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俭为共德

类别:子部 作者:清·王应奎 书名:柳南随笔续笔

    左氏庄二十四年传:「刻其桷,[皆]非礼也。御孙谏曰:『臣闻之,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无乃不可乎?』」「共」字,经典释文无音,而世人乃并读为恭。余窃以为非。或有疑之者,余曰杜注「先君有共德」句,云:「以不丹楹刻桷为共。」盖言世之诸侯,无丹楹刻桷者,故云共也。若读为恭,则其义不可通矣。况释文无音,果何所据而平读乎?后见司马公传家集训俭篇云:「御孙云:『俭,德之共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没于物也,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观此,可以证余之说矣。近读顾仲恭炳烛斋随笔,而共之义益明。其言云:「共之为义,盖言诸德共出于俭,俭一失,则诸德皆失矣。今请得申其说,假如为人上者而知俭,则樽节爱养,自不伤财害民,是俭有当于仁也;为人下者而知俭,则制节谨度,自不至纳贿窃帑,是俭有当于忠也。就士庶论,不俭者,必多方奔走以谋生,俭则身常闲而心常逸,岂非善自为谋,是俭有当于智也。不俭者,或多方谄媚以规利;俭则闭门无事,耻辱自远,是俭有当于义也。谨服先畴,菽水可以尽欢,是俭有当于孝也。有遗业可以处子孙,且有遗法可以教子孙,是俭有当于慈也。衣食所余,可以济亲友之急困者,是俭有当于睦姻任恤也。凡人生百行,未有不须俭以成者,谓曰『德之共』,不亦信乎!」


如果你对柳南随笔续笔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柳南随笔续笔》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