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論》雲:夫丹者,人身體,忽然赤,如丹涂之狀,故謂之丹也。或發手足,或發腹上,如手掌大,皆風熱惡毒所為。重者,亦是疽之類,不急治則痛,痛不可堪。久乃壞爛,去膿血數升。若發于節間,便流之四肢,毒入腹殺人。小兒得之最忌。
又雲:白丹者,初發癢痛,微虛腫,如吹,疹起不痛不赤,而白色也。由挾風冷,故使色白也。
黑丹者,初發亦癢痛,或 腫起,微黑色也。由挾風冷,故色黑。
赤丹者,初發疹起,大者如連錢,小者如麻豆,肉上粟粟如雞冠肌理。由風毒之重,故使赤也。亦名茱萸丹。疹者,肉色不變,又不熱,但起隱疹,相連而微癢,故謂丹疹之。
室火丹者,初發時必在腓腸,如指大,長二、三寸,皮色赤而熱之。
天灶火丹者,發時必在于兩股里沖,引至陰頭而赤腫是也。
廢灶火丹者,發時必于足趺上,而皮色赤者是也。
尿灶火丹者,丹發于胸腹及臍,連陰頭皆赤是也。
煙火丹者,丹發于背,亦在兩臂,皮色赤是也。
火丹者,丹發于髀,而散走無常處,著處皮赤是也。
螢火丹者,丹發于骼至脅,皮赤是也。
石火丹者,丹發通身,似纈。自突如粟是也,皮色乃青黑也。
《短劇方》雲:丹毒者,方說一名天火也,肉中忽有赤如丹涂,赤色也。大者,如手掌大。其劇者,竟身體。亦有痛癢微腫者。方用:赤小豆二升,舂,下篩,以雞子白和如泥涂之,小干復涂之,逐手消也。竟身者,倍合之盡,復作,納宜服漏蘆湯。漏蘆湯方。
漏蘆(二兩) 白 (二兩) 黃芩(二兩) 白薇(二兩) 枳實(二兩) 升麻(二 兩) 夕藥(二兩) 大黃(二兩) 甘草(二兩) 麻黃(二兩)
凡十物,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是窮地無藥之處,依說增損易服之。
及用後單行方也。
能以鋒針 去其血,然後敷藥,大良。
增損方法:無漏蘆,用梔子十枚;無白 ,亦可略耳;無黃芩,亦用梔子;漏蘆、黃芩並無者,但以梔子一物,亦足已之;無升麻,用犀屑;無犀屑,用蛇餃;無大黃,用芒硝;無麻黃,用葛根;無葛根,用石膏;無白薇,用知母;無知母,用葳蕤;無葳蕤,用枳實;夕藥、甘草亦可略耳;都無藥,但得大黃單服之,亦大善。
升麻湯治丹疹諸毒腫KT 漬方: 升麻(二兩) 黃芩(二兩) 梔子(二十枚) 漏蘆(二兩) 蒴 根(五兩) 芒 硝(二兩)
凡六物, 咀,以水一斗,煮取七升,停冷分用,漬KT 恆濕也。
升麻膏治丹疹諸毒腫熱瘡方 升麻(二兩) 黃芩(二兩) 梔子(二十枚) 白 (二兩) 漏蘆(二兩) 枳實 (三兩,炙) 連翹(二兩) 蒴 根(四兩) 芒硝(二兩) 蛇餃(三兩)
凡十物,切,舂碎細細,以水三升,漬半日;以豬脂五升,煎令水氣竭,去滓,敷諸丹毒腫熱瘡上,日三。若急須之,但合水即煎之。
又雲:單用一物,舂以敷之方:(今按:《集驗方》同之。)
生蛇餃 生地黃 生蒴 葉 生慎火葉 生菘菜葉 生五葉藤 舂豆豉 浮萍 上八物,一一別搗,別涂之。
大黃 黃芩 梔子 芒硝 上四物,各舂,水和,各涂之。
《葛氏方》雲:丹大者,惡毒之氣,五色無常,不即治,既痛不可堪,又待懷,懷則去膿血數升,或發于節解,多斷人四肢。蓋癰疽之類。治之方。
又方:煮栗蒺有棘刺者以洗之(和名久利乃伊芳加。)
又方:取赤雄雞血,和真朱以涂。
又方:豬膏,和胡粉涂之。
又方:搗麻子以涂之。
又方: 葉涂之。
又方:以慎火涂之。
又雲:治白丹方。
又方:漬蠐螬涂之。
又方:末豉以苦酒和涂之。
又方:搗香 若蓼,敷之。
又方:燒鹿角,以豬膏和涂之。
又方:搗酸模草五葉者,飲汁,以滓敷之。
又雲:治猝毒瓦斯攻身,或腫或赤,或痛或癢,淫弈分散,上下周匝煩毒欲死方:取生魚切之如膾,以鹽和敷之。通身赤者,KT 多作,令竟病上。干復易之,鮒魚為佳。
《集驗方》治丹若走皮中浸廣者,名為火丹,入腹殺人。治之方:取蠐螬末,以涂之。
又雲:若通身赤者方: 取婦人月布敷之,又取汁以浴小兒。
又方:搗大黃,水和涂之。
又方:搗梔子,水解涂之。
又方:水和芒硝涂之。
《範汪方》治白丹方: 破生鯉,熱血敷之,良。
《千金方》治丹神驗方: 芸苔菜搗令熟,濃封,隨手即瘥。余氣未愈,三日來封,使醒醒好瘥止,干則封。
又方:牛屎涂之,干則易之。
又雲:赤流腫者: 榆根白皮末,雞子白和,涂之。
《醫門方》雲:凡人面目忽得赤黑丹如疥狀,不療,遍身即死方:以豬槽下泥涂之。
又方:燒鹿角末,和豬脂涂之。
《甦敬本草注》雲:搗茺蔚敷之。
又雲:苧根搗貼之。
《極要方》丹腫方: 生鯽魚肉搗如泥涂之。
《博濟安眾方》雲:以連錢草,以鹽 敷之。
《崔禹錫食經》雲:敷水中苔,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