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李文贞公

类别:子部 作者:清·梁章鉅 书名:归田琐记

    安溪李文贞公,当耿逆构难时,有蜡丸告变之功,吾乡人至今德之。惟陈省斋先生梦雷,因此与公有隙,其绝交书中,斥之不遗余力。揆之当时情状,恐不尽然。文贞学养之粹,定不出此。读榕村语录自记之语,当得其实,附录于此,以待论定云。

    人当大惊惧时,切不可就处置事,此时非本心之正。若以事机不可缓,因旁言乱听,急忙应之,十件十错。某自经郑寇、耿逆之变,身尝试之。当郑寇披猖时,欲招某出,某不应,遂致怒,声言欲祸予家。彼时若一言稍靡,便贻名节之羞;若过抗,便可殃及父母,某只不动声色。数日后,有王友者问某作何计,某曰:「仆不过一穷百姓,彼若欲得而甘心者,遣一役来,牵之而去,即与见面矣。」友曰:「招之不见,牵之而见可乎?」某曰:「招之无可见之礼,牵之有可见之义。何也?招之而见,不为殿下臣,必为座上客;牵之而见,则为簿下囚矣。」友曰:「见面奈何?」某曰:「若能以礼待,则从容告以实情,仆非明之臣子,而实我朝之词臣也。倘为不才,便不足用;如以为贤,未有贤而失节者。彼于明家失节之人,皆杀之流之,则仆之不宜为用明矣。如虑仆有别图生变者,请侍老父老母携妻子傍城而居,教童蒙度日可矣。若彼赫然而怒,发淡水洋,亦命也。」王友为之称善,其后竟得瓦全。倘仓卒应之,则心气惊惶,思虑未能周到,刚柔缓急之间,皆足以偾事致祸矣。


如果你对归田琐记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归田琐记》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