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尚书

类别:子部 作者:清·赵翼 书名:陔余丛考

    尚书本秦官少府之属,在内掌文书者。汉因之。武帝增用宦官为中书谒者令,于是尚书与中书职事多相连。其时中书如唐之枢密使,明之司礼监。而尚书通章奏,出诏命,参决众事,如唐之中书、门下,明之内阁也。宣帝时又有中尚书,见盖宽饶及石显传,则并用宦者兼之。元帝时,石显为中书令,五鹿充宗为尚书令。成帝之初,萧望之领尚书事,嫉显等奸邪,乃奏以为“尚书百官之本,国家枢机,宜以通明公正处之。”:乃定置尚书员:常侍曹尚书主公卿事,二千石曹尚书主郡国二千石事,民曹尚书主吏民上书事,客曹尚书主外国事(光武分二千石曹为二,又分客曹为二),其所不掌者,惟刑罚有廷尉,礼仪有太常,军马有大司马,赋税有大司农,纠劾有御史而已。而尤以职掌枢机为清切。《霍光传》:光死之后,其家恣横,事渐露。霍山犹领尚书,宣帝乃命吏民上书者不关尚书,辄使中书令取之。《魏相传》:霍光时,诸上书者皆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则屏去不奏。相因请去副封,以防壅蔽。宣帝从之。《董贤传》:贤虽为三公,常给事中,领尚书事,百官皆因贤奏事。《王莽传》:莽惧臣下擅权,凡吏民上封事,令宦官左右开发,尚书不得知。此可见平时章奏必经尚书也。《窦武传》:武谋诛宦官,事泄,中官曹德请帝出德阳殿,召尚书官属,胁以白刃,使作诏版。可见诏命亦自尚书出,《文心雕龙》所谓两汉诏命出自尚书也。王允以宦官诛后,侍中等出入禁近,机事颇泄,乃奏尚书不得出入及通宾客。又可见尚书职在禁近,故秩不高而权甚重。王畅为尚书令,后拜南阳太守,以尚书令本千石秩也,而所掌皆机事。故李固疏曰:“陛下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斗为喉舌,尚书为陛下喉舌。斗斟酌元气,运平四时,尚书出纳王命,赋政四海也。”《陈忠传》:三公任轻,机事专委尚书,而灾眚变咎辄策免三公,时论不平。又孔光为尚书令,凡典枢机十馀年。徐防补尚郎,职典枢机,周密畏慎。可见汉时尚书之职之清要。及魏、晋以来,有中书省,而尚书之权遂移,尚书职务皆承中书下流,元时犹然。惟桑哥得政,以尚书擅权,遂驾中书省之上。桑哥败后,仍复旧。明初承之。《明史。陈修传》:六部之设,始于洪武元年,初尚属于中书省,权轻,多仰承丞相意旨。至十三年,革中书省,而部权乃专。此古今尚书沿革之大略也。

    古来尚书只是一省,凡吏、户、兵、刑之类,同在此一省中各分职务,非如今之分为六署也。唐杨嗣复迁礼部员外郎,因父于陵为户部侍郎,乃请避同省,以礼、户虽分而省则同也。庞元英《文昌杂录》:宋制,尚书省凡六曹,除告身帐目外一百六十八案,吏额一千四百十三人,总五月六月文书十二万三千五百余件,天下事莫不上于尚书。是曹虽六,而省则仍一,其分为六署,亦自明祖始。○侍郎、郎中、员外郎中本秦官。《国策》荆轲刺秦王时,诸郎中执兵者皆在殿下。《史记》秦赵高为郎中令用事是也。又《国策》朱英谓春申君曰:“君以臣为郎中,可以杀李园。”则楚亦有是官,盖执兵侍卫者。侍郎之官,至汉始有。汉《百官志》:侍郎、郎中,无定员,多至千人。侍郎比六百石,郎中比四百石是也。员外郎,隋开皇中始置,诸部皆有之,部或四五人,盖以佐郎中之繁。至员外之名,唐时最滥,不必皆尚书官属也。其始起于宦寺,而渐及于选部。《唐书。宦官传序》:中宗时,宦官七品以上员外置千员。《魏元忠传》:亦云,奄竖坐升班秩,既无正阙,率授员外,乃盈千人。此宦寺之员外也。《李峤传》:峤欲收时望,乃奏置员外官数千。《杜佑传》:神龙以来,选者既无员缺,则置员外官二千人,自是以为常。此选人之员外也。《卢怀慎传》云:在京诸司员外官数十倍,近古未有。《魏知古传》亦云:吏员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此京朝官之员外也。严挺之、卢绚皆为李林甫所恶,用为员外詹事,则大僚亦有员外矣。肃宗乾元二年诏曰:州县见任员外官,并任其所适,可用者,上州不得过五人,中州四人,下州三人,县不得过一人。是州县亦有员外矣。罗希贬为海康员外尉,姚绍之授南陵令员外置,来贬播州尉员外置,则小吏亦有员外矣。所以唐、宋以来,员外之称几遍民间也。


如果你对陔余丛考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陔余丛考》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