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論》雲:小兒胸膈熱實,腹內有留飲,致令營衛痞塞;腑髒之氣不宣通,其病(痛)
腹內結。脹滿,或時壯熱是也。
《葛氏方》方:若患腹中痞結常壯熱者方: 生鱉血,和桂屑涂痞上。
又方:末麝香,服如大豆者。
又方:大黃(炙,令煙出) 龜甲(炙令黃) 茯苓凡三物,分等蜜丸,服如大豆一枚,日三。(以兒大小增減也。)
又方:搗白頭翁,練右囊盛以掩痞上。
《產經》雲:治小兒痞,面黃羸瘦,丁奚不欲食,食不生肌膚;心中嘈嘈,煩悶,發時寒熱五髒臚脹,腹中繞臍痛,常苦下,八痞丸方:桂心 曾青(無代空青) 牡丹 鱔頭甲(頭漬,炙令黃色) 干姜(各三分) 蜀漆(七分) 細辛(六分) 龍膽(五分) 附子(四分,炮)
凡九物,冶下篩,蜜和如梧子,服二丸,日三,禁如藥法。
《本草拾遺》雲:小兒痞,三白草搗汁,服之令人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