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诸跋 其五

类别:子部 作者:宋·确庵 书名:靖康稗史笺证

    昔陈寿撰三国志,以身为晋臣,而晋承魏统,不得不帝魏。 【 蜀志末扬戏传云,戏以延熙四年着季汉辅臣赞,其所赞而今不传者,余皆注疏本末于其辞下,并载戏赞,有「世主能承高祖之始兆,复皇汉之宗祀」等语,实其微旨。】 司马氏作通鉴,以宋太祖纂立近于魏,因亦帝魏。朱子作纲目,其时宋已南渡,近于蜀,遂乃帝蜀。此四库全书提要论之所谓「能行当代者也」。以是推之,明靖难事著书者非一,提要悉入存目,但录朱睦木■挈革除逸史二卷,则以其能辨髠缁遯去之说,而凡类是之传闻者庶乎无忌焉。 【 建文出亡,朱彝尊曝书亭集辨之最力,然同治苏州府志杂记类卷六引梦阑琐笔云,致身录之作,大抵其子若孙伪造以实之,事业勋名半多附会,遂开指摘之端。是仲彬之行反为致身录所晦也。从亡之真断无可疑,致身录之伪亦断无可疑。又引朱欠庵云,致身录出于万历时人,疑为史氏之后妄作。然余闻嘉善池弯沈氏其先史壻也,家有建文帝篆「小雅堂」额,自史移至,惧祸铲其末欵。沈石田集有登小雅堂哭史彬诗,石田诗在万历前,谓史彬始见于致身录之传诬,其说非矣。杨、朱二说视明史惠帝纪、牛景先传之疑以传疑为胜。】 宋靖康事著书者亦非一,提要悉入存目,但录无名氏靖康要录十六卷,则以其撮钦宗实录之大纲。此后高宗之贫位忘亲,暂可弗问,而凡宫廷事,当时有传疑者,并应俟质于实录而已,亦无责焉。 【 僧文莹湘山野录及权衡庚申外史,提要皆所谓「行于当代者」,但于宋事未知斧为玉斧,见光聪谐有不为斋随笔。顺帝非明宗子,赵翼廿二史札记云,遗民录等书所载未必无因。吴翌凤杂钞亦以余应诗为不诬。】 此又所谓「孚于当代之论者也」。兹姑勿�【 晁公武读书志杂史类载汪藻编金人背盟录以下六种,有金国行程十卷,与此卷数不符,盖别一书。】 其南征录汇所采有刘同寿圣院札记等十一种,是此本名虽七种,实具十有八种。据咸淳丁卯耐庵识语,开封府状以下为隆兴二年确庵订,宣和奉使录、瓮中人语为耐庵补证。以宋史云钦宗实录洪迈修 【 艺文志,】 干道四年蒋芾上 【 孝宗记,】 是实录已后确庵所编,五年要录当更在其后。使提要见之,吾知必着于录,决不入存目之列无疑也。其开封府状皆当时金人需索皇子、宫人之公牍,辛巳,朝鲜国王遗德题云「中土祸患至徽、钦而极,子息蕃衍,耻辱亦大」,意即指此。辛巳当为万历九年。丁丙尝考得其人。确庵在耐庵时已不知其姓氏,耐庵则丙亦无从稽考也。此吾友丁秉衡 【 国钧】 手钞本,盖从丙所藏旧钞本迻录,其手跋以宋、金两史互勘,或据此补彼,或据彼订此,致为详核,尤有裨于后学。今赵、王二君搜得其本付刊,非惟永古籍之流传,亦足厉后人之忠爱者矣。抑余重有感者,此编绝笔于梓宫南返。度当时奉迎者,虽悲伤亦稍籍慰也。讵料徽、钦二帝金人早葬于五国城。自杨琏真珈发宋诸陵后,始知所归者空榇 【 详周密癸辛杂识、沈德符野获编,】 而以在北不在南,转幸骸骨无恙。然高、孝、光、宁诸帝何辜,后世岂无杨髠其人?乃发者自发,有圣德者欲发而卒不被发。天道殆不可凭而可凭耶?附书之,凡以见所言皆非专为靖康发也。

    己卯十一月,吴县胡玉缙时年八十有一


如果你对靖康稗史笺证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靖康稗史笺证》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