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黃芩湯證

類別︰子部 作者︰清•柯琴 書名︰傷寒論注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兩陽合病,陽盛陰虛,陽氣下陷入陰中,故自下利。太陽與陽明合病,是邪初入陽明之里,與葛根湯辛甘發散,以從陽也,又“下者舉之”之法。太陽與少陽合病,是邪已入少陽之里,與黃芩湯酸苦涌泄,以為陰也,又“通因通用”之法。黃芩湯:黃芩(三兩) 甘草(三兩,炙) 芍藥(三兩) 大棗(十二枚)水一斗,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嘔者加半夏(半升),生姜(三兩)。此小柴胡加減方也。熱不在半表,已入半里,故以黃芩主之。雖非胃實,亦非胃虛,故不須人參補中也。陽明少陽合病,必自下利,其脈不負者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克賊,名為負。若少陽負趺陽者為順也。兩陽合病,必見兩陽之脈,陽明脈大,少陽脈弦,此為順脈。若大而不弦,負在少陽;弦而不大,負在陽明。是互相克賊,皆不順之候矣。然木克土,是少陽為賊邪。若少陽負而陽明不負,亦負中之順脈。


如果你對傷寒論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傷寒論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