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曰︰淋一也,五疾判焉。必剖析其病情,治療如法,始可奏功。若冒厥禁忌,縱若情欲,則日藥之不足矣。考方八首,而治法之大者庶幾哉!
三生益元散
生柏葉 生藕節 生車前(各汁一杯) 益元散(三錢,調服)
此主血淋之方也。
丹溪雲︰淋雖有五,皆主于熱。此知要之言也。是方也,三物之生,皆能療熱。析而論之,則柏葉涼心、藕節消血、車前導利。益元散者,滑石、甘草也。滑石能清六腑之熱。而甘草者,和中瀉火,能協木石之性者也。
木香湯
木香 木通 檳榔 茴香(小者,略炒) 赤芍藥(炒) 當歸 青皮(炒) 澤瀉 橘皮(去白)甘草(各五分)
里氣凝滯,小便淋瀝,身冷者,名曰氣淋,此方主之。
氣行則利,氣滯則澀,故里氣凝滯,則小便淋瀝;身冷者,陽氣不舒也,乃天地閉塞而成冬,陽氣潛藏之象也。藥味辛香而輕枯者陽勝,故能理氣于陽,木香、茴香、橘皮、木通是也。辛苦而潤實者陰勝,故能理氣于陰,青皮、檳榔、當歸、赤芍是也。澤瀉之咸,能引諸藥直走膀胱。甘草之甘,能調諸藥以和六腑。脬氣不滯,則淋瀝愈矣。
萆厘清飲
川萆 石菖蒲 益智仁 烏藥(各三錢)
膏濁頻數,漩白如油,光彩不足者,名曰膏淋,此方主之。
膀胱者,水瀆之區也。胃中濕熱乘之,則小便混濁,譬之濕土之令行,而山澤昏瞑也。陶隱君曰︰燥可以去濕,故萆 、菖蒲、烏藥、益智,皆燥物也,可以平濕土之敦阜。濕土既治,則天清地明,萬類皆潔矣,而況于膀胱乎!
石葦散
石葦(去毛) 冬葵子(各二兩) 瞿麥(一兩) 滑石(五兩) 車前子(二兩)
每服三錢,日二。
砂淋痛盛者,此方主之。
砂淋者,溺出砂石也。此以火灼膀胱,濁陰凝結,乃煮海為鹽之象也。通可以去滯,故用石葦、瞿麥;滑可以去著,故用滑石、車前、冬葵。雖然,治此證者,必使斷鹽,方能取效;斷鹽有二妙,一則淡能滲利,一則無咸不作石也。
清心蓮子飲
黃 (炙) 石蓮肉 白茯苓 人參(各七分半) 炙甘草 地骨皮 黃芩(炒) 車前子
勞淋者,此方主之。
遇勞即發者,名曰勞淋。此以體弱,故不任勞。然五髒各有勞。勞者動也,動而生陽,故令內熱。內熱移于膀胱,故令淋閉。是方也,石蓮肉瀉火于心,麥門冬清熱于肺,黃芩瀉火于肝,地骨皮退熱于腎,黃 、人參、茯苓、甘草瀉火于脾,皆所以療五髒之勞熱也。惟車前子之滑,乃以治淋去著雲爾!
琥珀散
滑石(二錢) 木通 當歸 木香 郁金(炒) 蓄 琥珀(各一錢)
氣淋、血淋、膏淋、砂淋,此方皆主。
滑可以去著,故用滑石、琥珀。通可以去滯,故用木通、 蓄。用當歸者,取其活血。用木香、郁金者,取其利氣也。
大補丸
黃柏一味,炒褐色為丸。
淋證遇房勞即發者,此方主之。
房勞虛其腎水,則火獨治,故灼而為淋。黃柏苦而潤、苦能瀉火、潤能補水。
參苓琥珀湯
人參(五分) 茯苓(四分) 玄胡索(七分) 川楝子(炒) 生甘草(各一錢) 柴胡 澤瀉 當歸梢 琥珀(各三分)
長流水煎。
脾氣不足,小便淋瀝,常有余滴不盡者,此方主之。
經曰︰壯者氣行則愈,怯者著而成病。是以房勞老弱之人,多有此疾。補可以去弱,故用人參、茯苓。滑可以去著,故用琥珀、歸梢。瀉可以去閉,故用澤瀉、生甘草。用柴胡者,使之升其陷下之清陽。用玄胡、川楝者使之平其敦阜之濁氣。煎以長流水者,取其就下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