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十九 养生余录(上) 四时调摄

类别:子部 作者:明·徐春甫 书名:古今医统大全

    《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生而勿杀。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又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

    有云:春夏之交,阴雨卑湿,或引饮过多,令患风湿,自汗体重转侧难,小便不利。作他治,必不效,惟五苓散最佳。

    《内经》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使志无怒,使气得泄。逆之则伤心,秋为 疟,奉收者少。

    陶隐居六:四时惟夏难将息,伏阴在内腹冷滑,补肾之剂不可无,食物稍冷休哺啜。

    书云:夏之一季,是人脱神之时,心旺肾衰,化为水,至秋而凝,冬始坚。当不问老少皆食暖物,则不患霍乱,腹暖,百病不生。

    夏冰止可隐映饮食,不可打碎食之,腹冷热相搏成疾。夏以后乃秋分,须慎肥腻饼肿油酥之属。此物与酒浆瓜果极理相妨,所以多疾者为此也。

    陶隐居云:冷枕冷床心勿喜,凡枕冷物,大损人目。

    书云:夏不用露卧,令皮肤成癣,或作面风。暑月日晒处有石,不可便坐,热生疮,冷成疝。

    盛热戴汗当风不宜太过。自日中来,勿用冷水沃面,成目疾。伏热者未得饮水,返以冷物迫之杀人。五月六月泽中停水多有鱼鳖,饮成瘕。

    《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使志安宁。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书云: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又立秋日勿浴,令皮肤粗燥,因生白屑。又八月一日后,微火暖足,勿令下冷。

    《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毋泄皮肤。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书云:冬时忽大热,勿受之,患时病由此。又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时天地闭气藏,作劳不宜汗出冷背。冬寒虽近火,不可令火气聚,不须于火上烘炙。若炙,手暖则已。不已,损血,令五心热,手足应于心也。大雪中跣足,又不可便以热汤洗,或随饮热酒,足随堕。又触寒来,寒未解,勿便饮汤食热物。

    四气调神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壤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故天真论曰:有贤人者,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古今同于一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也。


如果你对古今医统大全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古今医统大全》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