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體
四目【《書》 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
重瞳【《淮南子》 堯眉八采,舜日重瞳。】
黃發【《詩》 台背。】
紺瞳【《神仙傳》 紺瞳綠發。】
丹府【《唐類函》 丹府,心也。】
絳宮【《黃庭經》 心為絳宮。】
目笑【《史記》 平原君竟與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
心聾【《列子》 心不涉學,猶心之聾。】
鶴立【《曹植賦》 竦輕軀以鶴立。】
龍鐘【《廣韻》 龍鐘,竹名。年老者如竹,枝葉搖曳,不自禁持。】
蒿目【《莊子》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憂世之患。】
芥胸【《甦軾詩》 一洗芥蒂胸。】
犀額【《隋書》 劉焯犀額龜背,望高視遠。】
虎胸【《劉琬賦》 麟腹虎胸。】
鮐背【《爾雅》 黃發齒,鮐背老,壽也。(注)鮐背,背皮如鮐魚。】
雞皮【《五代史》 周桓公曰︰吾老矣,雞皮鶴發。】
足繭【《戰國策》 足重繭而不休息。(注)足傷皮皺,如蠶繭也。】
手龜【《莊子》 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音義)友圻如龜文也。】
松腹【見仕宦松腹注。】
芝眉【《唐書》 房曰︰見紫芝眉宇,令人名利之心都盡。○元德秀字紫芝。】
瓜削【《荀子》 皋陶之狀,色如削瓜。】
瓠肥【《漢書》 張蒼身肥白如瓠。】
鶚瞬【《張說郭知運碑》 猿臂虎口,虯須鶚瞬。】
虯須【《杜甫贈汝陽王詩》 虯須似太宗。】
編貝【《漢書東方朔傳》 目若懸珠,齒如編貝。】
懸珠【見上。】
瘦竹【甦軾《詩》 瘦竹如幽士。】
魁梧【《史記》 予以為其人魁梧奇偉。】
虎頷【《釋惠洪詩》 犀顱氣不,虎頷目有稜。】
犀顱【見上。】
耆艾【《詩》 俾爾耆而艾。】
凍梨【《詩傳》 老人面如凍梨。】
眼電【《晉書王戎傳》 裴楷見而目之,曰︰戎眼爛爛,如岩下電。】
鼾雷【《黃庭堅題東坡字後》 爛醉就臥,鼻鼾如雷。】
心醉【《顏氏家訓》 所值名賢,未嘗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耳餐【《梁簡文帝序》 目對金容,耳餐玉潤。】
氣海【《茅亭客話》 杜大舉每旦漱,令滿口乃吞之,送至臍下氣海。】
肉山【《黃庭堅詩》 六月火雲蒸肉山。(注) 戲張文潛體肥也。】
藏頷【《後漢書班超傳》 虎頭藏頷,飛而食肉,萬里侯相也。】
鳶肩【《唐書馬周傳》 岑文本謂所親曰︰馬君鳶肩火色,騰上必速。】
鳥喙【《吳越春秋》 越王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以共宴樂。】
虎肩【《帝王世紀》 文王龍顏虎肩。】
笨伯【《晉書》 江泉以能食為谷伯,史疇以人肥大為笨伯。】
仙【《甦軾聞子由瘦詩》 相看會作兩仙。】
鶴發【見前雞皮注。】
蝸髫【《古今注》 蝸髫,謂小兒髫如蝸也。】
日表【《宋耕籍鼓吹》 仰瞻日表。】
風標【《南史》 文章者,蓋性情之風標,神明之律呂也。】
剪水【《李賀詩》 一雙瞳人剪秋水。】
橫波【《傅毅舞賦》 目流睇而橫波。】
青父【《參同契》 肝青為父。】
黃婆【《參同契注》 嬰兒心血,奼女腎精,黃婆脾中涎。】
夔一足【《史通》 堯有八眉,夔惟一足。】
藏三牙【《呂氏春秋》 謂藏三牙甚難,而實非也,謂藏兩牙兩易,而實是也。○孔叢于作藏三耳。】
白甲【《甦軾送賈訥悴眉詩》 便與甘棠同不剪,倉髯白甲待歸來。】
青庚【《陸游詩》 行樂趁青庚。○青庚,猶青年也。】
心劍【《韋莊詩》 無人為我磨心劍。】
舌兵【《說苑》 舌者,兵也。】
眉語【《劉孝威詩》 窗疏眉語度。】
目成【《九歌》 滿堂兮美人,忽獨予兮目成。(注)謂目時時流盼注意。】
玉柱【《北史》 隋文帝龍頷上有玉柱人質。】
珠庭【《唐書》 日角珠庭,非庸人相。】
霞舉【《世說》 會稽王來、軒軒如朝霞舉。】
風流【《南史》 武帝曰︰此楊柳風流可愛,似張緒當年。】
尺面【《五代史》 桑維翰身短而面黑,常自奇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
寸眸【《左思魏都賦》 八極可圍于寸眸。】
銀海【《甦軾雪詩》 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眩生花。(注) 道家以肩為玉樓,眼為銀海。】
玉樓【見上。】
猿臂【《史記》 李廣為人,猿臂善射。】
虎頭【見前燕頷注。】
雞肋【《晉書》 劉伶醉,與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奮拳而往。伶徐曰︰雞肋不足以安尊拳。】
獐頭【《唐書》 李揆曰︰龍章鳳姿不見用,獐頭鼠目子乃求官耶。】
蘭臭【《易》 其臭如蘭。】
蓬心【《莊子》 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背甲【《魏志管輅傳》 背無三甲,腹無三壬,皆不壽之驗。】
腹壬【見上。】
雪鬢【《杜衍年八十詩》 雪鬢霜髯滿座春。】
霜髯【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