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癇門第四十八

類別︰子部 作者︰明•吳昆 書名︰醫方考

    敘曰︰癇,沉 也,一月數發者易治,周年一發者難治,此虛實之判也。實者即攻之,虛者先補可也。考方三首,識其大耳,臨證變化,豈曰拘之?

    續命湯加紫甦陳皮方

    竹瀝(一升二合) 生姜汁(五合) 生 汁(一升) 龍齒(末) 防風 麻黃(各四兩) 防己 附子(炮) 石膏 桂枝(各二兩) 陳皮(去白) 紫甦(各半兩)

    癇疾者,發則僕地,悶亂無知,嚼舌吐沫,背反張,目上視,手足搐搦,或作六畜聲者是也。宜此方主之。

    癇疾者,風痰之故也。風,陽氣也,《內經》曰︰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故其發也暴。然所以令人僕地者,厥氣並于上,上實下虛,清濁倒置。清濁倒置,故令人僕。悶亂無知者,濁邪干乎天君,而神明壅閉也。舌者心之苗,而脾之經絡連于舌本,陽明之經絡入上下齒縫中,故風邪實于心脾,則舌自挺;風邪實于陽明,則口自噤。一挺一噤,故令嚼舌。吐起于楮明,挾脊而下。風邪干之,則實而勁急,故目上視而背反張也。手足搐搦者,風屬肝木,肝木主筋,風熱盛于肝,則一身之筋牽挈,故令手足搐搦也。搐者,四肢屈曲之名。搦者,十指開握之義也。或作六畜聲者,風痰鼓其氣竅,而聲自變也,譬之弄笛焉,六孔閉塞不同,而宮商別異是也。是方也,有麻黃、桂枝、防風、紫甦,則可以泄在經之邪。有竹瀝、姜汁、陳皮,則可以行痰涎之滯。有 汁、石膏,則可以清心肺之熱。有龍齒可以安魂。

    有防己可以通塞。其夫沉痼之痰,非附子不足以行其滯,而其大熱之性,又足以益火之源而消陰翳,譬之太陽中天,幽谷之翳障無不消滅。此古人用附子之意也。

    利驚丸

    青黛 輕粉(各一錢) 牽牛末(五錢) 天竺黃(二錢)

    上件為末,蜜丸黍米大,每服一錢。得利止後服。

    驚癇氣實者,此丸與之。

    癇疾之原,得之于驚。或在母腹之時,或在有生之後,必以驚恐而致疾,故曰驚癇。蓋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恐氣歸腎,驚氣歸心,並于心腎,則肝脾獨虛,肝虛則生風,脾虛則生痰,畜極而通,其法也暴,故令風痰上涌,而癇作矣。經曰︰實者瀉之,故用竺黃、青黛以瀉肝,牽牛、輕粉以瀉脾。瀉肝所以驅風,瀉脾所以驅涎。

    茶子吐法

    癇證宜下、宜吐。茶子苦而善涌,能吐頑痰,用者宜取一升,搗爛煎湯五倍之。令患人先一夕勿食夜膳,次早以帛束其少腹,于無風處飲而行之,得大吐便止,不必盡劑。


如果你對醫方考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醫方考》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