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吞酸門第三十

類別︰子部 作者︰明•吳昆 書名︰醫方考

    敘曰︰吞酸,小疾也,可暫而不可久。或以疾小而忽之,此不知其為翻胃之漸也。語曰︰毫末不斫,將尋斧柯。是故慎之。今考古方四首,蓋曰防微杜漸雲爾!

    茱連丸

    黃連(一兩,酒炒) 黃芩(酒炒) 吳茱萸(煮少時,曬干) 陳皮(各五錢) 蒼術(七錢五分,泔浸七日)

    胃中濕熱,抑遏肝火,令人吞酸者,此方主之。

    濕郁則熱,熱郁則酸,故夏月飲食之類,以物覆冒之,其味必酸。曰肝火者,《洪範》曰︰木曰曲直,曲直作酸,故責之肝。是方也,連、芩治熱,熱去則不吐酸。蒼術燥濕,濕除則不生熱。陳皮理氣,氣行則濕不郁。吳茱萸辛熱而氣臊,辛熱可使就燥,氣臊可使就肝,故能引連、芩入肝而瀉肝火,此從治之義也。他如火門左金丸亦良!

    加味平胃散

    蒼術(泔浸七日) 陳皮(去白) 濃樸(姜汁炒) 甘草(炙) 神曲(炒) 麥芽

    宿食不化,吞酸呃臭,右關脈滑,此方主之。

    食經宿而不化,有熱則令人吞酸,無熱則但呃臭而已。右關主脾胃,脈滑主停食。治此者,宜寬中下氣,健脾消食。辛者可寬中,故用蒼術、陳皮。苦者可下氣,故用濃樸。甘者可健脾,故用甘草。 造變化者能消食,故用神曲、麥芽。

    火郁越鞠丸

    山梔(炒黑) 青黛(飛) 香附(童便浸五日) 撫芎 神曲(炒) 蒼術(米泔浸七日)

    七情拂郁,吞酸,小便赤,脈來沉數者,此方主之。

    一念動處便是火,故七情拂郁,皆能令人內熱吞酸。小便赤為火。脈沉為郁,數為熱。

    是方也,山梔,青黛之苦寒,可以導熱。香附、蒼術、撫芎之辛芳,可使解郁。神曲之陳腐,可

    茱萸六一散

    滑石(六兩) 甘草(一兩) 吳茱萸(湯炮過,一兩)

    此亦治濕熱吞酸之方也。

    滑石寒而淡,寒能勝熱,淡能導利,故足以治濕熱。吳茱萸味辛性熱,能反佐以從治。

    甘草性溫氣平,能和中而瀉火。


如果你對醫方考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醫方考》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