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七岁】

类别:子部 作者:清·林之望 书名:养蒙金鉴

    《史记》曰:项橐七岁为孔子师。

    《后汉书》曰:郭丹,字少卿,南阳穰人也。七岁而孤,小心孝顺。后母哀怜之,为鬻衣装,买产业。

    又曰:黄琬,少失父。蚤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又曰:张霸,字伯饶,蜀郡成都人。年数岁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曰“张曾子”。七岁通《春秋》,复欲进余经,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饶为之。”故字曰:“饶”焉。

    《魏志》曰: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罢社。

    又曰:夏侯荣,字幼权。幼聪慧,七岁能属文。诵书日千言,经目辄识之。

    《晋书》曰: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幼有至性,七岁丧兄,哀恸过礼,亲戚异之。

    又曰: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阳人。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

    又曰: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

    又《载记》曰:苻坚,字永固一名文玉,雄之子也。祖洪,奇而爱之,名曰“坚头”。年七岁,聪敏好施,举止不逾规矩。每侍洪侧辄量洪举措取与,不失机候。洪每曰:“此儿姿貌瑰伟,质性过人,非常相也。高平徐统有知人之鉴,遇坚于路,异之,执其手曰:“苻郎,此官街,小儿敢戏于此,不畏司隶缚耶!”坚曰:“司隶缚罪人,不缚小儿戏也。”统谓左右曰:“此儿霸王相也。”

    《宋书》曰:谢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人,太常宏微子也。七岁能属文,通《论语》。

    《齐书》曰:谢瀹,字义洁,陈郡阳夏人。年七岁,王彧见而异之,言于宋孝武,孝武召见于稠人广众之中,瀹举动闲详,应对合旨,帝甚悦。

    《梁书》曰: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七岁能属文。

    又曰:刘孝绰,字孝绰,彭城人,本名冉。祖勔,宋司空忠昭公;父绘,齐大司马霸府从事中郎。孝绰幼聪敏,七岁能属文。舅齐中书郎王融深赏异之,常与同载适亲友。号曰“神童”。融每言曰:“天下文章若无我,当归阿士。”阿士,孝绰小字也。

    又曰:王裒,字子汉。七岁能属文。外祖司空袁昂爱之,谓宾客曰:“此儿当成吾宅相。”

    又曰:王承,字安期,仆射暕子。七岁通《周易》,选补国子生。

    又曰:王籍,字文海,琅邪临沂人。七岁能属文。

    又曰:刘孺,字孝稚,彭城安上里人也。幼聪敏,七岁能属文。

    又曰: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七岁出继从伯允之。允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允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陈书》曰: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人也。七岁读“五经”,略知大旨。

    又曰:傅縡,字宜事,北地灵州人也。七岁诵古诗赋至十余万言。

    又曰:蔡征,字希祥,侍中中抚军景历子也。七岁丁母忧,居丧如成人礼。继母刘氏性悍忌,视之不以道,征供侍益谨,初无怨色。征本名览景,历以为有王祥之性,更名“征”,字希祥。

    又曰: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往往如是,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魏书》曰:袁聿修,字叔德,陈郡人。七岁遭丧,礼若成人。

    《北齐书》曰:孙灵晖,长乐武强人也。魏大儒、秘书监惠蔚,灵晖之族曾王父也。灵晖少明敏,有器度。惠蔚一子蚤卒,其家书籍多在焉,灵晖年七岁便好学,日诵数千言,唯寻讨惠蔚手录章疏。不求师友,“三礼”及“三传”皆通宗旨。

    《周书》曰:萧大圜,字仁显。七岁居母丧便有成人之性。

    《隋书》曰:李礼成,字孝谐,陇西狄道人。年七岁与姑之子兰陵太守荥阳郑颢随魏武帝入关,颢母每谓所亲曰:“此儿平生未尝回顾,当为重器耳。

    又曰:卢太翼,字协昭,河间人也。本姓章仇氏。七岁诣学,日诵数千言,州号曰“神童”。

    又曰: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悴不知所为。忽于国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

    又曰:郎茂,字蔚之,恒山新市人。少敏慧,七岁诵“骚雅”,日千余言。

    又曰:王贞,字孝逸,梁郡陈留人。少聪敏,七岁好学,善《毛诗》、《礼记》、《左氏传》、《周易》,诸子百家无不毕览。善属文词,不治产业,每以讽读为娱。

    《北史》曰:侯莫陈相,代人也。父斛古提,朔州刺史、白水公。相七岁丧父,号慕过人。

    又曰: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侠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

    《旧唐书》曰: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年七岁举神童,授秘书省正字。

    又曰: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七岁解属文。父友齐中书舍人陆乂、马元熙尝造德林宴集,有读徐陵文者云“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并不知其事。百药时侍立,进曰:“《传》称‘鄅人藉稻’,杜预注云:‘鄅国在琅邪开阳’”。乂等大惊异之。

    又曰;裴敬彝,绛州闻喜人。七岁解属文,性又端谨,宗族咸重之,号为“甘露顶”。

    又曰: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

    《唐书》曰: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七岁知属文。

    又曰:李泌,字长源,魏八柱国弼六世孙,徙居京兆。七岁知为文。帝召泌,既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弃,因使说试其能。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说因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聘才;静若得意。”说因贺得奇童。

    又曰;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

    又曰:任敬臣,字希古,棣州人。五岁丧母,哀毁日至。七岁问父英曰:“若何可以报母?”英曰:“扬名显亲可也。”乃刻志从学。汝南任处权见其文,惊曰:“孔子称颜回之贤,以为弗如也;吾非古人,然见此儿,信不可及。

    又曰:韦温,字宏育。方七岁日诵书数千言。

    又曰:王助,字子功。七岁丧母哀号,邻里为泣。

    《宋史》曰:赵赞,字元辅,本名美,后改焉。七岁诵书二十七卷,应神童举。明宗诏曰:“都尉之子,太尉之孙,幼能诵书,弱不好弄,克彰庭训,宜锡科名,可特赐童子及第。”仍附长兴三年礼部春榜。

    又曰:李肃,字季雍。七岁诵书知大义。

    又曰:王鬷,字总之,赵州临城人。七岁丧父,哀毁过人。

    又曰;贾黄中,字娲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

    又曰:杨澈,字晏如,杨徽之宗人也。世家建阳,父思进,晋天福中北渡海,因家于青州之北海,累佐使幕。澈幼聪警,七岁读《春秋左氏传》,即晓大义。周宰相李谷召令默诵,一无遗误,谷甚异之。

    又曰:杨亿,字大年。七岁能属文,对客谈论有老成风。

    又曰:晏殊,字同叙;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曰:“殊,江外人。”帝顾曰:“张九龄非江外人耶?”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它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擢秘书省正字、秘阁读书,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

    又曰: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经目辄诵。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旁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耶。”因作《浮图灾解》,兄惊曰:“是儿必大吾门。”韩琦闻其名,以兄之子妻之。

    又曰: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池,天章阁待制。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又曰:贾易,字明叔,无为人。七岁而孤。母彭以纺绩自给,日与易十钱使从学,易不忍使一钱,每浃旬辄复归之。

    又曰:杨政,字直夫,原州临泾人。崇宁三年,夏人举国大入,父忠战殁。政甫七岁,哀号如成人,其母奇之,曰:“孝于亲者必忠于君,此儿其大吾门乎!”

    又曰:彭龟年,字千寿,临江军清江人。七岁而孤,事母尽孝。性颖异,读书能解大义。

    又曰:虞允文,字彬甫。七岁能属文。

    又曰:陆持之,知荆门军九渊之子也。七岁能为文。九渊授徒象山之上,学者数百人。有未达,持之为敷绎之。

    又曰:崔遵度,字坚白,本江陵人,后徙淄川。纯介好学,始七岁受经于叔父宪。尝以春秋编年史、汉纪传之例问于宪,宪曰:“此儿他日成令名矣。”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

    又曰:种放,字名逸。七岁能属文,不与群儿戏。

    《金史》曰:石琚,字子美,定州人。生七岁读书过目即成诵。

    《元史》曰:齐履谦,字伯恒。七岁读书过目即能记忆。

    又曰:李孟,字道复,潞州上党人。生而敏悟,七岁能文,倜傥有大志,博学强记,通贯经史,善论古今治乱。开门授徒,远近争从之。一时名人商挺、王博文皆折行辈与交。郭彦通名知人,尝语孟父唐曰:“此儿骨相异常,宰辅之器也。”

    又曰:吴莱,字立夫,浦阳人。七岁能属文,凡书一经目辄成诵。尝往族父家,日易《汉书》一帙以去,族父迫扣之,莱琅然而诵,不遗一字,三易宅编皆如之,众惊以为神。

    又曰:韩性,字明善,绍兴人。七岁读书数行俱下,日记万言。

    又曰:许衡,字仲平。年七岁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它日必有大过人者。

    又曰:王思诚,字致道,兖州嵫阳人。七岁从师,授《孝经》、《论语》。即能成诵。

    《明史》曰: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

    又曰: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借奇之曰:“它日救时宰相也。”

    又曰: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从里塾过,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牧牛反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

    又曰:王艮,字汝止,初名银,王守仁为更名。七岁受书乡塾,贫不能竟学。父灶丁,冬晨犯寒役于官,艮哭曰:“为人子令父至此得为人乎?”出代父役。入定省惟谨。

    又曰: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又曰:瞿罕,字曰有,父九思流塞外。罕年七岁能文,伏阙上书白父冤。

    又曰:艾南英,字千子,东乡人。七岁作《竹林七贤论》。

    又曰:杨慎,字用修,新都人。七岁拟《古战场文》。时人传诵,以为渊、云再生。

    《十六国春秋·前凉录》曰:“辛攀,字怀远,陇西狄道人也。年七岁随父爽在京师。北地程晓,爽之亲友。目攀而笑曰:“犁牛骍犊,孺子之谓。”攀曰:“戏及人亲,非雅训也。”晓及众宾大奇异之。

    《十国春秋》曰:南唐王栖霞,七岁以神童及第。

    《苏州志》曰:夏礼年七岁能书斗大字;人称为“书小吏”,沈周作长歌赠之。

    《汝南志》曰:刘黄裳,七岁能摹逸少书。

    《宁波志》曰:“沈应奇,字天瑞。七岁能大字,以神童荐。宪宗召试,命书皇帝字,应奇俯伏奏曰:“书皇帝字乞赐一几。”上奇之。

    《文心雕龙·序志》曰: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

    《世说》曰: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有李树子压枝折,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取,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子多,苦李也。”取之信然。

    《法苑珠林》曰:齐晋安王萧子懋,字云昌,武帝之子也。始年七岁。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瓮盛水浸之,如此三日而花不萎。子懋流涕礼佛,誓曰:“若使阿姨因此胜缘,遂获冥祐,愿华竟斋如故。”七日斋毕,色更鲜红,看视罂中稍有根须,淑媛病寻差。当世称其孝感。

    《大唐新语》曰:贾嘉隐,年七岁以神童召见,时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绩于朝堂立语。李戏之曰:“吾所倚何树?”嘉隐对曰:“松树。”李曰:“此槐也,何忽言松?”嘉隐曰:“以公配木则为松树。”无忌连问之曰:“吾所倚者何树?”嘉隐曰:“槐树。”无忌曰:“汝不能复矫对耶。”嘉隐应声曰:“何须矫对,但取其以鬼配木耳。”

    《孝子传》曰:吴猛,年七岁时夏日伏于母床下,恐蚊虹及其母。

    《幼童传》曰:夏侯荣,七岁能属文,诵书日千言,经目辄识之。

    《太平广记》曰:吴真君,七岁事父母以孝闻。

    《独醒杂志》曰:皇祐元年,何正臣与毛君卿俱以七岁应童子科。君卿之慧差,不及正臣。时皇嗣未生,上见二人年甚幼而颖悟过人,特爱之,留居禁中数日。正臣能作大字,宫人有以裙带求书者,正臣书曰:“‘关睢’,后妃之德也”。上尝以梨一颗令二人分食,君卿逡巡不应,上怪,问其故,对曰:“父母在,不敢分离。”上大喜,以为皆能知其大义。翌日御便殿,俱赐童子出身。

    《桂苑丛谈》曰:崔英,年七岁在苻坚宫中读书,坚问:“读何书?”曰:“《孝经》。”问:“有何义?”曰:“上爱下,下敬上。”坚曰:“好。待十七必用卿为大夫。”英曰:“日月可重见;至尊不可再睹。何待后期?”坚曰:“须待十七必召卿也。”及期,拜谏议大夫。

    《括苍汇记》曰:陶玻,字士珩,缙云人。七岁能赋诗,善楷书。

    《金诗传》曰:“蔡太常珪,字正甫,七岁赋菊诗,语意惊人。日授数千言。

    又曰:刘神童征,字伯祥。年七岁能文,道陵召入宫,赋“凤凰来仪”二首,称旨,赐经童出身。

    《桐江诗话》曰:黄山谷,七岁作“牧童诗”云:“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杜甫诗曰:“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如果你对养蒙金鉴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养蒙金鉴》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