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謐雲:凡治寒食藥者,雖治得瘥,終不可以治者為恩也。非得治人後忘得效也。昔文摯治齊王病,先使王怒而後治病已。王不思其愈而思其怒,文摯以是雖愈王病而終為王所殺。今救寒食藥者,要當逆常理,反正性,犯怒以治之,自非達者。已瘥之後,心念犯怒之怨,必忘得治之思。猶齊王之殺文摯也。後與太子尚不能救,而況凡人哉。然死生大事也,知可生而不救之,非仁者。唯仁者心不已,必冒怒而治之為親戚之,故不但其一人而已。凡此諸救,皆吾所親更也。已試之驗,不借問于他人也,大要違人理,反常性。
六反: 重衣更寒,一反。(《外台方》雲:凡人寒,重衣即暖。服石人宜薄衣,若重衣更寒。《經》雲:熱極生寒。故雲一反。)
饑則生臭,二反。(平人飽則食不消化,生食氣。服石人忍饑失食節,即有生臭氣,與常人不同,故雲二反。)
極則自勞,三反。(平人有所疲極即須消息恬養。服石人久坐臥疲極,唯須自勞,適散石氣即得宣散,故雲三反。)
溫則泄利,四反。(平人因冷乃利,得暖便愈。服石人溫則泄利,冷則瘥,故雲四反。)
飲食欲寒,五反。(平人食溫暖則五內調和。服石人飲食欲寒乃得安穩,故雲五反。)
癰瘡水洗,六反。
七急: 當洗勿失時,一急。
當食勿忍饑,二急。
酒清淳令溫,三急。
衣溫便脫,四急。
食必極冷,五急。
臥必底薄,六急。
食不厭多,七急。
八不可: 冬寒欲火,一不可。
飲食欲得熱,二不可。
常疾目疑,三不可。(凡服石人常須消息節度,覺少不安,將息依法治,不可生狐疑。)
畏避風溫,四不可。(若覺頭風熱悶,憒憒心煩,則宜常當風梳頭,以水洗手面即好,不比尋常風濕。)
極不能行,五不可。(若久坐臥,有所疲極,必須行役自勞。)
飲食畏多,六不可。
居貪濃席,七不可。
所欲從意,八不可。
三無疑: 務違常理,一無疑。
委心棄本,二無疑。
寢處必寒,三無疑。
若能順六反,從七急,審八不可,定三無疑,雖不能終蠲此疾沒齒無患者,庶可以釋朝夕之暴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