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略解> 〈序〉 序文 操闻上古弧矢之利,《论语》:「足兵。」《尚书》:「八政曰师。」《易》曰:「师贞,丈人吉。」《诗》曰:「王赫斯怒,爰征其旅。」黄帝汤武咸用干戚以济世也。《司马法》曰:「人故杀人,杀之可也。」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着深已。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於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 【译文】 我听说远古时候就有弓箭的应用,《论语》上说:“要有足够的武装力量”,《尚书》所说的八样政事中就有“军事”,《周易》上说:“出兵是正义的,主帅就吉利”,《诗经》上说:“周文王赫然震怒,于是整顿他的军队”,轩辕黄帝,商汤王,周武王都是用武装力量拯救社会的。《司马法》上说:“谁故意杀死无罪的人,就可以杀他。”单靠武力的要灭亡,只讲“仁义”的要亡国,吴王夫差和徐堰王就是两个例子。圣人用兵,只作准备,必要时才动用,是不得已而用兵啊。我读过的兵书和战史很多了,孙武所著的兵法写得很深刻了。孙子,名武,是齐国人,为吴王阖阁作《兵法》十三篇,吴王让他按照兵法训练妇女,终于用他为将军,向西打败了强大的楚国,攻入郑都,向北威胁齐国和晋国。百余年后叉出个军事家孙腆,是孙武的后代。《孙子》周密地制定作战计划和慎重地采取军事行动,都是十分明确和深刻的,是不容曲解的。然而人们还没有对它作过深刻透彻的解说,况且文字繁多,流行于世间的,失去了原作的精神实质,所以加以删定和注解。 正文 计篇 〔曹操曰: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计於庙堂也。〕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以索其情。〔曹操曰:谓下五事七计,求彼我之情也。〕一曰道,〔曹操曰:谓导之以教令。〕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也。〔曹操曰:危者,危疑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顺逆,兵胜也。〔曹操曰:顺天行诛,因阴阳四时之制。故《司马法》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吾民也。』〕地者:高下、广狭、远近、险易、死生也。〔曹操曰:言以九地形势不同,因时制利也。论在〈九地〉篇中。〕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曹操曰:将宜五德备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曹操曰:曲制者,部曲、旗帜、金鼓之制也。官者,五官之分也。道者,粮路也。主用者,主军费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以索其情。〔曹操曰:同闻五者,将知其变极,则胜也。索其情者,胜负之情。〕曰:主孰贤?将孰能?〔曹操曰:道德、智能。〕天地孰得?〔曹操曰:天时、地利。〕法令孰行?〔曹操曰:设而不犯,犯而必诛。〕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曹操曰:以七事计之,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曹操曰:不能定计,则退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曹操曰:常法之外也。〕势者,因利而制权也。〔曹操曰:制由权也,权因事制也。〕兵者,诡道也。〔曹操曰: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曹操曰:欲进而治去道,若韩信之袭安邑,陈舟临晋而渡於夏阳也。〕故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曹操曰:敌治实,须备之也。〕强而避之,〔曹操曰:避其所长也。〕怒而桡之;〔曹操曰:待其衰懈也。〕(卑而骄之)(佚而劳之)〔曹操曰:以利劳之。〕(亲而离之)〔曹操曰:以间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曰:击其懈怠,出其空虚。〕此兵家之胜,不可预传也。〔曹操曰:传,犹泄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临敌变化,不可先传也。故料敌在心,察机在目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败,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曹操曰:以吾道观之矣。〕 【译文】 (曹操说:所谓“计”,就是把选任我方将领,称量敌人实力,测知地形,估量兵力以及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易等事项,预先谋划好。)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决定着社翟的存亡,不能不仔细研究,慎重对待。因此,应该用“五事”进行衡量,从七个方面加以比较,以便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曹操说:说的是下面的“道”、“天”。“地”、“将”、“法”和“主孰有道”等。“索其情”是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五事’,,第一是“道,第二是“天’,,第三是“地”,第四是“将”,第五是“法”。“道’,,是指推行进步政治,使人民和国君意向相同。能做到这一点,听凭你如何驱遣,他们也不会畏惧、迟疑。(曹操说:用政策。法令教化人民。危就是疑惧。)“天”是指阴雨、晴天、严寒。酷热等天候季节变化的规律。(曹操说:在“天时”适宜的情况下出兵作战。所以,《司马法》上说:“冬夏不出兵作战,这是为了既照顾本国人民的利益,也照顾敌国人民的利益。”)“地”,是指道路地远、近,地形的险要、平坦、广阔、狭窄和“死地”、“生地”等地理条件,(曹操说:是说因为各种地形的情况不一样,必须根据当时所处的地形实际来决定如何有效地利用地形。这方面的论述包含在《九地篇》中。)“将”是指将领的才智、信用、仁慈、勇敢、威严。(曹操说:将帅应该具备这五种品德。)“法”是指关于军队的组织编制、指挥联络信号、各级官员职守,以及后勤供应、军费开支等事项的规定。(曹操说:“曲制”是指军队编制。联络、指挥等项的制度规定。“官”是指各级官员的职责。“道”是指粮道。“主用”是指掌管军队的费用开支。)这五项,将帅没有哪一个毫无所知,然而只有能深刻理解的人,才能取得胜利;不能深刻理解,就不能取得胜利。所以,还必须依据有关这些方面的具体筹算加以比较,以便探求谁胜谁负的可能性。(曹操说:对“五事”同样都懂一些,谁真正懂得“五事”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效用,谁就能取得胜利。“索其情”的“情”,在这里是指谁胜谁负的可能性。)究竟哪一方君主政治进步?(曹操说:君主应推行好的政治,将领应足智多谋,有才能。)哪一方将领有才能?哪一方能得天时、地利之助?(曹操说:天、地是指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贯彻执行?(曹操说:军中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许违犯,违犯了一定严惩。)哪一方军队强大?哪一方士卒精干?哪一方赏罚严明?我们根据这番比较的结果,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了。(曹操说:据这七方面的比较来估算,就可以预知胜负了。)如果采纳我的计策,用我带兵打仗,一定能胜利,那我就留下。倘若不按我的计策办,虽然用我带兵打仗,也一定会失败,那我就离去。(曹操说:不能决定计策,就应该辞丢官职,离开那里。)计划周密而且被采纳了,就进一步制定一个“机动”的方案来作为作战计划的补充。(曹操说:其外,是指正规作战方案之外。)这里所说的“机动方案’,,就是依据有利条件来随机应变。(曹操说:机动方案的制定要遵循随机应变的原则,如何随机应变,又要依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战争,是一种靠迷惑敌人取胜的行为。(曹操说:战争没有固定的格局,要以灵活多变能迷惑敌人为原则。)因此,能打却显示出不能打的样子;想打却显示出不想打的样子;近击反佯示准备远袭;远袭则佯示行将近击。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敌人;敌人混乱,则应趁机攻取;敌人兵力充实,必须注意防备;(曹操说:敌军管理得无懈可击,必须防备它。)敌人兵力强盛,定要避其锋芒;(曹操说:要避开敌人的长处。)敌人盛怒急于求战,应当故意挑逗它而不与决战;(曹操说:等敌人士气衰落,斗志松懈的时候,再去决战。)敌人谨慎,要诱使它轻敌冒进;敌人安逸,应迫使它疲于奔命。(曹操说:用小利引诱敌人,使敌人奔走疲劳。)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曹操说:攻击战斗意志薄弱的敌人,出击敌人空虚的营垒。)这些都是军事家所以取胜的妙诀,是不可以预先刻板规定的。(曹操说:传,就是泄露出来。作战没有固定的方法,犹如水没有固定的形态,要根据战场情况随机应变,不能预先刻板规定。因此要在自己的心中估计敌情的变化,要用自己的双眼捕捉有利的战机。)在未开战之前就预计能取胜,是因为胜利的条件充分;在未开战之前就预计不能取胜,是因为胜利的条件不充分。考虑得周密就能取胜,考虑得不周密就不能取胜,何况毫无考虑呢?我们根据这个原则去考察,胜败就可以预见到了。(曹操说:用这个基本原则来考察。) 正文 作战篇 〔曹操曰:欲战必先算其费,务因粮於敌也。〕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曹操曰:驰车,轻车也,驾驷马;革车,重车也,言万骑之重。车驾四马,率三万军,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装,厩二人主养马,凡五人。步兵十人,重以大车驾牛。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守衣装,凡三人也。带甲十万,士卒数也。〕千里而馈粮,〔曹操曰:越境千里。〕则外内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财,车甲之奉:费日千金,然後十万之师举矣。〔曹操曰:谓购赏犹在外之也。〕其用战: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屈力,久暴师则国用不足。〔曹操曰:钝,弊也;屈,尽也。〕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久。〔曹操曰:虽拙,有以速胜。未睹者,言无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则不能得用兵之利矣。故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再载;〔曹操曰:籍,犹赋也。言初赋民,便取胜,不复归国发兵也。始用粮,後遂因食於敌,还兵入国,不复以粮迎之也。〕取用於国,因粮於敌:故军食可足也。〔曹操曰:兵甲战具,取用於国中,粮食则因敌也。〕国之贫於师者:远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曹操曰:军行已出界,近於师者贪财,皆贵卖,则百姓虚竭也。〕财竭则急於丘役。屈力中原,内虚於家,百姓之费,十去其六。〔曹操曰:丘,十六井也。百姓财殚尽而兵不解,则运粮尽力於原野也。十去其七者,所破费也。〕公家之用:破车疲马,甲胄矢弩,戟楯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七。〔曹操曰:丘牛,谓丘邑之牛;大车,乃长毂车也。〕故智将务食於敌,食敌一锺,当吾二十锺;[上艹下忌][上艹下干]一石,当吾二十石。〔曹操曰:[艹忌],豆[禾皆]也;[禾干],禾槁也。石,百二十斤也。转输之法,费二十石乃得一石。〕故杀敌者,怒也;〔曹操曰:威怒以致敌。〕取敌者,货也。〔曹操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曹操曰:以车战能得敌车十乘已上,赏赐之。不言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者赏之,而言赏得者何?言欲开示赏其所得车之卒也。陈车之法:五车为队,仆射一人;十军为官,卒长一人;车满十乘,将吏二人。因而用之,故别言赐之,欲使将恩下及也。或曰:言使自有车十乘已上与敌战,但取其有功者赏之,其十乘已下,虽一乘独得,余九乘皆赏之,所以率进励士也。〕而更其旌旗;〔曹操曰:与吾同也。〕车杂而乘之,〔曹操曰:不独任也。〕卒共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曹操曰:益己之强。〕故兵贵速,不贵久。〔曹操曰:久则不利。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也。〕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而国安危之主也。〔曹操曰:将贤则国安也。〕 【译文】 (曹操说:要作战,必须预先算好所要消耗的军费,务必做到从敌人那里取得粮株来补充自己。)孙子说,用兵作战的一般原则,凡是动用轻车千辆,重车千辆,全副武装的大军10万,(曹操说:弛车就是轻车,4匹马驾一辆车;革车就是重车,所以叫重车,是说这些车装载着全军的瑙重。每辆重车由4匹马驾驶,10个骑士配备一辆。每辆车上有两个人主管做饭,一个人负责保管被装,两个人养马,共5个人。十个步兵配备车辆重车,用大牛驾驶。每辆车上有两个人主管做饭,一个人负责保管看守被装,共3个人。带甲10万,说的是士卒的人数。)从千里以外运送粮株;(曹操说:越境千里。)那么,前方后方的开支,接待宾客的费用,兵工原料的供应,武器装备的补充,每天要耗费千金,然后十万大军才能出动。(曹操说:赏赐还不包括在内。)正因如此,作战就要求速胜,时间拖延过久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攻打城寨就会使力量耗尽,(曹操说:钝就是疲惫,屈就是力尽。)长期对外用兵,将使国家财政陷于困难。如果军队疲惫,锐气挫伤,力量耗尽,财物枯竭,那么各国就会乘机进犯。这时,即使有智谋的人,也无法解除长期用兵所带来的后患。所以,在军事上只听说用笨拙的速决也能取胜,却没见过弄巧的持久会得到什么好处。(曹操说:虽然看起来笨拙,但可以速胜。“未睹”,是说没有见过。)长期用兵作战反而对国家有利,这是根本没有的事。所以,不完全了解久战的害处,也就不能完全了解速胜的好处。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兵员不用再次征集,粮株不必三次运送。(曹操说:籍和赋是同一个意思。说的是第一次征兵就要能够取得胜利,不需要再回国征集进行补充。作战出发时,运送一次粮株,以后便依靠在前线从敌人那里取得,用以补充自己。收兵回国,也不再从国内运粮来接应。)军资器材由国内补给,粮株从敌人那里取得。这样,军队的物资供应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曹操说:武器装备由国内补给,粮食从敌人那里获得补充。)国家之所以会因军队作战而贫穷,就是由于远道运输。远道运输就会使百姓贫困。因为在军队驻地附近,东西涨价,这样就使百姓财物枯竭。(曹操说:军队远行已出国境,靠近军队驻地的奸商贪财,都极力抬高物价,这样就使得百姓财物枯竭了。)财物枯竭,就难以负担沉重的赋税。力量耗尽,财物枯竭,国内人民家家贫困,百姓因战争而交纳的赋税,占去了全部收入的十分之七。(曹操说:一丘是十六井。百姓的财物用尽而战争却不结束,人民就会因在原野上运粮株而奔走得精疲和尽。所说的十去其七,就是指破费。)国家的军费开支,由于兵车的损坏,战马的疲病,武器装备的消耗,运输工具的损失,这些耗费要占去国家总经费的十分之六。(曹操说:丘牛说的是“丘赋”中征来的耕牛。大车就是长车轴的瑙重车。)所以,聪明的将帅务必要做到用敌人的粮株补充自己。在战场上,吃敌人的一钟粮食,相当于本国的二十钟;使用敌人的一石草料,相当于本国的二十石。(曹操说:六斜四斗为一钟。以千里运转来计算,二十钟粮食运到军中,也就还剩一钟。*,是豆秸;杆,是禾杆。一石是120斤。远道运输的方法,要耗费20石才能得到一石。另一种说法是,*音“忌”就是豆子。70斤为一石。吃敌人的一种,相当于本国的20种;用敌人的一石,相当于本国的20石。这里是说远道运输所造成的浪费。)士兵所以奋勇杀敌,靠的是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曹操说:盛怒而杀敌。)要夺取敌人的军用物资,就要用财物奖赏士兵。(曹操说:军中没有财物,士兵就不会到军队中来;军中没有奖赏,士兵就不会奋勇作战。)听以,在车战中,凡是缴获敌人战车10辆以上的,就要奖励首先夺得战车的人。(曹操说:在车战中,凡能缴获敌人战10辆以上的,就赏赐他。不说赏赐那些在车战中得车十辆以上的,而说赏赐首先缴获战车的人,这是为什么呢?目的是要明确表示赏赐那些夺得战车的士卒。车战的阵法:5辆车为一队,设仆射一人;十辆车为一官,设卒长一人;每10辆战车,有将吏两人。靠将吏指挥士卒去作战,所以特别强调说要赏赐首先缴获战车的士卒,是要使他们直接得到将帅的恩惠。也有人说:派战车10辆以上的单位与敌人作战,只赏赐其中有功的,10辆以下,虽然一辆单独缴获战车,其余的9辆也都给予赏赐,目的是为了鼓励士卒奋勇杀敌。)然后更换敌战车上的涟旗,(曹操说:与自己战车的涟旗相同。)让自己的士兵夹杂着乘坐。(曹操说:不要单独乘用。)对于俘虏,要很好地对待,这就是所谓战胜敌人而加强自己。(曹操说:加强自己的力量。)所以用兵贵在速胜,不宜持久。(曹操说:拖延过久则不利。战争如同火一样,不能很好地控制,就会烧了自己。)所以懂得战争规律的将帅,掌握着人民生死的命运,是决定国家安危的主宰。(曹操说:将帅贤明,那么国家就会安定。) 正文 谋攻篇 〔曹操曰:欲攻敌,必先谋。〕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曹操曰:兴师深入长驱,拒其都邑,绝其内外,敌举国来服,为上;以兵击破得之,为次也。〕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曹操曰:《司马法》曰:「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全旅为上,破旅次之。〔曹操曰:五百人为旅。〕全卒为上,破卒次之。〔曹操曰:自校以上至百人也。〕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曹操曰:百人以下至五人。〕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曹操曰:未战而敌自屈服。〕故上兵伐谋,〔曹操曰:敌始有谋,伐之易也。〕其次伐交,〔曹操曰:交,将合也。〕其次伐兵,〔曹操曰:兵形成也。〕其下攻城。〔曹操曰:敌国已收其外粮城守,攻之为下也。〕攻城之法:修橹、轒轀,其器械,三月而止也;距、闉,又三月然後已。〔曹操曰:修,治也。橹,大楯也。轒轀者,轒床也;轒床其下四轮,从中推之至城下也。具,备也。器械者,机关攻守之总名,飞楼云梯之属。距闉者,踊土积高而前,以附其城也。〕将不胜心之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曹操曰:将忿不待攻器成,而使士卒缘城而上,如蚁之缘墙,必杀伤士卒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国而非久也,〔曹操曰:毁灭人国,不久露师也。〕必以全争於天下。故兵不钝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曹操曰:不与敌战,而必完全得之,立胜於天下,则不顿兵挫锐也。〕用兵之法:十则围之,〔曹操曰:以十敌一,则围之,是谓将智勇等而兵利钝均也。若主弱客强,操所以倍兵围下邳,生擒吕布也。〕五则攻之,〔曹操曰:以五敌一,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倍则分之,〔曹操曰:以二敌一,则一术为正,一术为奇。〕敌则能战之,〔曹操曰:己与敌人众等,善者犹当设奇伏以胜之。〕少则能守之,〔曹操曰:高壁坚垒,勿与战也。〕不若则能避之。〔曹操曰:引兵避之也。〕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曹操曰:小不能当大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强,〔曹操曰:将周密,谋不泄也。〕辅隙则国弱。〔曹操曰:形见於外也。〕故君之所以患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曹操曰:縻,御也。〕不知军中之事,而同军中之政,则军士惑矣。〔曹操曰:军容不入国,国容不入军,礼不可以治兵也。〕不知三军之任,而同三军之权,则军士疑矣。〔曹操曰:不得其人也。〕军士既惑既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曹操曰:引,夺也。〕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胜。知众寡之用,胜。上下同欲,胜。〔曹操曰:君臣同欲。〕以虞待不虞,胜。将能而君不御,胜。〔曹操曰:《司马法》曰:「进退惟时,无曰寡人」。〕此五者,胜之道也。〔曹操曰:此上五事也〕故兵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 (曹操曰:欲攻敌,必先谋。)(曹操说:要攻打敌人,必须先用智谋。)孙子说:用兵的原则,使敌人全国降服是上策,其次是击破它;(曹操说:起兵长驱直入,近逼敌人城郭,断绝敌人的内外联系,迫使它全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打败它,而后才降服就差些。)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其次是击溃它;(曹操说:《 司马法》 上说: “12500 人是一个军”。)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其次是击溃它;(曹操说:500 人是一个旅。)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其次是击溃它;(曹操说:说的是一旅以下至100 人。)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其次是击溃它。(曹操说:说的是100 人以下至5 人。)因此,百战百胜还不算是最高明的;(曹操说:没有进行两军交锋的战斗,敌人自己就屈服了,这样最好。)能做到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是最高明的。(曹操说:还没有交战,敌人就自行屈服。)因此最好是运用谋略来战胜敌人,(曹操说:敌人刚刚有发动战争的企图,这时击败它是比较容易的。)其次是用外交手段战胜敌人,(曹操说:交,就是结成联盟。)再其次是用军事力量战胜敌人,(曹操说:交战的阵势已经形成。)最下策是攻城;(曹操说:敌人已将城外的粮草收藏起来,据城坚守,这时,再攻城是最不好的办法。)攻城的方法是在迫不得已时才采用的。修造大*、战车,准备攻城器械,需要3 个月时间才能完成,构造攻城的工事,也得3 个月才能完工。(曹操说:修,是制造。稽是大*。**就是*床,下边有四个轮子,士卒可以隐蔽在车中把它推到城下。具,是准备。器械是“机关”和攻守工具的总称,如飞楼云梯之类。距因是把土堆高,以便接近敌城。)如果将帅不能克制自己的急躁情绪,命令士兵象蚂蚁一样爬城进攻,士兵被杀伤三分之一,城还是攻不下来,这就是攻城的灾害呀!(曹操说:将帅急躁,不等攻城器械准备好,就驱使士兵爬城进攻,象蚂蚁爬墙一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因此,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征服敌人,而不用战争的手段;夺取敌人的城塞,却不需要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也不需要很长的时间。(曹操说:毁灭敌国,而不必长期用兵。)一定要以全胜的计谋争胜于天下,这样的军队就可以用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这就是用谋略取胜的方法。(曹操说:不和敌人作战却能取得全面的胜利,无敌于天下却不必直接交战。)作战的法则是,兵力10 倍于敌就可以包围歼灭它,(曹操说:10 倍于敌就围歼它,这是说在将帅智谋、勇力相等,士卒的战斗力相同的情况下应如此。如果故弱我强,就不用10 倍的兵力。我用一倍的兵力包围下邱活捉了吕布,就是这个道理。)5 倍于敌就可以进攻它,(曹操说:5 倍于敌,则应用五分之三的兵力从正面攻击,五分之二的兵力做奇兵。)两倍于敌就可以分割敌人各个歼灭它,(曹操说:以二对一,则应用一半兵力进行一般正面攻击,一半兵力可以包围迂回。)如果故我双方势均力故,就要用一切办法战胜它,(曹操说:敌我兵力相等,善于用兵的人就应当设埋伏,用奇兵来战胜敌人。)兵力较少就可以采取防御的方法不和敌人决战,(曹操说:构造坚固的工事,不和敌人作战。)兵力显著劣势就要避免交战。(曹操说:主动退却,避开敌人。)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和强敌硬拼,一定会成为敌人的俘虏。(曹搂说:弱小的军队不能抵挡强大的敌军。)将帅是国君的助手,将帅辅助得周密,国家就必然强盛。(曹操说:将帅辅助得周密,军情就不会泄露。)将帅辅助得不周密,国家就必然会衰弱。(曹操说:情况就会显露出来。)国君可能对军队危害的有三种情况:军队不可以进攻,却硬要它进攻;军队不可以撤退,却硬要它撤退;这就是牵制军队。(曹操说:摩,就是牵制。)不通晓军队的事务,却干涉军队的行政,就会使官兵迷惑。(曹操说:治理军队的方法不能用来治理国家,治理国家的方法不能用来治理军队,“礼”是不可以用来治理军队的。)不懂得军队的权变,却干涉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官兵疑虑。(曹操说:使下边的将士不能理解君主的意图。)军队既迷惑而且疑虑,各国诸侯就会乘机来攻,这就容易把军队搞乱,自招失败。(曹操说:“引” ,是夺取的意思。)有五种情况可以预见胜利:凡是能看清情况,知道可以打和不可以打的,可以胜利;懂得大部队和小部队如何指挥的,可以胜利;上下同心协力的,可以胜利;(曹操说:国君和人民愿望相同。)准备周到而且能利用敌人疏忽懈怠时机的,可以胜利;将帅有才能而国君不从中干涉的,可以胜利。(曹操说:《 司马法》 上说:“战时的前进与后退,要根据战机来决定,没有必要再回来请求国君”。)这五条就是预知胜利的根据。(曹操说:“此五者”,是指以上五种情况。)所以说,知彼知己,百战百胜;不知彼只知己,胜败的可能各占一半;不知彼也不知己,每战必败。 正文 形篇 〔曹操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孙子曰:昔善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曹操曰:守,固备也。〕可胜在敌。〔曹操曰:自修治,以待敌之虚懈也。〕故善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可胜。故曰:胜可知,〔曹操曰:见成形也。〕而不可为也。〔曹操曰:敌有备故也。〕不可胜,守;〔曹操曰:藏形也。〕可胜,攻也。〔曹操曰:敌攻己,乃可胜。〕守则有余,攻则不足。〔曹操曰:吾所以守者,力不足所以攻者,力有余。〕昔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动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全胜也。〔曹操曰:喻其深微。〕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者也;〔曹操曰:当见未萌。〕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者也。〔曹操曰:争锋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视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曹操曰:易见闻也。〕所谓善者,胜易胜者也。〔曹操曰:原微易胜,攻其可胜,不攻其不可胜也。〕故善者之战,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曹操曰:敌兵形未成,胜之无赫赫之功也。〕故其胜不殆,不殆者,其所措胜,胜败者也。〔曹操曰:察敌必可败,不差忒也。〕故善者,立於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後战;败兵先战,而後求胜。〔曹操曰:有谋与无虑也。〕故善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正。〔曹操曰:善用兵者,先修治为不可胜之道,保法度不失敌之败乱也。〕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曹操曰:胜败之政,用兵之法,当以此五事称量,知敌之情。〕地生度,〔曹操曰:因地形势而度之。〕度生量,量生数,〔曹操曰:知其远近广狭,知其人数也。〕数生称,〔曹操曰:称量己与敌孰愈也。〕称生胜。〔曹操曰:称量之故,知其胜负所在也。〕故胜兵如以镒称铢,败兵如以铢称镒。〔曹操曰:轻不能举重也。〕称胜者战民也,如决积水於千仞之隙,形也。〔曹操曰:八尺曰仞。决水千仞,其势疾也。〕 【译文】 (曹操说:“形”,就是军队的实力情况。我动彼应,敌我双方相互观察、了解彼此的情况。)孙子说:从前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首先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来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时机。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在于自己创造,可以战胜敌人的时机却由敌人犯错误而造成。(曹操说:把自己的军队管理好,来等待敌人出现漏洞。)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却不一定能使敌人必定被我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曹操说:因为敌人显露了一定的军形)却不可以硬造。(曹操说:原因是敌人有了防备)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是属于防守方面的事;(曹操说:守就是隐匿军情。)诱使敌人犯错误而造成可以战胜敌人的时机,是属于进攻方面的事。(曹操说:敌人在进攻我方时暴露出弱点,就可以打败它。)采取守势,是战胜敌人的条件尚不成熟;采取攻势,是战胜敌人的条件已有余。(曹操说:我所以防守,是因为力量不足;所以进攻,是因为力量有余。)善于防守的人,能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地形,达到隐匿军形深不可测的程度;善于进攻的人,能适应天候的变化而行动,做到迅雷不及掩耳,使敌防不胜防。这样就既能保存自己,又能获得全胜。(曹操说:依靠山河丘陵的有利地形进行防守,就是藏于九地之下;适应天候的变化发起进攻,就是行动于九天之上。)预见战争胜负的能力不超过一般的人,不算是高明的;(曹操说:应及时发现取胜之机。)经过战斗夺得胜利,就是天下都说高明,也不能算是最高明的。(曹操说:因为那是经过交锋夺得的胜利。)这就象能举秋毫不算力气大,能看见日月不算眼睛明,能听见雷声不算耳朵灵一样。(曹操说:这都是容易见到和听到的。)古时候所说善于指挥作战的人,都是在容易取胜的时机进攻敌人而取胜的。(曹操说:能及时发现有利的战机,就容易取胜。要攻打那些能够战胜的敌人,不攻打那些不能战胜的敌人。)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取得了胜利,也没有神机妙算的名声,显不出勇敢作战的功绩。(曹操说:敌人兵力还没部署好,我乘机战胜它,看不出显赫的功绩来。)所以这样的人能取得胜利而不出意外:不出意外,是因为他的作战措施是必胜的,战胜的是早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曹操说:能够看清敌人的弱点,所以不会出意外。)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首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不放过任何可以打败敌人的时机。胜利的军队总是首先创造取胜的条件,然后再寻求战胜敌人的时机;失败的军队总是先作战,企图在作战中侥幸取胜。(曹操说:这是有智谋与无智谋的表现。)善于统率军队的人,坚持正确的治军原则,严格规定和执行军中的法令制度,因此能掺掌握胜败的决定权。(曹操说:善于统率军队的人,首先加强自己军队的治理,创造不可被战胜的条件;保证法令、制度的实行,不放过打败敌人的时机。)用兵的法则:第一是度量敌我双方土地面积的大小,第二是估量物产资源的多少,第三是计算人口的众寡,第四是衡量双方的军事实力,第五是根据上面的估计推算胜负。(曹操说:能否取胜,如何用兵,应当依据衡量这五方面后所掌握的敌情来决定。)根据土地的幅员可以度量出土地面积的大小,(曹操说:根据地形的情况来度量。)度量了土地面积的大小,就可以估量物产资源的多少,估量出物产资源的多少,就可以推算出人口的众寡,(曹操说:知道了土地面积,就可以推算人口的数目。)知道了人口的众寡就可以衡量敌人军事实力的大小,(曹操说:衡量一下,看敌我双方哪一方更强。)经过衡量就可以确定胜负属于谁。(曹操说:衡量的结果,就知道胜负属于哪一方了。)所以胜利的军队作战,就象以锰那样的优势去打击株那样的劣势;失败的军队作战,就象以株那样的劣势硬去进攻锰那样的优势。(曹操说:处于劣势的军队不能贸然进攻处于优势的敌人。)胜利者指挥士兵作战,尽量充实实力,隐匿军情,一旦发起进攻,要如神兵天降,猛不可挡,好象把高山上的积水突然泻注到深涧之中一样,这是善于处置军形的结果啊!(曹操说:8 尺叫初,决开800 丈高处的积水,它的气势多么大,速度又是多么快啊!) 正文 势篇 〔曹操曰:用兵任势也。〕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术是也。〔曹操曰:部曲为分,什伍为数。〕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曹操曰:旌旗曰形,金鼓曰名。〕三军之众,可使毕受敌而无败,奇正是也。〔曹操曰:先出合战为正,後出为奇。〕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实虚是也。〔曹操曰:以至实击至虚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曹操曰:正者当敌,奇兵击不备。〕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无竭如河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曹操曰:自无穷如天地已下,皆以喻奇正之无穷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势也;鸷鸟之击,至於毁折者,节也。〔曹操曰:发起击敌也。〕故善战者,其势险,〔曹操曰:险,疾也。〕其节短:〔曹操曰:短,近也。〕势如[弓广]弩,节如发机。〔曹操曰:在度不远,发则中也。〕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曹操曰:乱旌旗以示敌,以金鼓齐之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曹操曰:车骑转也。形圆者,出入有道,齐整也。〕乱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强。〔曹操曰:皆毁形匿情也。〕治乱,术也;〔曹操曰:以部曲分名数为之,故不可乱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曹操曰:形势所宜。〕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曹操曰:见羸形也。〕予之,敌必取之。〔曹操曰:以利诱敌,敌远离其垒,而以便势击其空虚孤特也。〕以正动之,以奇待之。〔曹操曰:以利动敌也。〕故善战者,求之於势,弗责於民,故能释民而任势。〔曹操曰:求之於势者,专任权也。不责於人者,权变明也。〕任势者,其战民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曹操曰:任自然势也。〕故善战者战民也,如转圆石於千仞之山,势也。 【译文】 (曹操说:指导战争要善于利用“势”)孙子说:管理大部队能象管理小部队那样从容,那是由于组织严密;(曹操说:较高的组织形式叫“分” ,基层的组织形式叫“数”。)指挥大部队作战能象指挥小部队作战那样自如,是善于组织指挥的缘故;(曹操说:用涟旗指挥部队,叫做“形”,用锣鼓传递号令,叫做“名”。)统率三军之众与敌遭遇而不溃败,那是由于“奇正”战术运用得巧妙;(曹操说:先出兵从正面进攻敌人叫“正”,后出兵袭击敌人叫“奇”。)军队向敌人进攻,如同用石头砸鸡蛋一样,那是善于运用虚虚实实的缘故,(曹操说:用最雄厚的兵力去攻击敌人最薄弱的环节。)凡是指挥军队作战,都是用一部分兵力与敌人正面交锋,然后根据情况出奇兵战胜敌人。(曹操说:正,就是从正面抵挡敌人;奇,就是出奇兵从侧翼攻敌不备。)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人指挥军队,他的方法就象天地那样变化无穷,就象江河那样奔流不息。终而复始,就象日落月出一样。循环往复,就象四季交替一样。声音不过宫、商、角、徽、羽五种,但五声的变化,却可以谱出听不厌的音乐;色不过红、黄、蓝、白、黑五种,但五色的变化,却可以绘出看不够的图画;味不过酸、甜、苦、辣、咸五种,但五味的变化,却可以调制出吃不尽的美味。(曹操说:从无穷如天地以下,都是用它们来比喻“奇正”战术变化无穷的。)作战方法不过“奇正”两种,但“奇正”的变化是无穷的。“奇止”的相互转化,就同围绕圆圈运动一样,永远没有起点和终点,谁能使它穷尽呢!奔腾的洪水,能够冲动石头,这是水势迅猛造成的;猛扑下来的鹜鸟,能够捕杀小鸟,这是它掌握适当时机和距离而突然打击造成的。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曹操说:险,就是迅速有力。)而且能在短距离上发起突然性的进攻。(曹操说:短,就是近。)这种气势就象拉满的弓、离弦的箭那样强劲有力。(曹操说:离敌人近,箭就容易射中。)在涟旗蔽日、人马奔腾的战斗中,要使组织指挥工作保持不乱;在烟土弥漫、尘土飞扬的战场上,要保持队形不散。(曹操说:看起来队伍中的战旗乱了,这是故意给敌人以假象,实际上在用锣鼓指挥部队,保持着队伍的整齐,士兵和骑兵不管在阵中如何穿插回旋也不紊乱,这是因为进退都有一定的路线来保持队伍的整齐。)混乱产生于严整,胆怯产生于勇敢,软弱产生于坚强。(曹操说:这些都是为了伪装和隐藏我们真实的军情。)队伍严整与混乱,是由组织得好坏决定的,(曹操说:将领组织指挥得好,军队就不会混乱。)勇敢与怯懦是由战争的态势决定的,坚强与软弱是由优势劣势决定的。(曹操说:军形和态势就应当这样。)所以善于调动敌人的指挥员,有时故意给敌人以假象,敌人就会被欺骗而听从调动;(曹操说:故意显露出软弱的样子。)有时给敌人以小利,敌人就会贪图便宜而来,(曹操说:用小利引诱敌人,使敌人远离他的营垒,趁机用兵攻击敌人最薄弱的地方。)总之,用小利来调动敌人。用重兵等待时机消灭它。(曹操说:用小利调动敌人。)所以善于作战的指挥员,讲究有利的态势,并且在创造和利用态势上下功夫,而不苛求部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和利用有利的态势。(曹操说:在创造和利用态势上下功夫,主要是靠权变;不过高要求部下,就得精通权变的方法。)善于利用态势的人指挥部队作战,就象推转木头和石头那样。木头和石头的特点是,放在平坦的地方就静止,放在高陡的斜坡上就滚动,方的木石容易静止,圆的木石容易滚动。(曹操说:利用它们本身就有的力量。)所以善于作战的指挥员,所造成的态势,就应象从八百丈高的山上把圆石滚下来那样势不可挡。这就是所谓的“势”。 正文 实虚篇 〔曹操曰:能虚实彼己也。〕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战者佚,〔曹操曰:力有余也。〕後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敌自至者,利之也;〔曹操曰:诱之以利也。〕能使敌不得至者,害之也。〔曹操曰:出其所必趋,攻其所必救。〕故敌佚能劳之,〔曹操曰:以事烦之。〕饱能饥之者,〔曹操曰:绝其粮道。〕(安能动之)〔曹操曰:攻其所爱,出其必趋,使敌不得不救也。〕出於其所必趋也;行千里而不畏,行无人之地也。〔曹操曰:出空击虚,避其所守,击其不意。〕攻而必取,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所守;善守者,敌不知所攻。〔曹操曰:情不泄也。〕微乎微乎,故能隐於常形;神乎神乎,故能为敌司命。进不可迎者,冲其虚也;退不可止者,远而不可及也。〔曹操曰:卒往进攻其虚懈,退又疾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曹操曰:绝其粮道,守其归路,攻其君主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曹操曰:军不欲烦也。〕敌不得与我战者,诈其所之也。〔曹操曰:乖,戾也。戾其道,示以利害,使敌疑也。〕故善将者,形人而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而为一,敌分而为十,是以十击一也。我寡而敌众:能以寡击众,则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则敌之所备者多;所备者多,则所战者寡矣。备前者後寡,备後者前寡;备左者右寡,备右者左寡;无不备者无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曹操曰:形藏敌疑,则分离其众以备我也。〕知战之日,知战之地,千里而战;〔曹操曰:以度量知空虚会战之日。〕不知战之日,不知战之地,则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哉!〔曹操曰:越人相聚,纷然无知也。或曰:吴越,雠国也。〕故曰:胜,可擅也;敌虽众,可无斗也。故积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计之而知得失之策,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曹操曰:角,量也。〕形兵之极,至於无形;则深间弗能窥也,智者弗能谋也。因形而措胜於众,众不能知,〔曹操曰:因敌形而立胜。〕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曹操曰:不以一形胜万形。或曰:不备知也。制胜者,人皆知吾所以胜,莫知吾因敌形而制胜也。〕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於无穷。〔曹操曰:不重复动而应之也。〕夫兵形象水:水行,避高而走下;兵胜,避实而击虚。故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制胜。兵无成势,无恒形,能与敌化,之谓神。〔曹操曰:势盛必衰,形露必败,故能因敌变化,取胜若神。〕五行无恒胜,四时无常立;日有短长,月有死生。〔曹操曰:兵常无势,盈缩随敌。〕 【译文】 (曹操说:能够正确了解、判断、处理敌我双方的虚实情况。)孙子说:凡是先到战场等待敌人到来的,就能得到充分休息,(曹操说:力量有余。)后到战场仓碎赴战的,就会疲劳不堪。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要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能使敌人自己来就歼的,是用小利引诱的结果。(曹操说:用小利引诱敌人。)能使敌人想来而不能来的,是设法干扰的结果。(曹操说:攻占敌人必然要走的要道,袭击敌人必然要救援的地方。)所以,敌人休息得好,要能使它疲劳;(曹操说:用各种方法干扰敌人。)敌人粮食充足,要能使它发生饥荒;(曹操说:断绝敌人的粮道,使它发生饥荒。)敌人安稳驻扎,要能使它骚动不安。(曹操说:攻打敌人的战略要地,攻占它的交通要道,使敌人不得不去救援。)出击敌人不能救援的地方,急进到敌人意料不到的地方。(曹操说:使敌人不能去救援。)行军千里也不会减弱战斗力,是因为走在敌人没有设防的地区。(曹操说;打击敌人的弱点,避开敌人设防严密的地区,袭击敌人意料不到的地方。)进攻时一定能取胜,是因为攻的是敌人不能坚守的地方。防御时一定能牢固守住阵地,是因为守的是敌人不能攻破的地方。因此,善于进攻的人,要使敌人不知道防守哪里好;善于防守的人,要使敌人不知道进攻哪里好。(曹操说:这是真实情况没有泄露。)微妙啊微妙,以至于看不到丝毫踪迹,神奇啊神奇,以至于听不见任何声息,所以能够掌握敌人的命运。前进时敌人无法抵抗,是因为迅猛地攻击了敌人虚弱的地方;退却时敌人无法追击,是回为行动迅速敌人来不及追击。(曹操说:突然前进,攻击敌人虚弱的地方;后退又异常迅速。)我方想作战,敌人虽然阵地坚固,也不得不离开阵地同我交战,那是因为攻击了敌人必然要救援的地方。(曹操说:断绝敌人的粮道,占据敌人的归路,攻打敌人的国都。)我方不想作战,虽然简单设防,(曹操说:军队是不愿遭受烦扰的。)敌人也不能前来和我交战,这是因为我们使敌人改变了原来的企图,把它引到别的方向去了。(曹操说:乖就是违背。故意给敌人显示出与事实相反的利害,使敌人犹豫不决。)设法察明敌人的情况,而不让敌人察明我方的情况,那么,我方的兵力就可以集中,敌人的兵力却不得不分散。我方的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的兵力分散在十处,这就是用我方的多数去打击敌人的少数,那么,我们就成了优势,敌人就成了劣势。能够用我方的优势去打击敌人的劣势,那么和我方作战的敌人就是弱小的。我们要进攻的地方敌人不知道,由于不知道,它所防备的地方就多;防备的地方一多,那么和我方作战的敌人的兵力就是少的。(曹操说:我方的真实情况不暴露,敌人就会迷惑不解,它就会把众多的兵力分散开防备我们。这是说,敌人弱小就容易打败。)因此,注重前边的防备就会使后边防守薄弱,注重后边的防备就会使前边防守薄弱,注重左边的防备就会使右边防守薄弱,注重右边的防备就会使左边防守薄弱,到处防备,就会到处防守薄弱。劣势,是被动地防备敌人造成的;优势,是使敌人被动地防备我们造成的。(曹操说:上边说的是荫蔽我方的真实情况,迷惑敌人,使敌人分散兵力,被动地防备我们。)所以,能预先知道作战的地点,作战的时间,就是行军千里也可以去跟敌人作战。(曹操说:通过分析、判断,掌握敌人的虚实,确定作战的时间。)如果不能预先知道作战的地点,作战的时间,就会左翼不能救援右翼,右翼不能救援左翼,前边不能救援后边,后边不能救援前边,何况远到数十里,近也有数里呢?按我的观点分析,越国的军队虽然很多,但对战争的胜负又有什么帮助呢、(曹操说:越国的军队聚集在一起,混乱又没有智谋。也有的人说,吴、越是敌对的国家。)所以说,胜利是可以造成的。因为敌人的兵力虽多,也可以使它丧失战斗力。所以,仔细研究分析敌情,就能了解敌人计谋的得失;激怒敌人使它莽撞行动,就能了解它的活动规律;设法使敌人暴露情况,就会了解敌人阵地的要害所在;用少数兵力试探敌人,就能了解它配备的虚实。(曹操说:角,就是较量。)因此,作战方法灵活到极点,就没有踪迹可寻,没有踪迹可寻,那么即使有隐藏很深的间谍,也不能侦知我们的行动计划,狡猾的敌人就不可能找到对付我们的办法。根据敌情的变化,指挥军队打了胜仗,就是把胜利摆在了一般人的面前,这些人还是不明白;(曹操说: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制定取胜的方法。)人们只看到我们战胜敌人的作战方法,却不了解我们是怎样灵活运用这种方法战胜敌人的。(曹操说:不用一种作战方法去应付各种不问的情况。也有人认为,“莫知”是不能全部了解。对于取胜的人来说,人们只知道我胜利了,却不了解我是随敌情变化而灵活运用作战方法才取胜的。)因此,高明的将帅,打胜仗的方法是不重复的,而是能根据敌人的情况变化无穷。(曹操说:不重复同一种作战方法,而是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作战方法。)作战的规律象水流动的规律一样,水是避开高处向低处流,作战是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去打击薄弱的地方;水是根据地形决定流动的方向,作战是根据敌情决定取胜的方法。所以作战没有固定的方法,就象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曹操说:过盛的战斗意志很难长期保持,军情完全暴露一定会失败。所以指挥作战能够随敌情变化而变化,就会取胜如神。)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没有哪一个能永远占据首位;春、夏、秋、冬相接相替,没有哪一个能常存不逝,白天有长短,月亮有圆缺。(曹操说:作战没有固定的方法,要随敌情的变化而变化。) 正文 军争篇 〔曹操曰:两军争胜。〕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於君,合军聚众,〔曹操曰:聚国人,结行伍,选部曲,起营陈也。〕交和而舍,〔曹操曰:军门为和门,左右门为旗门,以车为营曰辕门,以人为营曰人门,两军相对为交和。〕莫难於军争。〔曹操曰:从始受命,至於交和,军争为难也。〕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曹操曰:示以远,迩其道里,先敌至也。〕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後人发,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计者也。〔曹操曰:迂其途者,示之远也。後人发,先人至者,明於度数,先知远近之计也。〕军争为利,军争为危。〔曹操曰:善者则以利,不善者则以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曹操曰:迟不及也。〕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曹操曰:置辎重,则恐捐弃也。〕是故,絭甲而趋利,则日夜不处,〔曹操曰:不得休息。〕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上将;劲者先,疲者後,则十一以至。〔曹操曰:百里争利,非也;三将军皆以为擒。〕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法以半至。〔曹操曰:蹶,犹挫也。〕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曹操曰:道近至者多,故无死败也。〕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曹操曰:无此三者,亡之道也。〕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曹操曰:不知敌情者,不能结交也。〕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曹操曰:高而崇者为山,众树所聚者为林,坑堑者为险,一高一下者为阻,水草渐洳者为沮,众水所归而不流者为泽。不先知军之所据及山川之形者,则不能行师也。〕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变者也。〔曹操曰:兵一分一合,以敌为变也。〕故其疾如风,〔曹操曰:击空虚也。〕其徐如林;〔曹操曰:不见利也。〕侵掠如火,〔曹操曰:疾也。〕不动如山;〔曹操曰:守也。〕难知如阴,动如雷霆;指向分众,〔曹操曰:因敌而制胜也。〕廓地分利;〔曹操曰:广地以分敌利也。〕悬权而动,〔曹操曰:量敌而动也。〕先知迂直之道者胜:此军争之法也。是故,《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鼓金;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是故,昼战多旌旗,夜战多鼓金。鼓金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已专,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三军可夺气,〔曹操曰:左氏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溃。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溃,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譁,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整整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曹操曰:正正,整齐也;堂堂,大也。〕故用兵:高陵勿向,饵兵勿食,穷寇勿迫,锐卒勿攻;背丘勿迎,佯北勿从,围师遗阙,〔曹操曰:《司马法》曰:「围其三面,阙其一面,所以示生路也。」〕归师勿遏,此用众之法也。 【译文】 (曹操说:两军争夺胜利的主动权。)孙子说:用兵的一般规律,从将帅接受君主的命令,开始动员民众,组建军队,(曹操说:征集民众,组建军队,选拔将领,设置军营,摆成阵势。)到两军对垒驻扎,(曹操说:军营的正门叫“和门”两侧的门叫“旗门”用战车摆布的营门叫“辕门”用士兵布成的营门叫“人门”两军对垒叫“交合”。)其中没有比争夺战场主动权更困难的了。(曹操说:从开始接受命令,到与敌正面对峙,这中间争夺主动权是最难的。)争夺主动权之所以难,就在于要把初看似乎是遥远而迂回的弯路,变成实际上是近便而容易到达的直路,变患为利。(曹操说:以行将远袭的假象迷惑敌人,暗中却加速行军,这样就能先敌到达预定的地域。)故意采取迂回绕道的行动,并用小利把敌人引诱到另外的万向上去,出敌不意,虽后敌出发,却先敌到达,这就是懂得“迂直之计”的缘故。(曹操说:采取迂回绕道的行动,是以远的假象显示给敌人。比敌人晚出发而先到达,是因为将帅权衡了敌我双方的情况,预先就懂得了使用变远为近的计谋。)争夺战场主动权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曹操说:处理得好就有利,处理得不好就有害。)携带全部瑙重去争利,就不能及时到达;(曹操说:行动迟缓,不能及时到达。)部队轻装去争利,就得抛弃瑙重。(曹操说:放下瑙重,这样恐怕会要丢失。)基于这个道理,如果卷起衣甲,轻装争进,昼夜不停,(曹操说,得不到休息,就会疲惫。)倍道兼行,行军百里去争利,那么,三军的将帅就会被俘。如果行军50 里去争利,其先头部队就会受挫,这样去争,部队只能有半数及时到达。(曹操说:“撅”字“同“挫”字。)如果行军30 里去争利,部队只能有三分之二到达。(曹操说:道路近,及时到达的人就多,所以不会失败或被消灭。)同样,军队没有瑙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储备也不能生存。(曹操说:军队没有这三样,就是失败之道。)不了解别国的企图,不能预先和它结交;(曹操说:不了解敌人的情况和企图,就不能与邻国结交。)不熟悉山地、森林、险要、阻塞、水网、湖沼等地形的情况,不能行军;(曹操说:高大险峻的是山,树木成片的是林,坑坑洼洼的是险地,高低不平的是阻地,土壤被水浸透、水草丛生的是沼泽地,江河汇集而不流动的是湖泽。不预先勘察军队所要占据之地及其周围山川的地形,就不能行军。)不用向导,就不能得地利。作战要靠欺骗和迷惑敌人来取胜,根据有利的情况来决定自己的行动,运用分散和集中兵力的方法来变换战术。(曹操说:兵力的分散和集中,要依据敌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它快如疾风,(曹操说:这是因为攻击敌人空虚的地方。)慢象微动的树林,(曹操说:因为还没有见到好处。)攻似烈火,(曹操说:进攻的速度很快。)守同山岳,(曹操说:这说的是防御。)隐蔽企图难于洞察象阴云蔽天,突然行动如同迅雷闪电。夺占乡野,分取敌国的人力,(曹操说:利用敌人的力量而战胜敌人。)扩大地域,分取敌国的资源,(曹操说:分取敌人的物资。)权衡利害而行动。(曹操说:根据敌情而后采取行动。)预先懂得“迂直之计”的就能取胜,这就是争夺主动的原则。《 军政》 这部兵书上说:“在战场上,因为听不到将帅的号令,所以要设置锣鼓;因为看不到将帅的指挥,所以要设置涟旗。”所以要设置锣鼓涟旗,是为了以此来统一士卒的耳目。士卒的视听集中一致了,那么,勇敢的不能单独冒进,胆小的不能单独退却,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指挥作战多用火把和战鼓,白天指挥作战多用涟旗,这就是根据不同的情况,用这些不同的指挥讯号分别适应士卒的耳目。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减杀它的士气,(曹操说:左丘明曾说过,敲第一遍鼓时,)军队的士气最盛,敲第二遍时,开始衰落,敲第三遍时,士气就完全丧失了。)对于敌人的将帅,可动摇他的决心。一般说来,敌军初到,士气旺盛,时间渐久便会衰落,最后就会毫无士气了。固此,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正当敌人气势汹汹的时候,要暂时避开它,而当其疲惫不堪、士气沮丧的时候,就要狠狠打击它,这就是掌握士气的方法。以自己的严整等待敌人的混乱,以自己的沉静等待敌人的浮动,这就是掌握军心的方法,以自己接近战场等待敌人远道而来,以自己的安逸休整等待敌人奔走疲劳,以自己的给养充足等待敌人给养缺乏,这就是掌握战斗力的方法。不要进攻旗帜整齐、部署严密的敌人,不要攻打阵容盛大、实力雄厚的放军,这就是掌握灵活多变战术的方法。(曹操说:止正,说的是整齐不乱;堂堂,说的是阵容盛大。)用兵的原则是:敌人占据制高点,不要仰攻;敌人背靠高地,不要正面攻击;敌人假装溃败,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贸然攻打;敌人以小利引诱,不要上它的圈套;敌人撤回本国,不要拦阻;包围敌人,必须留出一个缺口;(曹操说:《 司马法》 这部兵书上说:“从三面包围敌人,敞开一面,以此表示给敌人留出一条活路。”敌人已走投无路。不要过分逼迫。以上这些就是用兵的原则。 正文 九变篇 〔曹操曰:变其正,得其所用有九也。〕孙子曰:凡用兵之法:绝地无留,〔曹操曰:无久止也。〕衢地合交,〔曹操曰:结诸候也。衢地,四通之地。〕覆地无舍,〔曹操曰:无所依也。水毁曰圯。〕围地则谋,〔曹操曰:发奇谋也。〕死地则战。〔曹操曰:殊死战也。〕途有所不由,〔曹操曰:隘难之地,所不当从;不得已从之,故为变。〕军有所不击,〔曹操曰:军虽可击,以地险难久留之,失前利,若得之则利薄,困穷之兵,必死战也。〕城有所不攻,〔曹操曰:城小而固,粮饶,不可攻也。操所以置华费而深入徐州,得十四县也。〕地有所不争,〔曹操曰:小利之地,方争得而失之,则不争也。〕君令有所不行。〔曹操曰:苟便於事,不拘於君命也。〕故将通於九变之利,知用兵矣。将不通於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曹操曰:谓下五事也。九变,一云五变。〕是故,智者之虑,必杂於利害。〔曹操曰:在利思害,在害思利,当难行权也。〕杂於利,故务可伸;〔曹操曰:计敌不能依五地为我害,所务可信也。〕杂於害,故患可解也。〔曹操曰:既参於利,则亦计於害,虽有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以害,〔曹操曰:害其所恶也。〕役诸侯以业,〔曹操曰:业,事也,使其烦劳,若彼入我出,彼出我入也。〕趋诸侯以利。〔曹操曰:令自来也。〕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不可攻也。〔曹操曰:安不忘危,常设备也。〕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曹操曰:勇而无虑,必欲死斗,不可曲挠,可以奇伏中之。〕必生可虏,〔曹操曰:见利畏怯不进也。〕忿速可侮,〔曹操曰:疾急之人,可忿怒侮而致之也。〕洁廉可辱,〔曹操曰:廉洁之人,可污辱致之也。〕爱民可烦。〔曹操曰:出其所必趋,爱民者,必倍道兼行以救之,救之则烦劳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译文】 (曹操说:灵活地掌握一般的用兵法则,就会有很多作战方法可供使用。)孙子说:作战的一般法则是,将帅接受了国君的命令后,就征集民众,组织军队。在难于行走的地区,不要驻扎;(曹操说:在这种地带扎营没有依靠。被水冲坏的地带叫“纪地”。)处在几国交界的地区,要和诸侯结交;(曹操说:要结交诸侯。)处在无粮草、无人烟的地区,不可久留;(曹操说:不要长久停留。)进入地势险恶易被敌人包围的地区,就要用计谋脱险;(曹操说:要采用巧妙的计谋。)陷入非拼死作战不能脱险的地区,就要坚决奋战。(曹操说:要拼死战斗。)有的道路不能经过,(曹操说:狭窄难行的道路不应当走;如果不得不走时,要根据情况随时变化。)有的敌人不能攻击,(曹操说:有的敌人虽然可以攻击,由于地形险要难以久留,停留下来就会失去继续前进所能得到的利益,即使获胜,战果也不会大,因为敌人被围困得无路可走,必然会拼死反抗。)有的城池不能攻打,(曹操说:城池虽小却很坚固,粮草储备又充足,就不能攻打。我所以放弃华、费两县不打,而长驱直入攻打徐州,结果得了14 个县,就是这个道理。)有的地方不能争夺,(曹操说:对于那些得到也没有多大好处,得到不久又容易失掉的地方,就不要去争夺。)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曹操说:如果对于作战有利,行动就不必受国君命令的限制。)将帅懂得灵活多变地运用各种战术的好处,是会用兵的表现。将帅不懂得这些,虽然了解地形,也不能得到它所能带来的好处。指挥军队不懂得如何灵活地用兵,虽然知道上面所说的“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出部队的战斗力。(曹操说:说的是“有的道路不能经过”以下的五件事。九变,有人说是五变。)所以,有智谋的将帅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考虑有利和不利的因素。(曹操说:对自己有利时,要考虑到不利的一面,对自己不利时,要考虑到有利的一面,应当不草率地使用这种计谋。)充分考虑到有利的条件,就可以增强胜利的信心,(曹操说:估计敌情时,不能只是单纯地把“五地”看成对我有害,对敌人同样有害,这样胜利的信心就可以增强。)充分考虑到不利的因素,就能使灾难得以避免。(曹操说:既考虑到有利的方面,又考虑到有害的方面,虽然有灾难,也可以得到解除。)用打击的手段使敌人屈服,(曹操说:打击敌人最怕打击的地方。)用各种事情干扰敌人使它疲劳,(曹操说:业,就是事情。使敌人精疲力尽,就象采取敌来我走,敌走我来的方法那样。)用小利引诱敌人使它被动地奔走。(曹操说:设法使敌人自己来就歼。)所以在战争中,不能存有敌人不来的侥幸心理,而要依靠自己有对付敌人的充分准备;不抱有敌人不来进攻的幻想,而要依靠自己能使敌人不敢贸然进攻。(曹操说:要安不忘危,经常戒备。)所以,将帅有五种弱点是危险的:只会拼命作战,会被杀死;(曹操说:勇敢而无计谋,只知道一味死拼的将帅,不容易使他屈服,要设伏兵捉住他。)贪生怕死的,会被俘虏;(曹操说:因为怕死,即使遇到有利战机也不敢前进。)脾气暴躁容易发怒的,会因别人的轻视怠慢而发怒上当;(曹操说:对性情急躁、容易发怒的将帅,可以采用轻视怠慢的手段激他发火上当。)廉洁自尊的,会因别人的侮辱而上当;(曹操说:重视个人名誉的将帅,可以用各种手段去侮辱他,使他中计。)怜爱百姓的,会固保护百姓的利益而使军队疲劳。(曹操说:出兵攻打他必然会救护的地方,怜爱百姓的将帅,必然率领军队日夜兼程来营救,那么他的军队就乡,疲劳。)这五样是将帅的致命弱点,是导致战争失败的灾难。全军覆灭,将领被杀,都是这五种情况造成的,因此,不能不认真地对待它。 正文 行军篇 〔曹操曰:择便利而行也。〕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曹操曰:近水草,便利也。〕视生处高,〔曹操曰:生者,阳也。〕战降无登:〔曹操曰:无迎高也。〕此处山之军也。敌若绝水,必远水;〔曹操曰:引敌使渡。〕客绝水而来,勿迎之於水汭,令半渡而击之,利。〔曹操曰:半渡,势不可并,故可败。〕欲战,无附水而迎客;〔曹操曰:附,近也。〕视生处高,〔曹操曰:水上当处其高,前向水、後当依高而处。〕无迎水流:〔曹操曰:恐溉我也。〕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交军斥泽之中,依水草而背众树:〔曹操曰:不得已与敌会於斥泽之中。〕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曹操曰:车骑之利也。〕而右背高,前死後生:〔曹操曰:战便也。〕此处陆上之军也。凡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曹操曰:黄帝始立,四方诸侯亦称帝,以此四地胜之也。〕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处实,〔曹操曰:恃满实也。养生,向水草,可放牧养畜乘。实,犹高也。〕〔一曰:恃实满,向水草放牧也。〕是谓必胜,军无百疾。陵丘堤防,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水流至;止涉,待其定也。〔曹操曰:恐半渡而水遽涨也。〕绝涧遇: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曹操曰:山深水大者为绝涧,四方高、中央下者为天井,深山所过若蒙笼者为天牢,可以罗绝人者为天罗,地形陷者为天陷,涧道迫狭、深数丈者为天隙。〕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曹操曰:用兵常远六害,令敌近背之,则我利敌凶。〕军旁有险阻、草莽、葭苇、小林、翳浍,可伏匿者,谨复索之,奸之所处也。〔曹操曰:险者,一高一下之地;阻者,多水也。潢者,池也;井者,下也。葭苇(蒹葭)者,众草所聚也;林木者,众木所居也。蘙荟者,可屏蔽之处也。此以上论地形,以下相敌情也。〕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敌远而挑战,欲人之进者,其所居者易、利也。〔曹操曰:所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曹操曰:斩伐树木,除道也。〕众草多障者,疑也。〔曹操曰:结草为障,欲使我疑也。〕鸟起者,伏也;〔曹操曰:鸟起其上,下有伏兵。〕兽骇者,覆也。〔曹操曰:敌广陈张翼,来覆我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采樵者也;少而往来者,营军者也。辞卑而备益者,进也;〔曹操曰:其使来辞卑,使间视之,敌人增备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曹操曰:诡诈也。〕轻车先出居侧者,阵也;〔曹操曰:陈兵欲战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阵兵者,期也;半进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役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曹操曰:士卒疲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曹操曰:军士夜呼,将不勇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杀马肉食者,军无粮也;军无悬甀者、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言人者,失其众者也;〔曹操曰:谆谆,语貌;翕翕,失志貌。〕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後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曹操曰:先轻敌,後闻其众,则心恶之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近,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曹操曰:备奇伏也。〕兵非多益,〔曹操曰:权力均也。一云:兵非贵益多。〕无武进,〔曹操曰:未见便也。〕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曹操曰:厮养足也。〕夫唯无虑而易敌者,必擒於人。卒未专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专亲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曹操曰:恩信已洽,若无刑罚,则骄惰难用也。〕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曹操曰:文,仁也;武,法也。〕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译文】 (曹操说:选择便于军队行动和作战的地形行军。)孙子说,在行军作战中处置军队,观察敌情,要注意以下原则:翻越高山,要靠近山谷行进;(曹操曰:靠近水草,对行军作战有利。)在山地,军队要驻扎在高而向阳的地方;(曹操说:生,就是阳。)不要迎击已占据高地的敌人;(曹操说:不要仰攻占据高地的敌人。)这是在山地行军作战的处置方法。渡过江河后,一定要远离江河;(曹操说:引诱敌人渡河。)敌人渡水而来,不能在水中迎击,要等敌人渡过一半,而另一半在水中时再攻击,这样最为有利。想要作战,就不能靠河边迎击敌人;(曹操说:附,就是靠近。)军队要驻扎在高而向阳的地方,(曹操说:在近水地带行军作战也应驻扎在高处,前边向水,后边靠山。)不要处在江河的下游。(曹操说:防备敌人决水淹我们。)这是在多水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方法。通过盐碱地带时,只能急速行进,不能停留;如果与敌遭遇,必须靠近水草,依托树林。(曹操说: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与敌人在盐碱地带作战。)这是在盐咸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方法。在平原地区作战要占领平坦之处,(曹操说:便于战车、骑兵行动。)主要侧翼要依托高地,使前低后高。(曹操说:这样,对战斗有利。)这是在平原地区行军作战的处置方法。这是四种在不同地区处置行军作战方法的有利原则,黄帝就是用这四种原则战胜了在各地称帝的部落首领。(曹操说:黄帝刚称帝时,各地的部落首领也纷纷称帝,黄帝就是用这四种处置军队的原则战胜了他们。)军队行军作战,要力争占据干燥的高地,避开潮湿的洼地;占据向阳的一面,避开阴暗的一面;占据便于补给和防守的地方,(曹操说:依靠给养充足和向阳的高地。“养生” ,是说驻扎在有水草的地方,这样可以放牧、喂养牲畜。“实” ,就是高。)这样军队没有各种疾病,就必然会取得胜利。遇到有丘陵堤防的地方,必须占据向阳的那面,把主要的侧翼依托着它,这样对作战有利,地形也就成了取胜的辅助条件。上游降雨,水沫冲来,要徒步涉水,必须等水流稳定后再渡。(曹操说:唯恐走到中间时河水暴涨。)凡是遇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这几种地形时,必须迅速离开,不要靠近。(曹操说:山深水大的是绝涧,四面高峻中间低下的是天井,深山中烟雾弥漫的是天牢,可以网罗隔绝人行的是天罗,地势低洼的是天陷,山涧中的道路狭窄,地形如同深数尺、长数丈的裂缝的是天隙。)我们要远离它,让敌人靠近它;我们要面向它,而让敌人背靠它。(曹操说:一般行军作战,都远离这六种有害的地形,让敌人靠近它,这样有利于我不利于敌。)行军时遇到有险阻、水网沼泽、芦苇丛生、树林杂密、草木茂盛的地方,必须谨慎、反复地搜索,因为这是伏兵、奸细可能埋伏、躲藏的处所。(曹操说:“险” ,是一面有高山,一面有深谷的险要地形;“阻”, 是河流交叉的水区;“演” ,是积水成池的胡泽;“井” ,是低下出水的洼地;“霞苇” ,是芦苇丛生的草地;山林,是树林杂窜的山地;“豁荟”,是草木茂盛可以荫蔽的地区。这以上论述的是地形,以下论述的是观察敌情。)敌人距离我们很近却安静不动的,是依仗他们占据的地形险要;敌人距离我们很远却主动挑战的,是妄图引诱我们冒讲,敌人占据了平坦的地区,是对他们攻和守都有利。(曹操说:占据的地形有利。)很多树木摇动,是敌人来了;(曹操说:砍伐树木,开道前来,所以摇动。)草丛中设有障碍,是敌人想迷惑我们;(曹操说:敌人在草丛中设障碍,是想让我们疑虑不定。)鸟惊慌飞起,是下面有伏兵;(曹操说:鸟飞起的地方,下面有理伏。)野兽惊骇奔逃,是敌人来偷袭;(曹操说:敌人摆开阵势,张开两翼,是想从两翼包抄、偷袭我们。)尘土直上直下高高地飞扬,是敌人的战车来了;尘土又低又广地飞扬,是敌人的步兵来了;尘土疏散、零乱,是敌人在砍柴;尘土小又时起时落,是敌人在设营。敌人的使者言词卑恭而在暗中加紧备战的,是准备进攻我们;(曹操说:敌军的使者言词卑恭,这是为了刺探我方的动向,实际上在背后积极备战。)说话强硬又摆开进攻阵势的,是敌人准备后退;(曹操说:这是诡诈。)敌军战车先出动,布在侧翼,是开始摆阵势;(曹操说:摆阵是准备交战。)敌人没有确定求和条件而来求和,是怀有阴谋;步兵奔走摆开战车,是准备与我交战;半进半退,是为了诱我深入。敌兵拄着兵器站立,是饥饿的表现;士兵打上水来自己先喝,是于渴的表现;见到好处也不肯前进,是过度疲劳的表现。(曹操说:士卒疲劳了。)敌人营寨聚栖着许多鸟,说明营寨空虚;士兵夜间诈呼,说明他们内心恐惧;(曹操说:士兵夜诈呼,是将帅不勇敢。)军队混乱,是将帅不威严;涟旗乱动,是队伍混乱;将官发怒,是士兵疲惫不听指挥;用军粮喂马,杀拉瑙重的牛吃肉,不携带炊具,不准备返回营寨的,是无路可走;低声下气、慢慢地和部下讲沾,是失掉了人心;(曹操说:谆谆,说话的表情;盒盒,失意的样子。)屡次对士卒行赏,是将帅无可奈何;屡次对士兵施罚,是将帅遇到困难;先对士兵强硬而后又惧怕他们,是最无能的将帅。(曹操说:开始轻敌,后来听说敌人的兵力多,又害怕与敌交战。接:曹操此汪与原意不符。)故军的使者来递礼致歉表示和好,是想休战。气势汹汹地向我逼近,可是很久不出战,也不撤退,对这样的敌人,要谨慎地观察他们的企图。(曹操说:防备敌人有伏兵袭击我们。)士兵不一定越多越好,(曹操说:估计敌我兵力差不多就可以了。另一种说法是,兵不是以多为贵。)只要不莽撞冒进,(曹操说:没有发现有利战机,不要前进。)能够做到集中兵力,判明敌情,战胜敌人就行了。(曹操说:给养要充足。)只有那些不深思熟虑而又轻敌的人,才会被敌人俘虏。将帅没有取得士兵的拥护就惩罚他们,士兵就会不服,不服就难于指挥他们作战;将帅已经取得士兵的拥护却不能对他们实施正确的惩罚,这样的军队也是不能用来作战的。(曹操说:将帅与士兵互相爱护、互相信任,如果没有赏罚制度,士兵就会骄横懒惰,难于指挥。)所以要用恩惠教育和影响士兵,用法令整顿和统一军队,(曹操说:“文”,指恩惠;“武”, 指法令。)这样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平时能够教育士兵严格遵守军纪、法令,战时士兵就会服从指挥;不能教育士兵严格遵守军纪、法令,战时士兵就会不服从指挥。平时能严行军纪、法令,战时将帅和士兵就能互相信赖。 正文 地形篇 〔曹操曰:欲战,审地形以立胜也。〕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曹操曰:此六者,地之形也。〕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曰: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曹操曰:宁致人,无致於人。〕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曰:敌无备,出而胜之;敌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曰: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曰: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曹操曰:隘,两山之间通谷也,敌势不得挠我也。我先居之,必前齐隘口,陈而守之,以出奇也。敌若先居此地,齐口陈,勿从也。即半隘陈者从之,而与敌共此利也。〕险形曰: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勿从也,引而去之。〔曹操曰:地险隘,尤不可致於人。〕远形曰: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曹操曰:挑战者,延敌也。〕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所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曹操曰:不料力也。〕卒强吏弱,曰弛。〔曹操曰:吏不能统卒,故弛坏。〕吏强卒弱,曰陷。〔曹操曰:吏强欲进,卒弱,辄陷败也。〕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曹操曰:大吏,小将也。大将怒之,心不压服,忿而赴敌,不量轻重,则必崩坏。〕将弱不严,教导不明;吏卒无常,阵兵纵横,曰乱。〔曹操曰:为将若此,乱之道也。〕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曹操曰:其势若此,必走之兵也。〕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利合於主,国之宝也。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居死地。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曹操曰:恩不可专用,罚不可独任;若骄子之喜怒对目,还害而不可用也。〕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曹操曰:胜之半者,未可知也。〕故知兵者,动而不困,举而不穷。故兵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译文】 (曹操说:要作战,必须认真地勘察地形,以创造胜利的条件。)孙子说: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六种。(曹操说:这六种是讲地的形貌。)凡我可以往,敌可以来的,叫“通”形。在“通”这种地形上作战,应先占据高而向阳的地方,畅通粮道,这样对作战有利。(曹操说:在这种地形上作战,宁可牵制敌人,也不要被敌人牵制。)凡可以前往难以返回的叫“挂”形,在“挂”这种地形上作战,若敌无备,发起攻击就能取胜;若敌有备,发起攻击就不能取胜,还难以返回,这样就不利。我出击不利,敌出击也不利,敌我据险相持不下的叫“支”形。在“支”这种地形上作战,敌虽以利诱我,我也不可出战;但可示弱于敌,将军队撤走,引诱敌人出战,乘它出来一半时再打它,这样有利。在“隘”这种地形上作战,我方要羌占领它,并全部控制隘口,等待敌人。如果敌人先占据隘口,并完全控制了它,就不能攻打,没有完全控制,就可以攻打。(曹操说:“隘”形是指两山间的峡谷地带,在这里敌人不能阻挠我们,我们先占据这种地形,必须迅速占领隘口,摆开阵势扼守,然后出奇兵攻击敌人。如果敌人先占据了隘口,并在隘口摆开阵势,就不能打。如果敌人只占据了隘口的一半,尽管他们摆开了阵势,我们也要攻打,为的是与敌人共同抢占这里的有利地形。)在“险”这种地形上作战,我方必须首先占据险地,并控制制高点,以等待敌人;如果敌方先占据,就要撤离,不要再去攻打。(曹操说:在地形险要狭窄的地方,更不能被敌人牵制。)在“远”这种地形上作战,双方势均力敌,不宜挑战,勉强求战,会对自己不利。(曹操说:挑战,就是诱敌深入。)这六条是利用地形的规律,将帅的重大责任所在,不可不研究。军事上“走”、“驰”、“陷”、“崩”、“乱”、“北”六种败局。这六种败局,不是天降的灾难,而是将帅的过错造成的。凡是势均力敌,而以一击十的,叫做“走” ; (曹操说:这是不自量力。)兵强将弱的,叫做“驰”。(曹操说:官不能统帅兵,军队松懈、涣散。)将强兵弱的,叫做“陷”; (曹操说:官强悍,强迫士兵前进,但士兵怯弱不前,造成失败。)小将被主帅激怒,不服众指挥,遭遇敌人时,固心中怨恨便擅自作战,将帅不了解他们的本领又不能加以控制的,叫做“崩”。(曹操说:大吏就是小将。主帅使小将发怒,小将不服从指挥,怀着愤怒去作战,不能估量敌我兵力强弱而贸然行动,那么一定要失败。)将帅软弱,治军不严,教导不明,将帅和士卒没有纪律,部署军队杂乱无章,叫做“乱”。(曹操说:做将帅的如果这样,行的就是乱军之道。)将帅不能判断情况,以寡敌众,以弱击强,指挥作战又不会组织突击力量,叫做“北”。(曹操说:在战争上如果出现这样的形势,一定成为败逃的军队。)这六条是走向失败的途径,将帅的重大责任所在,不能不研究。地形是用兵作战的辅助条件。判明先人的企图。制定取胜的计划,研究地形的险易,计算道路的远近,这些都是主帅的责任。懂得这些规律去指导战争,必胜;不懂得这些规律去指导战争,必败。所以,从战争的规律上看,能够取胜,即使国君命令不许打,也可以坚持打下去;从战争规律上看,不能取胜,即使国君命令打,也可以不打。因此,那些进不求名,退不避罪,保护民众,利于国君的将帅,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对待士卒象婴儿,就可以和士卒赴汤蹈火;对待士卒象爱子,就可以和士卒同生共死。如果将帅厚待土卒而不能使用,溺爱而不能指挥,违犯军纪而不能惩罚,就象骄子那样,是不能用来作战的,(曹操说:对待士卒不能一味地施恩惠,也不能一味地行惩罚,否则,他们就会象骄惯的孩子,与你喜怒相对,不服管教,这样反而害了士卒,也不能用他们去作战。)战争中,只了解我方能够打,而不了解敌人不可以打,胜利的可能只有一半;了解敌人可以打,而不了解我方不能打,胜利的可能只有一半;了解敌人可以打,也了解我方能够打,但不了解地形不利于打,胜利的可能也只有一半。(曹操说:胜利的可能只有一半,是说胜负还不能断定。)善于用兵的人,他的行动不迷方向,他的措施变化无穷。所以说,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已,才能确保胜利则不出危险;了解天时,了解地利,胜利才有绝对的把握。 正文 九地篇 〔曹操曰:欲战之地有九。〕孙子曰:地形者,兵之助。故用兵: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覆地,有围地,有死地。〔曹操曰:此九地之名也。〕诸侯战其地者,为散。〔曹操曰:士卒恋土,道近易散。〕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曹操曰:士卒皆轻返也。〕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曹操曰:可以少胜众、弱击强。〕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曹操曰:道正相交错也。〕诸侯之地三属,〔曹操曰:我与敌相当,而旁有他国也。〕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曹操曰:先至得其国助也。〕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曹操曰:难返之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覆。〔曹操曰:少固也。〕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众者,为围。疾则存,不疾则亡者,为死。〔曹操曰:前有高山,後有大水;进则不得,退则有碍。〕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曹操曰:不当攻,当先至为利也。〕交地则无绝,〔曹操曰:相及属也。〕衢地则合交,〔曹操曰:结诸侯也。〕重地则掠,〔曹操曰:蓄积粮食也。〕覆地则行,〔曹操曰:无稽留也。〕围地则谋,〔曹操曰:发奇谋也。〕死地则战。〔曹操曰:殊死战也。〕所谓古善战者,能使敌人前後不相及,众寡不相待,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曹操曰:暴之使离,乱之使不齐,动兵而战。〕敢问:敌众以整,将来,待之若何?〔曹操曰:或人问之。〕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曹操曰:夺其所恃之利。若先据利地,则我所欲必得也。〕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给,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曹操曰:孙子应难以覆陈兵情也。〕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於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曹操曰:养土气、并兵力,为不可测度之计。〕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曹操曰:士死安不得也。〕士人尽力。〔曹操曰:在难地,心并也。〕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曹操曰:拘,专也。〕无所往则斗。〔曹操曰:人穷则死战也。〕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曹操曰:不求索其意,而自得也。〕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曹操曰:禁妖祥之言,去疑惑之计。一本作至死无所灾。〕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死,非恶寿也。〔曹操曰:皆烧焚财物,非恶货之多也;弃财致死者,不得已也。〕令发之日,士坐者涕沾襟,卧者涕交颐。〔曹操曰:皆持必死之计。〕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故善用军者,譬如卫然。卫然者,恒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身则首尾俱至。敢问:贼可使若卫然乎?曰:可。夫越人与吴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也,相救若左右手。是故,覆马埋轮,未足恃也;〔曹操曰:方马,缚马也。埋轮,恃不动也。此言专难不如权巧。故曰:虽方马埋轮,不足恃也。〕齐勇若一,整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曹操曰:强弱一势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曹操曰:齐一貌也。〕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曹操曰:谓清净幽深平正也。〕能愚士卒之耳目,使无知;〔曹操曰:愚,误也。民可与乐成,不可与虑始。〕易其事,革其谋,使民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帅与之登高,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发其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曹操曰:一其心也。〕聚三军之众,投之於险,此谓将军之事也。〔曹操曰:险,难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曹操曰:人情见利而进,遭害而退。〕凡为客: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彻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背固前敌者,死地也。无所往者,穷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偻。〔曹操曰:使相交属。〕争地,吾将使不留。〔曹操曰:地利在前,当速进其後也。〕交地,吾将固其结。衢地,吾将谨其恃。重地,吾将趋其後。〔曹操曰:掠彼也。〕(按:一作「重地,吾将继其食」,故曹操有此注。)覆地,吾将进其途。〔曹操曰:疾过也。〕围地,吾将塞其阙。〔曹操曰:以一其心也。〕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曹操曰:励士心也。〕故诸侯之情,殆则御,〔曹操曰:相持御也。〕不得已则斗,〔曹操曰:势有不得已也。〕过则从。〔曹操曰:陷之甚过,则从计也。〕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曹操曰:上已陈此三事,而复云者,力恶不能用兵,故复言也。〕四五者,一不知,非王霸之兵也。〔曹操曰:四五者,谓九地之利害。或曰:上四五事也。〕彼王霸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於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养天下之交,不事天下之权;伸己之私,威加於敌:〔曹操曰:交者,不结成天下诸侯之权也,绝天下之交,夺天下之权,故威得伸而自私。〕故国可拔也,城可隳也。〔曹操曰:言军法令不豫施悬之,《司马法》曰:「见敌作誓,瞻功作赏。」无法之赏,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曹操曰:犯,用也。言明赏罚,虽用众,若使一人也。〕犯之以事,勿告以言;〔曹操曰:兵尚诈。〕犯之以害,勿告以利。〔曹操曰:勿使知害。〕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曹操曰:必殊死战,或在死亡之地,亦有败者。孙膑曰:「兵恐不投之死地也。」〕夫众陷於害,然後能为败为胜。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曹操曰:佯,愚也。或曰:彼欲进,设伏而退;彼欲去,开而击之。〕并力一向,千里杀将,〔曹操曰:先示之以闲空虚弱之处,敌则并向而利之,虽千里可擒其将也。〕〔一曰:并兵向敌,虽千里能擒其将也。〕此谓巧事。〔曹操曰:是成事之巧也。一作是谓巧攻成事。〕是故,政举之日,无通其使;〔曹操曰:谋定,则闭关梁、绝其符信,勿使通使。〕励於廊上,以诛其事。〔曹操曰:诛,治也。〕敌人开闠,必亟入之,〔曹操曰:敌有间隙,当急入之也。〕先其所爱,〔曹操曰:据便利也。〕微与之期,〔曹操曰:後人发,先人至。〕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曹操曰:行践规矩,无常也。〕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後如脱兔,敌不及拒。〔曹操曰:处女示弱,脱兔往疾也。〕 【译文】 (曹操说:将要进行战争的地区有九种。)孙子说:按照作战的一般规律,根据地区的不问,可以分成“散地”, “轻地”, “争地”“交地”, “街地”, “重地”, “纪地”, “围地”, “死地”, (曹操曰:这是九种地区的名称。)诸侯在自己的国境内作战,这样的地区叫做“散地” : (曹操说:士兵留恋乡土,离家近,士兵容易逃散。)进入别国境内不深的地区,叫做“轻地” ; (曹操说:士兵都可以轻易地返回自己的国家。)我军占据它有利,敌军占据它也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 ; (曹操说:这种地形能够以少胜多,以弱击强。)我军可以去,敌军也可以来的地区,叫做“交地” ; (曹操说:道路恰好相互交错。)处在几个诸侯相互接壤的地万,(曹操说:敌我双方势均力敌,而旁边还有别的国家。)先到达并且能够得到多数国家援助的地区,叫做“街地”; (曹操说:先到达并能得到其它国家的援助。)深入敌人国境,背后又有很多敌人城镇的地区,叫做“重地气(曹操说:深入这种地区难以返回。)行军在高上、森林、险阻、潮湿低洼等难以通过的地区,叫做“纪地”。(曹操说:这种地区缺少坚固的可供防守的有利地形。)进军的道路狭窄,返回的道路绕远,敌军用少数兵力可以击败我大部队的地区,叫做“围地”;迅速奋勇作战就能生存,不迅速奋勇作战就会死亡的地区,叫做“死地”。(曹操说:前面有高山,后面有大河,前进不能,退却又有障碍。)因此,在“散地” ,不能与敌作战;在“轻地” ,不要停止前进;在“争地”,不要进攻占据有利地形的敌人;(曹操说:不应当进攻,应当先到达并占领这个地区为有利。)在“交地”,不要使部队联络断绝;(曹操说:军队内部要保持联系。)在“街地”,要联合结交诸侯,(曹操说:要联合诸侯。)在“重地”,要夺取敌人的物资粮株;(曹操说:储存军粮。)在“纪地” ,要迅速通过;(曹操说:不要停留。)在“围地” ,要使有计谋脱险;(曹操说:用出人意料的计谋。)在“死地” ,要奋勇作战。(曹操说:要拼死作战。)古代善于用兵的人,能够使敌人前后不能策应,大部队和小部队不能相互依赖,官兵之间不能相互帮助,上下之间不能相互扶持,士卒离散不能聚集,即使集合起来也不能齐心作战。对我有利就打,对我不利就不打。(曹操说:迅猛地打击敌军,使他们溃散;扰乱敌军,使他们阵容不整齐,这时候调动我军去作战。)请问:假使敌军调动重兵有组织地向我军进攻,怎么对付他们呢?(曹操说:这是有人问。)回答说:先夺取敌人的战略要地,敌人就会听从我们调动了。(曹操说:夺取敌军所依靠的有利条件。如果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形,我们预想的目的就可以达到。)作战的规律主要是行动迅速,趁敌人措手不及,从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通过,去进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曹操说:孙子在这里用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详细陈述作战的规律。)进入别国作战的一般规律是,深入进去就能专心作战,使敌人不能抵抗;从敌人富足的地方夺取军需物资,军队的供给就能充足;注意休整部队,不使他们过于疲劳,提高士气,积蓄力量;部署军队,巧设计谋,使敌人不可推测。(曹操说:保养士兵,提高士气,部署军队,制定使敌人推测不到的计策。)把士兵放在没有退路的地方,即使有战死的危险,他们也不会逃跑,而是去拼死战斗,又怎么能不得到胜利呢?(曹操说:士兵拼死战斗,哪能得不到胜利!)这是因为士兵都使出全部力量的结果。(曹操说:在困难的地方士兵能心齐。)士兵陷入危险境地就不会再害怕,在没有去路的地方就会军心稳定,深入敌境军队就会团结紧密,(曹操说:“拘” ,就是象捆在一起一样团结。)迫不得已士兵就会拼死战斗。(曹操说:人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就会拼死作战。)因此,这样的军队不用教育就能有所戒备,不用要求就能听从指挥,不用宣誓就团结一致,不用命令约束就能遵守纪律。(曹操说:不用要求,他们自己就能做到。)禁止迷信,消除疑虑,士兵到死也不会动摇。(曹操说:禁止迷信和谣言,消除令人疑惑的事情。“士兵到死也不会动摇”一句,有的版本是:到死也不会有任何灾难降临。)我军士兵不惜扔掉财物,不是讨厌财物;没有贪生怕死的人,也不是大家都下想活着。(曹操说:全部烧毁自已的财物,不是讨厌东西多;抛弃钱财去死,是因为迫不得已。)在战斗命令下达的时候,坐着的士兵眼泪浸湿了衣襟,躺着的士兵眼泪流满面颊(曹操说:士兵都抱着必死的打算。)把士兵部署到没有退路的地方,他们就会象专诸、曹岁」那样勇敢。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他所指挥的军队好象“率然”; “率然”就是常山的蛇。这种蛇,打它的头时用尾巴来救应,打它的尾巴时用头来救应,打它的中部时,头和尾一起来救应。请问:“可以使军队象常山的蛇一样吗?”回答说:“可以。”吴国人和越国人曾经是仇敌,但是当他们同坐一条船过河时,遇到大风,他们却能互相救援,配合得就象人的左右手那样协调。因此拴马埋车轮也不是可靠的办法。(曹操说:“方” ,就是拴马的意思;埋车轮是想不让车动。这是说,单靠消极禁止很难收效,不如因势利导,易于事半功倍。所以说,虽然使用拴马埋轮的方法,也是靠不住的。)要使士兵心齐勇敢得象一个人一样,这在于将帅治理得如何。要使强者和弱者都能发挥力量,这在于地理条件利用得适宜。(曹操说:使强者和弱者都能一致奋战。)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全军携起手来象一个人,是因为在处于危险境地时,众人不得不如此。(曹操说:使庞大的军队显示出整齐一致的样子。)将军处理问题,要冷静而善于深思,严正而且有条理,(曹操说:说的是遇事冷静,思考问题深刻,处理事情公正。)能够蒙蔽士兵的耳目,使他们对军事行动一无所知。(曹操说:“愚” ,是迷惑的意思。可以和士兵共同享受成功的快乐,却不可以和他们事先考虑行动的计戈。)战法经常变换,计谋不断更新,使士兵无法识破机关;更换驻地,走迂回的道路,使士兵难以推测行动的意图。将帅给士兵规定了任务,就如同士兵登到高处,将帅又把梯子撤掉一样,使他们只能上不能下;率领士兵深入诸侯的国境,就如同射出的箭一样,使他们只能向前不能后退。烧毁渡船,砸烂饭锅,驱赶士兵好象一群羊一样,赶过去,又赶过来,使他们不知道要去的地方。(曹操说:统一士兵的思想。)聚集庞大的军队,把他们部署到险要的地方,这是将军的责任。(曹操说:“险” ,是艰难的意思。)因此进入不同的地区作战,对于进与退的利害关系,人们的心理状况,不能不认真地研究。(曹操说:人之常情是看见有利就前进,看到危险就后退。)凡是进入别国作战的规律是:进入得深,就专心致志;进入得浅,人心就容易涣散。离开本国,越过国境出兵,就是进入了“绝地”;四通八达的地区,是“街地” ;进入别国“深”的,是“重地” ;进入别国“浅”的,是“轻地”;背后是险固地势前面是狭窄道路的,是“围地”;没有去路的地方,是“死地”。因此,遇到“散地” ,要使部队的意忘统一;在“轻地”要使部队联系紧密;(曹操说:让军队互相联系。)在“争地” ,要迅速绕到敌看占领它;(曹操说:有利的地形在前面,要急速行军绕到敌后抢先占领。)在“交地”,要谨慎地防守;在“街地”,要加强和诸侯的联盟;在“重地” ,要不断补充粮株;(曹操说:夺取敌人的粮食。)遇到“纪地” ,要快速通过;(曹操说:迅速通过,离开这里。)陷入“围地” ,要堵塞缺口;(曹操说:用这个办法使士兵死战的意志一致。)进入“死地”,要向士兵表示牺牲的决心。(曹操说:用这个方法鼓励士兵的斗志。)所以,士兵的心理是:被围困就会抵抗,(曹操说:遭到进攻就会坚决抵抗。)迫不得已就会坚决战斗,(曹操说:这是形势所迫。)处于十分危急的境地就会服从指挥。(曹操说:陷入非常危难的地区,士兵就会听从指挥。)因此,不了解诸侯的动向,就不能预先确定外交方针;不了解山林、险阻、湖泽情况,就不能行军;不用向导带路,就不能占据有利地形。(曹操说:上文巳陈述过这三件事情,现在又说,是特别讨厌在这钟情况下用兵,所以又说了这些话。)以上这些事情,有一件不了解,就不是霸王的军队,(曹操说:说的是九种地理环境的利与害。也有人说是指上面这些事情。)凡是霸王的军队,攻打大国,要能使这个国家来不及集中民众;威力加在敌人头上,能使它的盟国不敢救援。固此不必争着同哪一国结交,不扶植哪一国扩大势力,只要伸展自己的意图,把威力加在敌人头上,就可以攻下敌人的城池,毁灭敌人的国家。(曹操说:所谓霸王,就是那些不使天下诸侯结成联盟,不使他们权势扩大的人,而是要破坏诸侯的结交,削弱他们的权势,因此,威力就可以伸展,自已的意图也可以实现。)颁发不在规定之内的奖赏,颁布不在条文之内的条令,统率庞大的军队,就象指挥一个人一样。(曹操说:“犯” ,是用的意思。能够讲清楚赏罚的规定,虽然指挥众多的士兵,也能象指挥一个人一样。)只向士兵交待任务,不告诉他们行动意图;只让他们知道有利的一面,不告诉他们有害的一面。(曹操说:不要让他们知道危害。)把军队部署到绝境中,士兵就齐心奋战,反而能保存;军队陷入死地,士兵就齐心奋战,反而能得生。(曹操说:士兵一定会进行殊死的战斗,所以在亡地是不会失败的。孙殡说:指挥作战,忌讳不把军队放在危急的境地中。)把士兵置于危险的境地,才能把握胜败。所以指挥作战要能虚假地顺从敌人的意图,(曹操说:“佯”就是欺骗。有人说,敌军进攻,我军要设好埋伏,然后打退它;敌军欲逃,我军要让出一条路,然后再乘机打它。)集中兵力向敌人一点进攻,虽行军千里,也能杀死敌人的将帅,(曹操说:集中兵力向敌人进攻,即使行军千里,也能捉住敌人的将帅。)这就是能灵活巧妙地运用战术而取得胜利的原因!(曹操说:这是办事巧妙的人啊!有的书上写成,巧妙进攻敌人,就能完成大事业。)因此,在决定战争行动时,就要封锁关口,销毁凭证,不准敌人的使者往来(曹操说:确定了作战时间。就要封闭关口,废除通行证件,不准敌人的使者往来。)在朝廷里勉励部下,计谋这些大事。(曹操说:“诛” ,是治理的意思。)在敌人开阖未定的时候,必须迅速乘机而入。(曹操说:敌军的防守有空隙,必须迅速地进攻。)要首先占领敌我必争的有利地形,(曹操说:占据有利地形。)不需要同敌人约期会战。(曹操说:比敌人后出发,却要比敌人先到达。)执行作战计划要随敌情而变化,用这个原则来处理战争中的问题。(曹操说:执行计划,没有一成不变的。)因此,开始象少女一样沉静,使敌人露出破绽,然后又要象脱兔一样突然行动,使敌人来不及抵抗。(曹操说:少女表示软弱,脱兔表示行动迅速。) 正文 火攻篇 〔曹操曰:以火攻,当择时日也。〕孙子曰:凡攻火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地。行火有因,〔曹操曰:因奸人也。〕因必素具。〔曹操曰:烧具也。〕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曹操曰:燥者,旱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四者,风之起日也。火发於内,则军应之於外。〔曹操曰:以兵应之也。〕火发,其兵静而勿攻,极其火央,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之。〔曹操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火可发於外,无待於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曹操曰:不便也。〕昼风久,夜风止。〔曹操曰:数当然也。〕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术守之。故以火佐攻者明,〔曹操曰:取胜明也。〕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曹操曰:水但能绝敌粮道、分敌军,不可夺敌蓄积。〕夫战胜攻取,不修其政者,凶!命之曰费留。〔曹操曰:若水之留,不复还也。或曰:赏不以时,但留费也,赏善不踰日也。〕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曹操曰:不得已而用兵。〕主不可以怒兴军,将不可以愠用战;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曹操曰:不以己之喜怒用兵也。〕怒可复喜也,愠可复悦也;亡国不可复存也,死者不可复生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之道也。 【译文】 (曹操说:用火进攻敌人,应当选择有利的天时和日子。)孙子说,火攻有五种,一是火烧敌营寨,二是火烧敌积蓄,三是火烧敌瑙重,四是火烧敌仓库,五是火烧敌粮道。火攻必须有一定的条件,(曹操说:靠打进敌人内部的人为内应。)放火的器材必须预先准备好。(曹操说:烟火,就是放火的器具)。放火要根据天时,点火要选择日子。天时,是指天气干燥的时候;(曹操说:燥就是干旱。)日子,是指月亮运行到“箕代“壁”、“翼”、“轮”这四个星宿位置的那天。月亮运行到这四个星宿位置时,就是起风的日子。凡是火攻,必须要根据这五种方法的不同而变换运用,灵活使用兵力进行配含。从敌人内部放火,就要及时从外部接应。(曹操说:派兵接应。)火已经烧起,而敌人仍无动静,应暂时等待,不能急于进攻。等火烧到最旺盛的时候,根据情况,可以攻就攻,不可以攻就不攻。(曹操说:看到有利于进攻就前进,了解到有困难就撤退。)火可以从敌人的外部放,就不要等待内应,只要时机有利就放。从上风放火,就不要由下风进攻。(曹操说:这样不利。)白天风刮得时间长了,到夜间就会停止。(曹操说:自然规律就是这样。)军队必须懂得灵活运用五种火攻的方法,并根据自然变化的规律对待它。所以,用火辅助进攻,可以明显取胜。用水辅助进攻,攻势可以加强。水攻可以断绝敌人,但不可以销毁积蓄。(曹操说:用火辅助进攻,取胜明显。用水辅助进攻,只能够断绝敌人的道路,分割敌军,不能销毁敌人的积蓄。)打了胜仗,夺取了城池,却不奖赏有功的人,这是一种灾祸的征兆,军事上就叫作“费留”。(曹操说:就象水被止住一样,再也流不回去。也有的说,奖赏不及时,只是白白浪费了财力、人力。因此奖赏不能过时。)所以说,明智的君主应该慎重考虑这个问题,好的将领应该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对我不利不行动,不能必胜不用兵,不是迫不得已不交战。(曹操说:迫不得已才使用武力。)君主不能因自己一时愤怒就动兵,将帅不可以因自已一时恼火而交战。对我有利就行动,否则就不行动。(曹操说:不能以自己的喜怒而用兵。)愤怒可以转为喜悦,恼火可以转为愉快。但是国家灭亡了却不能复存,人死了也不能再生。所以,明智的君主要慎重地对待它,好的将帅要时刻警惕它,这是使国家安定和军队保全的根本方法。 正文 用间篇 〔曹操曰:战必先用间,以知敌情也。〕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费日千金。外内骚动,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曹操曰:古者,八家为邻;一家从军,七家奉之,言十万之师举,不事耕稼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主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於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曹操曰:不可以祷祀而求。〕不可象於事,〔曹操曰:不可以事类求也。〕不可验於度,〔曹操曰:不可以事数度也。〕必取於人知者。〔曹操曰:因间人也。〕故用间有五:有乡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曹操曰:同时任用五间也。〕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者也。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者也。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者也。死间者,为诳事於外,令吾间知之,而得於敌者也。生间者,返报者也。故三军之亲莫亲於间,赏莫厚於间,事莫密於间。非圣不能用间,非仁不能使间。非微不能得间之实,非密不能得间之宝。密哉密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闻间事者与所告者皆死。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敌间之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曹操曰:舍,居止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必知之,知之必在於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殷之兴也,伊挚在夏;〔曹操曰:伊尹也。〕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曹操曰:吕望也。〕唯明主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所恃而动也。 【译文】 (曹操说,作战必须使用间谍,来探知敌人的真实情况。)孙子说:出动十万大军,远征千里,百姓的耗费,国家的开支,每天要消耗千金,全国内外不得安宁,作战和运输的队伍在路上疲惫地奔走,不能从事正常生产的,要有70 万家。两军相峙数年,为的是争夺最后的胜利,如果因为吝惜官位金钱,而不厚赏间谍,以致不能了解敌情,那是最不明智的!这样的人,不是军队的好将帅,不是国王的好助手,也不是胜利的主宰者。明智的君主,贤能的将帅,其所以出兵就能够战胜敌人,建立的功勋超出一般人,就是固为预先掌握了敌情。要想预先了解敌情,不能靠向鬼神祈祷,不能靠以事类比,(曹操说:不能用祈祷的方法来寻求,也不能用类比的方法来寻求。)不能靠夜观天象。(曹操说:不能依据事物的某些征兆来测吉凶。)必须从人那里取得,从了解敌情的人那里取得。(曹操说:要依靠间谍。)使用的间谍有五种:有乡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种间谍一齐使用,没人知道我们使用间谍的方法,这就达到了非常高明的境地,成了国君的法宝。(曹操说:同时使用五种间谍,才能达到这种境地。)乡间,是借助敌国百姓为我所用。内间,是借助敌方官吏为我所用。反间,是借助敌方间谍为我所用。死间,是把假消息传出去,而让我方间谍知道后,将假情报传给敌人。生间,是能够回来报告敌情的我方间谍。所以,在三军之中,没有谁能比间谍与将帅的关系更密切,没有谁能比间谍受的赏赐更丰厚,没有谁能比间谍于的事情更机密。所以,不是非常聪明的人就不能利用间谍,不是至诚、果敢的人就不能指使间谍,没有见微知妙的本领就不能得知间谍所提供情报的虚实。微妙啊,微妙,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使用间谍!如果间谍的任务没有完成却泄露给别人,那么这个间谍和被告诉的人都要处死。凡是我要攻的敌方军队,要打的敌方城寨。要杀的敌方官员,必须先知道防守将官以及他的助手、负责传达通报的官员、门卫、门客等人的姓名,必须让我方间谍侦察清楚他们的情况。一定要查出敌方派来刺探我们军情的间谍,利用他并给他厚利,诱导他并让他留下来,这样,就可以做反间使用了。(曹操说:舍,就是居住下来。)依靠反间知道了敌人内部情况,这样就可引诱敌人的乡间、内间为我所用了;依靠反间知道了敌人内部的情况,就可以让死间传假消息给敌人;依靠反间知道了敌人内部情况,生间就可以按时完成任务。如何使用五种间谍的事情,国君必须懂得,而且应该知道使用间谍的关键在于反间,所以对反间不可不厚赏。从前殷朝的兴起,是因为重用曾在夏朝生活过的伊执;(曹操说:伊执就是伊尹。)周朝的兴起,是因为重用了解殷朝情况的吕牙。(曹操说:吕牙就是姜大公。)所以,只有明智的国君和贤能的将帅才能够选用最有智谋的人做间谍,这样一定能建立大的功勋,这是用兵的关键,全军是靠间谍提供情报来决定行动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