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科目

类别:子部 作者:清·顾炎武 书名:日知录集释

    唐制,取士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曰制举。【原注】唐书选举志。如姚崇下笔成章,张九龄道侔伊吕之类,见于史者凡五十余科,【原注】困学纪闻,唐制举之名多有八十有六。故谓之科目。【原注】宋王安石始罢诸科。今代止进士一科,则有科而无目矣。犹沿其名,谓之科目,非也。【黄氏曰】今特设一科以待士,是有科而无目。愚谓宜仿其意而行之,略取今之试士者稍变其法,而分为数科,其一曰精通经术科,法在取十三经之义疏,比附其异同,而质以所疑,如古条议之法,其二曰博综典故科,法在取史书所载,或专举一事,或兼数事,使之论列其得失,是即古者史学之科也。其三曰洞达时务-科,此即今对策之法,必使之昌言无讳,直陈所见,庶有以见其抱负。其四曰富有才华科,试以诗赋,而兼之以表可也。其五曰明习法律科,法在取古人已事与部案之疑难者,设为甲乙之语,使之剖决,毋拘声律对偶。若是各条为五事,而试以一场,务精其选,而不必广其额。其所取之士,量才授职,而勿使遽列于清要。若国家必欲求特达之彦,则宜设拔萃一科,随时定制。使凡中已上诸条,无问于已仕未仕者,皆得就试焉。取之以至严,而待之以不次,则尤足以鼓舞其才矣。至于童子之试,则不妨仍以八股从事。盖初学之士,惟以明理为急也。

    王维桢欲于科举之外仿汉唐旧制,更设数科,以收天下之奇士。不知进士偏重之弊,积二三百年,非大破成格,虽有他材,亦无由进用矣。【赵氏曰】有明一代,最重进士。凡京朝官清要之职,举人皆不得与。即同一外选也,繁要之缺必待甲科,而乙科仅得遥远简小之缺。其升调之法亦各不同,甲科为县令者,抚按之卓荐,部院之行取,必首及焉,不数年,即得御史、部曹等职。而乙科沈沦外僚,但就常调而已。积习相沿,牢不可破。嘉靖中,给事陆粲虽疏请变通。隆庆中,阁臣高拱亦请科贡与进士并重,然终莫能挽。甚至万历三年,特诏抚按官有司,贤否一体荐劾,不得偏重甲科,而积重难返如故也。明史邱●楫云,今荐则先进士,而举监非有凭借者不与焉。劾则先举监,而进士纵有訾议者罕及焉。于是同一官也,不敢接席而坐,比肩而立。贾三近疏言,抚按诸臣,遇州县长吏,率重甲科而轻乡举。同一宽也,在进士则为抚字,在举人则为姑息。同一严也,在进士则为精明,在举人则为苛戾。是以为举人者,非头童齿豁不就选。此可以见当时见尚矣。


如果你对日知录集释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日知录集释》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