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阴症阳症辨 计三十一门 伤风伤寒

类别:子部 作者:清·陈士铎 书名:辨证玉函

    伤风与伤寒相似,阴症与阳症宜知。若不辨明,杀人多矣。虽仲景张公有伤寒专门之书,我可不必再传。然而各有不同,正不可不传也。伤寒之异于伤风者,何以辨之?一在感之轻,一则感之重也。伤风者,伤寒之轻者也;伤寒者,伤风之重者也,原无大分别。苟不急治之,则伤风者即变为伤寒矣。盖人之元气最恶外邪。人身一感风邪,则元气必然与邪相战。元气旺者,邪不能深入,不能深入,邪自然留于皮毛之间,而不敢入于腠理之内。不过一二日而邪散者,正气以祛邪之易也。若正气虚者,则入于内,而变为伤寒矣。非伤风伤寒之有异也,有异于人之元气虚弱而已矣。然则遇风邪之侵入者,开手即用补正祛邪之药,何至伤风之变为伤寒哉?若既已风入于腠理之内,则邪即有阴邪阳邪之分矣。大约入于府,则为阳邪,入于藏则为阴邪矣。是邪亦无阴阳之分,亦分于入之藏府之阴阳也。然而府又不同,藏又各异,又从何处以辨之哉?我有一法,辨症最易。大约身热而烦躁者,阳症也;身热而安静喜睡者,阴症也。虽阴症阳症中各有分别,而此法终为千古不易之论也。倘一遇风寒之侵体,无论是伤寒伤风,一剂即愈,断不须二剂也。方名转春丹。此治初起之伤寒伤风也。倘三日后,身有不凉者,此成伤寒之症矣。亦不必问其阴症阳症。吾有一方治之,随手而回春矣。方名回春丹。一剂身即凉而邪即退,再一剂全愈矣。倘不听吾言,则变症蜂起矣。可查仲景专门治之。二方之妙,各有深意。

    转春丹用桂枝与麻黄,柴胡可并用,使邪入太阳者速散,而邪不敢入于少阳之间。且邪原未入内,故可用补药以和解之。方中所以用芍药先去平肝,使邪之门路速断;用茯苓又引邪从膀胱太阳下行,自然随手奏功,转一阳于顷刻也。回春丹之妙,妙在不用芍药,桂枝。盖邪已入里,已离太阳之经,何必又用桂枝?况邪由卫而入于少阳之经,倘更用芍药,不特不能平肝,而且引邪入肝矣。盖肝最恶邪侵。于未近邪之时可以未雨绸缪而已,近邪之顷,难于及时杜绝,余方中所以不敢用之也。石膏、麻黄、青蒿之类,纯是入卫祛邪之圣药,单攻一府而邪自难留,不得不从外而入者,仍从外而出矣。况方中又多调济之品,有不奏功如响者乎?世人细思吾方,即授之以治伤寒之症,又安有杀人而比之刀刃者哉?

    转春丹

    桂枝五分 柴胡一钱五分 麻黄三分 白芍五钱 茯苓三钱 甘草一钱 陈皮七分 白术三钱 半夏三分 神曲一钱 苏叶八分水煎服。

    回春丹

    麻黄一钱 石膏二钱 青蒿五钱 柴胡二钱 甘草一钱 茯苓五钱 当归五钱 陈皮一钱 神曲一钱 麦冬三钱 生地三钱 白芥二钱 人参三分 玄参二钱 水煎服。


如果你对辨证玉函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辨证玉函》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