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战计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类别:子部 作者:不详 书名:三十六计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注释】共敌:指兵力集中的强敌。敌阳:古代兵法把先兵攻敌、先发

    制人的战略叫“敌阳”。敌阴:古代兵法把伺机进击、后发制人的战略叫“敌

    阴”。

    【译文】与其攻打集中的正面之敌,不如先用计谋分散它的兵力,然后

    各个击破;与其主动出兵攻打敌人,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伺机歼灭

    敌人。

    【讲解】此计名出自战国时代孙膑“围魏救赵”的故事。公元前353年,

    魏国大将庞涓率大军攻打赵国,把赵国的都城邯郸围得水泄不通。在赵国的

    要求下,齐国任命田忌为统帅、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孙膑认为,魏国派

    主力部队攻打赵国,国内一定空虚,如果先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魏军必然

    回师自救,赵国之围便会自然消除。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率领齐军直奔

    大梁,庞涓不得不放弃邯郸,率魏军日夜兼程赶回大梁。在半路上,庞涓遭

    到齐军的伏击,几乎全军覆没。

    古人云:“治兵如治水。”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一味硬碰,无异于以

    卵击石。所以应当避其锋芒,采用分导引流的办法:或者攻击敌人的薄弱之

    处牵制它,或者袭击敌人的要害部位威胁它,或者绕到敌人背后打击它。如

    此一来,敌人就不得不放弃原来的目标。这是一种转化敌我双方地位的迂回

    策略。

    在此计中,“围魏”是“救赵”的前提条件,不论是真围还是假围,不

    论是明围还是暗围,“围魏”必须能够引出“救赵”这个后果。也就是说,

    “围魏”与“救赵”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否则,“围魏救赵”只能是

    一厢情愿的美好打算。

    “围魏救赵”有三种含义:

    (1)避实击虚。《孙子兵法•虚实篇》认为,水的流动规律是避开高处

    而流向低处,同样道理,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的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薄弱之

    处。避实击虚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2)以攻为守。进攻是最积极的防御。在敌兵压境的情况下,如果一味

    地防御,就会愈来愈被动。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发动进攻,打乱敌人的阵脚,

    从而变被动力主动。

    (3)以迂为直。在几何学中,两点之间的直线是最短的。但在战争中,

    最直接的方式不一定有效。这就好比上山一样,如果从山下直接向上攀登,

    路途虽近但危险颇大。假如绕山盘旋而上,虽然多走了一段路,却能够平安

    地到达山顶。


如果你对三十六计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三十六计》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