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释例 △时代与识见

类别:子部 作者:清·崔述 书名:考信录

    (以下三章,通论读书当考信之意。)

    圣人之道,在《六经》而已矣。二帝、三王之事,备载於《诗》、《书》(《书》谓《尧典》等三十三篇),孔子之言行,具於《论语》。文在是,即道在是,故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六经》以外,别无所谓道也。顾自秦火以後,汉初诸儒传经者各有师承,传闻异词,不归於一,兼以战国之世,处士横议,说客言,杂然并传於後,而其时书皆竹简,得之不易,见之亦未必能记忆,以故难於检核考正,以别其是非真伪。东汉之末,始易竹书为纸,检阅较前为易;但魏、晋之际,俗尚词章,罕治经术,旋值刘、石之乱,中原陆沉,书多散轶,汉初诸儒所传《齐诗》、《鲁诗》、《齐论》、《鲁论》陆续皆亡,惟存《毛诗序传》及张禹更定之《论语》,而伏生之《书》,田何之《易》,邹、夹之《春秋》亦皆不传於世。於时复生妄人,伪造《古文尚书经传》、《孔子家语》,以惑当世。二帝、三王、孔门之事於是大失其实。学者专己守残,沿讹踵谬,习为固然,不之怪也。虽间有一二有识之士摘其疵谬者,然特太仓ㄗ米,而亦罕行於世。直至於宋,名儒迭起,後先相望,而又其时印本盛行,传布既多,稽核最易,始多有抉摘前人之忄吴者。或为文以辨之(如欧阳永叔《帝王世次图序》、《泰誓论》,苏明允《喾妃论》,王介甫《伯夷论》之类),或为书以正之(如《郑樵诗辨妄》,赵汝谈《南塘书说》之类),或作传注以发明之(如朱子《论语》、《孟子集注》、《诗集传》、蔡氏《书传》之类)。盖至南宋而後《六经》之义大著。然经义之失真已千余年,伪书曲说久入於人耳目,习而未察,沿而未正者尚多,所赖後世之儒踵其余绪而推广之,於所未及正者补之,已正而世未深信者阐而明之,帝王圣贤之事岂不粲然大明於世!乃近世诸儒类多摭拾陈言,盛谈心性,以为道学,而於唐、虞、三代之事罕所究心。亦有参以禅学,自谓明心见性,反以经传为肤末者。而向来相沿之误逐无复有过而问焉者矣!余年三十,始知究心《六经》,觉传记所载与注疏所释往往与经互异。然犹未敢决其是非,乃取经传之文类而辑之,比而察之,久之而後晓然知传记注疏之失。顾前人罕有言及之者;屡欲茹之而不能茹,不得已乃为此录以辨明之。非敢自谓继武先儒,聊以效愚者千虑之一得云尔。


如果你对考信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考信录》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