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答周若庄

类别:子部 作者:明·李贽 书名:焚书

    明德本也,亲民末也,故曰“物有本末”。又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苟不明德以修其身,是本乱而求未之治,胡可得也。人之至厚者莫如身,苟不能明德以修身,则所厚者薄无所不薄,而谓所薄者厚,无是理也。

    故曰“未之有也”。今之谈者,乃舍明德而直言亲民,何哉?不几于舍本而图未,薄所厚而欲厚所薄乎!意者亲民即明德事耶!吾之德既明,然后推其所有者以明明德于天下,此大人成己、成物之道所当如是,非调亲民然后可以明吾之明德之谓也!

    且明德者吾之所本有,明明德于天下者,亦非强人之所本无。故又示之曰“在止于至善”而已。无善无恶,是谓至善,于此而知所止,则明明德之能事毕矣。由是而推其馀者以及于人,于以亲民,不亦易易乎!

    故终篇更不言民如何亲,而但曰明德;更不言德如何明,而但曰止至善;不曰善如何止,而但曰知止;不曰止如何知,而直曰格物以致其知而已。

    所格者何物?

    所致者何知?

    盖格物则自无物,无物则自无知。

    故既知所止,则所知亦止;苟所知未止,亦未为知止也。故知止其所不知,斯致矣。予观《大学》如此详悉开示,无非以德未易明,止未易知。故又赞之曰:“人能知止,则常寂而常定也,至静而无欲也,安安而不迁也,百虑而一致也。”今之谈者,切己自反,果能常寂而常定乎?至静而无欲乎?安固而不摇乎?百虑而致之一乎?是未可知耳。奈之何遽以知止自许、明德自任,而欲上同于大人亲民之学也!然则颜子终身以好学称,曾子终身以守约名,而竟不敢言及亲民事者,果皆非邪,果皆偏而不全之学耶!

    世固有终其身觅良师友、亲近善知识,而卒不得收宁止之功者,亦多有之,况未尝一日亲近善知识而遂以善知识自任,可乎!

    与焦弱侯

    人犹水也,豪杰犹巨鱼也。欲求巨鱼,必须异水;欲求豪杰,必须异人。此的然之理也。今夫井,非不清洁也,味非不甘美也,日用饮食非不切切于人,若不可缺以旦夕也。

    然持任公之钓者,则未尝井焉之之矣。

    何也?

    以井不生鱼也。

    欲求三寸之鱼,亦了不可得矣。今夫海,未尝清洁也,未尝甘旨也。

    然非万斛之舟不可入,非生长于海者不可以履于海。

    盖能活人,亦能杀人,能富人,亦能贫人。其不可恃之以为安,倚之以为常也明矣。

    然而鹍鹏化焉,蛟龙藏焉,万宝之都,而吞舟之鱼所乐而游遨也。

    彼但一开口,而百丈风帆并流以入,曾无所于碍,则其腹中固已江、汉若矣。此其为物,岂豫且之所能制,网罟之所能牵邪!自生自死,自去自来,水族千亿,惟有惊怪长太息而已,而况人未之见乎!

    余家泉海,海边人谓余言:“有大鱼入港,潮去不得去。

    呼集数十百人,持刀斧,直上鱼背,恣意砍割,连数十百石,是鱼犹恬然如故也。俄而潮至,复乘之而去矣。“然此犹其小者也。乘潮入港,港可容身,则兹鱼亦苦不大也。余有友莫姓者,住雷海之滨,同官滇中,亲为我言:”有大鱼如山,初视,犹以为云若雾也。中午雾尽收,果见一山在海中,连亘若太行,自东徙西,直至半月日乃休。“则是鱼也,其长又奚啻三千馀里者哉!

    嗟乎!豪杰之士,亦若此焉尔矣。今若索豪士于乡人皆好之中,是犹钓鱼于井也,胡可得也!

    则其人可谓智者欤!

    何也?

    豪杰之士决非乡人之所好,而乡人之中亦决不生豪杰。

    古今贤圣皆豪杰为之,非豪杰而能为圣贤者,自古无之矣。今日夜汲汲,欲与天下之豪杰共为贤圣,而乃索豪杰于乡人,则非但失却豪杰,亦且失却贤圣之路矣。

    所谓北辕而南其辙,亦又安可得也!

    吾见其人决非豪杰,亦决非有为圣贤之真志者。

    何也?若是真豪杰,决无有不识豪杰之人,若是真志要为圣贤,决无有不知贤圣之路者。尚安有坐井钓鱼之理也!


如果你对焚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焚书》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