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江藩古书疑义

类别:子部 作者:清·刘声木 书名:苌楚斋四笔

    德清俞荫甫太史樾,撰《古书疑义举例》七卷,刊入《□□杂纂》中。南皮张文襄公之洞云,「此书甚有益于学者」云云,见《书目答问》自注中。声木谨案:我朝经术昌明,人材辈出,超越两代。古书疑义,干嘉诸儒屡有发见于所撰各书中,至高邮王氏,更历举义例于《王氏四种·经义述闻》各书中。嘉道间,甘泉江子屏茂才藩,撰《经解入门》八卷,成于晚年。书虽付刻,尚未竣工,而茂才遽卒,是以传本绝少。光绪年间,于越徐仪吉以重金购得其副本,爰为斠雠。于光绪戊子首夏,由上海鸿宝斋石印写字本。复于光绪□□□□□[庚寅槐荫书屋]石印写字本,惟后出字迹较小。虽系石印本,转瞬间已石印二次,是当时士林重视其书可知。予于十六七岁时,即得见此书。当时慕经师之名,颇欲有志于经学,宝此不啻珍秘,无异得一导师。后以微言大义,实难窥测,注释训诂,已尽见《经籍纂诂》,多陈陈相因,不易出前人窠臼,遂辍而弗为。全书为茂才自撰解经义例,共伍拾贰篇。末一卷系辑录周中孚等拾伍家释经之文。其第柒篇,为茂才自撰之《古书疑义例》,开示涂径,尤属有益经训。太史后撰《古书疑义举例》,体例全从此出,兹将全文录之。文云:「读书求信也,而求信必自求疑始。古书之疑不可不明,即古书之例不可不审,今为约举可疑之例如左:古书有倒句例,有倒序例。有错综成文例,有参互见义例。有上下文异字同例,有上下文同字异例。有两事连类并称例,有两事传疑并存例。有两语似平实侧例,有两句似异实同例。有以重言释一言例,有以一字作两读例。有语急例,有语缓例。有倒文就韵例,有变文协韵例。有蒙上文而省例,有称下文而省例。有因彼见此例,有因此见彼例。有一人之辞自加『曰』字例,有两人之词反省『曰』字例。有文具于前而略于后例,有文没于前而见于后例。古人行文不嫌疏略,不可以疏略而疑。古人行文不避重复,不可以重复而疑。古书传述每有异同,不可以其异同而疑。古人引书每有增损,不可以其增损而疑。古人称谓与今人不同,不可据今以疑古。古书称名常有寄寓,不可以假而疑真。古有以双声迭韵代本字,不可以其代而妄改。古有以读若字代本字,不可以其代而疑岐。古有以大名冠小名,又有以大名代小名,复有以小名代大名,不可以执一论也。古有以美恶而同词,又有以高下而(同)[相]形,复有以反言而见意,不可以偏见拘也。若乃有以叙论并行者,皆以为叙,则失矣。有以实字活用者,皆以为实,则失矣。有以语词迭用者,误易焉,则失矣。有以语词复用者,误改焉,则失矣。有于句中用虚字者,倒易之,则失矣。有于上下文变换虚字者,妄疑为误,则失矣。有反言而省『乎』,增之则失。有助语而用『不』字,删之则失。古书『邪』『也』通用,『虽』『唯』通用,分之则失。古书发端之词不同,连及之词不同,泥之则失。又有衍之一例。有因两字义同而衍,有因两字形同而衍。有涉上下文而衍,有涉注文而衍。有衍即有误,有因误衍而误删者,有因误衍而误倒者,有因误衍而误改者,有因误衍而误读者,此因衍而误者也。又有一字而误为两字者,有两字而误为一字者。有重文作二画而致误者,有重文不省而致误者。有因注文而误者。有因阙文作空闱而误者,有本无阙文而误加空闱者。有上下两句而倒误者,有上下两字而互误者。有两字平列而误易者,有两句相因而误倒者。有字以两句相连而误迭者,有文以两句相连而误脱者。有因误夺而误补者,有因误字而误改者。有因误补而误删者,有因误删而误增者。有不识古字而误改者,有不达古义而误解者。有两字一义而两解者,有两字对文而误解者。有两字平列而误倒者,有两文疑复而误删者。有据他书误改者,有据他书误解者。有分章错误者,有分篇错误者。以上各条,王伯申尝为我略言之,其《经义述闻·通说》中,间亦说及。余因推广其说,以示有志于经者。」云云。细玩太史撰《古书疑义举例》,实以此篇为蓝本,而书中无一语道及,迹近攘善,诚为太史惜也。


如果你对苌楚斋四笔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苌楚斋四笔》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