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車嚴謹,伯達整齊。
宋節孝處士徐積,字仲車,事母嚴謹,非大故未嘗去其側。一日,具公裳見貴官,忽自思曰︰“見貴官尚必具公裳,朝夕見母,乃不具公服乎?”一日,母在外家,襆頭晨省,外氏諸婦大笑之。如此旬日,雖屢笑不易,自是至老彌恪,且曰︰“己之行敬,自此始。”
顧悌設幾,夢孫更衣。
吳顧悌,字子通,以孝弟、廉正聞,為偏將軍。每得父書,整衣設幾,舒書其上,拜跪讀之畢,復再拜。或疾耗之。問之,則臨書垂泣,聲更哽咽。
南唐江夢孫,事繼母。旦則冠帶溫清,親具侍膳畢,退更常服,力操耒耜;暮歸,更衣侍膳乃退,就庠序。時號|紳先生。
子路藜藿,季偉飯蔬。
子路見夫子曰︰“負重涉遠,不擇地而休;親老家貧,不擇祿而仕。昔常食藜藿,為親負米百里外。親沒,南游于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鐘。願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樹欲定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子曰︰“由也。可謂生事盡力,死事盡思者也。”
東漢茅容,字季偉,年四十余,耕于野。與等輩避雨樹下,眾皆夷踞,容獨危坐愈恭,郭林宗見而異之,因請寓宿。容殺雞為饌,林宗謂為己設,而以供其母,自以菜蔬與客同飯。林宗起拜之,曰︰“卿賢乎哉!”因勤就學。
姜詩供 ,載良效驢。
東漢姜詩,字士遜,事母至孝。妻龐氏,奉順尤謹。母好飲江水,水去舍六七里,妻常溯流而汲,後值風不得時還,母渴,責詩而遺之。妻寄止鄰舍,晝夜紡績。市珍羞,使鄰母以意自遺。如是久之,姑怪,問鄰母,具對,姑慚感,呼還,思養愈篤。姑嗜魚 ,又不能獨食,夫婦力作,供魚 ,呼鄰母共之。舍側忽涌泉,味如江水,每旦輒出雙鯉,常供二母膳。
東漢戴良,字叔鸞,性至孝。其母每聞驢鳴,則悅,良常效之,以悅其母。
伯瑜悲泣,志寬痛苦。
韓伯瑜有過,母杖之泣,母曰︰“往者杖汝,常悅而受之,今何泣?”對曰︰“往者杖常痛,知母康健,今杖不痛,知母衰,是以悲泣。”
唐張志寬,為里正詣縣,稱母疾,急求歸。令問狀,曰︰“母有所苦,志寬亦有所苦,今患心痛,知母有疾。”令怒其妄,系之獄。馳驗,如所言,遣之。
黔婁嘗糞,蔡順~吐。
南齊庾黔婁,為孱陵令。到縣未旬日,父易在家遘疾,黔婁忽心驚,舉身流汗,即日棄官,歸家,時父疾始二日。醫雲︰“欲知差劇,但嘗糞甜苦。”黔婁嘗之,味轉甜滑,心愈憂苦。每夜稽顙北辰,求以身代。
東漢蔡順,字君仲,少養母,甘口之物,不敢先嘗。母因酒吐,恐中有毒,乃~其吐。
伯休臥地,季義負土。
宋司馬康,字伯休,丁母憂,勺水不入口,三日杖而後能起。治喪皆用禮、經家法。父溫公薨,執喪如夫人,哀毀有加焉。蔬食臥地,得腹疾,親戚勉以食肉,終不肯。
晉許孜,字季義,親沒,負土成墳。人有助者,晝不逆,夜除之。每一悲哀,鳥獸翔集,列植松柏五六里。一日,鹿犯栽松,孜嘆曰︰“鹿獨不念我乎!”明日,猛獸殺鹿至犯所,孜悵怏埋鹿,猛獸即至前自撲死,孜又嘆而埋之。後樹木滋茂,立宅墓側,奉亡如存,鷹雉同棲,獸鹿擾于庭。
王裒泣雷,許會號雨。
王裒,字偉元,痛父儀以非命死,隱居教授,三征七闢,皆不就。廬于墓側,旦夕攀柏悲號,涕淚著樹,樹為之枯。母性畏雷,母沒,每雷,輒到墓所曰︰“裒在此。”
許伯會母喪,負土成墳。野火將逮塋樹,悲號于天,俄雨火滅。
陳烈晦朔,孟詵至分。
宋陳烈,字季慈,性介特,篤于孝友。年十四,失恃怙,水漿不入口五日。自壯迨老,奉享如事生禮,寢興晦朔未嘗輟。
唐孟詵,家祭儀每用二至二分。司馬溫公雲︰“今仕宦者,職事既繁,但時至事暇,可以祭則卜筮,不必亥日及分至也。若不暇,卜日則至。依孟儀用分至,于事亦便。”
考亭祭墓,稚圭拜墳。
朱夫子,號考亭。戒子塾雲︰“終天之痛,無以自贖。惟有歲時祭祀,致其謹潔,猶是可著力處。”又曰︰“比見墓祭土神之禮,全然滅裂,吾甚懼焉!既為先君 體山林,而祀其主者,豈可如此。今後可與祭墓一樣,以盡吾寧親事神之意,勿令少有所隆殺。”
宋丞相,魏國韓忠獻公琦,字稚圭。寒食親拜二墳,因作詩曰︰“春色清且明,節盛一百五,寒食遵遺俗,潑火霽新雨。非才忝國思,因病得吾土,何以知殊榮,此日奉宗祖。芳香達孝誠,v若侍容語,禮成無一違,觀者竟如堵。”
丁蘭木像,寇準鍾痕。
丁蘭事母至孝,刻木像母事之。蘭妻誤燒其面,應時發落如割,遂放其妻,大哭不止。
宋丞相,萊國寇忠愍公準,字平仲。少時,不拘小節,愛飛鷹走犬。太夫人性嚴,每不勝怒,舉稱錘投之,中足流血,由是折節從學。及貴,母已亡,每捫其痕,輒哭。
張敷存扇,溫叟聞鈞。
南史張敷,生而母亡,數歲便有感慕之色。十歲求母遺物,惟得一扇,乃緘藏之。每至感思,開笥流涕。
宋劉溫叟,字永令,父名■〈 〉,終身不听樂,不游嵩、華。每赴內宴,聞鈞奏號泣不已,謂若非君命,不敢至此。
範萱捧手,樂正傷足。
晉範宣,宇宣子,幼時,誤以刀傷手,捧手改容,人問︰“痛耶”?曰︰“不足為痛,但受全體而致毀傷,不可處耳!”
《禮記》︰樂正子春下堂而傷其足,數月不出,猶有憂色,門人問︰“夫子之足瘳矣,數月不出,猶有憂色何也?”樂正子春曰︰“善如爾之問也,善如爾之問也。夫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故君子頃步而不敢忘孝也。今予忘孝之道,是以有憂色也。”一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殆。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惡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可謂孝矣。
劉R知意,景初惟欲。
南史劉R,奉母寢食,不離左右。母意有所需,口未及言,R已先知,手知營辦,狼狽供奉。
宋晏敦復,字景初,性至孝。居官時,晨必問安。後出理公事,晝則親膳畢,乃敢退食;夜則溫清,俟寢定,乃敢退。休于私室,陰雨必拱立母側,恐其聞雷而驚。或出遇雷,必馳歸而問。母疾,躬治醫藥,通夕不解帶。雖老,服勤不替。所得祿,盡以奉甘。旨,惟母欲,觀意承志,不待言而行。趙概郡封,曾參吏祿。
宋參政趙康靖公概,字叔平,會郊祀,進階封任一子京官,公乞以封母郡太君,宰相曰︰“方為學士,封擬不久。”公曰︰“母八十二,朝夕不可期願,及今為榮。”許之。
子曾子曰︰“往而不可還者親也,椎牛而祭,不如雞、豚之逮親存也。初吾為吏,祿不及釜,尚欣欣有喜色,非以為多也,樂其逮親也。既沒之後,吾南游于楚,得尊官焉,堂九仞、傳百乘,然而北面涕泣,非以為賤焉,悲不逮吾親也。”
朱泰遇虎, 子群鹿。
宋朱泰家貧,事母至孝,嘗憩足山中,遇虎負去,泰瞑眩行百余步,忽醒,呼曰︰“虎為暴食我,恨母無 耳。”虎忽棄之,泰疾走以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