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燥门 噎膈

类别:子部 作者:明·吴正伦 书名:脉症治方

    【脉】

    沉缓无力。为气虚。数而无力。带涩。为血虚。洪数有力为火。寸关脉沉而滑为痰。两关弦滑为吐逆。缓滑者可治。涩弱者难治。

    【症】

    内经曰:三阳结谓之格。注云。三阳者。大肠小肠膀胱也。结者。热结也。小肠热结。则血脉燥。大肠热结。则后不通。膀胱热结。则津液涸。三阳既结。则前后闭必反而上。此所以噎食不下。纵下而复出也。三因虽有五噎五膈之分。其实病本则一。虽按法施治。若不断浓味。戒恼怒。慎起居。纵服良剂。莫能为也。故张机峰云。膈当神思间病。惟内观自养。可以治之。此言深中病情。可不信哉。

    【治】

    宜生津。养血。顺气。清痰。降火。开结。使阴阳和平。气顺痰下。则病无由而作矣。用童便、姜汁、竹沥、芦根汁、韭汁、人乳、或牛羊乳、气虚。入四君子血虚。入四物、有痰。入二陈、有热。入解毒、切忌香燥之药。古方用人参以补肺。御米以解毒。竹沥以清痰。

    当归以养血。粟米以实胃。蜜以润燥。姜以去秽。不比局方。悉用辛香燥烈之药。一概混治。遇挟寒者。间或偶效。但今人悉因痰火七情所致。其无寒也明矣。若妄投前药。咎将谁归。

    【方】

    清痰养血汤 治噎膈。吞酸。吐酸水。

    半夏曲(一钱五分) 白茯苓(一钱) 当归(二钱) 陈皮(一钱) 甘草(三分) 白扁豆(一钱)人参(一钱) 白术(五分) 御米(炒八分) 萝卜子(炒七分) 黄连(吴萸同炒 去吴萸一钱)

    上作一服。水一钟半。煎八分。食远服。临服。加姜汁(五匙)、竹沥(一盏)、芦根汁(二盏)、同药搅匀服。

    痰盛。加贝母(一钱)、枳实(五分)。

    火盛。加山栀仁(姜汁炒)、黄芩(酒炒各八分)。

    顺气。加木香(五分)、槟榔(八分)。

    开郁。加香附(童便浸炒一钱五分)、神曲(七分)。

    养血。加麦门冬(一钱)、桃仁(二十粒)、生地黄(八分)、牛羊乳(各一盏)。

    生津。加同上、再加乌梅(一个)。

    润燥。加麻仁、杏仁(各一钱)、郁李仁(一钱)、人牛羊乳(各不拘多少)。

    抑肝。加白芍药、橘叶(各一钱)、青皮(五分)。

    补脾。加莲子(五枚)、倍用参术。

    止呕。加藿香、砂仁(各七分)。

    消膨。加枳实、砂仁(各七分)。

    止泻。加白芍药、肉果(各一钱),去当归。

    吞酸吐酸。加藿香(八分)、砂仁(五分)、倍用茱萸、炒黄连、心腹痛。加木香(五分)槟榔(七分)、青皮(五分)、白芍药(一钱)、桂(三分)、白豆蔻仁(五分),去参术、当归(减半)。


如果你对脉症治方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脉症治方》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