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情性第二

類別︰子部 作者︰宋•程端蒙 書名︰性理字訓

    元亨利貞,自然之理,是曰天道。

    人倫日用,當然之則,是曰人道。

    天理流行,賦予萬物,是之謂命。

    人所稟受,賢愚厚薄,是之謂分。

    古今人物,本本原原,初無或一,是曰理一。

    親疏貴賤,賢愚厚薄,萬有不齊,是曰分殊。

    稟于天者,有清有濁,有善有惡,是之謂氣。

    受于人者,或明或昏,或粹或雜,是之謂質。

    天地之心,鬼神之會,靈于萬物,能推所為,是之謂人。

    動植之類,形氣之偏,拘于所稟,而不能推,是之謂物。

    所稟厚薄,所遇盛衰,是曰天命。

    所主邪正,所行是非,是曰人事。

    稟于天理,莫匪至善,是之謂性。

    主于吾身,統乎性情,是之謂心。

    感物而動,分乎善惡,是之謂情。

    心具五常,不慮而知,是曰良知。

    身備萬善,不學而能,是曰良能。

    口鼻噓吸,思慮謀劃,氣之神也,是之謂魂。

    耳目聰明,記憶辨別,精之靈也,是之謂魄。

    心體虛明,能知能覺,是之謂靈。

    性之所能,無有不善,質之所能,有善有惡,是之謂才。

    心之所之,趨向期必,能持于久,是之謂志。

    心之所發,思惟念慮,欲有所為,是之謂意。

    稟命之元,具愛之理,為心之德,其端惻隱,是之謂仁。

    稟命之亨,具恭之理,為心之敬,其端辭讓,是之謂禮。

    稟命之利,具宜之理,為心之制,其端羞惡,是之謂義。

    稟命之貞,具別之理,為心之覺,其端是非,是之謂智。

    人倫事物,當然之理,公平廣大,人所共由,是之謂道。

    道得于心,日新不失,是之謂德。

    道著于事,寓有無外,是之謂業。

    真實無妄,始終不息,表里不雜,天之道也,是之謂誠。

    循物無違,四端百行,必以其實,人之道也,是之謂信。

    靜而未發,無所偏倚,為性之德,是之謂中。

    發必中節,無所乖戾,為情之正,是之謂和。

    性之所存,中而不偏,天下之理,皆由此出,是曰大本。

    情之所發,和而不乖,古今人物,所共由之,是曰達道。

    萬善之本,全體具焉,是曰大德。

    全體之分,片善存焉,是曰小德。

    方其靜也,統宗會元,萬有畢該,是之謂體。

    及其動也,泛應酬酢,隨事發見,是之謂用。

    理義所根,體統所系,事所由出,是之謂本。

    聲色所形,簡冊所載,雜而有倫,是之謂文。

    天則之常,敘而有法,是之謂彝。

    德行之常,久而不易,是之謂庸。

    心涵萬里,虛靈洞徹,是曰明德。

    事物準則,極其純粹,是曰至善。

    充養剛大,配乎道義,是曰浩氣。

    人之一心,神明不測,具此眾理,而應萬物。寂然不動,此理固存,感而遂通,非由外鑠。仁包四者,該乎萬善,求仁得仁,斯一以貫。


如果你對性理字訓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性理字訓》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