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寒,味甘、辛,微寒。大寒。無毒。
入手太陰經、少陽經,足陽明經。
《象》雲:治足陽明經中熱,發熱,惡熱,燥熱,日晡潮熱,自汗,小便濁赤,大渴引飲,肌肉壯熱,苦頭痛之藥,白虎湯是也。善治本經頭痛,若無此有余證,勿用。
《心》雲:細理白澤者良,甘寒。胃經大寒藥,潤肺除熱,發散陰邪,緩脾益氣。
《珍》雲:辛甘,陰中之陽。止陽明經頭痛。胃弱不可服。下牙痛,須用香白芷為引。
《本草》雲: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瘡。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膈氣。解肌發汗,止消渴煩逆,腹脹,暴氣喘息,咽熱。亦可作浴湯。太上雲:石膏發汗。辛寒,入手太陰也。
《東垣》雲:微寒,足陽明也。又治三焦皮膚大熱,手少陽也。仲景治傷寒陽明證,身熱,目痛鼻干,不得臥。身
已前,胃之經也;胸,胃肺之室。邪在陽明,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所以號為白虎湯也。雞子為之使。惡莽草、馬目毒公。
《藥性論》雲:石膏,使。惡巴豆。《唐本》注:療風去熱,解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