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坐禅品

类别:经部 作者:惠能 书名:六祖法宝坛经

    【译文】

    惠能大师开示大众说:「这个法门中所说的坐禅,本是不执着于心,也不执着于淨,也不是不动。如果说执着于心,心念原本是虚妄的;知道心念是虚幻的,所以也就无所执着。如果说执着于淨的话,人的自性本来清淨,因为有了无明妄念,所以覆盖了真如本性。只要没有妄想,本性自然清淨;如果起心执着于淨,就会产生淨的虚妄;虚妄没有一定的处所,有了执着,就是虚妄。淨原本也没有形相,现在却立出了淨的形相,还说这是修行的工夫;有了这样错误的见解,就会障蔽自己的真如自性,反而被淨相所缠缚。

    善知识!所谓修不动心者,如果能在见一切人时,不见他人的是非善恶、功过得失,这就是自性不动。善知识!愚迷的人,身体虽然不动,但是一开口便说他人的是非长短好坏,这就与正道相违背了。如果执着于心或执者于淨,就障蔽了正道。」

    惠能大师再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甚麽叫作『坐禅』呢?顿教法门所说的坐禅,是无所执着而没有障碍,在外对一切善恶境界不起念,这就称为坐,在内能见到自性不动,这就称为禅。

    善知识!甚麽叫作『禅定』呢?外离一切相叫作禅,内心不乱叫作定。若在外境上着相,内心就会散乱;若能外离一切相,内心就不会散乱。自心本性原是清淨安定的,只因遇境起念,所以内心就乱了。如果见一切境而内心不乱的话,这才是真定。

    善知识!外离诸相就是禅,内心不乱就是定,外禅内定,就叫做禅定。《菩萨戒经》说:『我人的自心本性原本清淨。』善知识!在念念之中,得见自己的本性清淨,精进修持实践,自然能够成就佛道。」

    【原文】

    .经文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着心,亦不着淨,亦不是不动。若言着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着也。若言着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淨;起心着淨,却生淨妄;妄无处所,着者是妄。淨无形相,却立淨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淨缚。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着心着淨,即障道也。」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淨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淨。』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

    .注释

    妄念:

    指虚妄的心念。也就是无明或迷妄的执念。此妄念能搅动平等的真如性海,而现出万象差别的波浪;若能远离,则得入觉悟的境界。

    真如:

    真,真实不虚妄的意思;如,不变其性的意思。指遍布于宇宙中真实的本体,为一切万有的根源。又作如如、如实、法界、法性、实际、实相、如来藏、法身、佛性、自性清淨身、一心、不思议界等。

    菩萨戒经:

    又称《菩萨地经》、《地持经》、《菩萨地持论》。北凉昙无谶译。本经虽称「经」,实应属「论」,传说係无着记录弥勒的说法而成。本经详说大乘菩萨修行的方便,内容分初方便处、次法方便处、毕竟方便处三部分,凡二十七品。因收有大乘戒,故本经古来即备受重视。


如果你对六祖法宝坛经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六祖法宝坛经》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