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先寺,三階院,吳畫地獄變,有病龍最妙。寺三門兩頭,亦似吳畫(系本寺三階院)
天宮寺,三門,吳畫除災患變。板上二菩薩,張僧繇畫(從江南移來)。
長壽寺,門里東西兩壁鬼神,吳畫。佛殿兩軒行僧,亦吳畫。菜園精舍內,王韶應畫。
敬愛寺,(據裴孝源《畫錄》雲︰“有孫尚子畫。”彥遠按︰敬愛寺是中宗皇帝為高宗武後置。孫尚子是隋朝畫手,裴君所說為謬矣)佛殿內菩薩樹下彌勒菩薩塑像,麟德二年,自內出,王玄策取到西域,所圖菩薩像為樣(巧兒張壽、宋朝塑。王玄策指揮,李安貼金)。東閣彌勒像(張智藏塑,即張壽之弟也。陳永承成),西間彌勒像(竇弘果塑,已上三處像光及化生等,並是劉爽刻),殿中門西神(竇弘果塑),殿中門東神(趙雲質塑,今謂水聖神也)此一殿功德,並妙。選巧工,各騁奇思,莊嚴華麗,天下共推。西禪院殿內佛寺並山(並竇弘果塑),東禪院般若台內佛,事中門兩神,大門內外四金剛,並獅子、昆侖各二,並迎送金剛神王及四大獅子,兩食堂、講堂、兩聖僧(已上並是竇弘果塑)。大殿內東西面壁畫(劉行臣描)。維摩詰盧舍那(並劉行臣描,趙龕成。自余並聖歷以後劉茂德、皇甫節恭成)。法華太子變(劉茂德成帥行臣子)。西壁西方佛會(趙武端描)。十六觀及閻羅王變(劉阿祖描)。西禪院北壁,華嚴變(張法受描)。北壁門西,一間佛會及山水(何長壽描)人物等(張法受描,趙龕成)。東西兩壁西方彌勒變,並禪院門外道西行道僧(並神龍後王韶應描,董忠成)。禪院內西廊壁畫(開元十年吳道子描)。日藏月藏經變及報業差別變(吳道子描,翟琰成。罪福報應是維手成,所以色損也)。東禪院殿內十輪變(武淨藏描)。東壁西方變(甦思忠描,陳慶予成)。殿間菩薩及內廊下壁(武淨藏描,陳慶子成)。講堂內大寶帳(開元三年史小淨起樣,隨隱等是張阿軌。生銅作並蠟樣,是李正、王兼亮、郭兼子),天後大香爐(高五尺五寸,闊四尺,重二千斤),又大金銅香爐(毛婆羅樣,後更加木座及須彌山浮跌等。高一丈二尺,張阿乾蠟樣),金銅幡十三口(長一丈二尺,張李八寫,並成),畫絹幡十三口(金銅腳長一丈二尺,張李八寫,並成。又四口,亦長一丈二尺,雜手成。),大院紗廊壁,行僧。中門內巳西(並趙武端描。惟唐三藏,是劉行臣描,亦成)。中門內已東,五僧(師奴描)。第六僧已東至東行南頭第二門已南(並劉行臣描。已北並趙武端描。或雲劉行臣描)。中門西邊,紗廊外面(並聖歷已後劉茂德描,陳庶子成)。中門內立神,大門內坐神(並劉行臣描)。中門東立神及神之東西兩鬼(聖歷後有神英法師令何長壽描,卻欲重描。神英京兆黨,何生洛下眾僧黨。劉行臣,時人以何生雖善山水,至于畫神,不知劉為關東獨步,與西京長壽齊名。洛下之意,抑何進劉?不許神英之請,還遣行臣之子茂德,續其父畫,今中門東神及兩鬼腰已上新接者,亦不迨其父矣)。其日藏月藏經變有病龍,又妙于福先寺者。殿內則天真山亭院十論經變、華嚴經,並武靜藏畫。龍王面上蜥蜴、及懷中所抱雞,尤妙。山亭院北及門樓內兩廂,震、支提二神,並劉行臣畫,今暗。第二門東神亦行臣畫,今暗。(彥遠游西京寺觀不得遍,惟敬愛寺得細探討,故為詳備)
龍興寺,西禪院殿東頭,展畫八國王分舍利。
大雲寺,門東兩壁鬼神、佛殿上菩薩六軀淨土、經閣上婆叟仙,並尉遲畫。黃犬及鷹最妙。
弘聖寺,陳靜眼、張志畫。
昭成寺,西廊《障日西域記圖》,楊廷光畫。三門下護法二神,張尊禮畫。香爐兩頭淨土變、藥師變,程遜畫。
聖慈寺,西北禪院,程遜畫本行經變。維摩詰拜諸功德,楊廷光畫。
弘道觀,東封圖是吳畫,《兩京記》乃雲非名手畫,誤也。
城北老君廟,吳畫。杜甫詩雲︰“五聖聯龍袞,千官列雁行。畫手看前輩,吳生獨擅場。”
光嚴寺。(裴孝源雲︰“有董伯仁畫)
天女寺。(裴雲有展畫,今不見)
已上東都
會昌五年,武宗毀天下寺塔。兩京各留三兩所,故名畫在寺壁者唯存一二。當時有好事,或揭取陷于壁。已前所記者,存之蓋寡。先是宰相李德裕鎮浙西,創立甘露寺。唯甘露不毀,取管內諸寺畫壁,置于寺內。大約有︰
顧愷之畫維摩詰,在大殿外西壁。
戴安道文殊,在大殿外西壁。
陸探微菩薩,在殿後面。
謝靈運菩薩六壁,在天王堂外壁。
張僧繇神,在禪院三聖堂外壁。
張僧繇菩薩十壁,在大殿兩頭。
張僧繇菩薩並神,在文殊堂外壁。
展子虔菩薩兩壁,在大殿外。
韓干行道僧四壁,在文殊堂內。
陸曜行道僧四壁,在文殊堂內前面。
唐湊十善十惡,在三門外兩頭。
吳道子僧二軀,在釋迦道場外壁。
吳道子鬼神,在僧伽和尚南外壁。
王陀子須彌山海水,在僧伽和尚外壁。
(顧畫維摩詰,初置甘露寺中,後為盧尚書簡辭所取,寶于家以匣之。大中七年,今上因訪宰臣此畫,遂詔。壽州刺史盧簡辭求以進,賜之金帛,以畫示百寮,後收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