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論》雲:疥有數種,有大疥,有馬疥,有水疥,有干疥,有濕疥。多生手足,乃至遍體。大疥者,作瘡有膿汁, 赤癢痛是也。馬疥者,皮肉隱嶙起,作根 ,搔之不知痛,此二種則重。水疥者,作 如瘭漿,摘破有水出。此一種小輕。干疥者,但癢,搔之皮起作干痂。濕疥者,起小瘡,皮薄,常有汁出,並皆有蟲,人往往以針頭挑得,狀如水內 蟲。
此悉由皮膚受風邪熱氣所致也。《九蟲論》雲:蟯蟲多作 疥。
《葛氏方》治卒得蚧瘡方: 豬膏煎芫花以涂之。
又方:麻油摩硫黃涂之。
又方:鍛石二斗,以水五斗,湯洗,取汁,先拭瘡,以此灰汁洗之。
又方:東行練根刮末,苦酒和涂。通身者,濃煮,以浴佳。
又言:酒漬苦參飲之。
《集驗方》治疥湯方: 蜀椒四合,以水一斗,煮三沸,去滓,令溫,洗疥。
又方:大麻子一升搗令破,煮如粥,以曲一斤著中,涂之,治馬疥最良。
《刪繁方》治癬及疥等亂發膏方: 亂發(如鴨子大一枚) 鯽魚(一頭) 雄黃(二兩) 八角附子(一枚) 苦參(一 兩) 豬膏(一枚)
凡六物,煎,搗附子三物為末,猛火煎豬膏、發、魚,令盡,納末藥,敷瘡上。
《範汪方》治疥水銀膏方: 水銀(一兩二分,一方二兩) 黃連(一兩) 黃柏(一兩,炙) 藍漆(一兩) 亂發(二分,燒成灰)
凡五物,搗下篩,和以神明膏三合,令相得,涂疥上,日三。神良。
又方:羊蹄根搗,豬脂和涂,或小與鹽。
《極要方》胡粉膏療疥方: 胡粉(三兩) 水銀(二兩) 松脂(二兩) 豬膏(六兩)
上,煎成去滓,納水銀、胡粉,和調。涂瘡上,日二。
又方:苦酒摩野狼跋子涂之,效。
又方:用椿木葉,以煮汁洗之。
又方:以酢磨練實根涂之。
《陶景本草注》:柳葉煮以洗之。
又方:漏蘆根,苦酒磨以敷之。
《甦敬本草注》:取柏枝燒其下,承取汁名 (音諸),甚治疥也。
《本草稽疑》雲:野狼血涂之久疥,良。忌食魚一月,永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