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論》雲:此謂膚腠虛,有風濕亦氣,乘虛客之。與血氣相搏,而熱加之,則生瘡。
《範汪方》治乳端生氣出汁痛方: 鹿角(二分,燒) 甘草(一分)
冶合,和雞子黃,置暖灰上,令溫,日二敷之。
《醫門方》療乳頭裂破方: 搗丁香,敷之,立瘥。(今按:《崔侍郎方》同之。)
《僧深方》取韭根燒,粉瘡,良。
《集驗方》婦人女子乳頭生小淺熱瘡,搔之黃汁出,浸淫為長。百種治不瘥者,經年月,名為乳病。
宜以赤龍皮湯及天麻草湯洗之。敷二物飛烏膏及飛烏散。
飛烏膏方: 用燒朱砂作水銀上黑煙,名汞(胡動反,盧谷反)粉者(三兩) 礬石(三兩,熬令焦)
二物,下篩,以甲煎和之,令如脂以敷乳瘡,日三。作散不須和,有汁有自著者可用散。
亦敷諸熱瘡、黃爛、浸淫汁癢瘡、丈夫陰蝕癢濕、小兒頭瘡、月食耳瘡、口邊肥瘡、蝸瘡,悉效。
又雲:若始作者,可敷黃連胡粉散,佳。
黃連胡粉膏散方: 黃連(二兩) 胡粉(十分) 水銀(二兩)
凡三物,末黃連,令消,以二物相合,合皮裹熟 之,自和合也,縱不成一家,旦得水銀細散入粉中也。以敷乳瘡,諸濕癢瘡,若著甲煎,為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