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学语 ○甘泉之学

类别:子部 作者:清·屈大均 书名:广东新语

    甘泉初游江门,梦一老人曰:“尔在山中坐百日,即有意思。”以问白沙,白沙不以为然,是则白沙亦未尝欲人静坐也。然明道见人静坐,辄叹为善学。紫阳亦曰“半日读书,半日静坐。”甘泉则谓古之论学,未有以静坐为言者,程氏言之非定论。盖孔门之教,皆欲从事上求仁,动时著力,何者。静不可以致力,才致力,即已非静矣。故《论语》曰:“执事敬”。《易》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中庸》戒慎恐惧慎独,皆动以致其力之方也。故善学者必令动静一于敬。又云:“涵养在敬,进学在致知,如车两轮。又如人行路,足目一时俱到。”明道云:“学在知所有,养所有。”明道得孔孟之传者也,其语学也,上下体用,一贯中正而无弊,朱、陆各得其一体故也。朱语下而陆语上,宗旨各有所重。

    白沙本于濂溪,阳明本于明道,其学未始不同。而当时二家弟子,各执师说不相下。有建宁太守者,为甘泉、阳明创大同书院于武夷,以见二家大同之意。甘泉闻之甚喜,谓己与阳明,戮力振兴绝学,一以濂、雒为宗,致良知以体道,犹磨镜以照物,不是一空知便已,故曰格物。物即为物不二之物,至善是也。知止、定、静、安、虑、能得,则格之矣。吾之言格物,与阳明之言致知,无二旨也。顾端文云:“阳明之知,即甘泉之物。甘泉之格物,即阳明之致知。”大均谓知在于物,物外无知,物在于知,知外无物。知不可致,必格吾物以致之,物不可格,必致吾知以格之,格致一也。湛、王之说,善会之无有不同,格知中之物,致物中之知,而《大学》之道尽之矣。

    甘泉先生尝开礼舍僧寺,来学者,令习礼三日而后听讲。讲必端坐观心,不遽与言,使深思以求自得。阳明云:“甘泉之学,务求自得者也。世未之能知,其知者,且疑其为禅。甘泉者,殆圣人之徒也。”青萝云:“阳明之学过于高,惟甘泉所论,纯粹平正,上下皆可企及。至于宋儒之中,专信明道,尤为独得之见。”先是甘泉在京师,与阳明讲求正学,天下靡然从之。号阳明之派曰浙宗,甘泉之派曰广宗。而阳明早世,甘泉独以高寿作人,学者慕风而至,得以及门为庆幸。噫嘻,可谓盛矣。

    甘泉翁年七十有五,始得致仕。作歌云:“归来乎而,嗟余其归矣。东西南北之人兮,安所不之矣。水宿山栖兮,忍其饥矣。”因取道江浙,泛钱唐,游憩于武夷久之。常为《九曲棹歌》,令诸生歌以相乐。有“一篙一篙至无终,篙篙相接终有通”之句。归至罗浮,日夕端坐石上,未尝至家。年八十复游南岳,筑室紫云峰麓,集衡阳人士而诲之,数月乃返。年九十二时,又游南岳,道过古州,邹文庄率同志数百人趋迎,戒曰:“先生高年,犹殷殷访友,此可征其学矣。古云,宪老不乞言,吾侪无多问以烦长者也。”时文庄年亦六十,临别泪落沾襟,翁顾慰之曰:“谦之何悲也,岂以予年老不复再会耶,后十年当再过子。”其后四年,翁九十有六,又欲往游武夷,未行而病,临终,为门人谆谆说《易》。昔人云“人不学便老而衰”。若翁者,其真自强不息之力也哉。


如果你对广东新语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广东新语》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