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对口方 引经药

类别:子部 作者:不详 书名:发背对口治诀论

    官桂(流注用。是寒证皆宜,发背勿用)、僵蚕(炒。消肿用,脓后不可用)、羌活(两太阳用)、独活(托腮、后发际、右腰下、两颊皆用)、薄荷(发际下用)、白蒺藜(左腰下用)、白芷(额角用。去寒湿,消毒,止痛,辟邪。发背、流注用,初起皆用)、苍术(流注及诸般湿证皆用,发背勿用)、乳香(对口初起用,又消一切无名肿毒并止痛)、没药(功同乳香)、秦艽(舒筋散厥阴之风)、 本(头项痛)、干姜(流注用)、破故纸(脐右用,热证忌)、制附子(流注用)、益智仁(脐左用)、白芥子(流注用。温脾、肺)、知母(右颧用。寒肺、胃)、角针(能引诸药直达疮所。有脓即止)、川芎(左肩、项俱用)、大甘草(生用调和六腑,并去大肠火毒;收功用炙熟)、升麻(两肩用五分多至七分,两项用七分多至九分,头上用一钱)、甘草梢(龟头用)、防风(四肢用,右肩、腿皆用。发背脓后外托尤宜)、陈皮(对口左边可用,发背大忌)、人参(脓后用,必须兼防风,腐肉尽脱去,可大用)、牛膝(性善下,且舒筋。左足用)、郁金(解郁)、黄芩(凡大毒惨痛者用,发背用。其寒凉伤胃也)、木瓜(舒筋,走右足)、苏叶(发汗用,受寒者必用。能温肺,用在初起)、苡仁米(走右足)、花粉(发背必用。若虚而内陷者,要人参水制,能消火、消毒)、甲片(炙研。攻利必用之圣药)、槐头(食指)、桑头(大指)、杨头(无名指、中指、小指)、杨须(足指)、大贝(拔毒必用之圣药)、泽兰叶(调和气血。脓前少用,脓后收功大用可至八钱)、地松根(两足)、黄(毒前不能轻用,托脓时用生,溃时半生半蜜炙,腐尽收功全蜜炙)、大黄(炒黑。发背红紫色、痛不止而不大便者用二钱)、栝蒌仁(必用之药。若发背、对口青紫者,用肉桂水制)、荆芥(肩、项用。炒焦用。发背、对口日轻夜重,并治血气下陷。温散生用要药)、葛根(发背伏阴伏阳皆用)、开口椒(闭口者有毒,不可用。治恶心用四十九粒)、麻黄(流注用,发汗必须)、枳壳(对口右边用。心隔不宽、饮食不消,俱可用)、桔梗(上升下降,在右者尤宜。腰上七分,腰下四分,乳膀上一钱,项以上一钱二分。凡毒在乳膀以上者,不论左右俱可用)、柴胡(在左者俱可用。青紫色者是肝病,不论左右皆用。腰下五分,腰上至肩一钱,左颧一钱五分)、三七(活血治伤)、土方八(善走骨节,治一切无名肿毒,引经药所不能到者。左颧用。去肺火。发背、对口红紫色者,用一钱)、金毛狗脊(尻骨用。尻即尾桩骨)、萆 (左腰下用)、丹参(调经脉)、汉防己(右腰下用)、桂枝(两手用。性温散,寒证宜,热证不可)、金银藤(四肢用。性清凉,热证不可)、金银花(清凉拔毒,兼走四肢)、海桐皮(腿用)、生地(凉血补阴)、当归(活血)、归尾(破血)、鲜生地(凉血)、大熟地(大补阴分,虚者收功可用)、鲜首乌(排脓止痛)、皂荚(炒,去筋研敷。流注、痰毒一切无名肿毒之圣药)、青皮(对口有边用,发背大忌)。

    以上诸药,皆秘授引经要品。宜熟读本草,究其功用,详审证之虚实寒热,而斟酌以治之,自当以运化无穷,动辄取效也。


如果你对发背对口治诀论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发背对口治诀论》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