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十九 幼幼汇集(中) 脾胃门(第一)

类别:子部 作者:明·徐春甫 书名:古今医统大全

    盖小儿脏腑怯弱,乳食过度则伤脾胃,贵乎调理得中,无有太过不及。否则脾胃受伤,面恍无色,口中凉气,不思乳食,呕吐肌瘦,虚弱,腹中作痛,则当补脾益胃。凡人以胃气为本,惟治病亦然。胃气有虚有实,虚则有呕吐不食之证,实则有痞满内热之证。虚者益之,实者泻之,欲得其平则可矣。平胃散、观音散、益黄散之剂皆壮胃之要药,可对证而调治之。

    脉候

    关脉弦数为食积,温热伤脾;沉微者为冷,不思饮食。未满三岁,看虎口脉纹。

    治法

    脾胃虚寒或腹痛不食,理中汤主之;有伤食腹胀而或痛,以消食丸导之;有热者,仁斋保和丸之属。

    药方

    平胃散 治脾胃不和,不思乳食,心腹疼痛,口苦无味,呕哕恶心,噫气吐酸,面色痿黄,体弱肌瘦,肚腹泄泻,并服之。

    浓朴(去皮,姜炒) 陈皮(去白。各三两) 苍术(五两,浸二日) 甘草(一两,炙)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二片、枣二枚,水煎。空心,入盐少许调服。常服,快气暖胃,化宿食,消痰。

    快膈消食丸宽中快膈,消乳食,正颜色。

    砂仁 橘红 三棱(煨) 莪术 神曲(炒) 麦 (炒。各半两) 香附子(一两,炒)

    上为末,面糊丸,绿豆大,食后紫苏汤下二十丸。

    温脾汤 治脾胃不和,腹胁虚胀,不进乳食,困倦无力。

    诃子(炮) 人参(七钱半) 木香 桔梗(各半两) 茯苓 藿香(洗) 陈皮 黄 甘草(各二钱半) 白术(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枣煎。

    四君子汤调理脾胃,进乳食,止泄泻。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二钱,姜、枣煎,加陈皮、半夏名六君子汤。

    和中汤 治小儿脾胃不和,呕逆恶心,冷热不调,减食泄泻,腹痛肠鸣,少力嗜卧。

    浓朴 白术 干姜 甘草(各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二片,水八分煎,乳食前温服。

    (仁斋)保和丸 治小儿食伤发热,欲成疳证。常服,益脾胃,食则不伤。

    白术(五两) 茯苓 半夏(制) 山楂 神曲(炒。各三两) 陈皮 连翘 萝卜子(各二两)苍术(制) 枳实(炒) 香附子(制) 浓朴(制)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姜汁打面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十丸,渐加至七、八十丸,食后茶汤下。

    加减观音散调理脾胃,常服,正颜色,消饮食。

    白术(炒) 人参 扁豆(炒) 茯苓 麦芽(炒) 黄 (炙) 甘草 山药 神曲(炒)香附子(炒)

    上为末,每服一钱,空心米饮下。

    调中散 治脾胃不和。

    人参 茯苓 木香 白术 甘草(炙) 干姜(煨) 藿香(洗) 香附子 砂仁 丁香(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姜、枣汤下。


如果你对古今医统大全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古今医统大全》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