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农蚕

类别:子部 作者:明·朱国祯 书名:涌幢小品

    中国耕田必用牛。以铁齿杷土。乃东夷儋罗国之法。今江南皆用之。不知中国原有此法。抑唐以后仿而为之也。

    俗有占米之称。不晓所本。问之。亦无能言者。盖宋大中祥符间。遣使至占城国取种三万斛。并树艺法传入中国。自是始有占稻。其名曰冬占、五十日占、三十日占等数十种云。

    不种而获曰稆。

    荒田开时。先种芝麻一年。后种五谷。盖芝麻能败草木之根也。

    蜀中稻熟时。蚱蜢羣飞田间。如小蝗状。而不害稻。然能啮人。

    江南人食钱江以上米及外江籼米。多痰涎结滞。仍取南米食之。即愈。然彼处人自食之则不觉。盖人与地、与谷、各有配也。

    近年农夫日贵。其直增四之一。当由务农者少。可虑。可虑。

    琼州田禾三熟。蚕丝八登。湖地宜蚕。新丝妙天下。每蚕忙时。必有小鸟。连叫曰。潵山看火。其声清澈可听,蚕毕。则止。余地无之。蚕室暖。育者倦极。常有火患。作茧用柴帚。以禾草为之。长尺有咫。大可一握。散布。登蚕其上。有至二三重者。名曰上山。

    湖丝惟七里者尤佳。较常价每两必多一分。苏人入手即识。用织帽缎。紫光可鉴。其地去余镇仅七里。故以名。有即其地载水作丝者。亦只如常。盖地气使然。其初收也。以衣衾覆之。昼夜程其寒暖之节。不使有过。过则有伤。是为护种。其初生也。则以桃叶火炙之。散其上。候其蠕蠕而动。濈濈而食。然后以鹅羽拂之。是为摊乌。其既食也。乃炽炭于筐之下。并其四周。剉桑叶如缕者而谨食之。又上下抽番。昼夜巡视。火不可烈。叶不可缺。火烈而叶缺。则蚕饥而伤火。致病之源也。然亦不可太缓。缓则有漫漶。不齐之患矣。编绖曰蚕荐。用以围火。恐其气之散也。束秸曰叶墩。用承刀。恶其声之着也。是为看火。食三四日而眠。眠则擿。眠一二日而起。起则餧。是为初眠。自初而之二。自二而之三。其法尽同。而用力益劳。为务益广。是为出火。盖自此蚕离于火。而叶不资于刀矣。又四五日为大起。大起则薙。薙则分箔。薙早。则足伤而丝不光莹。薙迟。则气蒸而蚕多湿疾。又六七日为熟巧。为登簇。巧以叶盖。曰贴巧。验其犹食者也。簇以藁覆。曰冒山。济其不及者也。风雨而寒。则贮火其下。曰炙山。晴暖则否。三日而辟户。曰亮山。五日而去藉。曰除托。七日而采茧为落山矣。凡蚕之性。喜温和与恶寒热。大寒则閟而加火。太热则疏而受风。蚕房宜卑。卑则温。蚕簇宜高。高则爽。又其收种时。须在清明后。谷雨前。大起须在立夏前。过此不宜也。至于桑叶。尤宜干而忌湿。少则布挹之。多则箔晞之。能节其寒暖。时其饥饱。调其气息。常使先不踰时。后不失期。而举得其宜。一时任事诸女仆又相兴起率励。咸精其能。故所收率倍常数。传者始而惊。中而疑。终而信也。其后益加讲求。为法愈密。所产益良。前后几二十年。岁无败者。时谓得养蚕术焉。


如果你对涌幢小品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涌幢小品》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