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論》雲:諸陽主表,在于腠理之間,若陽氣偏虛,則津液發泄,故為汗,汗多則損于 《短劇方》治汗出如水漿及汗血、衄血、吐血、小便血、殆死,都梁香散方:都梁香(二兩) 紫菀(一兩) 桂肉(一兩) 人參(一兩) 生竹茹(一兩) 肉 蓯蓉(一兩) 干 凡七物,冶篩,以水服方寸匕。
《千金方》治汗出方: 豉一升,酒二升,漬三日,服之。不過三劑,瘥。
《範汪方》治汗粉藥方: 牡蠣(二兩) 干姜(二兩) 附子(一兩,炮)
凡三物,搗下,以藥一合,白粉二合和合,摩汗出處。
《僧深方》治大虛,汗出欲死,若白汗出不止方:麻黃根(二兩)
凡一物,以清酒三升,微火煮得一升五合,去滓,盡服之。
《效驗方》治人汗勞不止麻黃丸方: 麻黃根(二分) 石膏(一分)
凡二物,冶篩,和蜜丸,大人服小豆三丸,日三,小兒以意增損。
《錄驗方》治腋下汗出作瘡方: 橘皮(三兩) 黃連(三兩) 甘草(三兩) 米粉(四兩)
凡四物,冶篩成粉,汗出時粉之。
又雲:止汗石膏散方: 石膏(四兩) 甘草(四兩)
合搗,先食漿服方寸匕,日三。
《陶景本草注》雲:麻黃節及根,夏月雜粉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