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三十九 雜傳第二十七

類別︰史部 作者︰歐陽修(宋) 書名︰新五代史

    王

    王,其先回鶻阿布思之遺種,曰沒諾干,為鎮州王武俊騎將,武俊錄以為子,遂冒姓王氏。沒諾干子曰末垣活,末垣活子曰升,升子曰廷湊,廷湊子曰元達,元達子曰紹鼎、紹懿,紹鼎子曰景崇。自升以上三世,常為鎮州騎將,自景崇以上四世五人,皆為成德軍節度使。景崇官至守太尉,封常山郡王,唐中和二年卒。子立,年十歲。是時,晉新有太原,李匡威據幽州,王處存據中山,赫連據大同,孟方立據邢台,四面豪杰並起而交爭。介于其間,而承祖父百年之業,士馬強而畜積富,為唐累世臣。故年雖少,藉其世家以取重,四方諸鎮廢立承繼,有請于唐者,皆因以聞。

    自晉兵出山東,已破孟遷,取邢、場 湃藎 案T 輳 舜缶倩髡裕 鋁儷恰iF求救于李匡威,匡威來救,晉軍解去。明年,晉會王處存攻堅固、新市。晉王與處存皆自將,而未嘗臨軍,遣追風都團練使段亮、翦寇都團練使馬珂等,以兵屬匡威而已。匡威戰磁河,晉軍大敗。明年春,晉攻天長軍,出兵救之,敗于叱日嶺,晉軍遂出井陘。又求救于匡威,晉軍解去。

    初,匡威悅其弟匡儔之婦美而淫之,匡儔怒,及其救也,誘其軍亂而自立。匡威內慚不敢還,乃以符印歸其弟,而將奔于京師。行至深州,德匡威救己,使人邀之,館于梅子園,以父事之。

    匡威客李正抱者,少游燕、趙間,每徘徊常山,愛之不能去。正抱、匡威皆失國無聊,相與登城西高閣,顧覽山川,泫然而泣,乃與匡威謀劫而代之。因詐為忌日,去衛從,晨詣館慰,坐定,甲士自幕後出,持兩袖,曰︰“吾國賴公而存,誠無以報厚德,今日之事,是所甘心。”因叩頭以位與匡威。匡威素少,以謂無能為也,因與方轡詣府,將代其位。行過親事營,軍士閉門大噪,天雨震電,暴風拔木,屋瓦皆飛。屠者墨君和望見,識之,從缺垣中躍出,挾于馬,負之而走,亂軍擊殺匡威、正抱,燕人皆死。匡儔雖憾其兄,而陽以大義責甚急。既失燕援,而晉軍急攻平山,劫以盟,遂與晉和。

    其後梁太祖下晉邢、場 湃藎 宋 櫞 F,使絕晉而歸梁,依違不決。晉將李嗣昭復取持藎 禾 婊靼芩謎眩 謎啞持葑摺A夯衿潢 兀 瞄F與嗣昭書,多道梁事,太祖怒,因移兵常山,顧謂葛從周曰︰“得鎮州以與爾,爾為我先鋒。”從周至臨城,中流矢,臥輿中,梁軍大沮。梁太祖自將傅城下,焚其南關,懼,顧其屬曰︰“事急矣!奈何?”判官周式,辨士也,對曰︰“此難與力爭,而可以理奪也。”式與梁太祖有舊,因請入梁軍。太祖望見式,罵曰︰“吾常以書招不來,今吾至此,而爾為說客,晚矣!且晉吾仇也,而附之,吾知李嗣昭在城中,可使先出。”乃以所得與嗣昭書示式,式進曰︰“梁欲取一鎮州而止乎,而欲成霸業于天下也?且霸者責人以義而不私,今天子在上,諸侯守封睦鄰,所以息爭,且休民也。昔曹公破袁紹,得魏將吏與紹書,悉焚之,此英雄之事乎!今梁知兵舉無名,而假嗣昭以為辭。且王氏五世六公撫有此士,豈無死士,而待嗣昭乎?” 太祖大喜,起牽式衣而撫之曰︰“吾言戲耳。”因延式于上坐,議與和。以子昭祚為質,梁太祖以女妻之。太祖即位,封趙王。

    祖母喪,諸鎮皆吊,梁使者見晉使在館,還言趙王有二志。是時,魏博羅紹威卒,梁因欲盡取河北,開平四年冬,遣供奉官杜廷隱監魏博將夏,以兵三千襲深、冀二州,以王景仁為北面行營招討使。懼,乞兵于晉。晉人擊敗景仁于柏鄉,梁遂失鎮、定,而莊宗由此益強,北破幽、燕,南並魏博,常以兵從。德晉甚。明年,會莊宗于承天軍,奉觴為壽,莊宗以父友,尊禮之,酒酣為歌,拔佩刀斷衣而盟,許以女妻子昭誨。

    為人仁而不武,未嘗敢為兵先,佗兵攻趙,常藉鄰兵為救。當是時,諸鎮相弊于戰爭,而趙獨安,樂王氏之無事,都人士女褒衣博帶,務夸侈為嬉游。尤驕于富貴,又好左道,煉丹藥,求長生,與道士王若訥留游西山,登王母祠,使婦人維錦繡牽持而上。每出,逾月忘歸,任其政于宦者。宦者石希蒙與同臥起。天十八年冬,自西山宿鶻營莊,將還府,希蒙止之。宦者李弘規諫曰︰“今晉王身自暴露以親矢石,而大王竭軍國之用為游畋之資,開城空宮,逾月不返,使一失閉門不納從者,大王欲何歸乎?”懼,促駕,希蒙固止之。弘規怒,遣親事軍將甦漢衡率兵擐甲露刃于帳前曰︰“軍士勞矣!願從王歸。”弘規繼而進曰︰“惑王者希蒙也,請殺之以謝軍士!”不答,弘規呼甲士斬希蒙首,擲于前,懼,遽歸。使其子昭祚與大將張文禮族弘規、漢衡,收其偏將下獄,窮究反狀,親軍皆懼。文禮誘以為亂,夜半,親軍千餘人逾垣而入,方與道士焚香受,軍士斬首,袖之而出,因縱火焚其宮室,遂滅王氏之族。

    小子昭誨,年十歲,其軍士有德者,藏之穴中,亂定,髡其發,被以僧衣,遇湖南人李震,匿昭誨于茶籠中,載之湖南,依南岳為浮圖,易名崇隱。明宗時,昭誨已長,思歸,而故將符習為宣武軍節度使,震以歸習,習表于朝。昭誨自稱前成德軍中軍使以見,拜考功郎中、司農少卿。周顯德中,猶為少府監雲。

    張文禮者,狡獪人也,惑愛之,以為子,號王德明。已死,文禮自為留後。莊宗初納之,後知其通于梁也,遣趙故將符習與閻寶擊之。文禮家鬼夜哭,野河水變為血,游魚皆死,文禮懼,病疽卒。子處瑾秘喪拒守,擊敗習等。以李嗣昭代之,嗣昭中流矢卒,以李存進代之,存進輒復戰歿,乃以符存審為招討使,遂破之。執文禮妻及子處瑾、處球、處琪等,折足歸于晉。趙人請而醢之,磔文禮尸于市。

    羅紹威

    羅紹威,字端己,其先長沙人。祖讓,北遷為魏州貴鄉人。父弘信,為牧監卒。文德元年,魏博牙軍亂,遂殺其帥樂彥貞,立其將趙文建為留後,已而又殺之。牙將未知所立,乃聚呼曰︰“孰能為我帥者?”弘信從眾中出應曰︰“我可為君等帥也。”弘信狀貌奇怪,面色青黑,軍中異之,共立為留後。唐昭宗即位,拜弘信節度使。

    梁太祖將攻晉,乞糴于弘信,弘信不與,由是有隙。梁兵攻魏,取黎陽、淇門、衛縣。戰于內黃,魏兵五戰五敗,弘信懼,請盟,乃止。是時,梁方東攻肌ゞ  鋇薪 怖畬嫘啪瘸p宣,假道于魏。太祖聞,遣使語弘信曰︰“晉人志在河朔,兵還滅魏矣。”弘信以為然,乃發兵擊存信于莘縣,太祖遣葛從周助之。梁兵擒晉王子落落,送于魏,弘信殺之,乃與晉絕。太祖猶疑弘信有二心,乃以兄事弘信,常為卑辭厚幣以聘魏。魏使者至梁,太祖北面拜而受幣,謂使者曰︰“六兄于我有倍年之長,吾何敢慢之。”弘信大喜,以為厚己。以故太祖往來燕、趙之間,卒有河北者,魏不為之患也。弘信死,紹威立。

    紹威好學工書,頗知屬文,聚書數萬卷,開館以延四方之士。弘信在唐,以其先長沙人,故封長沙郡王,紹威襲父爵長沙。紹威新立,幽州劉仁恭以兵十萬攻魏,屠貝州,紹威求救于梁,大敗燕軍于內黃。明年,梁太祖遣葛從周會魏兵攻滄州,取其德州,遂敗燕軍于老鴉堤,紹威以故德梁助己。

    魏博自田承嗣始有牙軍,牙軍歲久益驕,至紹威時已二百年,父子世相婚姻以自結。前帥史憲誠、何全、韓君雄、樂彥貞等,皆由牙軍所立,怒輒遂殺之。紹威為人精悍明敏,通習吏事,為政有威嚴,然其家世由牙軍所立。天二年,魏州城中地陷,紹威懼有變。已而牙校李公作亂,紹威誅之,乃間遣使告梁乞兵,欲盡誅牙軍。梁太祖許之,為遣李思安等攻滄州,召兵于魏,紹威因悉發魏兵以從,獨牙軍在。

    紹威子廷規娶梁女,會梁女卒,太祖陰遣客將馬嗣勛選良兵實輿中,以長直軍千人雜輿夫入魏,詐為助葬,太祖以兵繼其後。紹威夜以奴兵數百,會嗣勛兵擊牙軍,並其家屬盡殺之。太祖自內黃馳至魏,魏兵從攻滄州者行至歷亭,聞之皆反,入澶、博諸州,魏境大亂,數月,太祖為悉平之。牙軍死,魏兵悉叛,紹威勢益孤,太祖乃欲奪其地,紹威始大悔。是歲,太祖復攻滄州,宿兵長蘆,紹威饋給梁兵,自滄至魏五百里,起亭堠,供帳什物自具,梁兵數十萬皆取足,紹威以此重困。昭宗東遷洛陽,詔諸鎮繕理京師,紹威營太廟成,加拜守侍中,進封王。

    太祖圍滄州未下,劉守光會晉軍破梁潞州。太祖自長蘆歸,過魏,疾作,臥府中,諸將莫得見,紹威懼太祖終襲己,乃乘間入見曰︰“今四方稱兵,為梁患者,以唐在故也;唐家天命已去,不如早自取之。”太祖大喜,乃急歸。太祖即位,將都洛陽,紹威取魏良材為五鳳樓、朝元前殿,浮河而上,立之京師。太祖嘆曰︰ “吾聞蕭何守關中,為漢起未央宮,豈若紹威越千里而為此,若神化然,功過蕭何遠矣!”賜以寶帶名馬。

    燕王劉守光囚其父仁恭,與其兄守文有隙,紹威馳書勸守光等降梁。太祖聞之笑曰︰“吾常攻燕不能下,今紹威折簡,乃勝用兵十萬。”太祖每有大事,多遣使者問之,紹威時亦馳簡入白,使者相遇道中,其事往往相合。

    紹威自以魏久不用兵,願伐木安陽淇門為船,自河入洛,歲漕谷百萬石,以供京師。太祖益以紹威盡忠,遣將程厚、盧凝督其役。舟未成而紹威病,乃表言︰ “魏故大鎮,多外兵,願得梁一有功重臣臨之,請以骸骨就第。”太祖亟命其子周翰監府事,語使者曰︰“亟行,語而主,為我強飯,如有不諱,當世世貴爾子孫。今使周翰監府事,尚冀卿復愈耳。”紹威仕梁,累拜太師兼中書令,卒年三十四,贈尚書令,謚曰貞壯。

    子三人,廷規,官至司農卿卒。周翰襲父位,乾化二年八月為楊師厚所逐,徙為宣義軍節度使,卒于官,年十四。周敬代為宣義軍節度使,年十歲,徙鎮忠武。明年,為秘書監、駙馬都尉、光祿卿。唐莊宗時為金吾大將軍,明宗以為匡國軍節度使,罷為上將軍。晉天福二年卒,年三十二。廷規娶梁太祖二女,一曰安陽公主,一曰金華公主。周翰娶末帝女,曰壽春公主,周敬亦娶末帝女,曰晉安公主。

    王處直

    王處直,字允明,京兆萬年人也。父宗,善殖財貨,富擬王侯,為唐神策軍吏,官至金吾大將軍,領興元節度使,子處存、處直。處存以父任為驍衛將軍、定州已來制置內閑廄宮苑等使。乾符六年,即拜義武軍節度使。黃巢陷長安,處存感憤流涕,率鎮兵入關討賊。巢敗第功,而收城擊賊,李克用為第一;勤王倡義,處存為第一。乾寧二年,處存卒于鎮,三軍以河朔故事,推處存子郜為留後,即拜節度使,加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處直為後院中軍都知兵馬使。

    光化三年,梁兵攻定州,郜遣處直率兵拒之,戰于沙河,為梁兵所敗。兵返入城逐郜,郜出奔晉,亂兵推處直為留後。梁兵圍之,處直遣人告梁,請絕晉而事梁,出絹十萬匹犒軍,乃與梁盟。梁太祖表處直義武軍節度使,累封太原王。太祖即位,封處直北平王。其後梁兵攻王,求救于晉,處直亦遣人至晉,願絕梁以自效。晉兵救,處直以兵五千從,破梁軍于柏鄉。其後晉北破燕,南取魏博,與梁戰河上,十餘年,處直未嘗不以兵從。

    處直好巫,而客有李應之者,妖妄人也。處直有疾,應之以左道治之而愈,處直益以為神,使衣道士服,以為行營司馬,軍政無大小,咸取決焉。初,應之于陘邑闌得小毫踉評桑 暈 櫻 χ蔽從凶櫻 艘栽評捎氪χ保  唬骸按俗由幸 !貝χ毖暈 櫻 歡跡 醢  Sχ 紗艘婧幔 思 苣詼 常 鵒 戮 越   蔚誆├諻銦@拿嬋 牛 雜米蟺饋4χ苯 糝 潯匚 跡  苴梢病J鞘保 鬧堇羈鑌奔俚樂猩揭勻緹┤Γ χ狽壯峭猓 員覆揮蕁?鑌幣訝ュ 資咳氤俏Wχ 冢 炊敝  蛞璐χ鼻 倍跡 χ輩揮搿C魅眨 詮π猩停 蛞跏杓資啃彰 遠映チ焉喜賾詒鵂   笠蚴輪鎦  捕 輳 摶蝗嗣庹擼 χ敝瘴 妓薄

    都為人狡佞多謀,處直以為節度副使。張文禮弒王,莊宗發兵討文禮,處直與左右謀曰︰“鎮,定之蔽也,文禮雖有罪,然鎮亡定不獨存。”乃遣人請莊宗毋發兵,莊宗取所獲文禮與梁蠟書示處直曰︰“文禮負我,師不可止。”處直有孽子郁,當郜之亡于晉也,郁亦奔焉,晉王以女妻之,為新州防御使。處直見莊宗必討文禮,益自疑,乃陰與郁交通,使郁北招契丹入塞以牽晉兵,且許召郁為嗣,都聞之不說。而定人皆言契丹不可召,恐自貽患,處直不听。郁自奔晉,常恐處直不容,因此大喜,以為乘其隙可取之,乃以厚賂誘契丹阿保機。阿保機舉國入寇,定人皆不欲契丹之舉,小吏和昭訓勸都舉事,都因執處直,囚之西宅,自為留後,凡王氏子孫及處直將校殺戮殆盡。明年正月朔旦,都拜處直于西宅,處直奮起L其胸而呼曰︰“逆賊!吾何負爾?”然左右無兵,遂欲嚙其鼻,都掣袖而走,處直遂見殺。

    初,有黃蛇見于碑樓,處直以為龍,藏而祠之,又有野鵲數百,巢麥田中,處直以為己德所致,而定人皆知其不祥,曰︰“蛇穴山澤,而處人室,鵲巢烏,降而田居,小人竊位,而在上者失其所居之象也。”已而處直果被廢死。

    莊宗已敗契丹于沙河,追奔過定州,與都相得歡甚,以其子繼岌娶都女,以都為義武軍節度使。同光二年,莊宗幸,都來朝,賜與巨萬。莊宗以繼岌故,待都甚厚,所請無不從。及明宗立,頗惡都為人,而安重誨每以法繩之,都始有異志。是時,唐兵擊契丹,數往來定州,都供饋多闕,益不自安。和昭訓為都謀曰︰“天子新立,四方未附,其勢易離,可為自安之計。”已而守殷反于汴州,都遂亦反,遣人以蠟書招青、徐、岐、潞、梓五鎮,約皆舉兵,而五鎮不應。明宗遣王晏球討之。都復與王郁招契丹為援,契丹遣禿餒將萬騎救都。都遣指揮使鄭季、龍泉鎮將杜弘壽以二千人迎契丹,為晏球所敗。季、弘壽被執,晏球責曰︰“吾嘗使人招汝,何故不降?”弘壽對曰︰“受恩中山兩世矣,不敢有二心。”遂見殺,弘壽臨刑,神色自若。晏球屯軍望都,與都及契丹戰,大敗之曲陽,都及禿餒得數騎遁去,閉城不復出。

    初,莊宗軍中闌得一男子,愛之,使冒姓李,名繼陶,養于宮中以為子。明宗即位,安重誨出以乞段徊,徊亦惡而逐之。都使人求得之。至是,紿其眾曰︰“此莊宗太子也。”被以天子之服,使巡城上,以示晏球軍,軍士識者曰︰“繼陶也。” 共詬之。都居城中,兵少,惟以契丹二千人守城,呼禿餒為餒王,屈身事之。諸將有欲出降者,都伺察嚴密,殺戮無虛日,以故堅守經年。天成四年二月,城破,都與家屬皆自焚死,王氏遂絕于中山。而處存有子,子廷胤,與莊宗連外姻,為人驍勇,自為軍校,能與士卒同辛苦,明宗時,歷貝、忻、密、澶、隰州刺史。範延光反于,晉高祖以廷胤為楊光遠行營中軍使。破延光有功,拜彰德軍節度使。

    初,處直為都所囚,幼子威北走契丹。契丹謂晉高祖曰︰“吾欲使威襲其先人爵士,如何?”高祖對曰︰“中國之法,自將校為刺史,升團練防御而至節度使,請送威歸中國,漸進之。”契丹怒曰︰“爾自諸侯為天子,豈有漸乎?”高祖聞之,遽徙廷胤鎮義武,曰︰“此亦王氏之後也。”後徙鎮海而卒。

    劉守光

    劉守光,深州樂壽人也。其父仁恭,事幽州李可舉,能穴地為道以攻城,軍中號“劉窟頭。”稍以功遷軍校。仁恭為人有勇,好大言。可舉死,子匡威惡其為人,不欲使居軍中,徙為瀛州景城縣令。瀛州軍亂,殺刺史,仁恭募縣中得千人,討平之,匡威喜,復以為將,使戍蔚州。戍兵過期不得代,皆思歸,出怨言。匡威為弟匡儔所逐,仁恭聞亂,乃擁戍兵攻幽州,行至居庸關,戰敗,奔晉、晉以為壽陽鎮將。

    仁恭多智詐,善事人,事晉王愛將蓋寓尤謹,每對寓涕泣,自言︰“居燕無罪,以讒見逐。”因道燕虛實,陳可取之謀,晉王益信而愛之。乾寧元年,晉擊破匡儔,乃以仁恭為幽州留後,留其親信燕留得等十餘人監其軍,為之請命于唐,拜檢校司空、盧龍軍節度使。

    其後晉攻羅弘信,求兵于仁恭,仁恭不與,晉王以書微責誚之,仁恭大怒,執晉使者,殺燕留得等以叛。晉王自將討之,戰于安塞,晉王大敗。光化元年,遣其子守文襲滄州,逐節度使盧彥威,遂取滄、景、德三州。為其子請命于唐,昭宗遲之,未即從,仁恭怒,語唐使者曰︰“為我語天子,旌節吾自有,但要長安本色爾,何屢求而不得邪!”昭宗卒以守文為橫海軍節度使。

    仁恭父子率兩鎮兵十萬,號稱三十萬以擊魏,屠貝州。羅紹威求救于梁,梁遣李思安救魏,大敗守文于內黃,斬首五萬。仁恭走,梁軍追擊之,自魏至長河,橫尸數百里。梁軍自是連歲攻之,破其瀛、漠二州,仁恭懼,復附晉。

    天三年,梁攻滄州,仁恭調其境內凡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十已下,皆黥其面,文曰“定霸都”,得二十萬人,兵糧自具,屯于瓦橋。梁軍壁長蘆,深溝高壘,仁恭不能近。滄州被圍百餘日,城中食盡,人自相食,析骸而爨,或丸土而食,死者十六七。仁恭求救于晉,晉王為之攻潞州以牽梁圍,晉破潞州,梁軍乃解去。

    然仁恭幸世多故,而驕于富貴,築宮大安山,窮極奢侈,選燕美女充其中。又與道士煉丹藥,冀可不死。令燕人用土為錢,悉斂銅錢,鑾山而藏之,已而殺其工以滅口,後人皆莫知其處。

    仁恭有愛妾羅氏,其子守光A之,仁恭怒,笞守光,逐之。梁開平元年,遣李思安攻仁恭,仁恭在大安,守光自外將兵以入,擊走思安,乃自稱盧龍節度使,遣李小喜、元行欽以兵攻大安山,執仁恭而幽之。其兄守文聞父且囚,即率兵討守光,至于盧台,為守光所敗,進戰玉田,又敗,乃乞兵于契丹。明年,守文將契丹、吐渾兵四萬人戰于雞甦,守光兵敗,守文陽為不忍,出于陣而呼其眾曰︰“毋殺吾弟!” 守光將元行欽識守文,躍馬而擒之,又囚之于別室,既而殺之。守文將吏孫鶴、呂嫉齲 が匚淖友嶼褚躍嗍毓猓 毓 Z 兮湃眨 侵惺塵。 柞鼻 潁 訟嗌倍常 蚴土,馬相食其駿尾,嫉嚷食侵屑 袷騁渣L,號“宰務”,日殺以餉軍。久之,延祚力窮,遂降。

    守光素庸愚,由此益驕,為鐵籠、鐵刷,人有過者,坐之籠中,外燎以火,或刷剔其皮膚以死,燕之士逃禍于佗境。守光身衣赭黃,謂其將吏曰︰“我衣此而南面,可以帝天下乎?”孫鶴切諫以為不可。梁攻趙,趙王王求救于守光,孫鶴曰︰ “今趙無罪,而梁伐之,諸侯救趙之兵,先至者霸,臣恐燕軍未出,而晉已先破梁矣,此不可失之時也。”守光曰︰“趙王嘗與我盟而背之,今急乃來歸我;且兩虎方斗,可待之,吾當為卞莊子也。”遂不出兵。晉王果救趙,大敗梁兵于柏鄉,進掠邢、常 劣誒柩簟J毓 漚展釗肓海 酥偽溲希 踩艘雜鋃 頡 ㄔ唬“燕有精兵三十萬,率二鎮以從晉,然誰當主此盟者?”晉人患之,謀曰︰“昔夫差爭黃池之會,而越入吳;項羽貪伐齊之利,而漢敗楚。今吾越千里以伐人,而強燕在其後,此腹心之患也。”乃為之班師。

    守光益以為諸鎮畏其強,乃諷諸鎮共推尊己,于是晉王率天德宋瑤、振武周德威、昭義李嗣昭、義武王處直、成德王等,以墨制冊尊守光為尚書令、尚父。守光又遣告于梁,請授己河北兵馬都統,以討鎮、定、河東。梁遣閣門使王瞳拜守光河北采訪使。有司白守光,尚父受冊,用唐冊太尉禮儀,守光問曰︰“此儀注何不郊天改元?”有司曰︰“此天子之禮也,尚父雖尊,乃人臣耳。”守光怒曰︰“我為尚父,誰當帝者乎?且今天下四分五裂,大者稱帝,小者稱王,我以二千里之燕,獨不能帝一方乎?”乃械梁、晉使者下獄,置斧于其庭,令曰︰“敢諫者死!” 孫鶴進曰︰“滄州之敗,臣蒙王不殺之恩,今日之事,不敢不諫。”守光怒,推之伏,令軍士割而啖之。鶴呼曰︰“不出百日,大兵當至!”命窒其口而醢之。守光遂以梁乾化元年八月自號大燕皇帝,改元曰應天,以王瞳、齊涉為左右相。晉遣太原少尹李承勛賀冊尚父,至燕,而守光已僭號。有司迫承勛稱臣,承勛不屈,以列國交聘禮入見,守光怒,殺之。

    明年,晉遣周德威將三萬人,會鎮、定之兵以攻燕,自祈溝關入,其澶、涿、武、順諸州皆迎降。守光被圍經年,累戰常敗,乃遣客將王遵化致書于德威曰︰ “予得罪于晉,迷而不復,今其病矣,公善為我辭焉。”德威謂遵化曰︰“大燕皇帝尚未郊天,何至此邪?予受命以討僭亂,不知其佗也。”守光益窘,乃獻絹千匹、銀千兩、錦百段,遣其將周遵業謂德威曰︰“吾王以情告公,富貴成敗,人之常理;錄功宥過,霸者之事也。守光去歲妄自尊崇,本不能為溫下耳,豈意大國暴師經年,幸少寬之。”德威不許。守光登城呼德威曰︰“公三晉賢士,獨不急人之危乎?” 遣人以所乘馬易德威馬而去,因告曰︰“俟晉王至則降。”晉王乃自臨軍,守光登城見晉王,晉王問將如何?守光曰︰“今日俎上肉耳,惟王所為也!”守光有嬖者李小喜,勸其毋降,守光因請俟佗日。是夕,小喜叛降于晉軍。明旦,晉軍攻破其城,執仁恭及其家族三百口。

    守光與其妻李氏、祝氏,子繼、繼方、繼祚等,南走滄州,迷失道,至燕樂界中,數日不得食,遣其妻祝氏乞食于田家,田家怪而詰之,祝氏以實告,乃被擒送幽州。晉王方大饗軍,客將引守光見,晉王戲之曰︰“主人何避客之遽也?”守光叩頭請死,命械守光並其父仁恭以從軍。軍還過趙,趙王王會晉王,置酒,酒酣請曰︰“願見仁恭父子。”晉王命破械出之,引置下坐。飲食自若,皆無慚色。

    晉王至太原,仁恭父子曳以組練,獻于太廟。守光將死,泣曰︰“臣死無恨,然教臣不降者,李小喜也,罪人不死,臣將訴于地下。”晉王使召小喜,小喜真目曰︰“囚父弒兄,蒸其骨肉,亦小喜教爾邪?”晉王怒,命先斬小喜。守光知不免,呼曰︰“王將復唐室以成霸業,何不赦臣使自效?”其二婦從旁罵曰︰“事已至此,生復何為?願先死!”乃俱死。晉王命李存霸執仁恭至雁門,刺其心血以祭先王墓,然後斬之。

    譯文︰

    王,他的先人是回鵲阿布思的後裔,叫做沒諾干,任鎮州王武俊的騎將,王武俊收他作為養子,于是冒姓王。

    沒諾干的兒子叫末坦活,末坦活的兒子叫升,升的兒子廷淒,廷淒的兒子叫元逵,元逵的兒子叫紹鼎、紹懿,紹鼎的兒子叫景崇。

    從升以上三代,常常任鎮州騎將,從景崇以上四代五人,都任成德軍節度使。

    景崇官做到守太尉,封為常山郡王,唐中和二年死。

    兒子王繼位,只有十歲。

    這時,晉剛剛佔據太原,李匡威佔據幽州,王處存佔據中山,赫連鐸佔據大同,孟方立佔據邢台,四方英雄豪杰都起兵相互爭斗。

    王置身其中,而繼承祖輩父輩百年家業,兵馬強壯而蓄積豐富,是唐的世代藩臣。

    因此王雖然年齡小,但憑借他的家世而佔據重要地位,四方各鎮的廢立繼承,要向唐請求的,都藉王上報/\自從晉出兵山東,攻破孟遷,奪取邢、沼、磁三州後,景福元年,就大舉出兵攻打趙,攻克臨城。

    王向李匡威求救,李匡威前來救援,晉軍解圍離去。

    第二年,晉會同王處存進攻王的堅固、新市。

    晉王和王處存都親自率兵,而王不曾親臨軍中,派追風都團練使段亮、剪寇都團練使馬珂等人,把軍隊交給李匡威罷了。

    李匡威在磁河作戰,晉軍大敗。

    第二年春,晉進攻天長軍,王出兵救援,在叱日嶺戰敗,晉軍于是出軍井陘。

    王又向李匡威求救,晉軍解圍離去。

    當初,李匡威喜歡他的弟弟李匡儔的妻子的美貌而和她淫亂,李匡儔發怒,到李匡威援救王時,就引誘李匡威的軍隊作亂而自立。

    李匡威心中羞慚不敢返回,就把符印送歸他的弟弟,而準備逃奔到京師。

    走到深州時,王感激李匡威救援自己,派人邀請他,住在梅子園,像父親一樣事奉他。

    李匡威的門客李正抱,年輕時游歷燕、趟之間,每每在常山流連,喜愛它不願離開。

    李正抱、李匡威都因失去國家而百無聊賴,一道登上城西高閣,眺覽山河,傷心地流下眼淚,于是李正抱和李匡威策謀劫掠王而取代他(.)于是謊稱是忌日,王斥去隨行衛士,早晨到館中慰問李匡威,坐下後,身披鏜甲的士兵從帷幕後面沖出,抓住王的兩只袖子,王說︰“我的國家靠你保存,確實沒有什麼能夠報答你的大恩大德,今天的事,這是我心甘情願的(.)”于是叩頭讓位給李匡威。

    李匡威素來看不起王,認為他無能耐,就和王並駕前往府上,準備接替他的職位。

    行經親事營時,士兵們關門鼓噪,暴雨雷電,狂風拔起樹木,屋土的瓦都飛起來了。

    屠夫墨君和望見王,認出他來,從牆缺口中縱身躍出,從馬上挾住王,背起他就跑,亂軍殺死李匡威、李正抱,燕人都逃跑了。

    李匡儔雖然恨他的哥哥,但卻假裝用道義急切指責王。

    王既已失去了燕的援助,而晉軍又猛攻平山,逼迫王結盟,王于是和晉言和,,後來梁太祖攻克晉的邢、汛、磁三個州,于是寫書信招王,讓他和晉絕交而歸附梁,王猶豫不能下決心。

    晉將李嗣昭又攻取沼州,梁太祖打敗李嗣昭,李嗣昭放棄沼州逃跑。

    梁繳獲了他們的軍需物資,發現王給李嗣昭的信,多談及梁的情況,梁太祖發怒,于是調兵到常山,對葛從周說︰“得到鎮州就把它給你,你做我的先鋒。”葛從周到臨城,被飛箭射中,躺在車中,梁軍士氣低落。

    梁太祖親自率兵迫近城下,焚毀州城南關,王害怕,望著他的僚屬說︰“情況危急了,怎麼辦?”判官周式,是個能言善辯的人,回答說︰“這種情況很難和他們硬爭,但可以以理取勝。”周式和梁太祖有舊交情,于是請求去梁軍。

    梁太祖看見周式,罵道︰“我常常寫信招降王,他卻不來,現在我到了這里,他卻讓你做說客,晚了!況且晉是我的仇敵,而王依附它,我知道李嗣昭在城中,可讓他先出來。”于是拿出繳獲的王給李嗣昭的書信給周式看,周式上前說︰“梁是想奪取一個鎮州就作罷呢,還是想在天下成就霸業?況且稱霸的人用道義要求人而不謀求私利,如今皇帝在上,諸侯們堅守自己的國土,和鄰國和睦相處,是為了停止爭斗,並且讓百姓休養生息。

    過去曹公攻破袁紹,得到魏的將吏寫給袁紹的信,就全部燒掉了,造是英雄干的事情啊!現在梁知道沒有理由出兵,就拿李嗣昭作為借口。

    況且王氏五代六公據有這片土地,難道沒有誓死報國的人,而要等李嗣昭嗎?”梁太祖十分高興,起身拉住周式的衣服撫慰他說︰“我的話是開玩笑的。”于是請周式到上座,討論和王言和。

    王拿兒子王昭祚作為人質,梁太祖把女兒嫁給他,梁太祖登位,封王為趟王。

    王的祖母去世,各個節鎮都前往吊祭,梁的使臣看見晉的使臣在,回去說趟王有二心。

    這時,魏博羅紹威死,梁于是想全部佔據河北,開平四年冬天,派供奉官杜廷隱監督魏博將領夏漣,率兵三干人襲擊深、冀二州,任命王景仁為北面行營招討使。

    王害怕,向晉求兵。

    晉人在柏鄉打敗王景仁,梁于是失去鎮、定二州,而唐莊宗因此更加強大,在北方攻破幽、燕二州,在南方吞並魏博,王常常率兵跟隨。

    王十分感激晉。

    第二年,在承天軍和唐莊宗相會,舉杯祝壽,唐莊宗因王是父親的朋友,尊敬禮待他,飲酒盡興後為王唱歌,拔出佩刀割斷衣襟發誓,答應把女兒嫁給王的兒子王昭誨。

    王為人仁厚而不擅長打仗,從來不敢身先士卒,別的軍隊進攻趟,常常靠鄰國的軍隊救援。

    當時,各個藩鎮都在戰爭中疲敝不堪而只有趟安定,人們喜歡王氏的相安無事,市人士女都穿寬大的衣裳束寬腰帶,一意夸耀奢侈嬉戲游玩。

    王在富貴方面特別驕縱,又喜好左道旁門,煉丹藥,尋求長生不老,和道士王若訥留在西山游玩,登上王母祠,讓婦人用錦繡牽著他們向上。

    每次出游,一個多月都不回來,把政事交托給宦官。

    宦官石希蒙和王同起居。

    天佑十八年冬,王從西山到鵲營莊留宿,準備回府,石希蒙阻止他。

    宦官李弘規諫阻說︰“如今晉王置身于弓箭炮石中,而大王耗盡軍國財物作為游獵的費用,城門大開,宮中空寂,一個多月不返回,假使有一人關閉城門不接納你的隨從,大王想回到哪里去呢?”王害怕,催促準備車駕,石希蒙堅決阻止他。

    李弘規發怒,派親事軍將領甦漢衡率領軍士,身穿鏜甲,手持)9劍,來到營帳前說︰“士兵們疲勞了!希望跟你回去。”接著李弘規上前說︰“蠱惑大土的人是石希蒙,請求殺掉他來向士兵們謝罪!”王不回答,李弘規呼喚王的士兵砍下石希蒙的頭,丟到王面前,王恐懼,急忙返回。

    派他的兒子王昭祚和大將張文禮把李弘規、甦漢衡兩家滅族,收捕他們的副將投入獄中,追究反叛的事狀,親軍們都很恐懼。

    張文禮引誘作亂,半夜,親軍一千多人越牆而入,王正和道士燒香接受符鎳,士乓砍下王的頭,裝起來帶出去,又放火燒毀宮室,就將王氏滅族了。

    王的小兒子王昭誨,年方十歲,士兵當中有感激王的人,把他藏在洞中,兵變平定後,剃去他的頭發,給他披上僧人的衣服,踫上湖南人李震,把王昭誨藏在茶籠中,載到湖南去,歸附南岳寺廟作和尚,改名叫崇隱。

    唐明宗時,王昭誨已長大,想回去,而王過去的將領符習任宣武軍節度使,李震把他送到符習那里,符習向朝廷上表,,王昭誨自稱是以前的成德軍中軍使進見,拜為考功郎中、司農少卿。

    周顯德年間,還任少府監。

    張文禮,是個狡詐奸猾的人,王受他迷惑而寵愛他,把他作為養子,叫王德明。

    王死後,張文禮自任留後。

    唐莊宗開初接納他,後來獲知他和梁勾結,派趙的舊將符習和閻寶攻打他。

    張文禮家晚上有鬼哭,野河水變成了血,游魚都死了,張文禮害怕,患癱疽病而死。

    他的兒子張處瑾秘不發喪,抵御堅守,打敗符習等人()唐派李嗣昭代替符習,李嗣昭中飛箭而死,又派李存進代替李嗣昭,李存進不久又陣亡,于是任符存審為招討使,攻破張處瑾。

    俘獲張文禮的妻子和兒子張處瑾、張處球、張處琪等人,折斷他們的腳押送到晉。

    趟人請求把他們剁成肉醬,在街市上將張文禮的尸體分割︰,羅紹威宇端己,他的先輩是長沙人。

    祖父羅讓,北遷到魏州貴鄉。

    父親羅弘信,是牧監的士兵。

    文德元年,魏博牙軍作亂,遂殺掉他們的軍帥樂彥貞,擁立他們的將領趙文建做留後,不久又殺掉他。

    將官們不知道該擁立誰,于是聚眾呼喊說︰“誰能做我們的主帥?”羅弘信從人群中走出來回答說︰“我可以做你們的主帥。”羅弘信的外貌長得很奇特,臉色青黑,軍中人覺得他很奇異,共同擁立他為節度留後。

    唐昭宗登位,拜羅弘信為節度使。

    梁太祖將要攻打晉,向羅弘信請求買糧,羅弘信不給,因此產生矛盾。

    梁軍進攻魏州,攻取黎陽、淇門、衛縣。

    在內黃作戰,魏州兵五戰五敗,羅弘信害怕,請求結盟,作罷。

    這時,梁軍正在束邊攻兗、鄣二州,北面和晉對峙,晉派李存信救援朱宣,向魏州借道通行。

    梁太祖獲知後,派使臣告訴羅弘信說︰“晉人的志向在河朔,軍隊返回時就會消滅魏州。”羅弘信認為是這,于是出兵在莘縣襲擊李存信,梁太祖派葛從周援助他。

    梁兵抓獲晉王的兒子落落,送到魏州,羅弘信殺了落落,于是和晉絕交。

    梁太祖還是懷疑羅弘信有二心,就把羅弘信當作哥哥對待,常常派人以謙卑的話貴重的禮物去魏州通問致意。

    魏州的使臣到梁,梁太祖向北下拜而後接受禮物,對使臣說︰“六兄比我年齡大一倍,我怎敢怠慢他。”羅弘信十分高興,認為是厚待自己。

    因此梁太祖往來于燕、趟之間,最終佔據河北,魏州沒有成為他的後患。

    羅弘信死,羅紹威繼任。

    羅紹威好學,擅長書法,很懂得寫文章,聚集圖書數萬卷,開館招納四方士人。

    羅弘信在唐時,因為他的祖先是長沙人,故封長沙郡王,羅紹威繼承父親的長沙郡王封爵。

    羅紹威剛剛繼位,幽州劉仁恭率十萬大軍進攻魏州,屠貝州城,羅紹威向梁求救,在內黃大敗燕軍。

    第二年,梁太祖派葛從周會同魏州兵攻打滄州,攻取德州,于是在老鴉堤打敗燕軍,羅紹威因此感激梁救助自己。

    魏博從田承嗣開始有牙軍,時間長了牙軍日益驕橫,到羅紹威時已有兩百年歷史,父子相承,世世代代相互聯姻用以結交外援。

    以前的軍帥史憲誠、何全、韓君雄、樂彥貞等人,都是由牙軍擁立的,牙軍不高興,于是就殺掉主帥。

    羅紹威為人精悍聰明機敏,通曉官吏事體,治政很有威嚴,但他的家世代是由牙軍擁立的。

    天佑二年,魏州城中地陷,羅紹威害怕有變故。

    不久,牙軍軍校李公伶作亂,羅紹威誅殺了他,于是秘密派使臣向梁求兵,想要全部殺掉牙軍。

    梁太祖答應了,為他派李思安等人攻打滄州,到魏州招兵,羅紹威趁機派全部魏州兵隨從,只留下牙軍。

    羅紹威的兒子羅廷規娶梁王的女兒屬妻,恰逢梁女死,梁太祖暗中派客將馬嗣勛挑選精兵藏在車中,派長直軍一千人混雜在車夫中進入魏州,謊稱是助葬,梁太祖率兵跟在後面()羅紹威晚上派家奴兵數百人,會合馬嗣勛的士兵攻打牙軍,連同他們的家屬一並殺掉。

    梁太祖從內黃飛馳到魏州,跟隨梁太祖攻打滄州的魏州士兵走到歷亭,听到消息後都反叛了,逃到澶、博各州,魏州境內大亂,幾個月後,梁太祖為羅紹威全部平定了叛軍。

    牙軍被消滅後,魏州兵全部反叛,羅紹威的勢力更加孤立,梁太祖于是想侵奪他的土地,羅紹威開始追悔不已。

    這年,梁太祖又攻打滄州,在長蘆駐軍,羅紹威供給梁軍糧餉,從滄州到魏州五百里路,修建亭堡,自己準備各種供應物品,敷十萬梁兵都取用充足,羅紹威因此越發困乏。

    唐昭宗束遷到洛陽,詔令各鎮修繕京師,羅紹威修建的太廟落成,加拜為守侍中,進封為鄴王。

    梁太祖圍攻滄州沒有攻下,劉守光會合晉軍攻破梁潞州。

    梁太祖從長蘆返回,經過魏州,發病,躺在府中,將領們役人能見到他,羅紹威怕梁太祖最終襲擊自己,于是趁空隙進見說︰“如今四方戰亂,梁的憂患,是因為唐存在的緣故;唐家的天命已完,不如趁早奪取唐。”梁太祖十分高興,于是急忙返回。

    梁太祖登位,將要在洛陽建都,羅紹威挑選魏州的好木材營建五鳳樓、朝元前殿,木材沿黃河浮水而上,很快到達京師。

    梁太祖贊嘆說︰“我听說蕭何守護關中,為漠營建未央宮,哪里比得上羅紹威不遠千里送木材,像是有神助似的,功勞遠遠超過蕭何了!”賜給羅紹威寶帶和名馬。

    燕王劉守光囚禁他的父親劉仁恭,和他的哥哥劉守文有矛盾,羅紹威飛馬送信勸說劉守光等人向梁投降。

    梁太祖听說後笑著說︰“我經常攻打燕不能攻克,如今羅紹威寫封信,就勝過用十萬大車。”梁太祖每當有大事情,多派使臣向他詢問,羅紹威也不時派人馳馬送信稟報梁太祖,使臣在路上相遇,所說的事往往相同。

    羅紹威因為魏川很久沒有用兵打仗了,願意砍伐安陽淇門的樹木造船,從黃河入洛陽,每年從水道運送谷物一百萬石,供應京師(,)梁太祖更加認為羅紹威盡忠盎力,派將領程厚、盧凝監督勞役。

    船還沒造成而羅紹威病了,于是上表說︰“魏州是過去的大鎮,有很多外籍士兵,希望梁派一個有功的重臣親臨魏州,請求讓我歸家而死。”梁太祖急忙命令他的兒子羅周翰監理府事,告訴使臣說︰“快去,告訴你的主人,替我強迫自己多吃飯,如果去世,一定世世代代讓他的子孫富貴。

    現存讓羅周翰監理府事,還希望他能病愈。”羅紹威在梁做官,累拜太師兼中書令,死時三十四歲,贈尚書令,賜謐號叫貞壯。

    有兒子三人,羅廷規,官做到司農卿而死()羅周翰繼承父親的職位,干化二年八月被楊師厚所驅逐,改任宣義軍節度使,死在任上,年齡十四歲。

    羅周敬代他任宣義軍節度使,年齡十歲,改任忠武軍節度使。

    第二年,任秘書監、駙馬都尉、光祿卿。

    唐莊宗時任金吾大將軍,唐明宗任命他為匡國軍節度使,罷為上將軍。

    晉天福二年死,三十二歲。

    羅廷規娶梁太祖的兩個女兒,一個是安陽公主,一個是金華公主。

    羅周翰娶梁末帝的女兒,叫壽春公主,羅周敬也娶梁末帝的女兒,叫晉安公主。

    王處直字允明,是京兆萬年人。

    父親王宗,善于聚斂財物,富裕可和王侯之家相比,任唐神策軍吏,官做到金吾大將軍,領興元節度使,兒子王處存、王處直。

    王處存因父親的緣故被任命焉驍衛將軍、定州已來制置內閑廄宮苑等使。

    干符六年,又拜為義武軍節度使。

    黃巢攻陷長安,王處存感慨憤激而哭泣,率領本鎮兵進關討賊。

    黃巢被打敗後,排定功勞,收復京城攻打賊軍,李克用功勞第一;救援王室,倡導大義,王處存功勞第一。

    干寧二年,王處存死在任上,三軍依照河朔舊例,推舉王處存的兒子王郜任留後,又拜為節度使,加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王處直任後院中軍都知兵馬使。

    光化三年,梁軍進攻定州,王郜派王處直率兵抵抗,在沙河犬戰,被梁兵打敗。

    軍隊返回城中驅逐王郜,王郜出逃到晉,亂軍推舉王處直任留後。

    梁兵圍城,王處直派人告訴梁,請求與晉絕交而事奉梁,拿出十萬匹絹犒賞軍隊,于是和梁結盟。

    梁太祖表奏王處直為義武軍節度使,累封為太原王(…)梁太祖即位,封王處直為北平王。

    後來梁軍進攻王,王向晉求救,王處直也派人到晉,願意與梁鮑交而效力。

    晉兵救援王,王處直率五千士兵隨行,在柏鄉攻破梁軍。

    後來晉在北邊攻破燕,在南邊攻取魏博,和梁在黃河邊作戰,十多年,王處直未嘗不率兵隨同作戰。

    王處直喜好巫術,而有門客李應之,是個虛妄不實的妖人。

    王處直患病,李應之用邪道治愈了他的病,王處直更加覺得神奇,讓他穿上道士的衣服,任命為行營司馬,軍政事務無論大小,都取決于他。

    當初,李應之在陘邑撿到一個小孩劉雲郎,收養作兒子,而王處直沒有兒子,于是把劉雲郎送給王處直,而欺騙他說︰“這個孩子生下來就很奇異。”王處直收養作兒子,改名叫王都,十分喜愛他。

    李應之因此更加驕橫,于是登記管轄範圍內的壯丁,另建新軍,自己統率,在博陵坊修建住宅,四面開門,都用邪道方法。

    王處直的將吏們知道他必定會造成災患,而沒有人能諫阻。

    這時,幽州李匡儔借道中山去京師,王處直在城外埋下伏兵,以防備不測。

    李匡儔離開後,甲士們進城包圍李應之的住宅,抓住他把他殺了,于是到王處直那里請求殺掉王都,王處直不同意。

    第二天,論功行賞,因而暗中記下甲士姓名,從隊長以上登記在另外的冊子上,後來藉別的事殺掉他們,共二十年,沒有一個幸免的人,但王處直最終被王都殺死。

    王都為人狡猾諂媚,多陰謀詭計,王處直飪命他為節度副使。

    張文禮殺王,唐莊宗出兵討伐張文禮,王處直和手下人商量說︰“鎮州,是定州的屏障,張文禮雖然有罪,但鎮州滅亡了,定州不能獨存。”于是派人請求唐莊宗不要出兵,唐莊宗拿出獲取的張文禮和梁的蠟書給王處直看,說︰“張文禮對不起我,不能停止出兵。”王處直有個侍妾所生的兒子王郁,當王郜逃到晉時,王郁也逃奔出去,晉王把女兒嫁給了他,任為新州防御使。

    王處直見唐莊宗一定要討伐張文禮,更生疑心,于是暗中和王郁交結,讓王郁到北方招契丹入塞以便牽制晉兵,而且答應召王郁為繼承人,王都知道後不高興。

    而定州人都說不能召契丹,害怕給自己留下後患,王處直不听。

    王郁自從逃奔到晉,常常怕王處直不能容忍他,因此十分高興,認為藉這個機會可以取王處直之位,于是用重金賄賂引誘契丹阿保機。

    阿保機舉國入侵,定州人都不願契丹出兵,小吏和昭訓勸說王都起兵反叛,王都于是抓捕王處直,把他囚禁在西宅,自任為留後,凡是王氏的子孫以及王處直的將校差不多都被殺光。

    第二年正月初一清晨,王都到西宅拜見王處直,王處直奮起抓他的胸,喊叫說︰“反賊!我有什麼對不起你的?”但周圍沒有兵器,于是想咬他的鼻子,王都扯掉衣袖跑了,王處直于是被殺。

    當初,有黃蛇在碑樓出現,王處直認為是龍,把它收藏起來祭祀,又有數百只野鵲,在麥田中築巢,王處直認為是自己的德政招來的,而定州人都知道這些是不祥之兆,說︰“蛇在山澤中打洞,卻住在人的屋子里,鵲是築巢而居的烏,卻飛下來住在田中,這是小人篡位,而在上的人失去位置的征兆,、”不久王處直果然被廢置處死。

    唐莊宗在沙河打敗契丹後,追擊時經過定州,和王都相處得很高興,讓他的兒子李繼岌娶王都的女兒,任命王都為義武軍節度使。

    同光二年,唐莊宗到鄴,王都前來朝見,賜給他錢財不計其敷。

    唐莊宗因李繼岌的緣故,對王都很好,王都的請求無不答應。

    到唐明宗即位,十‘分討厭王都的為人,而安重誨每每依照法令來約束他,王都開始有別的打算。

    這時,唐兵攻打契丹,多次往來于定州,王都供給軍隊糧草不足,自己更加不安。

    和昭訓為王都出謀說︰“天子剛剛即位,四方沒有歸咐,這種形勢容易分離,可以考慮保住自己的計劃。”不久朱守殷在汴州反叛,王都于是也反叛,派人用蠟書招青、徐、岐、潞、梓五個節鎮,相約都舉兵反叛,而五鎮不響應。

    唐明宗派王晏球討伐他。

    王都又和王郁招契丹軍援救,契丹派禿餒率一萬騎兵救援王都。

    王都派指揮使鄭季、龍泉鎮將杜弘壽率兩干人迎接契丹,被王晏球打敗。

    鄭季、杜弘壽被俘,王晏球斥責說︰“我曾派人招降你們,為什麼不投降?”杜弘壽回答說︰“我受中山的恩德有雨代了,不敢有二心。”于是被殺,杜弘壽臨刑時,神態自如。

    王晏球在望都駐軍,和王都以及契丹軍作戰,在曲陽大敗他們,王都和禿餒帶著幾個騎兵逃去,關閉城門不再出來。

    當初,唐莊宗在軍中收養一個男孩,很喜歡他,讓他改姓李,名叫繼陶,收養在宮中作兒子。

    唐明宗即位,安重誨把他趕出宮中,向段徊乞請,段徊也討厭他把他趕走。

    王都派人找到他。

    到這時,欺騙眾人說︰“這是唐莊宗的太子。”給他穿上天子的衣服,讓他在城上巡視,來向王晏球的軍隊顯示,認識他的士兵說︰“這是李繼陶。”一起罵他。

    王都住在城中,士兵少,只有用契丹的兩干人守城,稱呼禿餒為餒王,低三下四地事奉他。

    將領們有的想出城投降,王都嚴密窺伺,沒有哪一天不殺人,因此堅守了一年。

    天成四年二月,城被攻破,王都和他的家屬都自焚而死,王氏于是在中山絕後。

    而王處存有個兒子王鄴,王鄴的兒子王廷胤,和唐莊宗聯外姻,為人驍悍勇猛,自從擔任軍校,能和士兵同甘共苦,唐明宗時,歷任貝、忻、密、澶、隰五州刺史。

    範延光在鄴反叛,晉高祖以王廷胤為楊光遠行營中軍使。

    攻破範延光有功,拜為彰德軍節度使。

    當初,王處直被王都囚禁,小兒子王威北逃到契丹。

    契丹主對晉高祖說︰“我想讓王威繼承他先人的爵位土地,怎麼樣?”晉高祖回答說︰“按中原的法規,從將校到刺史,升為團練防御使而後歪節度使,請送王威回歸中原,逐漸進用他。”契丹主發怒說︰“你從諸侯做到天子,難道是逐漸的嗎?”晉高祖得知後,于是改王廷胤為義武節度使,說︰“這也是王氏的後代。”後來移任鎮海而死。

    劉守光是深州樂壽人。

    父親劉仁恭,跟隨幽州李可舉,能挖地道來攻城,軍隊中稱為“劉窟頭”。

    逐漸因軍功升任為軍校。

    劉仁恭為人勇敢,喜歡說大話。

    李可舉死,兒子李匡威討厭他的為人,不願他在軍隊中,調他為瀛州景城縣令。

    瀛州兵變,殺死刺史,劉仁恭在縣中募兵一千人,討平了兵變,李匡威很高興,又任他為將領,讓他戍守蔚州。

    戍守的士兵超過期限得不到代換,都想回家,口出怨言。

    李匡威被弟弟李匡儔驅逐,劉仁恭听說叛亂,于是帶領戍守的士兵攻打幽州,到達居庸關時,戰敗,逃奔到晉,晉任命他為壽陽鎮將。

    劉仁恭多智謀權詐,善于事奉人,事奉晉王的愛將蓋寓尤其恭謹,每每對著蓋寓哭泣,自稱︰“在燕無罪,因受誣告被驅逐。”于是述說燕的虛實,陳述能夠攻取的計謀,晉王更加信任喜歡他。

    干寧元年,晉擊破李匡儔,于是任劉仁恭為幽州留後,留下親信燕留得等十多人監督軍隊,為他向唐請求任命,拜為檢校司空、盧龍軍節度使。

    後來晉攻打羅弘信,向劉仁恭求兵,劉仁恭不給,晉王寫信略微責備他,劉仁恭大怒,逮捕晉的使臣,殺掉燕留得等人反叛。

    晉王親自率兵討伐他,在安塞作戰,晉王大敗。

    光化元年,派他的兒子劉守文襲擊滄州,驅逐節度使盧彥威,于是奪取滄、景、德三州。

    替他的兒子向唐請求任命,唐昭宗遲疑不決,沒有立即答應,劉仁恭發怒,對唐的使臣說︰“替我告訴天子,儀仗符節我自己就有,只是想要長安本色的罷了,為什麼多次請求卻得不到呢!”唐昭宗最終任劉守文為橫海軍節度使。

    劉仁恭父子率領雨鎮兵十萬人,號稱三十萬人攻打魏州,屠貝州城。

    羅紹威向梁求救,梁振李思安救魏州,在內黃大敗劉守文,殺死五萬人。

    劉仁恭逃跑,梁軍追擊他,從魏州到長河,死尸布滿幾百里地。

    梁軍從此連年攻打他,攻破他的瀛、漠二州,劉仁恭害怕,又依附置。

    天佑三年,梁進攻滄州,劉仁恭微調境內所有十五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的男子,都在臉上刻字,稱“定霸都”,得到二十萬人,自備武器糧食,屯駐在瓦橋。

    梁軍以長蘆為堡壘,深溝高壘,劉仁恭不能接近。

    滄州被包圍一百多天,城中糧食耗盡,相互吃人,分解骨頭燒火做飯,有的把泥土捏成丸子吃,死的人十有六七。

    劉仁恭向晉求救,晉壬為他攻打潞州以牽制梁的包圍,晉攻破潞州,梁軍解圍離去。

    但劉仁恭僥幸世道多變故,因富貴而驕橫,在大安山修築官殿,窮奢極侈,挑選燕地的美女住在里面。

    又和道士煉丹藥,希望能夠長生不死。

    命令燕人用泥土做錢,把銅錢全部收斂起來,挖山洞藏起來,不久又殺掉工匠滅口,後人都不知道藏錢的地方。

    劉仁恭有個愛妾羅氏,他的兒子劉守光和她通奸,劉仁恭發怒,鞭打劉守光,趕走了他。

    梁開平元年,派李思安攻打劉仁恭,劉仁恭在大安山,劉守光從外面率兵攻入,趕走李思安,于是自稱盧龍軍節度使,派李小喜、元行欽率兵攻打大安山,抓住劉仁恭把他幽禁起來。

    他的哥哥劉守文听說父親被囚禁,就率兵討伐劉守光,到達盧台時,被劉守光打敗,進軍戰于玉田,又被打敗,于是向契丹求兵。

    第二年,劉守文率契丹、吐渾兵四萬人在雞甦作戰,劉守光兵敗,劉守文假裝不忍心,走出戰陣對眾人呼喊說︰“不要殺死我弟弟!”劉守光的將領元行欽認識劉守文,驅馬上前把他捉獲,又把他囚禁在另一間屋子中,不久殺了他。

    劉守文的將吏孫鶴、呂充等人,擁立劉守文的兒子劉延祚抗拒劉守光,劉守光包圍他們一百多天,城中糧食耗盡,一斗米值三萬錢,人們互相殘殺吃其肉,有的吃泥土,馬相互吃馬鬃馬尾,呂充等人搜捕來城中饑民,喂給他們酒曲,號稱“宰務”,每天殺饑民來供應軍隊,時間長了,劉延祚力盡,于是投降。

    劉守光歷來昏庸愚蠢,從此更加驕懶,制成鐵籠、鐵刷,對有過失的人,把他放置到籠中,外面用火烤,或者用鐵刷刷剔他的皮膚以致死,燕人都避禍逃到別的地方。

    劉守光穿著赭黃色的衣袍,對他的將吏說︰“我穿上這樣的衣袍而面向南方,能夠在天下稱帝嗎?”孫鶴急切諫阻認為不行。

    梁攻打趙,趟王王向劉守光求救,孫鶴說︰“如今趟沒有罪,而梁攻伐它,諸侯救趟的軍隊,先到的稱霸,我怕燕軍還沒有出動,而晉已先攻破梁了,這是不能失去的機會。”劉守光說︰“趟王曾和我結聊而又背叛了我,現在危急了來歸附我;而且兩只老虎正相爭斗,可以等待其結果,我應做卞莊子。”于是不出兵。

    晉王果然救趟,在柏鄉大敗梁軍,進而掠奪邢、沼二州,到達黎陽。

    劉守光听說晉以全國軍隊深入梁,于是整治軍隊戒嚴,派人游說煽動鎮、定二州說︰“燕有精兵三十萬人,率領兩鎮跟從晉,然而誰當主盟呢?”晉人對此很憂慮,商議說︰“過去夫差在黃池之會爭主盟之位,而越人攻入昊;項羽貪圖攻伐齊國之利,而漠打敗楚。

    如今我們跨越千里攻伐別人,而強大的燕在後面,這是心腹之患。”就凶此回師。

    劉守光認為各個節鎮畏懼他的強大,就暗示各鎮共同推尊自己,于是晉王率領天德宋瑤、振武周德威、昭義李嗣昭、義武王處直、成德王等人,用墨制冊封尊劉守光為尚書令、尚父。

    劉守光又派人告訴梁,請求任命自己為河北兵馬都統,以便討伐鎮州、定州、河東。

    梁派閥門使王瞳拜劉守光為河北采訪使。

    有關官府告訴劉守光,尚父受冊封,用唐代冊封太尉的禮儀,劉守光問道︰“這一儀式條文中為何不談郊外祭天、改用年號呢?”有關人員說︰“這是天子的禮儀,尚父雖然尊貴,不過是別人的臣于罷了。”劉守光發怒說︰“我做尚父,誰應當做皇帝呢?況且現在天下四分五裂,強大的稱帝,弱小的稱王,我以兩千里地的燕,雞道不能在一方稱帝嗎?”于是給梁、晉的使臣戴上刑具投入獄中,把大斧木砧放在庭上,命令說︰“敢進諫的人處死!”孫鶴進諫說︰“滄州被打敗時,我蒙受你不殺的恩德,今天的事,不敢不進諫。”劉守光發怒,把他推到木砧上,命令軍士割他的肉吃。

    孫鶴呼叫說︰“不出一百天,大軍當至!”命令堵住他的嘴而把他剁成肉醬。

    劉守光于是在梁干化元年八月,自稱大燕皇帝,改年號叫應天,任命王瞳、齊涉為左右宰相。

    晉派太原少尹李承勛祝賀冊封尚父,到達燕時,而劉守光已經自封帝王稱號。

    有關官府逼迫李承勛自稱臣子,李承勛不屈服,按照諸侯國之間交往的禮節進見,劉守光發怒,殺了他。

    第二年,晉派周德威率領三萬人,會同鎮、定二州的軍隊進攻燕,從祈溝關攻入,燕的澶、涿、武、順各州都迎接投降。

    劉守光被包圍一年,多次被打敗,于是派客將王遵化寫信給周德威說︰“我得罪了晉,迷途不知返,現在我病了,你好好替我解釋吧!”周德威對王遵化說︰“大燕皇帝還沒有在郊外祭天,怎麼就這樣了呢?我奉命討伐僭位叛亂之人,不知道別的。”劉守光更加窘困,于是進獻一千匹絹、一千兩白銀、一百段錦蛂A派他的將領周遵業對周德威說︰“我王以實情告訴你,富貴成敗,人之常理;錄用有功的人,寬恕有過失的人,是稱霸的人的事。

    劉守光去年妄自尊大,原本不能位在朱溫之下,哪里料到你們大國軍隊在外暴露一年,希望稍稍寬宥我們。”周德威不答應。

    劉守光登城呼喊周德威說︰“你是三晉賢士,偏不為別人的危急著急嗎?”派人用他自己騎的馬交換周德威的馬離去,于是告訴說;“等晉王到了就投降。”晉王于是親自到軍中,劉守光登城見到晉王,晉王問他準備怎麼辦?劉守光說︰“如今成了砧板上的肉,王想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劉守光寵信的人李小喜,勸他不要投降,劉守光因而請求等以後再說。

    這天晚上,李小喜反叛向晉軍投降。

    第二天早晨,晉軍攻破城,抓獲劉仁恭和他的家族三百人()劉守光和他的妻子李氏、祝氏,兒r劉繼殉、劉繼方、劉繼祚等人,南逃到滄州,迷路,走到燕樂地界,敷天沒有得到吃的,派他出妻子祝氏向農家乞討食物,農家覺得奇怪而盤問她,祝氏以實情相告,于是被擒送到幽州。

    普王正在大肆犒勞軍隊,客將引見劉守光,晉王對他開玩笑說︰“主人避客為什麼這樣急呢?”劉守光叩頭請求處死,晉王命令給劉守光和他的父親劉仁恭戴上刑具隨軍。

    軍隊返回時經過趙,趟王王會見晉王,擺酒宴,酒酣耳熱時請求說︰“希望見到劉仁恭父子。”晉王命令解除械鎖讓他們出來,帶他們到下座。

    喝酒吃飯神態自如,都沒有愧色。

    晉王到太原,劉仁恭父子被用繩子捆著,獻于太廟。

    劉守光將死,哭著說︰“我死了沒有遺憾,但教我不投降的人,是李小喜,有罪的人不死,我將在地下申訴。”晉王派人召李小喜,李小喜瞪著眼楮說︰“囚禁父親殺死哥哥,和骨肉之親通奸,也是我李小喜教你的嗎?”晉王發怒,命令先殺掉李小喜。

    劉守光知道不能免死,大呼說︰“王準備恢復唐室成就霸業,為什麼不赦免我讓我效力呢?”他的兩個妻子在一旁罵道︰“事情已到了這地步,活著做什麼?希望先死!”于是都被殺死。

    晉王命令李存霸押解劉仁恭到雁門,刺他的心用血祭祀先王的墳墓,然後斬首。


如果你對新五代史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新五代史》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