,无有诛焉,而先罢之,诸侯必悦。”《荀子•王霸》:“无国而不有罢士。”《荀子•成相》:“曷谓罢?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史记•高祖本纪》:“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广雅•释诂二》:“罢,归也。”这里用为遣归、遣去之意。

    5.露:《诗•召南•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荀子•富国》:“都邑露。”杨倞注:“谓无城郭墙垣。”这里用为败坏之意。

    6.煎:《説文》:“煎,熬也。”《方言七》:“煎,火干也。凡有汁而干谓之煎。”本意为煎熬,这里引申为榨取之意。

    7.靡:《战国策•秦策》:“而百姓靡于外。”《礼记•少仪》:“国家靡敝。”汉贾谊《论积贮疏》:“靡之者。”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不随俗靡。”这里用为浪费之意。

    8.茹:《易•泰•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易•否•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诗•邶风•柏舟》:“我心匪鑒,不可以茹。”《诗•小雅•六月》:“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郑玄注:“言玁狁之来侵,非其所当度为也。”《尔雅•释言》:“茹,度也。”这里用为猜度、估计之意。

    9.饕:(tāo滔)《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左传•文公十八年》注:“贪财为饕,贪食为餮。”《说文》:“饕,贪也。”这里用为形容极贪欲、极贪财之意。

    10.餍:(yan厌)《国语•晋语九》:“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是以三叹。”《孟子•离娄下》:“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後反。”《玉篇•食部》:“餍,饱也。”这里用为吃饱之意。

    11.很:(hěn狠)《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美而很。”《国语•吴语》:“今王将很天而伐齐。”《说文》:“很,不听从也。”这里用为违逆、不听从之意。

    12.怙:(hù互)《诗•唐风•鸨羽》:“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左传•宣公十五年》:“怙其俊才。”《说文》:“怙,恃也。”这里用为依仗、凭借之意。

    13.羁:(jī机)《左传•昭公七年》:“单献公弃亲用羁。”杜预注:“羁,寄客也。”《广雅•释诂三》:“羁,旅也。”《玉篇•网部》:“羁,羁旅也,寄止也。”庾信《思旧铭》:“为羈终岁,门人谢焉。”这里用为寄居、旅寓之意。

    14.间:《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这里用为参与之意。

    15能:《书•舜典》:“柔远能迩。”《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故与乐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正字通•肉部》:“能,顺习也。”这里用为亲善和睦之意。

    16.错:通“措”。《易•序卦》:“礼义有所错。”《礼记•仲尼燕居》:“君子明于礼乐,举而错之而已。”《荀子•荣辱》:“则君子注错之当,而小人注错之过也。”《荀子•大略》:“错质之臣不息鸡豚,冢卿不修币。”《韩非子•有度》:“威不贷错,制不共门。”《洪武正韵•暮韵》:“错,同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错,假借为措。”这里用为举措之意。

    17.適:(dí敌)古通“嫡”。正妻生的长子称嫡子,省称“嫡”。《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適以长,不以贤。”《列子•力命》:“齐公族多宠,嫡庶并行。”《汉书•杜周传附翟义》:“此必適妾将有争宠相害而为患者。”《篇海类编•人事类》:“適,適庶,与嫡同。”这里用为正室长子之意。

    18.衡:同“横”。《荀子•致士》:“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韩非子•存韩》:“以秦与赵敌,衡加以齐,今又被韩。”汉贾谊《论积贮疏》:“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这里用为蛮横之意。

    19.携:(xié斜)通“愶”。《左传•僖公七年》:“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不如私许复曹,卫以以携之。”《国语•周语上》:“其刑矫诬,百姓携贰。”这里用为离、背离、离散之意。

    20.变:《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说文》:“变,更也。”《小尔雅》:“变,易也。”《白虎通》:“变者,非常也。”这里用为变化、改变之意。

    21.褊:(bian贬)《诗•魏风•葛屦》:“维是褊心,是以为刺。”《左传•昭公元年》:“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从者。”《孟子•梁惠王上》:“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说文》:“褊,衣小也。”王充《论衡》:“衣不得褊。”这里用为狭小之意。

    22.悁:(juan倦)《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中心悁悁。”《说文》:“悁,忿也。从心,悁声。”《声类》:“悁,忧貌也。”《字林》:“悁,含怒也。”这里用为苦闷之意。

    23.訾:(zi资)《国语•齐语》:“訾相其质,足以比成事,诚可立而授之。”《淮南子•原道》:“息耗减损通于不訾。”《吕氏春秋•知度》:“訾功丈而知人数。”这里用为衡量,计量之意。

    24.伉:《诗•大雅•緜》:“乃立皋门,皋门有伉。”这里用为高大、高尚之意。

    25.桀:通“杰”。《诗•卫风•伯兮》:“邦之桀兮。”《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桀桀。”《礼记•月令》:“选士厉兵,简练桀俊。”《墨子•非命中》:“初之列士桀大夫,慎言知行。”《韩非子•亡征》:“太子轻而庶子伉,官吏弱而人民桀。”《吕氏春秋•功名》:“人主贤则豪桀归之。”这里用为杰出的人才之意。

    26.乖:(guāi掴)《左传•昭公三十年》:“楚执政众而乖。”《楚辞•怨世》:“吾独乖刺而无当兮。”《贾子•道术》:“刚柔得适谓之和,反和为乖。”《说文》:“乖,戾也。”《广雅》:“乖,背也。”这里用为背离、违背、不和谐之意。

    27.绌:(chu出)通“黜”。《礼记•王制》:“不孝者,君绌以爵。”《荀子•不苟》:“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荀子•非相》:“与世偃仰、缓急、嬴绌。”《荀子•成相》:“展禽三绌,春申道缀,基毕输。”《荀子•尧问》:“仁者绌约,天下冥冥,行全刺之。”《韩非子•有度》:“治乱决缪,绌羡齐非。”《史记•老子列传》:“世子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这里用为贬退之意。

    28.劳:《诗•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邶风•燕燕》:“实劳我心。”《论语•泰伯》:“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孟子•万章上》:“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清魏源《默觚上•学篇二》:“故君子者,佚乐而为君子也;小人者,忧劳而成小人也。”这里用为忧愁愁苦操心之意。

    【译文】凡是君主之国弱小而家族大,君主权势轻而臣下的权势重,国家就可能灭亡。怠慢法律而致力于计谋智虑,荒废境内的治理而依赖结交外国来求得援助,国家就可能灭亡。群臣致力于学问,门下弟子喜好辩论,商人在国外积聚财富,小民依赖神来保佑,国家就可能灭亡。君主喜好兴建宫殿高台亭阁水池,讲究车马服装器具玩物,喜好差遣败坏百姓,榨取浪费货物钱财,国家就可能灭亡。凡事选择吉日良辰,崇拜侍奉鬼神,迷信占卜算卦而喜好祭祀者,国家就可能灭亡。听取意见只按爵位而不用事实来检验,只把一个人作为听取的窗口,国家就可能灭亡。官职可以靠权势求得,爵位可以用钱财买到,国家就可能灭亡。思想缓慢而不想求有成就,多疑而且优柔寡断,好坏不分而拿不定主意,国家可能灭亡。极其贪婪而且没有满足,只想利益而且只想得到,国家就可能灭亡。喜欢下流色情而且不合符法度,喜好辩论而不追求实用价值,陶醉于文采美妙而不顾功效,国家就可能灭亡。思想浅薄而容易被人看穿,凡事看讲出去而不能隐藏,不能周密思考而通晓群臣的言谈,国家就可能灭亡。逆反强硬不随和,刚愎自用不听劝说而且好胜争强,不顾社稷安危而轻易地自以为是,国家就可能灭亡。只想依靠外援而怠慢邻国,只想凭借强大国家的援助而轻视欺侮更小的国家,国家就可能灭亡。寄居的外客和侨居的游士,有大量的钱财在外,却在上参与出谋划策,在下干预民众事务,国家就可能灭亡。民众信任相国,但下与上不和睦,君主宠爱信任而不能废除,国家就可能灭亡。国内杰出人物不任用,反而去追求外国人士,不按功劳考核,而喜欢以名望声誉来提拔安置官吏,侨居之客被启用而且凌驾于本国旧官老臣之上,国家就可能灭亡。轻视自己的正室长子,让其他儿子称横霸道,太子还没有确定而君主就去世了,国家就可能灭亡。心志狂大而不会悔恨,国家混乱还自吹地广人多,不估量国内实力而又藐视邻国的,国家就可能灭亡。国家小又不愿处于低下地位,力量薄弱而又不怕强大国家,没有礼貌礼节而又侮辱强大的邻国,贪婪固执而不善于外交,国家就可能灭亡。太子已经设置,而又娶了强国的女子作为后妻,那么太子就有危险,如果是这样,那么群臣就容易思虑;群臣之容易思虑,国家就可能灭亡。胆小怕事而不能坚持意见,问题早已发现但软弱不敢解决,只是知道了说可以,有了决断又不敢施行,国家就可能灭亡。出国的君主在外而国内已经改变设置,在国外当人质的太子没有回国而又另立太子,象这样国家就会离散;国家民心离散,国家就可能灭亡。折磨侮辱大臣而又亲近戏弄他们,处罚百姓而又违反情理使用他们,让其怀着愤怒不忘耻辱而又受到专任,那么贼心就会生起;贼心生起,国家就可能灭亡。大臣中有两个都重要,叔伯兄弟也很强盛,内部结党营私还有外援而又来争夺政事权势的,国家就可能灭亡。婢女小妻的话肯听,便嬖弄臣的智谋肯用,朝廷内外悲哀惋惜而君主还屡次违背法度的,国家就可能灭亡。怠慢侮辱大臣,对叔伯兄弟无礼,使百姓劳累痛苦,又枉杀无辜之人的,国家就可能灭亡。喜欢用自己的智慧改变法律,经常把自己的行为杂在公法中作为人们的准则,法律禁令不断改变,号令屡次下达的,国家就可能灭亡。没有固守的地形,城墙又坏得倒塌,没有粮食积蓄,财物又缺少,没有防守和作战的装备而又轻易去进攻别国,国家就可能灭亡。国君种族寿命不长,君主频频去世,婴儿当国君,大臣独揽大权,扶持侨居之人为朋党,数次割让领土去款待结交的国家,国家就可能灭亡。太子尊贵显赫,党羽徒弟众多,又多有大国结交,威势很早就具备了,国家就可能灭亡。善于变化心胸狭窄而又心急,轻率浮躁而又容易激动,心里苦闷忿怒而又衡量前后的,国家就可能灭亡。君主经常发怒而喜欢用兵打仗,忽视务农而轻易发动战争的,国家就可能灭亡。权贵大臣互相妒忌,大臣兴旺强盛,在外依靠敌国,对内困苦百姓以攻击仇人,而君主却不能惩处他们,国家就可能灭亡。君主没有德才而兄弟们却贤能,太子势轻而其他儿子强盛,官吏软弱而人民杰出,这样,那么国家就会动荡,国家动荡,就可能灭亡。君主心藏怨恨而不发出,对犯罪人迟迟不加惩处,使群臣暗中憎恨而且更加担忧害怕,过了很久还不知道结果的,国家就可能灭亡。派出军队授予将领的权力太大,边境地区的官员地位过于尊贵,独揽政事擅自作为,直接处理事务而不请示报告,国家就可能灭亡。皇后正妻淫乱,太后蓄养污秽之人,宫廷内外混杂私通,没有男女区别,就叫做有两个主子;有两个主子的,国家就可能灭亡。皇后正妻地位低下而婢女小妾地位高贵,太子地位低下而其他儿子地位高贵,相国权势轻而主管通报传达的侍从官权势重,象这样,就会内外相背;内外相背者,国家就可能灭亡。大臣地位很高,党羽众多并强盛,蒙蔽君主的听闻决断而又控制了政权的,国家就可能灭亡。大臣门下的家臣被国家任用,马背上显贵的将领的后代被贬退不用,乡村中善人被举荐,官员职位上那些忧心操劳的被废黜,人们都重视私下行为而鄙视公家功绩的,国家就可能灭亡。国力空虚而大臣力量充实,正式居民贫穷而侨居之人富裕,农民和士兵贫困,而做工经商之人有利益,国家就可能灭亡。君主看到大利益而不追求,听说有祸端则不防备,浅薄于小块土地的争夺,而又致力于以仁义来装饰自己,国家就可能灭亡。不行为于君主的孝道,却去羡慕老百姓的孝行,不顾社稷的利益,而去听从太后的命令,女人当道治国,刑狱法官来办理政事,国家就可能灭亡。能说会道而不合法律,头脑聪明而不懂权术,君主多才多艺但不按法度办事,国家就可能灭亡。亲近的臣下被提拔而故旧老人被辞退,不肖之徒掌权而贤能之人隐伏,没有功绩的高贵而辛勤劳动的卑贱,象这样,那么下级就怨恨;下级怨恨的国家,就可能灭亡。叔伯兄弟大臣的俸禄等级超过他们的功劳的标准,其旗章服装侵犯了等级,宫室供养太过奢侈,而君主却不加禁止,那么臣下的欲望就没有止境;臣子们的欲望没有止境,国家就可能灭亡。皇亲国戚与老百姓同一门巷,对邻居却横行霸道,国家就可能灭亡。

    【说明】本篇“亡征”,就是指亡国的征兆,本节首先列举了四十七种亡国的征兆,并不是对社会现状作出简单的罗列,而是韩非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对君主的修养爱好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后所得出的理论概括。其实,这四十七种亡国征兆,通过观察人们的行为方式,基本上可以看出来。比如现代去某一个单位考察,只要不是事先预备的,只要不是公开欢迎的,你都可以看到这其中的某一种现象。只要这种现象较强较重,那么这个单位也就是危险的。这个问题其实孔子、孟子等先贤大儒们都谈到过,透过现象看本质而已。所以,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看一个国家,也不仅仅是看一个企业,我们就是去看一个人,也要动用我们的智慧,看他属于哪一类。

    【原文】亡征者,非曰必亡,言其可亡也。夫两尧不能相王,两桀不能相王;亡、王之机,必其治乱;其强弱相踦1者也。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然木通蠹,无疾风不折;墙虽隙,无大雨不坏。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以为亡征之君风雨者,其兼天下不难矣!

    【注释】1.踦:(qī椅)《战国策•赵策四》:“齐、秦非复合也,必有踦重者矣。”《韩非子•八经》:“大臣两重,提衡不踦。”这里用为偏重之意。

    【译文】有亡国征兆的,并非是说它一定灭亡,而是说这种国家有可能灭亡。有两个尧就不可能都当王,有两个桀就不能互相灭亡;灭亡和称王的关键,必然是在于两国的治乱、强弱的偏重。树木的折断一定是被虫蛀通了,墙壁的倒塌也必然是裂缝贯通了。树木虽然有虫蛀,没有狂风是不会折断的;墙壁虽然有裂缝,没有大雨也不会倒塌的。有万乘车骑的君主,如果有谁能运用法术治理国家使自己成为已有亡国征兆的君主的狂风暴雨,那么他兼并天下就不困难了。

    【说明】本节是个小结,之所以列举出上面四十七种亡国征兆,也只是征兆而已。这些征兆就是树木的蛀虫,就是墙壁的裂缝,关键的是自己要会看到这些征兆,不只看别人,也要看自己。这也就是孙子所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如果你对韩非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韩非子》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