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用丸散藥例

類別︰子部 作者︰元•王好古 書名︰湯液本草

    仲景言:銼如麻豆大,與 咀同意。夫 咀,古之制也。古者無鐵刃,以口咬細,令如麻豆,為粗藥。煎之,使藥水清,飲于腹中則易升易散也,此所謂 咀也。今人以刀器銼如麻豆大,此 咀之易成也。若一概為細末,不厘清濁矣。經雲: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髒,果何謂也?又曰: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 咀之藥,取汁易行經絡也。若治至高之病,加酒煎。去濕,以生姜;補元氣,以大棗;發散風寒,以蔥白;去膈上痰,以蜜。細末者,不循經絡,止去胃中及髒腑之積。氣味濃者白湯調,氣味薄者煎之,和渣服。去下部之疾,其丸極大而光且圓;治中焦者,次之;治上焦者,極小。稠面糊,取其遲化,直至下焦。或酒、或醋,取其收其散之意也。犯半夏、南星,欲去濕者,以生姜汁。稀糊為丸,取其易化也;水浸宿,炊餅,又易化;滴水丸,又易化。煉蜜丸者,取其遲化而氣循經絡也。蠟丸者,取其難化,而旋旋取效也。大抵湯者“蕩”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緩”也,不能速去之,其用藥之舒緩而治之意也。


如果你對湯液本草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湯液本草》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